为什么爸妈总是不理解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什么爸妈总是不理解我?
作者:
来源:《青春期健康》2012年第06期
Q:16岁的女孩子小倩,在情人节那一天,突然收到一张情人卡,送给她卡的竟然是同班的一位男生。
卡上面画着一枝玫瑰花,两颗红色的心之间插了一支箭,还写了一首朦胧的爱情诗。
这张卡弄得她心神不宁。
虽然过去好几天了,她自己总是觉得心里依然“怦、怦”地跳个不停,闭上眼睛,就有那个男生的影子在晃动。
而让小倩更加头疼的是,发现卡片的妈妈竟然不听她的解释,误以为她在早恋,一直批评教育小倩。
委屈的小倩只能在心里呐喊:你们都不理解我!我该怎么办啊?
A:进入青春期的中学生往往总是先想要疏远异性,继而希望引起异性的注意,接下来很自然地产生与异性交往的愿望。
所谓“早恋”,这种最让老师和家长头痛的问题,成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死结”,成人往往不知如何应对才好。
一位中学老师说,早些年,中学生早恋还是偷偷摸摸的生怕别人知道。
可是现在,男女生相恋的事已经是公开的秘密。
一位初二的女生说:“我才不那么傻呢!我如果对哪个男生有好感,我会约他到一个地方玩。
当然,还要说服一位最要好的女同学,结伴一起去,这样家长或老师才不会怀疑。
现在,老师和家长防我们早恋比防贼还严。
所以必须要有严密的安全措施。
”
今天的孩子生活在一个开放的社会中。
近些年来,影视节目中少儿不宜的性暴露镜头,互联网中有些成人栏目中的性描述,以及广告中的直白煽“性”,甚至一些黄色光盘、不良的漫画书刊等性信息,向情窦初开的少男少女催化着性的启蒙。
而他们的正确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远未形成,生活能力、自控能力及人际交往能力都比较差。
在生理上进入了异性接触期,更容易接受各种思想的影响和诱惑。
话说回来,再说那位发现女儿收到情人卡的妈妈,她的做法显然不对。
她该怎样处理这桩事情呢?管,肯定应当管,问题是怎样管才有效果。
首先,不要把事情想得那么严重。
这些还不是真正的爱情,只是青春萌动。
青春萌动无可非议,相反,没有青春萌动,反倒可能是不正常了。
送出情人卡和收到情人卡的中学生,处于青春萌动的时期,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
出于本能,会向异性表露出爱慕的欲望。
对某一位异性有了好感,写条子、送玫瑰花,甚至约会,说明他们的性生理逐渐成熟起来。
但是,他们之间所谓的爱情,只是模仿成年人谈情说爱的举动,用写情书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情。
那些表述爱情的情书,很可能就是从一些小说或流行
歌曲的歌词中抄来的。
所以,先别乱给孩子头上贴上“早恋”的标签。
回想一下,你在少年时代,也曾有过青春的躁动,你得承认那是一种纯洁美好的情感。
实际上,青春期男女之间这种朦胧的感情,是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学习与异性交往。
有人说这是“早练”,是准备将来走向社会、处理人际关系的一场“演练”,最多不过是爱的渴望。
与其说“早恋”不如说“早练”。
发现孩子有了异性朋友后,不能统统视为“早恋”。
并且对孩子严加管束,这既不利于孩子在社会化的过程中进行正常的男女交往,又容易产生逆反心理。
结果,往往是使本属正常的异性交往,转入“地下”。
实际上。
很多孩子并不像家长担心的那样,与异性是一种早恋关系。
今天的男孩女孩可能是很铁的“哥们儿”,父母大可不必惊慌。
即使你的孩子离开群体,只与一位异性同学交往,与其想方设法限制,不如鼓励孩子多和其他异性同学做朋友。
让孩子从对一个人的迷恋中走出来,扩大与异性的交往圈子,学会欣赏其他异性同学各自的优点,这样可以使孩子在成长中兼有男女两性的优秀品质。
专家的性别研究也表明:性别双向化的孩子比只具有单一性别的优秀品质的孩子更具发展的潜力和成功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