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太平洋暖池海域∑∑Τ场的时空特征3
西太平洋暖池

西太平洋暖池,一般指的是热带西太平洋及印度洋东部多年平均海表温度(SST)在28℃以上的暖海区,它的总面积约占热带海洋面积的的26.2%,占全球海洋面积的11.7%,西太平洋暖池的深度约在60 m~100 m之间,大洋暖池的变化制约着亚洲、太平洋区域,甚至全球气候变化和某些重大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变化对于它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西太平洋暖池 - 气候特点1、暖水区是全球空气对流最强烈的地区,且活动持久,是气候异常的源地之一。
热带西太平洋暖池区是全球赤道附近大气加热最强的地区,通过卫星资料发现,最大对流中心、最大降水中心(年降水量达5000 mm)、对流层绝热加热高中心与西太平洋暖池中心的位置几乎重合。
2、大洋暖池(Warm Pool)又称热库或暖堆,一般指的是热带西太平洋及印度洋东部多年平均海表温度(SST)在28℃以上的暖海区,它的总面积约占热带海洋面积的的26.2%,占全球海洋面积的11.7%,东西跨越150个经度,南北伸展约35个纬度,西太平洋暖池的深度约在60 m~100 m之间。
3、由于太阳辐射、热量交换、自东向西信风吹送等的作用,大量暖水逐渐积蓄在暖池区,致使该区SST比东太平洋高出3℃~9℃。
2、新仙女木事件英文名称:Younger Dryas event;Younger Dryas定义1:在公元前11 000年前后,温度在数百年内突然下降6℃,使气候回到冰期环境。
此强变冷事件因丹麦哥本哈根北部黏土层中发现的八瓣仙女木花粉命名。
定义2:发生在约10 000至10 800年(碳同位素定年)的更新世末期的一次寒冷事件。
1.红树林海岸是生物海岸的一种。
红树植物是一类生长于潮间带的乔灌木的通称。
潮间带是指高潮位和低潮位之间的地带。
红树植物的种属繁多,但从世界范围来讲,它分为西方群系和东方群系两大类。
我国红树林与亚洲、大洋洲和非洲东海岸的种类同属于东方群系。
因受地理纬度的影响,热量和雨量由低纬度向高纬度减少,红树林种属的多样性从南到北逐渐过渡到比较单纯,植枝的高度由高变低,从生长茂盛的乔木逐渐过渡到相对矮小的灌木丛。
西太平洋暖池核心区上新世以来浮游有孔虫氧同位素特征及古海洋变化

2010年6月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V ol.30,No.3第30卷第3期 M ARINE GEOLOGY&QUA TERNA RY GEOLOGY June,2010D OI:10.3724/SP.J.1140.2010.03087西太平洋暖池核心区上新世以来浮游有孔虫氧同位素特征及古海洋变化郭建卿1,成鑫荣2,陈荣华2,3,翦知湣2(1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东营257061;2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92;3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局海底科学重点实验室,杭州300012)摘要:西太平洋暖池区作为驱动全球气候变化引擎,是近年来古海洋学尤其是古气候研究的热点。
以南海大洋钻探OD P130航次807站浮游有孔虫的氧同位素值为材料,建立了西太平洋暖池核心区跨越4.5M a、分辨率达2~3ka的天文年代标尺,通过浮游有孔虫表层种和次表层种的氧同位素的变化来分析温跃层、上部水体垂直结构的变化,结合频谱分析以及与地球轨道参数(ET P)的交叉频谱分析,研究始新世以来尤其是北极冰盖形成时期西太平洋暖池的演变及其对地球轨道驱动的响应,为全球气候环境演化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氧同位素值;温跃层;米兰科维奇旋回;西太平洋暖池;中更新世气候转型中图分类号:P73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6-1492(2010)03-0087-09 “西太平洋暖池”是指包括赤道两侧太平洋西部到印度洋东部的长年平均气温超过28℃的广阔海区,为全球中高纬度地区提供冰盖生长必须的水汽和热量[1-2],是全球大洋年平均气温最高、全球海汽-相互作用最活跃的地区,并与厄尔尼诺、南方涛动等气候异常现象密切相关,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热带西太平洋在轨道尺度上对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3-6],长期以来一直受到海洋和气候学家的关注。
针对低纬太平洋在全球气候演化中的作用已经做了大量工作,在西太平洋边缘的1143站建立起来了5M a、时间分辨率为2~3ka的地层剖面[7],本文以西太平洋暖池807站的高分辨率岩心为材料,拟通过浮游有孔虫的氧同位素记录揭示西太平洋暖池区上新世以来的古气候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由于全球大洋深海记录中长度超过5M a、分辨率低于5ka的连续氧同位素地层剖面基本上凤毛麟角,而3.2M a前后这一北极冰盖形成时期西太平洋暖池的演化等古海洋和古气候研究资料也极为匮乏,在西太平洋暖池区尤其是其核心区建立起上新世以来涵盖了北极冰盖形成时期、接近5M a的长时间尺度并且分辨率达到千年级的氧同位素地层剖面更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331002)作者简介:郭建卿(1979—),女,博士生,从事沉积学与层序地层学研究,E-mail:gingbd q@收稿日期:2010-03-02;改回日期:2010-05-13. 周立君编辑是十分罕见,因此本次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近期西太平洋暖池的某些特征

接种之需。
(3)使用耐低温、耐高盐的优良品系卤虫,在低盐区人工增殖卤虫,可以延长卤虫在盐田中的滞留时间,提高中盐区卤虫大龄个体的数量。
加强卤虫资源的管理,做到合理捕捞,即有利于卤水的逐级净化,又有利于增加卤虫产量。
(4)在养殖区进行综合养殖,合理安排养殖生物的种类数量,改善工艺,科学投饵,以减少磷的输入,防止卤水富营养化的发生。
(5)进行定期监测,做好生物调控。
Samm y N .(1985)特别强调把pH 作为灵敏的监测指标,认为pH 大于8.5时,会引起一系列的恶果。
参考文献1 李岿然、白 洁等。
海洋科学,1998,5:36~382 罗时莹。
海湖盐与化工,1995,24(4):8~113 G .Persoone,et a l ..T he B rine Sh ri m p A rtem ia (V o l .3).W etteren,Belgium:U niversa P ress,1980.51~55B I OCONTROL ON THE SAL T F IELD ECOS Y STE ML I Ku i 2ran BA I J ie L I Yong 2qi L I Shu 2x ia(O cean U niversity of Q ing d ao ,266003)Rece ived :A ug .17,1998Key W ords :Salt field ,Eco system ,B i ocontro lAbstractT h rough analysing the structure of salt field eco system ,the model of bi ocontro l on the salt field eco sytem is built in th is paper .It also studied the contro lling level of variables in the system .近期西太平洋暖池的某些特征3张启龙(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青岛266071)提要 利用1991~1998年间的观测资料,对近期西太平洋暖池的某些特征及其变化进行了分析。
西太平洋暖池三维结构的季节和年际变化

