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宜春市奉新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Word版 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西省奉新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
月考化学试题
相对原子质量:H—1 N—14 O—16 Na—23 Cl—35.5 Al—27 Fe—56 Cu—64 Zn-65 一.选择题:(16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下面是四位同学学完核素内容后的认识,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2.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的叙述,错误的是()
A.元素周期表中,总共有18个纵行, 18个族
B.在周期表中,把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成一横行,称为一周期
C.元素周期表揭示了化学元素间的内在联系,是化学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之一
D.第ⅠA族(除了H)的元素又称为碱金属元素,第ⅦA族的元素又称为卤族元素3.下列递变规律正确的是()
A.Ca、Al、Si的金属性逐渐增强
B.O、S、K的原子半径依次增大
C.HF、HCl、H2S的稳定性逐渐增强
D.NaOH、Mg(OH)2、Al(OH)3的碱性逐渐增强
4.已知氮原子的质量数为14,则在NH3D+中,电子数、质子数、中子数之比为()A.10∶7∶11 B.11∶11∶8 C.11∶10∶8 D.10∶11∶8
5.已知元素Se位于第四周期ⅥA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Se的原子序数为34
B.单质Se在空气中燃烧可生成SeO3
C.可形成Na2SeO3、Na2SeO4两种盐
D.H2S比H2Se稳定
6.反应:aRO3—+bR n—+6H+=3R2+3H2O,则下列关于R元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R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VA族 B.R的氢化物的水溶液呈酸性
C.RO3—中的R元素只能被还原 D.R2在常温常压下一定是气体
7.白磷与氧气发生反应:P4+5O2═P4O10.已知断裂下列化学键需要吸收的能量分别为:P﹣P:a kJ·mol﹣1、P﹣O:b kJ·mol﹣1、P=O:c kJ·mol﹣1、O=O:d kJ·mol﹣1.根据图示的分子结构和有关数据估算1mol白磷与氧气完全反应放出的热量为()
A.(6a+5d﹣4c﹣12b)kJ B.(4c+12b﹣6a﹣5d)kJ
C.(4c+12b﹣4a﹣5d)kJ D.(4a+5d﹣4c﹣12b)kJ
8.下列图象分别表示有关反应的反应过程与能量变化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石墨转变为金刚石是吸热反应
B.相同条件下等质量S(g)比S(s)的能量低
C.白磷比红磷稳定
D.CO(g)+H2O(g)═CO2(g)+H2(g)是吸热反应
9.某元素的一种同位素X的原子质量数为A,它与2H原子组成2H m X分子,此分子含N 个中子,在a g 2H m X中所含电子的物质的量是()
A.(A—N+m) mol B.(A—N) mol
C.(A—N+m) mol D.(A—N+2m) mol
10.氯酸是强酸,分解反应为:a HClO3 = bO2↑+c Cl2↑+d HClO4 +eH2O说法不正确的是()A.由反应可确定:氧化性HClO3>O2
B.若氯酸分解所得混合气体,lmol混合气体质量为45g,则反应方程式可表示为:
3HClO3 = 2O2↑+ C12↑+ HClO4 + H2O
C.由非金属性Cl>S,可推知酸性HClO3>H2SO4
D.若化学计量数a=8,b=3,则该反应转移电子数为20
11.X、Y两种元素,原子序数≤20,X的原子半径小于Y,且X、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选项中m、n均为正整数)。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Y(OH)n为强碱,则X(OH)n也一定为强碱
B.若H n XO m为强酸,则X的氢化物溶于水一定显酸性
C.若X元素形成的单质是X2,则Y元素形成的单质一定是Y2
D.若X的最高正价为+m,则Y的最高正价一定为+m
12.一个原电池的总反应离子方程式是Zn+Cu2+=Zn2++Cu,该反应的原电池组成正确()
A B C D
正极 Zn Ag Cu Cu
13.锌一铜一稀硫酸的原电池装置中,当导线中有1 mol电子通过时,正确的是()
①锌片溶解32. 5 g②溶液PH变小③铜片析出l gH2④e-从锌流向铜再经过溶液,最后回到锌
A.①和③ B.①和④ C.②和③ D.②和④
14.a、b、c、d、e五种金属.将a与b用导线接起来,浸入电解质溶液中,a金属溶解.将a、d分别投入等浓度的盐酸中,d比a反应强烈.将铜浸入b的盐溶液里,无明显变化.把铜浸入c的盐溶液里,有c析出.金属阳离子氧化性:c<e.则活动性顺序由强到弱为()
A.a>c>e>d>b B.d>a>b>c>e
C.d>b>a>c>e D.e>d>a>b>c
15.锌–空气燃料电池可作电动车动力电源,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放电时总离子方程式为2Zn+O2+4OH–+2H2O===2Zn(OH)42-,放电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解质溶液中K+向负极移动
B.电解质溶液中C(OH-)逐渐增大
C.负极电极反应:Zn+4OH–-2e–===Zn(OH)42-
D.转移4mol电子时消耗氧气22.4L
16.已知W、X、Y、Z为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W、Z同主族,X、Y、Z同周期,其中只有X为金属元素。
