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五单元 推荐作品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五单元 单元写作、测试 学案

单元写作巧妙构思融入情感本单元所选课文,风格各不相同,但从其内在的思想逻辑和情感逻辑看,都是散而不乱,气贯中脉,体现了文学名篇艺术上的完整性和统一性。
散文的篇幅一般超过诗歌,容量较大,行文与结构的组织安排特别重要。
散文在结构上的特点是“散”,因为过于整齐集中,会显得呆板,失去自然之趣,影响阅读时的从容自在。
但“散”不是散漫杂乱。
无论结构是整是散,语气是急是缓,都要有线索、气脉贯注其间,形成全篇的有机联系。
作者贯注在文章中的思想情感,是沟通各个部分的精气血脉。
就不同类型的文章看,作者注入于作品中的有的侧重于情,有的侧重于理。
把握好文章的思想情感脉络,在行文中融入自己的情感,能够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那么在写作中怎样抒发情感呢?这里介绍几种主要抒情方式,供同学们写作时借鉴。
1.借景抒情法借景抒情又称寓情于景,是指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描写客观景物,通过景物来抒情。
它的特点是“景生情,情融景”,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在文章中只写景,不直接抒情,以景物描写代替感情抒发,也就是王国维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
如杜甫的《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诗人通过对花鸟草木的描写来抒发亡国的忧愤、离散的感伤。
2.咏物寓情(咏物言志)法咏物寓情,是通过描写客观事物来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一种表现手法。
咏物寓情的关键在于“寓”。
它的特点是,只描写物象,不直接抒情,作者将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寄寓在对物象的具体描绘之中,通过比喻、拟人、象征等方式,委婉曲折地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如苏轼的《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就是借助竹子,陈述了自己在创作上的观点,同时抒发了对朋友的悼念之情。
3.融情于事法融情于事,指通过叙述事件来抒发感情,让感情从具体事件的叙述中自然地流露出来,感染读者。
这种渗透着感情的叙述,读者品味起来就更觉得真诚可亲。
如韩愈的《祭十二郎文》,通过对件件往事的详细的叙述,抒发作者悲痛欲绝的哀伤。
4.融情于理法融情于理,就是把感情寄寓在说理之中。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系列《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5单元《祭十二郎文》教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系列《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5单元《祭十二郎文》教案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系列《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5单元《祭十二郎文》教学目标1.积累巩固文言词语、重要句式,积淀文言语感,培养文言文的翻译能力。
2.反复诵读,体会作者对亡侄深切的痛惜和怀念以及对人生仕途的复杂情感,培养珍爱亲情的意识。
3.了解课文融抒情于叙事的特点,把握文章边泣边诉的语言风格。
教学重难点:通过反复诵读能够体会到韩愈失侄之哀笼罩下的复杂的情感教学过程1.导入“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生离与死别乃人生两大悲事。
唐贞元十九年,36岁的韩愈在京城突闻噩耗,离别多年的侄儿十二郎病死异乡,年仅33岁,悲痛不能自已。
七日之后,方能痛定思痛,衔哀致诚,写下这篇著名的祭文来告慰十二郎之灵。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韩愈的情感世界,品读这篇“祭文中千年绝调”。
2.初读入情读完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例:感受到对十二郎之死的悲哀3.研读悟情,走进韩愈情感之河首段中有一个字非常明确的告诉了我们韩愈内心的感情,“哀”。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一切最动人的文字,都是从心底里流淌出来的音符。
《祭十二郎文》字字含泪,句句动情。
对亡侄深切哀悼与怀念的背后,其实是一条情感之河,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条情感之河。
小组合作讨论:再次朗读文本,文中叙述了哪些事情,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悲家族衰落“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韩愈自幼由兄嫂抚养,与十二郎名为叔侄,实为手足。
“承先人后者,在孙惟汝,在子惟吾,两世一身,形单影只”,叔侄二人孤苦相依,嫂子的话充满了期待和悲伤,但至少当时还有十二郎与我相互扶持,而今再忆,倍感岁月无情人生无常,振兴家族的愿望更难实现。
悔聚少离多十几年漫长的时间里,两人聚少离多,韩愈为了功名奔波在外,在宦海中沉浮,却始终不得志,两人相聚的愿望久久不得实现,但总是以为“吾与汝俱少年,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处。
”生活中这样的悲剧也有很多,我们总想来日方长,却忘了生命的短暂,忘了时光的易逝,忘了生命的脆弱,忘了世上有来不及报答的恩情。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第五单元推荐作品

推荐作品狱中杂记陶庵梦忆序导学目标《狱中杂记》:1.掌握本文的字、词、句,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并认识作者的思想局限性。
2.通过课文认识桐城派散文的艺术特色。
《陶庵梦忆序》:1.积累文言字词,品读文本,体会作者复杂的心情。
2.理解作者故国之思、黍离之悲的情感。
课内自主学习一文化常识1.走近作者(1)方苞(1668~1749),字凤九,号灵皋,晚年又号望溪,亦号南山牧叟。
桐城(今安徽桐城)人。
清代散文家,桐城派散文创始人,与姚鼐、刘大櫆合称“桐城三祖”。