收 稿 日期 : 2 家 重点 基 础 研 究 发 展 计 划 项 目— — 暖 池 热 盐 结 构 变 异 的 关 键 海 洋 过 程 与 机 制 ( 2 0 1 2 C B 4 I 7 4 0 2 ) 作者简介 : 秦思思 ( 1 9 9 0 一 ) , 女, 山西运城人 , 博 士研 究 生 , 主要 从 事 大 洋 环 流 与 海 气 相 互 作 用 方 面 研 究 . E — ma i l : q i n s i . h a p p y f a mi l y @1 6 3 .
( 1 . 中国科学院 海洋研究所 , 山东 青 岛 2 6 6 0 7 1 ; 2 . 中 国科 学 院 海 洋 环 流 与 波 动 重 点 实 验 室 , 山东 青岛 2 6 6 0 7 1 ; 3 . 中 国科 学 院 大 学 , 北京 1 0 0 0 4 9 )
摘 要 : 基于 1 9 5 0 —2 0 1 1年 问 的太 平 洋 月平 均 水 温 资 料 和 E NS O指数 , 以2 8℃ 等 温 线 作 为 暖池 的定 义标 准 , 研 究
系统 , 因此仅 研究 暖池 表层 或其 体积及 热 含量 的变 化并不 能 完全 了解 暖池 内部 的变化 细节 , 特别 是迄 今仍 不
清楚 的表 层 以下各 层 暖 池 南 、 北 界 和东 界 的 变 化 特 征 以及 它 们 在 年 际 尺 度 上 的相 互 联 系 。此 外 , 大 部 分
识不 足有 关 。 因此 , 开 展 暖池三 维结 构 的多时 间尺 度变 化特 征 研究 , 对 系统 了解 暖 池 三维 结 构 的变 化 细 节 , 进 而提 高暖 池的模 拟水 平具 有重 要 的科 学 意义 和实 用价 值 。为此 , 本 文利 用 日本 气 象厅 提 供 的各层 海 温 资
高三地理-西太平洋暖池简要概述

高三地理西太平洋暖池一、暖池概述西太平洋暖池是热带西太平洋地区的一个特殊海域,其显著特征是海水温度长期维持在较高的水平。
这一海域的表层海水温度通常高于周围海域,有时甚至能达到28摄氏度或更高。
由于其温暖的水温,西太平洋暖池对全球气候和海洋生态系统产生深远影响。
二、地理位置西太平洋暖池位于北半球,主要位于西太平洋的中间区域,从菲律宾至印尼中部,往东延伸至赤道附近的海域。
这片区域大致呈椭圆形,面积约为400万平方公里。
三、形成原因西太平洋暖池的形成原因比较复杂,主要受到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1. 信风带的作用:在季风的影响下,信风带将温暖的表层海水从东南方向带到西太平洋区域,形成了暖池。
2. 热膨胀与冷却收缩:在热膨胀过程中,暖水区域的海水会上升到海面,而在冷却收缩的过程中,海水会下沉,但大部分暖水仍保持在表层。
3. 海洋环流:西太平洋暖池与周边海域的海洋环流共同作用,形成了复杂的海洋流动系统。
四、对气候的影响西太平洋暖池对全球气候有重要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影响降雨模式:暖池的存在会影响季风和台风的活动,从而影响降雨模式和分布。
2. 影响气候模式:通过影响热带太平洋的海温分布,西太平洋暖池对全球气候模式产生影响。
例如,ENSO(厄尔尼诺-南方涛动)现象与西太平洋暖池的海温变化密切相关。
3. 影响全球气候变化:由于西太平洋暖池在全球气候系统中占据重要地位,其变化对全球气候变化有重要影响。
五、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西太平洋暖池的温暖海水为大量生物提供了适宜的生存环境。
这里集中了大量的鱼类、珊瑚礁和其他海洋生物。
然而,由于全球气候的变化,这一区域的生态系统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六、与全球变暖的关系西太平洋暖池与全球变暖密切相关。
由于全球变暖导致海水温度升高,西太平洋暖池的海温也在不断变化。
这种变化不仅影响了该区域的生态系统,也对全球气候产生了影响。
了解西太平洋暖池与全球变暖的关系对于预测未来气候变化和制定应对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海-陆-气相互作用-第二讲-西太平洋暖池

周顺武、智海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西太平洋暖池
—the Warm Pool in the Western Pacific
一、暖池的基本特征
大洋暖池 (Warm Pool) 又称热库或暖堆, 一般指 的是热带西太平洋及印度洋东部多年平均海表温度 (SST) 在28℃以上的暖海区, 它的总面积约占热带海
二、暖池的年际变化
1. 暖池指数(面积)的年际变化
2.
3. 4.
暖池厚度的年际变化
暖池高温中心的年际变化 近几年来暖池的基本特征
暖池指数的年际变化
下图分别为热带印度洋(阴影) 和太平洋(曲线) 暖
池的体积指数(见图a) 和强度指数(见图b) 距平的变化
曲线,这里的距平指已去除了暖池的季节变化。可以
SST≥28℃(29℃)的暖水域中心为虚线(实线)
暖池中心的季节变化
比较图a和图b,在纬线方向上,西太平 洋暖池中心大体上与东印度洋暖池中心的变
化相反;而在经线方向上,西太平洋暖池中
心大体上与东印度洋暖池中心的变化一致, 特别是二者在8月份都到了最北端。
3、海温的季节变化及其成因
下表列出了西太平洋暖池(WPWP)、东太平洋 (EP) 和东印度洋(EIOWP)选取的具有代表性的区 域。分别计算这些区域内SST的多年月平均值,结 果如下图 (a, b, c)。可以看出,区域范围越小,越 靠近暖池中心,平均温度越高,季节性变化越小。 比较上节可以看到,暖池面积季节变化和平均温
的年际变化。其中,黄河流域和华北地区包括了50个测站, 而江淮流域包括了28个测站,这些资料经过了校准。从图1可 看到1978,1981,1985,1988年江淮流域的降水偏少,尤其 在1978,1985,1988年夏季江淮流域降水偏少2~3成,并发
西太平洋暖池的形成与演化机制研究