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X>Y>Z>W
B.W的含氧酸的酸性比Z的含氧酸的酸性强
C.W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小于Y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D.若W与X原子序数差为5,则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X3W2
客观题(5题,共52分)
17.(1)原子序数大于4的主族元素A和B的离子A m+和B n-它们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则:①A和B周期数之差为________②A和B的质子数之差为___________(用m、n 表示)③B和A的族序数之差为_______________(用含m、n的代数式表示)
A、B两元素,A的原子序数为x,A和B所在周期包含元素种类数目分别为m和n。
(2)如果A和B同在ⅠA族,当B在A的上一周期时,B的原子序数为______________;当B在A的下一周期时,B的原子序数为______________;
如果A和B同在ⅦA族,当B在A的上一周期时,B的原子序数为______________;
当B在A的下一周期时,B的原子序数为______________。
18.下列变化中①NaCl溶于水②HCl溶于水③酒精溶于水④Na2O2溶于水⑤I2升华⑥固体NaOH熔化⑦SiO2熔化⑧NaHSO3溶于水⑨液化HCl.
未发生化学键破坏的是_________仅发生离子键破坏的是__________
仅发生共价键破坏的是_______离子键和共价键都破坏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19.五种元素的原子序数大小顺序为C>A>B>D>E,A、C同周期,B、C同主族;A与B形成离子化合物,A2B中所有离子的电子数相同且电子总数为30;D和E可形成4核10电子分子。
回答:
(1)写出五种元素的名称:A ____B ____ C ____ D ___ E _____
(2)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A2B的形成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D元素形成的单质的结构式 ____________(4)A、B两元素组成的化合物A2B2中存在的化学键是____________,写出A2B2与CO2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20.某小组探究元素周期律,甲根据元素非金属性与对应最高价含氧酸之间的关系,设计了如图装置来一次性完成N、C、Si的非金属性强弱比较的研究;乙根据置换反应的规律,利用下图装置完成O元素的非金属性比S强的研究。
回答:
(1)图中A装置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
(2)从以下所给物质中选出甲同学设计的实验所用到物质:
①稀HNO3溶液②稀盐酸③碳酸钙④Na2SiO3 溶液⑤SiO2
试剂A与C分别为_________(填序号);试管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有同学认为此实验不能说明N、C、S的非金属性强弱,你认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乙同学设计的实验所用到试剂A为
________;如果C试剂为硫化氢的水溶液,则试管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 21.乙醇C2H5OH燃料电池(Pt为两极),以KOH为电解质溶液,反应过程中请回答以下问题:
(1)总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总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负极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极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电解质溶液PH________(填“变大、变小、不变”),当反应转移电子1.2mol时,理论上消耗乙醇质量________________g,消耗氧气标况下_____________________L
江西省奉新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答案及解析
1.
【答案】C
【解析】A.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有的元素可能有多种同位素,所以导致原子的种类大于元素的种类,故A正确;B.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核外电子的质量很小,约是质子质量的1/1836,可忽略不计,所以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故B正确;C.11H没有中子,故C错误;D.12C和13C是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互称同位素,故D正确;故选C。
2.
【答案】A
【解析】A.元素周期表中,总共有18个纵行,7个主族,7个副族,1个零族,1个ⅤⅢ族,共16个族,故A错误;B.原子结构中的电子层数等于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周期数,则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成一横行,称为一周期,故B正确;C.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揭示了化学元素间的内在联系,是化学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之一,故C正确;D.第IA族的元素中除H元素外都是碱金属,第IA族的元素又称为碱金属元素,第VIIA族的元素都是非金属元素,又称为卤族元素,故D正确;故选A。
3.