代表作品:《狱中杂记》《左忠毅公逸事》等。
(2)张岱(1597~1689),明末清初文学家,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出身世宦人家,家学渊源。
素喜游历,通晓音乐戏剧,交游广泛。
南明时,曾被授以职方主事之职,不久即辞去,托病不出。
后家道中落,布衣蔬食,生活颇为艰苦,然笔耕不辍,著述甚丰。
张岱是晚明小品文的集大成者,有“文中乌获”“后来斗杓”之称。
代表作品:《西湖七月半》《湖心亭看雪》等。
2.背景解读狱中杂记康熙五十年(1711),方苞因《南山集》案牵连入狱。
《南山集》为桐城人戴名世所著。
戴名世在《南山集》的《与余生书》一文中提出写历史时应给明末几个皇帝立“本纪”。
此事被御史赵申乔揭发,戴名世全家及其族人被牵累定死罪者甚多。
方苞也因《南山集》序文上列有其名字而被捕入狱。
开始在江宁县狱,后解至京城,下刑部狱。
在狱中,目睹了监狱的阴森恶劣,百姓的横遭逮捕,冤死狱中,以及狱吏的敲诈勒索,受贿枉法,草菅人命等。
两年后出狱,被编入汉军旗,以奴隶身份入值南书房。
康熙死后被特赦,解除旗籍。
后累官至礼部侍郎。
本文是方苞于康熙五十一年(1712)三月在刑部狱中据所见所闻写的。
陶庵梦忆序本文是张岱为自己的文集《陶庵梦忆》所作的自序。
该文集中,多为回顾自己过去豪华生活之作,而作者写此书时,已穷困潦倒,两相对比,不由心生慨叹,如大梦方醒,犹忆梦中美境,眷眷不能舍,又自知其不可复得,于是故作潇洒幡悟貌,将一切归之因果,归之大梦。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系列《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5单元《祭十二郎文》教案-精选教育文档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系列《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5单元《祭十二郎文》教学目标1.积累巩固文言词语、重要句式,积淀文言语感,培养文言文的翻译能力。
2.反复诵读,体会作者对亡侄深切的痛惜和怀念以及对人生仕途的复杂情感,培养珍爱亲情的意识。
3.了解课文融抒情于叙事的特点,把握文章边泣边诉的语言风格。
教学重难点:通过反复诵读能够体会到韩愈失侄之哀笼罩下的复杂的情感教学过程1.导入“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生离与死别乃人生两大悲事。
唐贞元十九年,36岁的韩愈在京城突闻噩耗,离别多年的侄儿十二郎病死异乡,年仅33岁,悲痛不能自已。
七日之后,方能痛定思痛,衔哀致诚,写下这篇著名的祭文来告慰十二郎之灵。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韩愈的情感世界,品读这篇“祭文中千年绝调”。
2.初读入情读完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例:感受到对十二郎之死的悲哀3.研读悟情,走进韩愈情感之河首段中有一个字非常明确的告诉了我们韩愈内心的感情,“哀”。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一切最动人的文字,都是从心底里流淌出来的音符。
《祭十二郎文》字字含泪,句句动情。
对亡侄深切哀悼与怀念的背后,其实是一条情感之河,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条情感之河。
小组合作讨论:再次朗读文本,文中叙述了哪些事情,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悲家族衰落“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韩愈自幼由兄嫂抚养,与十二郎名为叔侄,实为手足。
“承先人后者,在孙惟汝,在子惟吾,两世一身,形单影只”,叔侄二人孤苦相依,嫂子的话充满了期待和悲伤,但至少当时还有十二郎与我相互扶持,而今再忆,倍感岁月无情人生无常,振兴家族的愿望更难实现。
悔聚少离多十几年漫长的时间里,两人聚少离多,韩愈为了功名奔波在外,在宦海中沉浮,却始终不得志,两人相聚的愿望久久不得实现,但总是以为“吾与汝俱少年,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处。
”生活中这样的悲剧也有很多,我们总想来日方长,却忘了生命的短暂,忘了时光的易逝,忘了生命的脆弱,忘了世上有来不及报答的恩情。
高中语文 第五单元 祭十二郎文教案2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祭十二郎文》第一课时课型:新课备课人: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熟读课文,都准字音。
教学重点:熟读课文,都准字音。
教学难点:概括课文内容。
疑难预设:理解文章内容。
模式与方法:理解法,探究式。
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师:“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一切最动人的文字都是从心底里流淌出来的。
韩愈的《祭十二郎文》就是一篇字字含泪,句句动情的抒情散文,成了祭文中的“千古绝调”。
大家在读课文时要找出叙述作者亲情的语句,注意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深挚感情。
二、背景介绍学生回忆以往学过的韩愈作品,学生简单介绍作者。
教师大屏幕显示作者介绍,学生看大屏幕,笔记重点。
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唐代著名文学家。
他生活在中唐时期,在文学方面影响很大,他的主要贡献是与柳宗元一起倡导了“古文运动”,主张恢复先秦两汉的优秀散文传统,摒弃南北朝以来矫揉造作的骈体文;主张文章要有充实内容,学习古文应“顺其意而不顺其辞”,“惟陈言之务去”,力求“文从字顺”。
宋代欧阳修、“三苏”父巩、王安石,明清两代归有光、唐顺之、方苞、姚鼐等许多著名散文家都是继承了韩柳的文学传统或受其明显的影响,在各自的散文创作中取得辉煌成就。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拿出笔,记录字音和断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轮读课文,教师口头提问,全班轮读,读的准确、流利的加分。
四、注意下列划线字的读音。
教师口头提问,学生回答,加分。
闻汝丧(sàng)之七日所怙(hù)兄殁(mò)南方省(xǐng)坟墓归取其孥(nú)丞相薨(hōng)佐戎(róng)徐州孰谓汝遽(jù)去吾万乘(shèng)之公相殒(yǔn)其生窆(biǎn)不临其穴尚飨(xiǎng)板书重点字音。