西太平洋暖池的形成与演化机制研究西太平洋暖池是全球最重要的热带海洋暖池之一,对全球气候系统产生着重要影响。
其形成与演化机制一直是海洋学界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海洋观测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气候变化对全球气候系统的影响日益凸显,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西太平洋暖池的形成与演化机制,希望通过深入研究揭示其变化规律,为预测未来气候变化提供科学依据。
一、西太平洋暖池的地域特征西太平洋暖池位于北纬5°~20°、东经120°~180°之间,主要包括菲律宾海、南海、马里亚纳海、马绍尔海和所罗门海等海域。
其地理位置正好处于赤道洋流的交汇区域,是世界上最大的海洋暖池之一,受到西北太平洋季风和副热带高压系统的共同影响,具有较高的温度和盐度,对周边地区的气候和海洋环境产生广泛而重要的影响。
二、西太平洋暖池的形成机制西太平洋暖池的形成主要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海气相互作用、季风环流、海温异常等。
首先,西太平洋暖池地处赤道洋流交汇区,赤道洋流是全球热带海洋中最具活动性的纵波激流,其水温高、盐度低,具有显著的热带特征,从而为暖池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其次,季风环流也是暖池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西太平洋暖池地处太平洋季风环流的核心区域,季风带来的暖湿气流在海面上升腾,形成明显的热带辐合区,导致海水温度升高,从而形成暖池。
此外,海温异常也对暖池形成起到一定的作用,海温异常会改变海洋表层温度、热含量和热盐结构,进而影响暖池的形成和演化。
三、西太平洋暖池的演化过程西太平洋暖池的演化过程具有很强的季节性和年际变化特征。
在季节性变化方面,暖池在北太平洋,尤其是菲律宾海、南海和马来西亚海等地区,在夏季暖池发展得最为显著,海水温度明显升高,水域内的热含量增加,暖水团集中,暖池范围扩大;而在冬季,暖池缩小,水温降低,热含量减少,暖水团减少,暖池范围减小。
在年际变化方面,暖池受到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的影响,厄尔尼诺时暖池范围扩大,海温升高,热含量增加,拉尼娜时暖池范围缩小,海温降低,热含量减少。
冬季西太平洋暖池区Hadley环流年际变化特征及其与热带海温的关系

冬季西太平洋暖池区Hadley环流年际变化特征及其与热带海温的关系摘要暖池尤其是西太平洋暖池是全球对流活动最频繁的地区,是驱动Hadley环流和Walker环流的主要热源以及引发ENSO等一系列海气相互作用的关键因素,近年来关于暖池的研究成为一个热点。
应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中的速度势月平均资料和英国哈德莱中心海温资料,采用质量流函数法并结合经验正交函数分解、合成分析、相关分析、谐波分析等方法,分析研究了1952—2009年西太平洋暖池区域东经120°~160°Hadley环流的年际变化特征及其与海温的关系。
结果表明:西太平洋暖池区冬季气候态Hadley环流偏南,北支占主导地位,冬季西太平洋暖池区Hadley环流具有明显的年际变化特征,年代际特征不明显;冬季西太平洋暖池区Hadley环流的年际变化与太平洋、印度洋的海温异常有关,但其主要受ENSO信号的影响。
关键词Hadley环流;年际变化;热带海温;关系;西太平洋暖池;冬季Hadley环流是联系赤道低纬地区和副热带中高纬地区的重要纽带,对整个大气环流、海洋环流的调整和全球能量收支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叶笃正等[1]就对东亚和太平洋上空的垂直环流进行了研究。
符淙斌等[2]和孙柏民等[3]研究了Hadley环流在某些特殊年份的特点;陈月娟等[4]则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2次不同的El Ni?觡o事件中Hadley环流的异同;王玉等[5]研究了Hadley环流的强度与我国中东部气温的关系;李国杰等[6]研究了梅雨期的垂直环流的结构特点。
上述的研究基本上针对特殊年月的Hadley环流,近十几年来,不少学者针对Hadley环流的气候态特征、年际变化特征以及年代特征也作了广泛的研究,陈月娟等[7]分析了1961—1997年东经110°~140° Hadley 环流的年际变化特征与海温的关系;张俊等[8]利用关键区的风场定义了1948—2004年Hadley环流逐月指数,并分析了其特征;岳阳等[9]分析了1979—2006年夏季东亚地区“Hadley环流对”的特征及其与IOD、ENSO事件的关系。
973 热带太平洋海洋环流与暖池的结构特征、变异机理和气候效应

项目名称:热带太平洋海洋环流与暖池的结构特征、变异机理和气候效应首席科学家:王凡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起止年限:2012.1-2016.8依托部门:中国科学院山东省科技厅一、关键科学问题及研究内容(一)关键科学问题1、调控暖池形成和变异的海洋环流多尺度相互作用过程在诸多调控暖池形成和变异的海洋动力过程中,海洋环流的多尺度相互作用过程殊为重要,其亟待回答的科学问题主要有:作为上游的低纬度西边界流的交汇过程怎样影响向东流出暖池的NECC,继而NECC与其两侧反向流动的NEC、SEC之间如何相互作用?涡旋、波动等动力过程对NECC及NEC的年际变化又有何调制作用?热带-热带外次表层经向交换过程如何影响EUC和赤道温跃层变异?赤道流系内部的水质点穿越行为如何影响暖池区的质量、热量输运与交换过程?2、海洋动力过程在暖池热盐结构变异中的作用及其机理包括海洋环流的多尺度相互作用过程在内的各种海洋动力过程直接或者间接地在暖池热盐结构形成和变异中起重要作用。
其中,海洋环流多尺度相互作用过程所导致的热、盐平流辐聚效应在暖池热盐结构形成和变异中的作用机理是什么,如何通过影响障碍层和盐度收支改变暖池密度层结,进而影响暖池的热结构和热收支?垂向与侧向混合过程又怎样影响暖池热盐结构的变异,如何将其正确地参数化以改进数值模式?迄今均未被充分认识。
3、暖池变异对不同类型El Niño影响机理之异同和对东亚季风变异的调制机理暖池变异影响或者调制不同类型El Niño和东亚季风变异的过程和机理显然各不相同,且认识程度不一。
其中,暖池变异影响El Niño Modoki及其可预报性的关键过程与传统型El Niño有何差异?暖池影响东亚夏季风爆发早晚的敏感区是否存在、机理是什么?暖池变异是否和如何通过中高纬大气环流系统影响东亚冬季风?El Niño Modoki频繁发生的情况下暖池区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对东亚冬、夏季风的影响有什么新特点?是本项目重点研究的科学问题。
基于遥感数据的西北太平洋海面风场时空特征分析

基于遥感数据的西北太平洋海面风场时空特征分析图2.3QuikSCAT散射计风速与浮标风速比对时间序列图2.2.2QuikSCAT散射计与TAO阵列浮标数据比对TAO阵列浮标测量数据频率是每天一次,该数据跟QuikSCAT散射计数据时间分辨率上正好匹配。
在空间上,取与TAO阵列浮标点最接近的QuikSCAT散射计网格点数据进行比对(经纬度相差不超过O.50)。
由此得到时空匹配的样本总数是20574个。
图2.4图2.5给出了QuickSCAT散射计与TAO阵列浮标数据的风速、风向比较。
从图中可以看出,风速对比图等值线基本对称分布在对角线两侧,但稍微向对角线下方伸展,说明QuickSCAT散射计风速略大于TAO浮标风速;风向对比图等值线几乎对称地分布在对角线两侧,风向频次出现最大值的中心位置也在对角线上,说明0uickSCAT散射计风向和TAO阵列浮标吻合的相当好。
本文还给出了QuickSCAT散射计与11个TAO阵列浮标数据的风速、风向对比图,详见附图1。
图2.4QuiekSCAT与TAO阵列浮标风速对比图图2.5QuiekSCAT与TAO阵列浮标风向对比图上面给出了QuickSCAT散射计和TAO阵列浮标的风速、风向对比分析,下通过上述比较分析可以得到:(1)QuickSCAT散射计风速都要略高于TAO阵列浮标风速;(2)2。
N纬向位置的风速绝对误差最小,5。
N纬向位置的风速绝对误差最大;20N纬向位置的风向绝对误差最大,8"N纬向位置的风速绝对误差最小;(3)风速绝对误差1.2647n以,标准差1.4568m/s,风速相关系数O.9591:风向绝对误差25.4638。
,标准差37.6722。
,风向相关系数为0.8981,整体来看QllickSCAT散射计风矢量数据是可用的。
2.3Jason-1高度计与浮标数据比对本文给出了Jason-1高度计风速与浮标46071风速比对时间序列图,见图2.6所示。
西太平洋暖池热含量时频特征的区域性

