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凝固理论第三章作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习题
1.在液态金属中,凡是涌现出的小于临界晶核半径的晶胚都不能成核。

但如果有足够的能量起伏,是否可以成核?
答:不能。

因为形核是由熔体中的能量起伏提供的,而形核功又决定了临界形核半径,因
此当有足够的能量起伏导致临界形核功变大,从而导致临界晶核半径增大。

因此那些小于临界晶核半径的晶胚此时仍小于新的临界晶核半径,仍不能成核。

2.液态金属凝固时需要过冷,那么固态金属熔化时是否需要过热?为什么? 答:需要。

△G SL 为熔化(相变)驱动力
△G SL =G S −G L =(H S −TS S )−(H L −T SL )=L SL −T △S LS 式中:L SL 为熔化潜热;△S LS 为凝固熵。

在T=T m 时,G L =G S →△S LS =0,即凝固态处于平衡状态 △G SL =L SL −T m △S LS =0→△S LS =L SL T m
则有: △G SL =L SL
T m −T T m
=L SL
△T ′T m
△T ′为过热度。

因为熔化时体系自由能增加则应有:△G SL <0 即有△T ′<0→T >T m ,显然金属熔化时存在过热,即需要过热。

3.假设凝固时的临界晶核为立方体形状,求临界形核功。

分析在同样过冷度下均匀形核时,球形晶核和立方晶核哪一个更容易生成?
答:当临界晶核为立方体形状时,△G 均=nV △G V +nSσCL =−r 均3△G V n +6r 均2
σCL n
式中:r 为立方体晶核的棱长;
△G V 为单位体积液态金属凝固自由能的变化; n 为原子个数;
σCL 为固-液界面能。

将△G V =L△T T m
代入上式有r 均∗
=
4σCL L
T m △T
则有:△G 均
∗=−
64σCL 3T m 3L 3△T 3
L△T
T m
+6
16σCL 3T m
2L 2△T 2
σCL n =32n σCL 3T m
2L 2△T 2
即为凝固时临界晶核为立方体形状时的临界形核功。

又球状晶核的临界形核功为△G 均∗
′=
163
πn σCL
3T m 2
L 2△T 2<△G 均∗
则在同样过冷度下均匀形核时,球形晶核更容易生成。

4.解释临界晶核半径r *和形核功△G *的意义,以及为什么形核要有一定过冷度? 答:临界晶核半径r ∗=
2σCL L
T m △T
当r=r *时,原子集团形成临界晶核可以溶解,也可以长大; 当r >r *时,原子集团生成稳定晶核,可以长大; 当r <r *时,原子集团不能形成稳定的晶核,会溶解。

临界形核功△G ∗=
163
πn σCL
3T m
2
L 2△T 2
当△G >△G *时,不能形核长大; 当△G <△G *时,能形核长大。

由r 均
∗=
2σCL L
T m △T
,△G ∗
=
163
πn σCL 3T m
2L 2△T 2可知,只有在一定过冷度△T 时,形核功达到一定
程度才会让液体中有达到临界形核半径的原子集团产生,才能形核长大,故需要一定
过冷度。

5.说明为什么异质形核比均质形核容易?影响异质形核的因素?
答:均匀形核:△G 均=nV △G V +nSσCL =−4
3πr 均3△G V n +4πr 均2
σCL n
异质形核:△G 异=(−4
3πr 3△G V n +4πr 2
σCL n)
2−3cosθ+cos 3θ
4
n
又△G 异∗=
16πnσCL 33△G v
2f (θ)=△G 均∗
f (θ)=1
3A ∗σCL f (θ)
其中f (θ)=
2−3cosθ+cos 3θ
4
=
(2+cosθ)(1−cosθ)2
4
均质形核和异质形核的临界尺寸相同,但异质形核只是球体的一部分,它所包含的原
子数比均质形核少,所以异质形核阻力小,比均质形核容易。

影响异质形核的因素:①过冷度;②夹杂物的特性、形态和数量;③液态金属的过热
和持续时间。

6.讨论两类固-液界面结构(粗糙面和光滑面)形成的本质及其判据。

答:(1)形成的本质
光滑面:界面s 相一侧的点阵位置几乎全部为s 相原子所占满,只留下少数空位或台阶,从而形成整体上平整光滑的界面结构。

平整界面也称“小晶面”或“小平面”,主要为非金属及化合物。

粗糙面:界面s 相一侧的点阵位置只有约50%被s 相所占据,形成凹凸不平的界面结构。

粗糙界面也称“非小晶面”或“非小平面”,主要为大多数金属。

(2)判据
晶体表面结构取决于晶体长大的热力学条件。

如果在光滑界面上任意增加原子,即界面粗糙化时,界面自由能的相对变化△G s
为:
△Gs
Nk B T m =αx (1−x )+xlnx +(1−x)ln (1−x)
其中N ―界面上可能具有的原子位置数;
k B ―波尔兹曼常数; T m ―熔点; X ―界面上被固相原子占据位置的分数;
α=L k B T m (ην)
L k B T m 取决于两相的热力学性质;
η
ν与晶体结构及界面的晶面指数有关,其值最大为0.5。

对于α≤2的金属,凝固时S-L 界面为粗糙面; 对于α>5的金属,凝固时S-L 界面为光滑面。

7.固-液界面结构如何影响晶体生长方式和生长速度?
答:粗糙界面导致连续生长机制,完整平整界面导致二维生核长大机制,非完整界面导致
从陷处生长机制((1)螺旋位错生长(2)旋转孪晶生长(3)反射孪晶生长)。

粗糙界面生长速度最快,生长界面上有大量现成的台阶,液相原子在界面各处连续生长;
二维生核长大机制需要很大的过冷度,只有当△T k达到临界值△T k‘后,二维生核大量增加,生长速度加快,与粗糙界面相似,两者生长动力学规律一致。

生长机理从二维生核生长过渡到连续生长。

螺旋位错生长速度小于连续生长,当△T k增大时,界面上螺旋位错密度增加,生长加快;当过冷度达到△T k‘时,界面上螺旋位错大量增加,和粗糙界面一样,两者生长动力学规律相同,界面生长机理从螺旋位错生长过渡到连续生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