【答案】B
【解析】A.因同一周期,从左至右,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即Mg>Al>Si,同主族元素金属性增强Ca>Mg,则金属性:Ca>Al>Si,故A错误;B.因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元素原子的半径逐渐增大,所以半径:S>O,K>Na,又因同一周期,从左至右,元素原子的半径逐渐减小,所以半径:Na>S;则半径:K>Na>S>O,故B正确;C.因
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对应的氢化物越稳定,非金属性:F>Cl>S,所以稳定性:HF>HCl>H2S,故C错误;D.因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金属性:Na>Mg>Al,所以碱性:NaOH>Mg(OH)2>Al(OH)3,故D 错误;故选B。
【点睛】(1)元素金属性性强弱的判断依据:①金属单质跟水(或酸)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程度.金属单质跟水(或酸)反应置换出氢越容易,则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反之越弱;②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的碱性强弱.氢氧化物的碱性越强,对应金属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反之越弱;③还原性越强的金属元素原子,对应的金属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反之越弱.(金属的相互置换);④同周期元素核电荷数越大金属性越强,同主族元素核电荷数增大,金属性增强。
4
【答案】D
【解析】氮原子的质量数为14,则在NH3D+中质子数为7+4=11,电子数为11-1=10,H中不含中子,D中含1个中子,中子数为14-7+1=8,则电子数、质子数、中子数之比为10:11:8,故选D。
【点睛】把握原子的构成,质子数与电子数的关系等为解答的关键,氮原子的质量数为14,则在NH3D+中质子数为7+4=11,电子数为11-1=10,中子数为14-7+1=8,注意H中不含中子。
5.
【答案】B
【解析】A、硒是第四周期ⅥA元素,与S元素原子序数相差第四周期容纳元素种数,其原子序数为16+18=34,故A正确;B、Se与S元素性质相似,Se在空气中燃烧生成
SeO2,故B错误,C、Se与S元素性质相似,可形成Na2SeO3、Na2SeO4两种盐,故C 正确;D、同主族上而下非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越稳定,H2S比H2Se稳定,故D正确;故选B。
考点:考查了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相关知识。
6.
【答案】B
【解析】根据方程式可判断,R的最低价是—1价,所以R属于第ⅦA,由于氟元素没有含氧酸,所以R可以是Cl或Br或I。
RO3—中的R元素的化合价是+5价,处于中间价态,既能被氧化,也能被还原,所以正确的答案是B。
7.
【答案】B
【解析】各化学键键能为P﹣P a kJ•mol﹣1、P﹣O b kJ•mol﹣1、P="O" c kJ•mol﹣1、O="O" d kJ•mol﹣1.反应热△H=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所以反应
P4+5O2=P4O10的反应热△H=6akJ•mol﹣1+5dkJ•mol﹣1﹣(4ckJ•mol﹣1+12bkJ•mol﹣1)=(6a+5d﹣4c﹣12b)kJ•mol﹣1,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反应热与化学键键能的关系,难度中等,注意从物质能量、键能理解反应热,侧重于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
8.
【答案】A
【解析】A.图象分析金刚石能量高于石墨,石墨转变为金刚石是吸热反应,故A正确;B.依据图象分析固体硫变化为气态硫需要吸收能量,相同条件下,等质量S(g)和S (s)的能量比较,S(s)较小,故B错误;C.图象分析白磷能量高于红磷,能量越高越
活泼,白磷比红磷活泼,故C错误;D.图象分析反应物CO(g)+H2O(g)的能量总和高于生成物CO2(g)+H2(g)的能量总和,反应是放热反应,故D错误;故选A。
9.
【答案】D
【解析】X原子的质量数为A,2H m X的相对分子量为:A+2m,其摩尔质量为(A+2m)g/mol,每个2H m X分子中含有的电子数为(A—N+2m),则agH m X的物质的量为:=mol,则在ag 2H m X分子中含电子的物质的量是:mol×(A-
N+2m)=(A-N+2m)mol,故选D。
10.