热 含 量 间 主 要 存 在 着 年 际 (3个 月 ) 年 代 际 ( 7 4 和 12个 月 ) 间 尺 度 的 反 位 相 耦 合 振 荡 。 时
关 键 词 西 太 平 洋 暖 池 , 含 量 , 频 特 征 , 域 性 热 时 区
P3 . 7 11
中 图 分 类 号
西 太 平洋 暖池 ( 称 暖池 , 同 ) 全 球 大 洋 表 层 水 温 最 高 的海 域 , 是 全 球 最 大 的 热 简 下 是 也 源 之一 。 已有 的研 究 表 明 , 暖池 热 状 态 的 异 常会 导 致 大 气 环 流 的异 常变 化 , 而 影 响 东 亚 进 乃 至全 球 的气 候 异 常 变 化 ( 荣辉 等 ,9 4 董 敏 等 ,9 4; 笃 正 等 ,9 6 翁 学 传 等 ,9 6 黄 19 ; 19 叶 19 ; 19 ; 张启 龙 等 ,9 9 李 永 平 等 ,9 9 。 19 ; 19 ) 暖 池 的 S T和 热 含 量是 暖 池热 状 态 的 主 要 指 标 , 是 暖 池 影 响 大 气 的 主 要 参 数 。 谢 S 也 强 等 ( 9 9 利 用 13 - 18 19 ) 9 4 9 9年 间 的 S T资料 , 究 了 暖池 海 域 S T的 长 期 变 化 及 其 与 南 S 研 S 沙 S T的耦 合 振 荡 , 出暖 池 海 域 S T具 有 明显 的 增 温 趋 势 、 段 性 变 化 和 突 变 现 象 , S 得 S 阶 且
张启龙 翁学传
( 国科 学 院 海 洋 研 究 所 中 青岛 26 7 ) 60 1
提 要
根 据 15 — 19 9 5 99年 间 的 J D C月 平 均 海 温 资 料 , 用 M d t 波 变 换 方 法 , 西 太 平 E A 利 oe 小 对
西北太平洋137°E断面温度场和盐度场的时空特征

自 16 97年 以来 , 日本气 象厅 “ 风 丸 ” 洋 调 查 船 每 年 冬 季 ( 凌 海 1~2月 ) 西 北 太 平 洋 沿 在 17 E断面 进行 一次 定期 的海 洋观 测 . 自 17 3。 而 92年 以后 , 又于 每年 夏 季 ( 6~7月 ) 该 断 面观 沿 测一 次.3 。 17 E断面北 起 3 。 南 至 1S附 近 , 穿 黑潮 、 潮 逆 流 、 热带 逆 流 、 4 N, 。 横 黑 副 北赤 道 流 、 北
赤道逆流和南赤道流 6 支主要的纬向海流. 该断面西侧是一个半封闭的海域 , 并与南海和东海 相邻 , 而其东面则是广阔的西北太平洋. 显然 ,3 。 17E断面是西部海域与西北太平洋发生水交
换 的最主要 的断面 , 也是监 测西北太平 洋环流状 况 , 研究西 北太平洋 海气相互作用 的重要海 域.
池的主要玉荷 (96 、 19 ) 孙湘平 (99 20 ) 19 ,00 则分别讨论
了该 断面 的环 流结构 及其 变异 特 征 . 外 , 有 一些 中外 学 者 利 用 17 E断 面 的 调查 资 此 还 3。 料, 分别 就 热带 西 太 平 洋 热 状 况 变 异 对 日本 夏 季 气 温 东 亚 夏 季 风 ¨ 中 国东 部 夏 季 降 引、 、 水 1 及南海 夏季 风 的影 响进 行 了研究 , 得 了一些 有意 义 的研究 结果 . 5 取
摘要: 文利 用 日本 气 象厅在 17 E断 面获得 的水 温和 盐度 长期 观 测 资料 , 本 3。 分析 了该 断面温度 场和 盐度 场的 时 空特 征 . 结果 表 明 ,3 。 17E断 面的 温度 场和 盐度 场都 存在 着 明显 的季 节差异 和年 际变化 . 季 , 冬 温度 场 变化 的 关键 区位 于 3 。~1。 的 30 以 8N 0m
太平洋暖池研究分析

Daa e( OAD ) t S tC S 的数 据进 行 补 充 , 其 中 l 年 之 前 的 部 分 还 包 含 了 82 9
Gl b l o a Te e o m unia i ns lc m c to Sy t m se
Au u t 、S g s ) 0N ( e tmb r S p e e 、Oco e 、 tb r N0ve be ) F ( c mbe o r r 、D J De e r、 J n a y、Fe u r aur br a y)还是 年 平均 的 SS ,赤 道 西 太 平洋 存 在 一 块 大 面 积 T
1 I 0 3 :1 O
.
3 6 / . s .0 1 8 7 .0 1 0 .1 99 jin 10 - 92 2 1 .40 3 s
太平洋暧池研究分析
吴小平 郑 崇伟 。郑伦海 张 霞 1 .中国人 民解放 军 9 5 8 队气象台,辽宁 大连 1 6 4 2; 部 5 01 1
C n e o mop ei R sa c ) e tr fr At sh rc ee rh
象 局 Ha ly气候 预测 和研 究 中心 ,该 de
数 据主要 源 自Me fi rn a k tO f e Maie B n c ( M D B ) , 在 缺 测 的 地 方 利 用
的 变化对 人类 影响 极大 ,深入研 究 其变
利 O A资 料分 析 了热带 西太平 化特征对防灾减灾、社会经济等都具有 等… 用 S D 研 重要 意义 。长期 以来 ,科学 家 们对 太平 洋暖 池海 温场 的变 化特 征 , 究发现 热 带西太 平洋 暖池 在垂 向结 构具 有显著 的 洋 S T的变化都较为关注 ,何有海等【 S J 】 利用 南海 2 层 的水 温分 布 资料 ,讨 0m
西太平洋暖池对流三类显著月际变化及其成因