作业: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课题《祭十二郎文》课型新课备课人: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理解课文第一自然段。
2. 积累文言词语,积淀文言语感,培养翻译能力。
新人教版选修高中语文登岳阳楼菩萨蛮学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高中语文登岳阳楼菩萨蛮学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一、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1.岳阳楼,即湖南岳阳城西门楼,是我国四大名楼之一,下瞰洞庭,视野广阔。
唐开元四年,中书令张说任职此州,常与才士登楼赋诗,遂使之声名骤增,成为天下文化名楼。
《登岳阳楼》这首五言律诗写于唐代宗大历三年(768)冬。
当时杜甫沿江由江陵、公安一路漂泊,来到岳阳(今属湖南)。
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凭轩远眺,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发出由衷的礼赞;继而想到自己晚年漂泊无定,国家多灾多难,又不免感慨万千,于是挥笔写下这首蕴涵着浩然胸怀和沉重痛苦的名篇。
2.韦庄(836—910),字端己,京兆杜陵人,唐朝“花间派”代表词人。
其词风格清丽,与温庭筠齐名,并称“温韦”。
著有《浣花集》。
《菩萨蛮》共有五首,此为第二首,写作于词人早年因战乱流落江南之时,全词描写了江南水乡的风光美和人物美,表现了词人对江南水乡的依恋之情,抒发了词人漂泊难归的愁苦之感。
二、积名句:(1)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杜甫《登岳阳楼》)(2)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忆江南》)三、鉴赏名句:1.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译文:吴、楚两地以此划分疆域:东为吴,南为楚。
日月星辰昼夜都漂浮在洞庭湖上。
点评:诗人采用夸张的手法,只用了十个字,就把洞庭湖水势浩瀚、无边无际的形象逼真地描画了出来,意境开阔,气势雄伟。
与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相辉映,成为描写洞庭湖景色的佳句。
2.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译文:年尚未老,且在江南行乐。
如还乡离开江南,当使人悲痛不已。
点评:这两句呼应篇首“游人只合江南老”,但已是“而今识尽愁滋味”之后的深沉喟叹了。
作者一生饱经离乱,江南旧游似乎成为他心目中一方桃花源式的心灵净土,怎不时时魂绕梦牵呢?词人因避乱入蜀,饱尝离乱之苦,时值中原鼎沸,欲归不能,“还乡须断肠”一句,巧妙地刻画出特定历史环境下的词人思乡怀人的心态,可谓言有尽而意无穷。
高中语文教材说明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高中语文教材说明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编写说明一、编写的指导思想和整体设计《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是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编写的一本选修课教科书。
它是与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相配套的。
为了使它对学生具有吸引力,并能够切实地培养学生的文学文化修养,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适应不同地区、不同水平的学生的需要,编者在以下几个问题上,曾进行了反复思考、充分讨论,并采取了一些新的编排思路。
(一)适应高中学生的文言文学习需求。
民国以前,文人科举考试以及公私应用交际、日常记事抒情言志,都离不开用文言形式写的诗文。
对于诗文的学习、探讨,了解其做法,总结其得失,予以借鉴,甚至模仿,是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直接相关的。
“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白话代替了文言,古代文学与读者拉开了距离。
阅读古代诗文,从以往的重在临摹仿效,转为偏重鉴赏和认识。
古诗文学习的直接出发点,多半在于增进文化涵养,提高审美情趣;至于写作应用上的受益,则不像白话文那样直接。
这是读者需求上古与今的差异,面对这种情况,课本的设计必须从欣赏角度入手,以适应读者需求的变化。
(二)采用全新的单元设置角度。
为了突出文言文学习中鉴赏的重要性,让学生感到古代文学的独特魅力,这本课本打破了一般以文学史顺序或作家文选式的单元编排方式。
诗文分列,按不同的鉴赏角度、鉴赏方法设置单元。
诗文各分三个单元,繁简适度,切合高中生的欣赏需要,尽可能地从几个基本方面充分体现两种文体的各自特点。
尤其是散文的单元设计,由于可借鉴的资料不多,自出主张,从散文的形象性、抒情性与逻辑性、灵活性与趣味性三个方面勾勒散文的整体风格,很有创意。
从选目看,各单元所选作品,均不在一个平面上简单罗列,而是根据教学需要和鉴赏需要作多层次安排。
(三)努力在教学内容和方法步骤上有所创新。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课程把引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作为根本出发点,因此,从单元开头的赏析指导,到课文后的练习与相关资料,均本着加强方法指导的原则作了新的考虑。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伶官传序》 教案

伶官传序【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1、通过学习掌握本文重要文言词语的含义,翻译本文重要文言句子2、理清文章的论证结构,把握本文“散而不乱”的特点过程与方法: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点拨为辅,把握本文论证思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等警句的深刻含义【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先提出论点,然后运用事例,步步深入论证的方法。