【答案】C
【解析】反应a HClO3= bO2↑+ c Cl2↑+ d HClO4+ e H2O是分解反应,在该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因此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由于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所以可得氧化性HClO3>O2;B.物质在发生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不变。
氧化还原反应前后电子得失数目相等,3HClO3 = 2O2↑+ C12↑+ HClO4+ H2O分解产生的气体lmol混合气体质量为45g,同时符合质量守恒和电子守恒,正确;C.由非金属性Cl >S,可推知酸性HClO4>H2SO4,但是不能说酸性HClO3>H2SO4,错误;D.若化学计量数a=8,b=3,则根据元素的原子守恒可得:2c+d=8;2e+d=8;24=6+4d+e,根据电子守恒可得:10c=12+2d。
解得d=4;c=e=2.该反应转移电子数为20e—,正确。
考点:考查守恒的方法在确定方程式及电子转移、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关系的知识。
11.
【答案】D
【解析】主族元素X和Y,由X、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推出两者在同一主族,由X 的原子半径小于Y推出X在上,Y在下,从上到下,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逐渐增强,故A正确;B、如硫元素,HNO3为强酸,而氢化物NH3溶于水显碱性,故B错误;如O形成的单质为O2,而硫形成的单质为S,故C错误;D、如氯的最高正价为
+7,而氟没有最高正价,故D错误;故选A。
考点:同主族的递变规律和同主族的部分特殊性。
12.
【答案】C
【解析】根据电池反应式知,Zn失电子化合价升高作负极,不如锌活泼的金属或导电的非金属作正极,铜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则可溶性铜盐溶液作电解质溶液;A.应该是Zn作负极、Cu作正极,故A错误;B.应该是Cu作负极、Ag作正极,电解质溶液为硫酸,无法发生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不能构成原电池,故B错误;C.Zn作负极、Cu作正极、硫酸铜溶液作电解质溶液可以实现该原电池反应,故C正确;D.电解质溶液不是硫酸铜,用的是FeCl3,形成的原电池不吻合,故D错误;故选C。
13.
【答案】A
【解析】该原电池放电时,负极上锌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上氢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所以电池反应式为Zn+H2SO4=ZnSO4+H2 ↑,消耗H+溶液的pH增大,原电池工作时电子从负极流向正极;设当导线中有1mol电子通过时,理论上负极锌片溶解x,铜片上析出氢气y;
Zn+H2SO4=ZnSO4+H2 ↑ 转移电子
65g 2g 2mol
x y 1mol
x=32.5g、y=1g,故选A。
【点睛】准确理解原电池原理,并结合电子守恒是解题关键,锌-铜-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装置中,较活泼的金属锌作负极,较不活泼的金属铜作正极,负极上锌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上氢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在原电池中阴离子移向负极,据此分析。
14.
【答案】B
【解析】两种活动性不同的金属和电解质溶液构成原电池,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负极上金属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被腐蚀,较不活泼的金属作正极,将a与b用导线连接起来浸入电解质溶液中,b不易腐蚀,所以a的活动性大于b;金属和相同的酸反应时,活动性强的金属反应剧烈,将a、d分别投入等浓度盐酸溶液中,d比a反应剧烈,所以d的活动性大于a;金属的置换反应中,较活泼金属能置换出较不活泼的金属,将铜浸入b的盐溶液中,无明显变化,说明b的活动性大于铜.如果把铜浸入c的盐溶液中,有金属c析出,说明铜的活动性大于c;金属越活泼,其阳离子氧化性越弱,金属阳离子氧化性:c<e,则c比e活泼;所以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d>a>b>c>e,故选B。
15.
【答案】C
【解析】A.放电时是原电池,阳离子K+向正极移动,故A错误;B.放电时总离子方程式为2Zn+O2+4OH–+2H2O===2Zn(OH)42-,电解质溶液中c(OH-)逐渐减小,故B错误;C.放电时,负极反应式为Zn+4OH--2e-═Zn(OH)42-,故C正确;D.放电时,每消耗标况下22.4L氧气,转移电子4mol,没有指明气体的状态,故D错误;故选C。
【点睛】正确判断化合价的变化为解答该题的关键,根据2Zn+O2+4OH-+2H2O═2Zn (OH)42-可知,O2中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应为原电池正极,Zn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应为原电池负极,电极反应式为Zn+4OH--2e-═Zn(OH)42-,放电时阳离子向正极移动,以此解答该题。
16.