薛峰, 范方兴, 苏同华. 2020. 西太平洋暖池对流三类显著月际变化及其成因[J]. 气候与环境研究, 25(2): 113−124. XUE Feng, FAN Fangxing,SU Tonghua. 2020. Three Categories of Significant Inter-monthly Variations of the Warm Pool Convection in the Western Pacific and the Related Physical Mechanism [J]. Climatic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in Chinese), 25 (2): 113−124. doi:10.3878/j.issn.1006-9585.2019.19139西太平洋暖池对流三类显著月际变化及其成因薛峰 1 范方兴 1 苏同华21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国际气候与环境科学中心,北京 1000292 福建省气象科学研究所,福州 350001摘 要 基于1979~2018年观测的向外长波辐射(outgoing longwave radiation, OLR )资料和其他多种再分析资料,发现西太平洋暖池对流存在3类显著的月际变化。
第一类为OLR 在6月和8月为负异常而7月为正异常;第二类与第一类完全相反;第三类为OLR 在6~7月为正异常,8月为负异常。
3类月际变化与ENSO 循环的背景有关,前两类发生在较弱的La Niña 年和El Niño 发展年,与春季暖池海温异常有关。
当前一个月海温偏高时,后一个月对流偏强,造成局地海温降低,偏低的海温又反过来抑制了后一个月的对流发展,因此暖池地区局地海气相互作用在这两类月际变化中起到关键作用。
与前两类不同的是,第三类月际变化发生在El Niño 衰减年,与春季热带印度洋海温偏高有关。
西太平洋暖池对夏季华东海面日最大风速变化的影响

西太平洋暖池对夏季华东海面日最大风速变化的影响作者:韩雪徐经纬刘杨珂来源:《大气科学学报》2021年第05期摘要利用1979—2018年ERA Interim地面10 m風场、位势高度场、温度场和风场,Hadley中心HadISST再分析海温资料,采用SVD分析、合成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夏季(6—8月)西太平洋暖池关键海域海表面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简称SST)对华东海域夏季10 m日最大风速变化的影响关系。
SVD分析结果表明,夏季华东近海风速变化与菲律宾以东海域SST有明显负相关,第一模态左、右空间向量的时间系数相关达0.58,通过了置信度为95%的显著性检验。
当西太平洋暖池SST正异常时,暖池海域SST增高,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以下简称副高)加强,副高脊线北进(西北太平洋副高脊线纬度位置与暖池SST相关系数达到0.46,通过置信度为95%显著性检验)。
此时华东近海正处于副高控制,近海下沉运动增强,大气温度垂直剖面有普遍增温现象,10 m风场有偏北风异常,海面风速减小约占40 a平均风速的约30%;当暖池SST负异常时,副高东撤南退,华东近海冷空气活动加强,温度垂直剖面存在显著降温现象,华东近海风速增加占40 a平均风速的20%以上。
本研究进一步说明了暖池SST异常是一个有效的预报因子,可用于华东近海海面风速预测预报。
关键词西太平洋暖池;海温异常;华东海面风速;物理联系地面10 m风是最重要的气象基本观测要素之一,目前地面10 m风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陆地日平均风速的长期趋势(Wan et al.,2010)。
过去几十年来,中纬度地面10 m日平均风速趋势呈下降趋势(McVicar et al.,2008)。
与研究广泛的地面日平均风速趋势相比,在过去的二十年中对日最大风速的研究仅受到了较少的关注(Wu et al.,2018)。
近年来随着天气过程模拟水平的提高和生产生活的需求增加,日最大风速越来越多地受到广泛的关注(常蕊等,2019;王叶红和赵玉春,2020),比如风电行业更关注瞬时风速(Karnauskas et al.,2018)。
东印度洋-西太平洋暖池的年代际变化特征研究

东印度洋-西太平洋暖池的年代际变化特征研究
东印度洋-西太平洋暖池的年代际变化特征研究
采用1958~2002年海洋同化资料
SODA(SimpleOceanDataAssimilation)的海温场,定义了东印度洋-西太平洋永久性暖池(简称印-太暖池)指数,即不随季节变化的27.5℃等温面所包含的>27.5℃的暖水体积或强度,并采用功率谱和小波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其周期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印度洋暖池和西太平洋
暖池均具有显著的准10a的周期振荡和1976~1986年前后的年代际突变特征,暖池由1976年前的"冷"暖池转变为1986年后的"热"暖池;暖池指数的季节循环也存在显著的年代际突变特征,特别是西太平洋暖池在异常暖年代其季节变化还呈现出明显的增暖趋势;暖池三维结构的年代际变化主要表现为在暖年代热带南印度洋暖水的'向西向南扩张和西太平洋暖池东边界的向东及北边界的向北扩张,暖异常主要分布在60m以浅的上混合层中暖池的东边界区域,而其下面的温跃层内则为更强的异常降温,垂向上表现出上暖下冷的斜压模态结构,而
温跃层和混合层深度的变化在不同暖池区则有不同的特点,表明东印度洋暖池和西太平洋暖池的年代际变化可能由不同的机制引起,尚需进一步分析其海洋动力学和热力学过程.
黄菲,杨宇星,HUANGFei,YANGYu-Xing(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学院,山东,青岛,266100)。
冬季西太平洋暖池区Hadley环流年际变化特征及其与热带海温的关系

摘要暖池尤其是西太平洋暖池是全球对流活动最频繁的地区,是驱动Hadley 环流和Walker 环流的主要热源以及引发ENSO 等一系列海气相互作用的关键因素,近年来关于暖池的研究成为一个热点。
应用NCEP/NCAR 再分析资料中的速度势月平均资料和英国哈德莱中心海温资料,采用质量流函数法并结合经验正交函数分解、合成分析、相关分析、谐波分析等方法,分析研究了1952—2009年西太平洋暖池区域东经120°~160°Hadley 环流的年际变化特征及其与海温的关系。
结果表明:西太平洋暖池区冬季气候态Hadley 环流偏南,北支占主导地位,冬季西太平洋暖池区Hadley 环流具有明显的年际变化特征,年代际特征不明显;冬季西太平洋暖池区Hadley 环流的年际变化与太平洋、印度洋的海温异常有关,但其主要受ENSO 信号的影响。
关键词Hadley 环流;年际变化;热带海温;关系;西太平洋暖池;冬季中图分类号P43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739(2013)09-0247-04Interannual Variations of Boreal Winter Hadley Circulation in West-Pacific Warm Pool Region (WPWP )and ItsRelationship with Equatorial SSTJI Jian-shu 1,2CHEN Chang-ji 1,3,4WANG Gong-lu 1,2(1College of Marine Environment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Qingdao Shandong 266100;2Ocean Atmosphere Interaction and Climate Laboratory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3The Meteorological Observatory of Unit 92313,Chines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PLA );4Physical OceangraphyLaboratory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Abstract Warm pool ,especially West-Pacific Warm Pool region is the most active region in the world ,it′s the main heat producer of Hadley Circulation and Walker Circulation and key factor of air -sea interactions like ENSO.Recently ,it has been a hotspot.Monthly velocity potential reanalysis data of NCEP/NCAR from 1952to 2009and SST data from Hadley Circulation of 120°~160°E were used to discuss interannual variations of Hadley Circulation in West-Pacific Warm Pool region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equatorial SST.MSF (mass stream function )combined with EOF (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 ),composite analysis ,correlation analysis and harmonic analysis were used in this paper.Main results are as follows :Hadley Circulation is southwardly in boreal winter and it′s northern branch is more intensive ;it has obvious interannual variations of boreal winter Hadley Circulation ,however ,it′s interdecadal variations are not obvious ;interannual variations of Hadley Circulation of WPWP region in winter are associated with the Pacific and Indian Ocean SST anomaly ,but it is mainly affected by ENSO.Key words Hadley Circulation ;interannual variation ;equatorial SST ;relationship ;WPWW ;winter冬季西太平洋暖池区Hadley 环流年际变化特征及其与热带海温的关系冀建树1,2陈昌吉1,3,4王功录1,2(1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学院,山东青岛266100;2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大气相互作用与气候实验室;3中国人民解放军92313部队气象台;4中国海洋大学物理海洋实验室)Hadley 环流是联系赤道低纬地区和副热带中高纬地区的重要纽带,对整个大气环流、海洋环流的调整和全球能量收支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西北太平洋温盐分布的时空尺度分析