2.难点:弄清作者写作本文的意图及对作者结论的评价。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了解作家作品及“五代”历史背景2、翻译课文。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标题中的“伶官”是一群怎样的人呢?(学生:伶官,封建时代称演戏的人为伶,在宫廷中授有官职的伶人叫做伶官。
)古时戏子大多地位低下,却能入朝为官,欧阳修为什么要为伶官作传呢?让我们走进文本,寻找答案。
二、作者简介欧阳修(1007─1072),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
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卒谥“永忠”。
北宋吉州永丰(江西永丰)人,官至枢密副史,参知政事。
在政治上,他早年支持以范仲淹为代表的改革派,旗帜鲜明,曾就范仲淹被黜事,上书斥责谏官高若纳趋炎附势,不敢主持正义,因而遭到贬谪。
晚年思想渐趋保守,反对王安石变法。
欧阳修在我国文学史上有重要的地位。
他是北宋中叶文坛的领袖,对北宋诗文改革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他的创作,在诗词散文方面都有成就,以散文最为突出。
他的文章,含蓄委婉,平易自然,各类文章又各有其独到之处。
例如他的记事文往往运用精炼的形象化的语言,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活动或山水的景色,并将叙事,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他的史论文常常充满激情,选择不同时代的类似史实作适当比较,经过反复论证,最后自然而然地得出切合现实的经验教训。
著有《欧阳文忠公文集》《新五代史》等。
三、时代背景五代(907~960),指唐宋之间的五个封建王朝,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是我国历史上的动荡时期。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五单元推荐作品学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推荐作品一、作者简介(1)方苞(1668—1749),清代散文家,桐城(今安徽桐城)人。
康熙四十五年进士。
康熙五十年(1711)因文字狱牵连入狱,得人营救,两年后出狱。
后官至礼部侍郎。
他是桐城派古文的创始人,当时颇有影响。
主张写文章应讲究“义法”:“义”指文章的内容,要符合封建的纲常伦理;“法”指文章的形式技巧。
所作文章多宣扬封建礼教,有的也很有思想意义。
有《方望溪先生全集》传世。
(2)张岱(1597—1689),又名维城,字宗子,号陶庵,晚号六休居士,汉族,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寓居杭州。
出生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精于茶艺鉴赏,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
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
张岱为明末清初文学家、史学家,其最擅长散文。
二、背景展示(1)《狱中杂记》是方苞追述在刑部狱中所见所闻的记录。
(2)张岱是仕宦世家子弟,前半生过着封建士大夫的风流浪漫的生活;可惜偏逢末世,随着明清政权的更替,张岱“披发入山”,隐居不仕,生活窘迫,“常至炊断”,坚决不与满清统治者合作,体现了刚直不阿的气节。
作为明朝遗民,今昔对比,现实与梦幻交织,作者满腔的亡国之恨、满腹的思念之情,便化作《陶庵梦忆序》等写梦写幻的追忆之作。
课文名句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痴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
——张岱《陶庵梦忆》杂记“杂记”,是古代散文中的一种杂文体,因事立义,记述见闻。
方苞的这篇《狱中杂记》是“杂记”中的名篇,材料繁富,错综复杂,人物众多。
作者善于选择典型事例重点描写,“杂”而有序,散中见整,中心突出。
狱中杂记康熙五十一年三月,余在刑部狱,见死康熙五十一年三月间,我被关押在刑部监狱里,看见犯人死而由窦出者,日四三人。
去而从墙洞里拖出去的,每天有三四个人。
政府刑部所设的监狱。
刑部,明清两朝设六部,刑部掌刑律狱讼。
窦dòu:孔穴。
这里指监狱墙上打开的小洞。
有洪洞令杜君者,作而言曰:“此疫狱中有个原洪洞县的知县杜君,神情激动地说道:“这是瘟疫作也。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五单元推荐作品课件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思悟要点】
提醒
核心亮点: 运用典型事例,
内容丰富。
(1) 本文的开头有哪些亮点?请
赏析。
提示 画出文中的三个分论点。
提示
③摩西与他的子民受尽苦难决定站起来走出埃及时,耶和华白天以 云柱、夜晚以火柱指引他们抵达乐土。我始终相信世界上是存在着那样 纯洁自若的光的。因为妄念虽如脱缰,灾难又常接踵,而世界让光明如 约而至。这其间是心生希望,心有坚强,心已有了站立起来的力量。 ④史公在牢狱,屈子被放逐,勾践在卧薪尝胆;嗣同在抗诉,鲁迅 在呐喊,觉民在写《与妻书》;马丁· 路德在演讲,甘地在印度救赎,特 蕾莎修女在炮火里施以爱与恩慈。这些人在路阻且长时,站起来怀着殒 身之志;在天命赫赫时,站起来心生坚强希望;在众人无助时,将小儿 女情怀变成了大悲悯。他们立了心,世界在为之鼓掌。 ⑤立心,立的是一颗举世浑浊却清纯的心。
营私舞弊的场所;封建官吏及其爪牙是 “杀人恶棍”的保护者,是敲诈
百姓骨髓、吮吸人民膏血的吸血鬼,是草菅人命的刽子手;封建法律是 封建官吏敲诈勒索、贪赃行贿的遮羞布,从而有助于人们认清封建专制 政治的黑暗和封建法律的伪善,激起人们对封建制度的憎恶。
二、写作特色
1.朴实、严肃的笔法。
作者因“《南山集》案”被牵连入狱,几乎送命。所以他对狱中骇
第五单元
推荐作品
狱中杂记
陶庵梦忆序
内容索引
预读先学 精读研析 多读厚积
预读先学
知人论世
一、作者简介 (1)方苞(1668—1749),清代散文家,桐城(今安徽桐城)人。康熙四十五年进士。
康熙五十年(1711)因文字狱牵连入狱,得人营救,两年后出狱究“义法”:“义”