西北太平洋温盐分布的时空尺度分析安玉柱;张韧;王辉赞【摘要】To investigate the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water mass inpart of the Northwest Pacific, the autocor-relation functions (ACF) of temperature and salinity in this region (120°E-160°W,10°N-40°N) were computed based on the array for real-time geostrophicoceanography(Argo) profiles. Then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decorrela-tion scales were obtained by fitting the autocorrelation function into Gaussian function. The ACFs vary with the sea-son and depth. The ACFs gradually decrease with the spatial lag increasing. On the surface, the spatial (temporal) decorrelation scale of temperature is longer (shorter) in the summer than that in the winter. At the subsurface, the ACFs in summer temperature decrease dramatically with the space increasing. However, the temporal decorrelation scale is shorter than that in winter. In the deep layers, the spatial (temporal) decorrelation scales of temperature are similar in summer and winter. The seasonal variability of salinity is weaker. The spatial (temporal) decorrela-tion scale of salinity is longer (shorter) than that of temperature. The signal-to-noise ratios are usually larger than 2. It proves that the decorrelation scales are useful for designing an optimal observational network.%为了更清晰地了解西北太平洋的温盐分布特征,基于全球实时海洋观测计划(Argo)浮标观测剖面,利用自相关函数方法,对西北太平洋海域(选取范围为120°E ~160°W,10~40°N)温盐分布的时空尺度进行了分析,并通过高斯函数拟合得到了温盐的时空去相关尺度。
太平洋海温场两种不同时间尺度气候模态的分析_吕俊梅

际上是衡量 p 个因子 对于预报量的线性解释方差 的百分率[ 18] . 为了获得太平洋海温 场中的 PDO 信 息和 ENSO 信息占整 个海温场所有信息比重的大 小 , 根据最小二乘法 , 分别用 PDO 指数和 Ni o3 指 数对原始海温场进行线性拟合, 分别得到 PDO 指数 拟合的海温场和 Ni o3 指数拟合的海温场 , 它们代 表了海温场中与 PDO 有关的部分和与 ENSO 有关 的部分 . 如果假设用 P DO 指数拟合的海温场为预报 因子 1, 用 Ni o3 指数拟合的海温场为预报因子 2, 原始海温场为预报量, 则可以用 ( 1) 式计算得到预报 因子 1 和预报因子 2 对原始海温场的线性解释方差 百分率 . 由线性解释方差百分率的大小即可知道太 平洋海温场中与 P DO 年代际异常变化有关的部分 和与 ENSO 循环年际 变异有关的部分在整个原始 海温场中所占的比重,
就曾经采用此方法
去掉印度洋 SST 场中的 EN SO 信息. 由于 PDO 和 ENSO 具有非常高的相关性, 本文拟用线性回归分 析的方法将太平洋海温场中的 PDO 信息和 ENSO 信息分离开 , 计算公式为:
32
海洋学报
27 卷
SST ( removed) = SST - C@ P DOIndex ,
收稿日期 : 2004 -11 -25; 修订日期 : 2005 - 07 -28.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 40365001) ; 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领域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 ( ZK CX2 -SW -210) ; 国家自然科学基 金重点项目 ( 40233033) ; 云南大学校内科研项目 ( 2002Q 014ZH ) . 作者简介 : 吕俊梅 ( 1972 ) ) , 女 , 云南省昆明市人 , 讲师 , 在读博士 , 从事海气相互作用与热带季风的研究 . E - mail : lu junmei@ ynu. edu. cn
西太平洋暖池海洋热浪在2020~2022三年拉尼娜事件爆发背景下的演变特征、爆发机制及其影响研究

西太平洋暖池海洋热浪在2020~2022三年拉尼娜事件爆发背景下的演变特征、爆发机制及其影响研究郑飞;张小娟;曹庭伟【期刊名称】《大气科学》【年(卷),期】2024(48)1【摘要】在全球变暖的影响下,持续增长的海洋热浪事件(marine heat waves,MHW)对气候系统和社会经济产生了严重影响,其中西太平洋暖池区域是MHW特征显著变化的典型区域。
本文基于已建立的MHW高分辨率数据、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CEP)提供的大气海洋再分析资料、美国宇航局(NASA)Aqua 卫星和生物地球化学Argo浮标提供的叶绿素-a浓度资料,利用统计分析和奇异值分解(SVD)等方法,探讨了2020~2022年西太平洋暖池MHW的演变特征、爆发机制及其生态影响。
结果表明,西太平洋暖池MHW的爆发频率和强度等在近30年显著增加,其特征属性的变化与连续La Ni?a事件的爆发密切相关。
尤其在2020~2022年连续三年La Ni?a事件背景下,西太平洋暖池区MHW爆发频次达到全球最高,且其覆盖面积、爆发频次、总天数、累积强度均是1982年以来最显著的。
通过对西太平洋暖池区域混合层热收支的分析,2020~2022年期间MHW 爆发主要是净海表热通量中的向下短波辐射项和海洋动力过程中的纬向平流项共同主导。
此外,研究也揭示了在西太平洋暖池区域,MHW与海洋生态指标叶绿素-a浓度时空尺度上呈现负相关协同变化的特征,尤其是2020~2022年的MHW事件使该区域海洋上层浮游生物量整体呈显著下降趋势。
【总页数】15页(P376-390)【作者】郑飞;张小娟;曹庭伟【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国际气候与环境研究中心(ICCES);甘肃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科学院大学【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61【相关文献】1.热带大西洋暖海温促使拉尼娜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研究2.基于GODAS数据的西太平洋暖池热状态特征及其对ENSO事件的影响3.拉尼娜背景下通辽市2020年秋季、冬季气候预测失误原因分析4.2020~2021年热带太平洋持续性双拉尼娜事件的演变5.用简单海气耦合模式研究西太平洋暖池的形成机制及其对大气扰动的影响——Ⅱ.西太平洋暖池的形成过程及其对大气扰动的影响的数值模拟(英文)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太平洋暖池海域ΣΣΤ场的时空特征3张启龙 翁学传 颜廷壮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青岛提要 根据 ) 年间月平均ΣΣΤ资料 用经验正交函数 ∞ ƒ 分析法 对西太平洋暖池海域ΣΣΤ场的时空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暖池海域ΣΣΤ场的主要模态包括年!年际和年代际变化 个类型其主要变化周期依次为 ! ! 和 个月 暖池ΣΣΤ场的年际变化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全海域大致以 β∞为界分为东!西两部分 其ΣΣΤ的年际变化在变幅!相位和周期方面存在着明显差异∀关键词 西太平洋 暖池 ΣΣΤ场 时空结构中图分类号 °西太平洋暖池 简称暖池 下同 突出的特征是水温高!热含量丰富 它是全球大洋表层水温最高的海域 也是全球大气运动主要的热源地和对流活动活跃区∀近年来的一些全球海 气耦合模式研究结果表明 暖池ΣΣΤ场的变动 特别当它处于高值时的微小变化都会对大气环流的演变产生十分显著的影响 ° ∀实测资料分析也表明 西太平洋ΣΣΤ场高值中心位置的变动对热带对流的时空变化有很好的指示性∀近期的研究结果指出暖池热状态的异常会导致大气环流 特别是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异常变化 进而影响东亚夏季降水 黄荣辉等 董敏等刘秦玉等李永平等 ∀由此可见 暖池热状态 特别是暖池ΣΣΤ场的时空结构对东亚地区乃至全球气候变化及灾害的形成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国际性大规模现场实验研究 × × )≤ ∞ 的开展和现场观测资料的积累国内外许多科学家对暖池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但遗憾的是在对暖池诸方面的研究中涉及暖池热状态时空结构方面的研究却不多∀因此目前对暖池热状态的主要特征及其演变规律尚缺乏全面的认识 亟待深入研究∀为此本文利用 ) 年间太平洋的ΣΣΤ资料 首次对暖池海域ΣΣΤ场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 并探讨其在时域的变化 为进一步了解发生在暖池海域海气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研究暖池在全球气候变化中的作用提供依据∀1 资料和分析方法已有的研究表明 张启龙等 翁学传等暖池的分布范围具有明显的季节和年际变化∀在分析暖池ΣΣΤ场时空特征前 首先应对暖池海域的范围加以确定∀本文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资助项目 号第一部分∀张启龙男 出生于 年 月 研究员 ∞2收稿日期 收修改稿日期第 卷 第 期年 月 海 洋 与 湖 沼≤∞ ∞× ≥ ≤ ∂∏从暖池的定义出发 • 张启龙等根据西太平洋多年 ) 年平均ΣΣΤ的分布特征 将 β∞) β• β≥) β 海域 其中西南部以菲律宾至新几内亚岛连线为界 作为暖池海域 图具体分析该海域ΣΣΤ场的时空特征∀本文使用的资料系国家气候中心提供的太平洋海域 β≅ β经纬度网格的月平均ΣΣΤ资料∀资料的序列长度为 年 月) 年 月共 年每个网格点有 个样本∀依据上述给定的暖池海域范围 在该海域共有 β≅ β经纬度网格点 个∀图 西太平洋多年 ) 年平均ΣΣΤ分布ƒ⁄ ∏ ∏ 2 ) ΣΣΤ ° 采用经验正交函数 ∞ ƒ 分析法 对暖池海域 ) 年间月平均ΣΣΤ序列进行分析∀该方法的优点是根据ΣΣΤ场的主要特征来确定正交函数的形式而且能提供各特征向量的空间分布及其在时域的变化∀因此利用∞ ƒ方法来分析暖池海域ΣΣΤ场的时空特征是很有效的∀为了解各特征场时间系数的准周期性变化采用功率谱分析 以获得其显著周期∀2 暖池海域ΣΣΤ场的时空特征对暖池海域ΣΣΤ场施以∞ ƒ分解结果表明 前三个特征向量场的方差贡献依次为1 1 和 1 ∀第四个特征向量场的方差贡献仅为 1 ∀可见前三个特征向量场共概括了暖池海域原有ΣΣΤ场 1 的信息这表明其收敛速度较快∀因而 本文将分别讨论前三个特征向量场的时空特征∀211 第一特征向量场 ∞ ƒ1型 的时空特征∞ ƒ 型的空间特征 图 主要是等值线分布除暖池西南部的新几内亚岛附近略有起伏外 都呈纬向分布∀由于南!