的奇趣。此篇虽属“应用文体”,但作者的审美情趣和艺术功力仍然发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全册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全册教案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全册教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目录第1单元第1课《长恨歌》第1单元第2课《湘夫人》第1单元第3课《拟行路难(其四)》第1单元第4课《蜀相》第1单元第5课《书愤》第2单元第1课《春江花月夜》第2单元第2课《夜归鹿门歌》第2单元第3课《梦游天姥吟留别》第2单元第4课《登岳阳楼》第2单元第5课《菩萨蛮》第3单元第1课《将进酒》第3单元第2课《阁夜》第3单元第3课《李凭箜篌引》第3单元第4课《虞美人》第3单元第5课《苏幕遮》第4单元第1课《过小孤山大孤山》第4单元第2课《庖丁解牛》第4单元第3课《项羽之死》第4单元第4课《阿房宫赋》第5单元第1课《六国论》第5单元第2课《伶官传序》第5单元第3课《祭十二郎文》第5单元第4课《文与可画??谷偃竹记》第6单元第1课《种树郭橐驼传》第6单元第2课《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第6单元第3课《春夜宴诸从弟桃园序》第6单元第4课《项脊轩志》长恨歌教学目标:1、了解白居易生平及其创作成就;2、把握长恨歌人物形象及主题;3、理解作品在叙事和塑造人物上运用的艺术手法。
教学重点:1、分析文中唐明皇与杨贵妃形象2、诵读全文3、把握长恨歌的主题;教学难点:理解作品在叙事和塑造人物上运用的艺术手法。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故事导入相传白居易三岁时就开始念诗,五岁就写出许多首诗,至九岁时,已经能掌握诗的韵律,且善于对句了。
十岁生日那天,亲朋好友都来祝贺。
饭后,其舅父叫白居易到堂上对句:“曹子建七步成诗。
”白居易稍一思索,便有了腹稿,但他故意默然不语。
舅父以为他对不上来,取笑他道:“神童神童,今日如虫。
”白居易笑着说:“我早已对上,只未说出而已。
”众人大奇,催白居易快说,白居易便说道:“白居易一时无对。
”舅父听了颇为高兴。
白居易长大后,舅父带他到长安向当时年已花甲的名诗人顾况求教。
高中语文第五单元祭十二郎文教学设计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祭十二郎文》【设计思想】:《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浓郁文化气质的丰富资源。
《祭十二郎文》是一篇情文并茂的祭文。
明代茅坤评《祭十二郎文》为“祭文中千年绝调”。
首先,教师要正确认识与对待选修课程。
选修课程是在必修课程基础上的拓展与提高,本课的设计着眼于鉴赏陶冶,旨在引导探索研究。
其次,教学过程中应坚持语文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统一的原则,突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教学内容】《祭十二郎文》是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第五单元“自主赏析文”中的第三篇。
单元教学目标是:一是认识古代散文在形与神的关系上“散而不乱,气脉中贯”的特点;二是运用提要钩玄和因声求气的方法,把握作品的意脉和情感,体会古代散文中的逻辑性与抒情性。
本单元四篇自主赏析文分别是:《六国论》《伶官传序》属于议论文,《祭十二郎文》是抒情文,《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是记叙文。
在这篇祭文中,作者韩愈通过记述一些家常琐事,表达了对英年早逝的爱侄韩老成(十二郎)深切的痛惜和怀念之情。
文章篇幅较长,作者把抒情与叙事结合在一起,联系家庭、身世和生活琐事,反复抒写他对亡侄的无限哀痛之情。
同时,也饱含着自己凄楚的宦海沉浮的人生感慨。
全文以向死者诉说的口吻写成,哀家族之凋落,哀己身之未老先衰,哀死者之早夭,疑天理疑神明,疑生死之数,乃至疑后嗣之成立,极写内心的辛酸悲痛。
写初闻噩耗时将信将疑,不愿相信又不得不信的心理,尤其显得哀婉动人。
文章语意反复而一气贯注,最能体现在特定情境下散文的优长,具有浓厚的抒情色彩。
精读此文对实现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具有举一反三的作用。
同时阅读此文,可以陶冶情操,教育学生更加珍惜生活中身边的亲情与友情。
【教学重、难点分析】教学的重点应为深入领会其中的真挚情感。
教学过程中,了解课文融抒情于叙事的特点,把握文章边泣边诉的语言形式,体会作者悲哀痛切的思想情感。
人教版选修课程《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 《祭十二郎文》教学设计

《祭十二郎文》教学设计一、导入我国文学史上有一篇散文被《古文观止》评论为:“情之至者,自然流为至文。
读此等文,须想其一面哭,一面写,字字是血,字字是泪。
”这篇文章就是韩愈的《祭十二郎文》,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文本,去感受这样一篇至情之文。
二、初读文本,感知文气。
1.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老师知道,同学们在课前已经做了充分的预习。
现在老师想简单地梳理一下字词,同时检查一下你们的预习效果。
在检查之前,我们先一起大声地把以上几个词语读一下。
(PPT出示词语)学生接龙回答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
2.关于字词句,你还有什么疑问?(生质疑)3.十二郎和作者什么关系?补充背景,教师讲解PPT内容4.用一个词概括韩愈在写祭文时的情感。
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曾说,国文本是读的学科,那么,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文本,大声朗读出来,并思考:(1).能否用一个字概括韩愈在写祭文时的情感。
(2).文末总结时,韩愈使用了什么词语来概括自己的行为?(生朗读全文,并质疑。
)教师听取学生学生答案,并将其生成板书。
例:哀(悔)古人在读文章时,常常将贯穿全文之情感形容为“文气”,我们不妨以“气”概括之。
三、探讨“孝”“慈”,研习文脉。
1.问题探究:韩愈反省自己如此悲哀、悔恨的缘由是什么?(不孝不慈)韩愈在文章最后两段中给出了回答:“吾行负神明,而使汝夭;不孝不慈,而不能与汝相养以生,相守以死”。
(师板书:不孝不慈)(生有感情地齐读这两句)2.作者反思自己“不孝不慈”,在文中有哪些体现?用原句作答。
首先,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然后,解决这个问题前,我们要看看中国传统文化中,如何定义“孝”和“慈”的。
(教师读PPT文字)前后桌四人为一小组,讨论:作者反思自己“不孝不慈”,在文中有哪些体现?每组可以自由选择“不孝”或“不慈”,用文中原句作答。
例1(不孝):“汝之子始十岁,吾之子始五岁。
少而强者不可保,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呜呼哀哉!呜呼哀哉!”(生翻译,师板书“担心后嗣”)通过你们小组的讨论,我们都感受到了隐藏在文字背后的“锥心刺骨”之痛,你能不能用声音将这种感情表达出来?(生带有个人理解地朗读)例2(不孝):“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又四年,吾往河阳省坟墓,遇汝从嫂丧来葬”韩愈三岁时,父母双亡,是兄嫂抚养他,等到韩愈十几岁的时候,长兄韩会又因病离世,这是就剩下嫂子肚子抚养他和十二郎,“亲如母亲”的长嫂去世时,韩愈却不能为她送终,可以感受到他深深的自责。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第五单元 推荐作品

推荐作品 狱中杂记 陶庵梦忆序导学目标 《狱中杂记》:1.掌握本文的字、词、句,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并认识作者的思想局限性。
2.通过课文认识桐城派散文的艺术特色。
《陶庵梦忆序》:1.积累文言字词,品读文本,体会作者复杂的心情。
2.理解作者故国之思、黍离之悲的情感。
课内自主学习一 文化常识1.走近作者(1)方苞(1668~1749),字凤九,号灵皋,晚年又号望溪,亦号南山牧叟。
桐城(今安徽桐城)人。
清代散文家,桐城派散文创始人,与姚鼐、刘大櫆合称“桐城三祖”。
代表作品:《狱中杂记》《左忠毅公逸事》等。
(2)张岱(1597~1689),明末清初文学家,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出身世宦人家,家学渊源。
素喜游历,通晓音乐戏剧,交游广泛。
南明时,曾被授以职方主事之职,不久即辞去,托病不出。
后家道中落,布衣蔬食,生活颇为艰苦,然笔耕不辍,著述甚丰。
张岱是晚明小品文的集大成者,有“文中乌获”“后来斗杓”之称。
代表作品:《西湖七月半》《湖心亭看雪》等。
2.背景解读狱中杂记康熙五十年(1711),方苞因《南山集》案牵连入狱。
《南山集》为桐城人戴名世所著。
戴名世在《南山集》的《与余生书》一文中提出写历史时应给明末几个皇帝立“本纪”。
此事被御史赵申乔揭发,戴名世全家及其族人被牵累定死罪者甚多。
方苞也因《南山集》序文上列有其名字而被捕入狱。
开始在江宁县狱,后解至京城,下刑部狱。
在狱中,目睹了监狱的阴森恶劣,百姓的横遭逮捕,冤死狱中,以及狱吏的敲诈勒索,受贿枉法,草菅人命等。
两年后出狱,被编入汉军旗,以奴隶身份入值南书房。
康熙死后被特赦,解除旗籍。
后累官至礼部侍郎。
本文是方苞于康熙五十一年(1712)三月在刑部狱中据所见所闻写的。
陶庵梦忆序本文是张岱为自己的文集《陶庵梦忆》所作的自序。
该文集中,多为回顾自己过去豪华生活之作,而作者写此书时,已穷困潦倒,两相对比,不由心生慨叹,如大梦方醒,犹忆梦中美境,眷眷不能舍,又自知其不可复得,于是故作潇洒幡悟貌,将一切归之因果,归之大梦。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教学与导学案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教案【单元教学目标】1.了解苏洵、欧阳修、韩语、苏轼等文人的基本情况;2.背诵《六国论》、《伶官传序》、《祭十二郎文》等名篇;3.积累文言字词知识;4.训练文言文部分练习题。
其一:苏洵和《六国论》一、相关背景介绍1.作者介绍:苏洵(1009年-1066年),字明允,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人)。
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
苏洵长于散文,尤擅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有《嘉祐集》传世。
2.写作背景:宋朝是我国历史上比较软弱的一个王朝。
宋太宗以后,国势就渐渐衰弱。
宋朝初年,北边已经有敌国契丹,宋仁宗时,西边又出现了敌国西夏。
宋朝受着这两个国家的威胁和侵犯,却不敢对他们进行坚决的抵抗,只想用屈服妥协的办法,向他们纳银输绢换取和平。
宋真宗景德元年(公元一○○四年),与契丹(后来称辽)缔结澶渊之盟,宋朝答应每年给契丹白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
宋仁宗庆历二年(公元一○四二年),契丹派使者到宋朝要求割给他们晋阳(现在山西省太原市)和瓦桥(在河北省雄县易水上)以南十县的土地,结果定盟由宋朝每年给契丹增加白银十万两,绢十万匹。
庆历三年,西夏向宋朝上书请和,宋朝每年赠给西夏白银十万两,绢十万匹,茶三万斤。
宋朝这样一再向敌人屈服妥协,结果增加了敌人的财富,削弱了自己的力量,带来无穷的后患,而实际上并不能换得和平。
苏洵尽管不理解秦国当时已经具备了统一全中国的条件,不过他写这篇文章借古讽今,向北宋统治者敲起警钟,指出对敌人不用武力抵抗而只是一味屈膝求和,结果必然招致灭亡,这些意见在今天看来仍然是正确的。
我们应该说,这篇文章不同于一般空泛的史论,它是明显地具有现实意义的。
二、课文解析1.字词解析:第一段:六国破灭,非兵.(兵器)不利,战不善.(得法),弊.(弊端)在赂.(贿赂)秦。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或.(有的人)曰:“六国互.(前后,陆续)丧,率.(都是)赂秦耶?”曰:“不赂者以.(因为)赂者丧,盖.(大概)失强援,不能独完.(保全)。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案:选修系列《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 《大铁椎传》

高二年级语文学科共案时间:星期:主备人:使用人:【教学主题】《大铁椎传》【教学目标】1、掌握文中的文言实词与虚词,把握大铁椎这一人物性格。
2、学习大铁椎重情义、武艺高强的性格特点。
【知识梳理】一、走近作者:魏禧(1624-1681):字叔子,又字冰叔,号裕斋,又号勺庭,清代散文家。
明末诸生,明亡后隐居翠微峰,所居之地名勺庭,人又称他为"勺庭先生"。
后出游江南,入浙中,以文会友,并传播其明道理、识时务、重廉耻、畏名义的学说,结纳贤豪,以图恢复。
康熙间,举博学鸿词,不应,逝于扬州。
清初散文三大家指魏禧、汪琬、侯方域。
二、问题导读1、《大铁椎传》正文前的小序:庚戌十一月,予自广陵归,与陈子灿同舟。
子灿年二十八,好武事,予授以左氏兵谋兵法,因问:“数游南北,逢异人乎?”子灿为述大铁椎,作《大铁椎传》。
(板书:异人)问:“异”什么意思?(奇异、怪异)2、文章层层设疑,着力渲染的这个“异人”是个怪人——大铁椎有五可怪处。
一怪,来历不可考;二怪,武器片刻不离身;三怪,着装朴素却腰多白金;四怪,杀人夺财,原因不明;五怪,因何而来,因何而去?也是奇人——一奇:力大威猛却又身手轻灵,武功高强,神乎其神!二奇:自动自发杀贼,孤身一人力敌百人,勇猛无匹;三奇,我觉得很奇怪的是,取胜之后,是不是就不用离开了?如果离开,那离开就是了,为什么还要大呼一声:吾去矣?3、你怎么理解大铁椎的诸多可奇可怪处?师生朗读课文第3-5段。
思考:从大铁椎的着装打扮、言行举止中,你怎么理解大铁椎的诸多可奇可怪处?1:神秘(来历、身世)2:神奇(武功,力敌百许人)3:“吾始闻汝名,以为豪,然皆不足用。
吾去矣!”寻求助力。