北两半球陆!海分布的差异 使得零值线不在赤道上而位于赤道南侧附近∀全域等值线分布较密集并可以位于赤道南侧附近的零值线为界分为南!北两部分∀其中南部为负值区 北部为正值区 最大的变异中心分别位于暖池海域的南!北两侧 其最大变异的绝对值比较相近∀这表明 当暖池北部ΣΣΤ升高 降低 时 暖海 洋 与 湖 沼 卷池南部ΣΣΤ将降低 升高 ∀由此可知 ∞ ƒ 型主要反映了季节性效应所主宰的变异量 即太阳辐射导致的ΣΣΤ的变化∀这也可从该型时间系数的变化特征得到佐证∀由图可知时间系数的变化具有明显的谐波振动 其周期约为 个月∀功率谱分析结果 图略 也显示 ∞ ƒ 型时间系数最大的谱值位于 个月周期上 超过 检验水平 ∀由于∞ ƒ 型的方差贡献高达 1 与其它∞ ƒ型相比起决定性作用 这表明暖池海域ΣΣΤ场的变化以年周期变化占主导地位∀所以∞ ƒ 型又可称为暖池海域ΣΣΤ场异常的年变化型∀图 暖池海域ΣΣΤ场∞ ƒ 型 !∞ ƒ 型 和∞ ƒ 型 及其相应的时间系数ƒ∞ ƒ !∞ ƒ !∞ ƒ ΣΣΤ • ° 212 第二特征向量场 ∞ ƒ2型 的时空特征∞ ƒ 型的空间特征 图 与∞ ƒ 型 图 迥然不同呈现东!西两个高值变异中心∀与• 指出的热带西太平洋动力高度的分布特征相似暖池全域以 β∞期 张启龙等 西太平洋暖池海域ΣΣΤ场的时空特征海洋与湖沼 卷为界分为东!西两部分∀暖池东部为正值变异区 等值线密集 高值区内等值线呈封闭状分布 最大正值变异中心 位于 β∞) β•的赤道附近 与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 所定义的 系国际上∞ 监测区的简称 中心位置相一致 表示该处为暖池海域ΣΣΤ场年际变化最显著的海区∀暖池西部为负值变异区 等值线较稀疏 最大负值变异中心 处于 β) β∞ β) β 附近∀该处ΣΣΤ的年际变化与暖池东部ΣΣΤ呈反相位变化 其变异幅度仅为东部变异中心的 左右∀由于∞ ƒ 型的方差贡献相对较大 1 仅次于∞ ƒ 型 1 因此∞ ƒ 型反映了暖池海域ΣΣΤ场除年变化以外的主要变化 即大尺度海气系统异常所导致的变化∀这也可从图 所引列的该型时间系数的变化特征得到证实∀由图 可见 时间系数出现的峰值年份有 ! ! ! ! ! ! ! ! ! ! ! ! 和 年 这些年份都是∞ 年 时间系数呈现大的谷值年份有 ! ! ! ! ! ! 和 年 这些年份都是 年∀可见该型时间系数的年际变化与热带太平洋大尺度海气系统的异常有较好对应∀该型时间系数的功率谱分析结果表明 它具有多个振荡周期∀其中在 个月和 个月周期处的谱值较大 都超过了 显著性周期检验∀所以说这两个周期是∞ ƒ 型时间系数的主要周期∀ 个月周期与∞ ≥ 周期相似 个月周期属于准两年周期范畴 与热带大气的准两年周期变化很相近∀所以按∞ ƒ 型的时空特征 可将其称为暖池海域ΣΣΤ场异常的年际变化型∀213第三特征向量场 ∞ ƒ 型 的时空特征∞ ƒ 型的空间特征 图 与∞ ƒ 型 图 较相似 惟其变异中心的符号相反∀在暖池东部 与∞ ƒ 型的正值变异区相当 有一范围相对较小的负值变异区 其最大变异中心 位于 β∞) β•的赤道附近 再次显示了该处为暖池海域ΣΣΤ场变异较显著的海区∀除此之外的暖池全部海域为正值变异区∀暖池西部的正值区范围较大 其等值线多呈封闭状分布 最大正值变异中心 位于新几内亚岛东北方 β) β∞ β≥) β 与多年平均的暖池最高温度中心位置大致相合∀该处ΣΣΤ增 降 温幅度比东部负值变异区降 增 温幅度要大得多 约为后者的 倍∀可见暖池海域ΣΣΤ场年代际变化的最强信号出现在暖池的西部∀该型时间系数的变化较复杂 图 对其进行功率谱分析 得出它存在 个月和 个月周期变化 显著性周期检验水平Α取为 其中尤以 个月的周期变化最显著∀所以∞ ƒ 型又可称为暖池海域ΣΣΤ场异常的年代际变化型∀3暖池海域ΣΣΤ场年际变化的区域性∞ ƒ 型的时空特征 图 显示 暖池海域ΣΣΤ场的年际变化大致以 β∞为界分为变化相位相反的东!西两部分∀为了进一步分析暖池东!西部ΣΣΤ场年际变化的特征 计算了∞ ƒ 型时间系数与暖池全域各 β≅ β经纬度网格点ΣΣΤ间的相关系数 并根据相关系数值及其分布形态 图略 确定了暖池东!西部代表区的范围 其分别为 β∞) β• β≥) β 和 β) β∞ β) β ∀图 是暖池东!西部代表区全区平均ΣΣΤ距平的年际变化 经 个月滑动平均 ∀从图 可以看出 暖池东!西部ΣΣΤ年际变化有以下主要差异∀311 年际变幅暖池ΣΣΤ的年际变幅东部大!西部小∀在 ) 年间 暖池东部代表区ΣΣΤ的最大变幅为 1 ε 而西部代表区仅为 1 ε 两者相差达 1 ε∀可见暖池东部ΣΣΤ年际变异信号是暖池全域中最强的∀312 变化相位暖池东!西部ΣΣΤ的年际变化呈反相位关系 东部ΣΣΤ年际变化的峰值年和谷值年分别与∞ 事件和事件相一致 西部ΣΣΤ的峰值年和谷值年则与东部相反 分别与 事件和∞事件相对应∀313 变化周期功率谱分布曲线显示 暖池东!西部ΣΣΤ的主要年际变化周期按序分别为 ! 个月和 ! 个月∀可见两者除了同具准两年变化周期外 其主要的年际变化周期虽然都与∞ ≥ 的变化周期相近 但西部的周期似更接近∞ ≥ 周期∀图 暖池东 实线 !西 虚线 部代表区平均ΣΣΤ距平年际变化ƒ ∏ √ ΣΣΤ• ° 4 结论根据上述分析 可得如下结论∀411 暖池海域ΣΣΤ场的主要模态包括年变化!年际变化和年代际变化 个类型∀412 暖池海域ΣΣΤ场具有多种时间尺度的变化其中最主要的变化周期依次为 ! ! 和 个月∀413 暖池海域ΣΣΤ的年际变化具有明显的区域性∀暖池全域大致以 β∞为界分为东!西两部分 东!西部ΣΣΤ的年际变化在变幅!相位和变化周期方面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期 张启龙等 西太平洋暖池海域ΣΣΤ场的时空特征海洋与湖沼 卷参考文献刘秦玉 王启 /暖池0表层水对大气局地强迫的响应特征 海洋与湖沼 )李永平 端义宏 刘秦玉等 热带海洋ΣΣΤ与北半球大气环流的低频振荡特征 海洋与湖沼 )张启龙 翁学传 热带西太平洋暖池的某些海洋学特征分析 海洋科学集刊 )翁学传 张启龙 热带西太平洋暖池及其与南方涛动和副热带高压关系 海洋科学集刊 )黄荣辉 孙凤英 热带西太平洋暖池的热状态及其上空的对流活动对东亚夏季气候异常的影响 大气科学 )董敏 陈隆勋 廖宏 西太平洋暖池地区海温异常对冬季环流影响的数值研究 海洋学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 ≤ ƒ ∏ 2 √ )ΣΠΑΤΙΑΛΑΝ∆ΤΕΜΠΟΡΑΛςΑΡΙΑΤΙΟΝΣΟΦΣΣΤΦΙΕΛ∆ΙΝΤΗΕΩΕΣΤΕΡΝΠΑΧΙΦΙΧΩΑΡΜΠΟΟΛΑΡΕΑ± 2 •∞ ÷∏ 2≤ ∏ ≠ × 2 ∏(ΙνστιτυτεοφΟχεανολογψ,ΤηεΧηινεσεΑχαδεµψοφΣχιενχεσ,Θινγδαο )Αβστραχτ× √ ΣΣΤ • ° • ° ∏ ∏ ∞ ƒ ΣΣΤ ) × ∏ ΣΣΤ ∏ ∏ √ × ∏ √ ∏ β∞ ∏ √ ΣΣΤ × ∏ ∏ √ ΣΣΤΚεψωορδσ× ° • ° ΣΣ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