(师:同道中人。
)4:良善(师:担心连累宋将军)5:嫉恶如仇(“数击杀响马贼,夺其物”。
问:杀人夺财,亦盗亦侠。
只不过夺的是不义之财,不为自身享受,不为一己恩怨,只为伸张正义,只为惩恶扬善!6:敢作敢为,不惧生死(“方期我决斗某所”,师:知道“贼能且众”,还是勇往直前,悍然不惧,不计生死。
【精选】(新课标)高中语文散文部分第五单元光获奖学案新人教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精选】(新课标)高中语文散文部分第五单元光获奖学案新人教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精选】(新课标)高中语文散文部分第五单元光获奖学案新人教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海拾贝望月怀远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解读《望月怀远》是作者在离乡时,望月而思念远方亲人及妻子而写的。
首联即景抒情,出句写景,对句由景入情.诗人用朴实而自然的语言描绘出一幅画面:一轮皓月从东海那边冉冉升起,展现出一派无限广阔壮丽的动人景象。
诗中人不说自己望月思念对方,而是设想对方在望月思念自己,构思奇巧。
诗着一“生〞字,极为生动。
颔联是说多情人怨恨着这漫漫的长夜,对月相思而彻夜不得入眠。
这里写出多情人由怀远而苦思,由苦思而难眠,由难眠而怨长夜的种种连锁动作过程,也包含着有情人的主观感情色彩. 颈联写诗中人因遥思远人,彻夜相思,灭烛之后,尤觉月华光满可爱,于是披衣步出室外,独自对月仰望凝思,不知过了多久,直到露水沾湿了衣裳方觉醒过来。
这一联貌似写赏月,实则寓写怀远幽思.“怜〞和“觉〞两个动词用得好。
尾联写因思念远人而不得相见,故面对月华情不自禁地产生把月赠送远人的想法.这是一种无可奈何的痴念。
但借此更衬托出诗人思念远人的深挚感情,使诗的怀远更为具体、更有含蕴。
杨必(1922-1968),生于上海,祖籍江苏无锡。
曾就读于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外文系。
解放后在国际劳动局担任英语翻译,1952年院系调整,任教于复旦大学外文系。
1968年因病去世。
其翻译的《名利场》(英国萨克雷著)享有很高的声誉。
1979年,复旦大学外文系为杨必开了追悼会。
对于她的死因,有人疑心是自杀。
她姐姐杨绛不接受这种说法.她在忆文中这样说:“我知道阿必的脾气,她决不自杀。
军医的解剖检查是彻底的,他们的诊断是急性心脏衰竭。
〞但是复旦大学外文系的同事知道杨必是在受到迫害后自杀的。
他们说,杨绛如是说,可能是因为她在北京不清楚情况,也可能是因为当时自杀被当做“对抗文革〞的罪行,所以家属一般都回避说是自杀,后来就一直沿用这个说法. 1.读准字音(1)单音字①荒谬()②臃肿()③掷下()④嘿然()⑤鹄立()⑥褊狭()⑦倏忽() ⑧嗤嗤()⑨骤然()⑩阴霾()⑪窸窣()⑫黑魆魆()答案①miù②yōnɡ③zhì④mò⑤hú⑥biǎn⑦shū⑧chī⑨zhòu⑩mái⑪xī sū⑫xū(2)多音字①露错误!②藉错误!答案①lòu/lù②jí/jiè2.辨清字形(1)错误!(2)错误!(3)错误!(4)错误!(5)错误!(6)错误!(7)错误!(8)错误!答案(1)抵达扺掌而谈(2)愉悦始终不渝(3)惦记掂量(4)陪衬倍增(5)放肆肄业(6)荒谬绸缪(7)恼人大脑(8)携手镌刻3.辨析词语(1)熟悉·熟习辨析“熟悉〞指知道得清楚.“熟习〞指(对某种技术或学问)学习得很熟练或了解得很深. 例句:①大家知道我和总司令比较________,便推我去劝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狱中杂记一、中心主旨封建监狱是封建社会地主阶级专政的国家机器的一个组成部分,是镇压人民、维护封建专制政权血腥统治的工具。
它的真实面貌,历来为封建统治阶级以“仁政”的外衣和虚伪的道德说教所掩盖着。
本文通过对清代刑部狱中骇人听闻事件的记述和阴森可怖景象的描写,使人们清楚地看到封建时代的监狱是个惨无人道、暗无天日的人间地狱,封建官吏及其爪牙是杀人恶棍的保护者,是敲诈百姓骨髓吮吸人民膏血的吸血鬼,是草菅人命的刽子手,封建法律是封建官吏敲诈勒索贪赃行贿的遮羞布,封建监狱是封建官吏营私舞弊的场所,从而有助于人们认清封建专制政治的黑暗和封建法律的伪善,激起人们对封建制度的憎恶。
二、写作特色1.朴实、严肃的笔法。
作者因《南山集》案被牵连入狱,几乎送命。
所以他对狱中骇人听闻的罪恶的感受是极为深刻的。
作者的貌似客观冷静的叙述,实质上是经历过大痛苦、大愤怒之后的冷峻,正如痛哭之后的无泪,悲痛之后的木然。
这种客观的冷静,给读者的又一印象是作者对这样的罪恶的所见所闻甚多,已经见怪不怪,习以为常,这就更易引起读者的震撼。
2.准确精练的用词。
例如,写刽子手向判死刑的囚徒勒索时的三种情况时,刽子手对受极刑者和受绞缢者说的话冷酷无人性,但又仅是貌似轻描淡写的寥寥数语,却把他们冷酷成性,以囚犯是否安然就死作为牟利手段相要挟的令人发指的行径刻画出来;对斩首者“无可要”,仍“质其首”,把受刑者的头颅据为己有来牟利,可见其贪婪已到了敲骨吸髓,毫无人性的地步。
三、文白对照康熙五十一年三月 ,余 在刑部 狱 , 见 死康熙五十一年三月间,我 被关押 在刑部监狱里,看见犯人死而由窦 出 者, 日 四三人。
去而从墙洞里拖出去的,每天有三四个人。
⎣⎢⎡ 康熙:清圣祖 玄烨 的年号。
刑部狱:清政府⎦⎥⎤刑部所设的监狱。
刑部,明清两朝设六部,刑部掌刑律狱讼。
窦 dòu :孔穴。
这里指监狱墙上打开的小洞。
有 狱中 有个原洪洞令杜君 者,作而 言曰:“此 疫 作 也。
今天洪洞县的知县杜君,神情激动地说道:“这是瘟疫发作了啊。
现在时顺正 ,死者 尚稀 ,往岁 多至 日十数人。
”气候正常,死的人还不多,往年 这时候 多到每天十多人。
”⎣⎢⎡⎦⎥⎤洪洞 tónɡ 令:洪洞县令。
洪洞,今山西洪洞。
作:神情激动。
疫作:瘟疫流行。
天时顺正:气候正常。
余叩 我问造成所以。
这种情况的原因。
⎣⎢⎡⎦⎥⎤叩所以:询问原因。
杜君曰:“是 疾 易传杜君说:“这种疾病很容易传染,遘 者 虽 戚属 不敢同 卧起 。
而狱染,传染上的人,即使是他的亲属,也不敢同他一起居住。
而狱中为老监者四, 监 五 室 ,禁卒 居 中央 ,中有老监四座,每座老监有五间房子,看守们住在当中一间里,牗其前以 通明,屋极 有 窗 以达 气。
在房前的墙上开有窗户,用来通光,屋顶也开有天窗,用来透气。
旁 四 室 则无之 ,而 系 囚 常 二百旁边的四间牢房却没有开窗,可是关在里面的犯人经常有二百余 。
每薄暮下 管 键, 矢溺 皆 闭其中 ,与多人。
每到傍晚便落了锁,犯人的屎尿也都封闭在牢房里, 同饮食之气相薄 ,食物的气味混在一起,⎣⎢⎡ 遘 ɡòu :遭、遭受。
牗 yǒu 其前:在前方开一个窗户。
屋极:屋顶。
薄暮:⎦⎥⎤傍晚。
管键:锁钥。
矢溺:大小便。
矢,同“屎”。
溺,同“尿”。
相薄 bó :相混杂,相侵袭。
又隆冬, 再加上严冬时节贫者 席地而卧 , 春 气动 ,鲜 不疫矣 。
贫穷的犯人在地上睡觉,等到春天地气上升,很少有不生病的。
狱中成 法 ,质明 启钥,方 夜 中 ,生人与监狱里有个老规矩,天亮了才开锁,当深更半夜的时候,活人跟死者并踵顶而 卧 ,无可 旋避 ,此所以 染 者 死人脚靠脚头靠头地躺着,没有办法避开,这就是传染上的人众也 。
多的原因。
⎣⎢⎡⎦⎥⎤质明:天正明的时候。
启钥:开锁。
并踵顶而卧:并排睡一起。
踵,脚后跟。
顶,头顶。
旋避:回避。
又可 怪者 , 大 盗 积 贼,杀 人 重更值得奇怪的是,那些大强盗和犯案多次的贼,杀过人,案情重囚 , 气杰 旺 ,染 此 者十 不一二,大的囚犯,精力特别旺盛,染上这种病症的十个当中没有一两或 随 有 瘳 。
其 骈死 ,皆 个,有的即使染上了,随即也就好了。
那些接连死去的,都是因轻 系 及 牵连 佐证法 所不及者 。
”为罪轻被押以及被牵连的,被当做人证而不该受法律制裁的人。
”⎣⎢⎡ 积贼:惯贼。
气杰旺:精力特别旺盛。
或随有瘳 chōu :有的人染上病也随即就痊愈了。
瘳,病愈。
骈死:并列而死。
轻系:⎦⎥⎤轻罪被囚的。
佐证:证人。
余曰:“京师 有京兆 狱,有五城 我说:“京城里有顺天府的监狱,有五城兵马御史司坊 ,何故 刑部 系 囚之 多 至御史衙门的监狱,为什么刑部衙门监狱里关押的犯人竟多到这此?”杜君曰:“迩年 狱讼 , 情稍 重,种程度呢?”杜君说:“近年来的诉讼案件, 只要 案情稍微重一京兆、 五城 即不敢专 决;又 点,顺天府、五城兵马御史衙门就不敢专擅判决;再加上掌管京九门提督所 访 缉 纠 诘 ,城九门守卫工作的步兵统领访查、缉捕、检举、盘查出来的犯人,皆 归刑部 ;而十四司 正 副 郎 统统归刑部监狱关押;而十四司的郎中、员外郎当中的那些喜好事者 及 书 吏、 狱官、禁卒 ,皆利系欢多事的,以及官署内管文书的小吏、典狱官、看守们,都以关者 之 多 ,少 有 连 , 必多 方 钩押的人越多越有利可图,稍微有点牵连的,就一定用尽方法捉致。
来。
⎣⎢⎡京兆狱:京城监狱,即当时顺天府监狱。
五城御史司坊:京城分东、南、西、北、中五区,称五城,设五城兵马司,并设巡城御史,负责治安方面的事情。
司坊,管理街坊间的刑事案件。
坊,当时京城分为十坊,每司负责二坊。
司、坊协司,访缉各地来京官员钻营贿赂等事。
迩年:近年。
九门提督:掌管京城九门督查职务的武官。
九门,指正阳、崇文、宣武、安定、德胜、东直、西直、朝阳、阜成诸门。
所访缉纠诘:所访查缉捕来受审讯的人。
十四司正副郎:清初刑部设十四司,每司长官,正职为郎中,副职为员外⎦⎥⎤郎,总称为郎官。
好事者:多事的人。
书吏:掌管文牍的小吏。
钩致:钩取,即逮捕。
苟入狱,不问如果进了监狱,不管罪之有无,必 械 手 足 ,置 老监 ,俾 困苦 有罪无罪,一定给戴上脚镣手铐,关在老监里,使 他们 痛苦得不可忍 ,然后 导以 取保 , 出 居于 外,无法忍受,然后就劝导他们去找保人,放他们住在老监的外量其 家之所有以为 剂 ,而 边,估计他们家里拥有的财产作为勒索的标准,而得来的钱就官与 吏剖分焉。
由官和小吏瓜分了。
⎣⎢⎡ 械手足:手脚戴上刑具。
俾:使。
导以取保:诱导犯人花钱保释。
“量其家”句:衡⎦⎥⎤量他们家中财产多少作为敲诈的依据。
剂:契券,字据。
中家以上 ,皆竭 资中产以上的人家,都竭尽自己的资取保 ;其次, 求脱械 居 监外 财来找保人;家产少一点的,要求去掉脚镣手铐住到老监外面板屋 ,费 亦 数十 金 ;惟极 贫 无的板屋里,费用也要好几十两银子;只有 那些 非常贫穷无依依 ,则械系 不稍宽,为标准 以 无靠的犯人,才戴上刑具关押,一点也不宽容,还把他们作为标警 其余 。
或 同系 , 情罪 重者,反本警告其余的犯人。
有的同案被囚的人,犯罪情节严重的,反出 在外 ,而轻者、 无罪者 罹 其毒 。
而出来住在外面,而罪轻的、无罪的却遭受那披枷戴锁的痛苦。
⎣⎢⎡⎦⎥⎤中家:中产之家。
“为标准”句:做样子警告其他人。
罹 lí 其毒:遭受其毒害。
积 忧他们心里积聚着忧愤 ,寝 食 违 节 ,及 病,又无 医 药 ,愁愤恨,睡眠饭食又违背常规,等到生了病,又没有药物治疗,故 往往至 死 。
”所以常常造成死亡。
”⎣⎢⎡⎦⎥⎤寝食违节:睡眠、饮食都不正常。
余伏见圣上好生我见皇上有爱惜生灵之 德,同于往 圣 。
每质狱 词,必于 的品德,和以往那些好皇帝一样。
每次审察判决书,必然能在被死 中 求 其 生 ,而 无辜者乃 判死刑的犯人中寻求出一些可以放生的人,而如今无辜者竟然至 此 。
到了这个样子。
⎣⎢⎡⎦⎥⎤伏见:即看到。
伏,表示谦卑。
圣上:臣民对皇帝的尊称。
这里指康熙。
质:询问,评判。
傥 仁人君子为 上昌言:除死刑 及发 塞外 假使仁人君子向皇上直言:除死刑犯以及发配到边远地充军的重犯 ,其 轻系及 牵连 未 结 正 者,重刑犯外,那些罪行较轻以及受牵连还没有结案定罪的犯人,别 置 一所以羁之, 手足 毋械。
可以另外关在一座监狱里,不给他们上手铐和脚镣。
⎣⎢⎡⎦⎥⎤上:皇帝。
昌言:直说。
所 全 活 可数 计哉?或 曰: 狱 旧有室这样,所保全而活下来的人能数得清吗?或者说:“监狱原有的五 , 名曰现 监 ,讼而未结正 五个牢房,定名为临时拘留所,让那些正在打官司而没有结案者居之。
傥 举 旧 典, 可 小补也。
定罪的人住。
这样即使实行过去的规章制度,也可以稍有补益。
”杜君曰:“ 上推恩,凡职 官 居板屋。
今贫 者转系老杜君说:“皇上开恩,凡犯罪官员住板屋。
如今贫困犯人转到老监 ,而大盗 有居板屋 者。
此中 可 细 诘 监关押,而大盗中却有住板屋的人。
这里面是可以仔细查究的哉!不若别置 一所 ,为 拔 本 塞 源 之道也。
”啊!不如安置在另一所监狱里,才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办法。
”⎣⎢⎡⎦⎥⎤结正:定罪。
羁:关押。
旧典:过去的制度。
推恩:施恩。
细诘:深究。
拔本塞源:拔除弊端的根本,堵塞弊端的源头。
余同系 朱翁 、 余 生及 在狱 同官和我同案被关押的朱老先生、姓余的书生和及早在狱中的同官僧某 , 遘 疫死 , 皆 不应 重罚 。
县的某僧人,先后传染上瘟疫死去,他们都是不应该受到重罚的。
⎣⎢⎡⎦⎥⎤朱翁:不详。
余生:名湛,字石民,戴名世的学生。
同官:在同一部门做官的人。
一说为县名,今陕西铜川市。
又某 氏又有个姓以 不孝 讼 其 子, 左右 邻械 什么的用不孝的罪名控告他的儿子, 他 左右的邻居 受牵连 被系 入老监, 号呼 达旦。
余 感戴上刑具关进老监,整夜大哭大叫直到天亮。
我对这些事有感焉,以 杜君 言泛 讯之 ,众 言 同, 于是触,就拿杜君的话普遍询问狱中的人,大家说的都一样,于是便乎书 。
写了下来。
⎣⎢⎡⎦⎥⎤泛讯:广泛讯问。
凡 死刑狱 上 ,行刑者 先俟于 门外,凡是判了死罪的案件上奏 以后 ,刽子手就先等在牢房外使其 党 入 索 财物, 名曰“斯罗”。
面,支使他的同伙进去勒索财物,这叫做“斯罗”。
⎣⎢⎡ 死刑狱上:判处死刑⎦⎥⎤的案件上报呈批。
斯罗:也作“撕罗”“撕掳”,排解、打理的意思。
富者就其家中富有的犯人,同伙就找戚属 , 贫 则 面语之 。
其 极 他的亲属 谈 ,对贫穷的犯人就当面告诉他。
对 其中受凌迟刑 , 曰:“ 顺 我,即先刺心 ;否则,四肢解尽 ,心碎剐的,就说:“要是顺从我,就先刺心脏;不然四肢砍完了,心犹不 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