【答案】A
【解析】由于原子序数按W、X、Y、Z依次增大,W与Z是同一主族的元素,而X、Y、Z是同一周期的元素,且只有X是金属元素,则这四种元素分别是N、Al、Si、P。
A.同一周期的元素原子序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小;同一主族的元素,原子核外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
所以原子半径:X>Y>Z>W,正确;B.W的含氧酸可能是HNO2、HNO3,Z的含氧酸是H3PO4,酸性HNO2< H3PO4,错误;C.元素的非金属性W>Y,所以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W>Y,错误;D.若W、X原子序数相差5,则二者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XW,错误。
考点:考查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综合应用、原子半径比较方法。
17.
【答案】(1).1 m+n (2).x—n x+m x—m x+n
18.
【答案】③⑤⑨①⑥⑧②⑦④
【解析】未破坏化学键说明没有发生化学反应或没有电解质熔融或溶于水,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未破坏化学键的是③⑤⑨;仅离子键被破坏说明离子化合物溶于水或熔融或发生化学反应离子键被破坏,所以仅离子键被破坏的是①⑥⑧;仅共价键被破坏说明共价化合物溶于水或发生化学反应,所以仅共价键被破坏的是②⑦;离子键和共价键同时被破坏说明该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离子键和共价键同时被破坏的是④。
19.
【答案】(1).钠氧硫氮氢(2).
(3).N≡ N (4).离子键、非极性共价键 2CO2 + 2Na2O2 = 2Na2CO3 + O2【解析】A与B形成离子化合物A2B,A2B中所有离子的电子数相同,且电子总数为30,所以每个离子都有10个电子,由化学式的结构可知,B带2个单位负电荷,A带1个单位正电荷,所以A是Na元素,B是O元素,因为A、C同周期,B与C同主族,所以C 为S元素;D和E可形成4核10电子的分子,每个原子平均不到3个电子,可知其中一定含有氢原子,分子中有4个原子核共10个电子,一定是NH3,结合原子序数D>E,可知D是N元素,E是H元素,(1)由上述分析可知,A为钠,B为氧,C为硫,D为氮,E为氢;(2)A2B是Na2O,由钠离子与氧离子形成的离子化合物,Na2O的形成过程为;(3)N元素形成的单质N2分子中含有氮氮三键,其结构式为N≡ N;(4)Na、O两元素组成的化合物Na2O2是离子化合物,含有离子键和非极性共价键,Na2O2与CO2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2CO2 +
2Na2O2 = 2Na2CO3 + O2。
20.
【答案】(1).分液漏斗(2).①④ CO2+H2O+SiO32-=H2SiO3+CO32-
HNO3有挥发性也会和硅酸钠反应生成硅酸(3).双氧水有淡黄色浑浊出现
【解析】(1)由仪器的结构特征,可知A为分液漏斗;(2)探究元素非金属性,由图可知应是利用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强弱比较,所以A中试剂为稀硝酸,B中为碳酸钙,C中为Na2SiO3溶液;试管中为Na2SiO3溶液中通CO2生成硅酸白色沉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O2+H2O+SiO32-=H2SiO3+CO32-;通入试管中的CO2气体中混有挥发性的硝酸,硝酸也能与硅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硅酸,无法确定CO2是否与与硅酸钠溶液反应,即不能说明N、C、S的非金属性强弱;(3)乙同学欲证明氧的非金属性比硫强,需要通过实验证明氧气能制取硫单质来实现,则试剂A为H2O2,在MnO2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氧气;生成的氧气通入盛有硫化氢的水溶液中,有淡黄色浑浊出现,说明有硫生成。
21.
【答案】(1).CH3CH2OH+3O2+4KOH═2K2CO3+5H2O
CH3CH2OH+3O2+4OH-═2CO32-+5H2O (2).CH3CH2OH-12e-+16OH-═2CO32-+11H2O O2+4e-+2H2O=4OH-(3).变小 4.6 6.72
【解析】(1)乙醇燃料电池,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通入氧气的电极为正极,负极为乙醇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反应式为:CH3CH2OH-12e-+16OH-═2CO32-+11H2O;正极为通O2的极,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O2+4e-+2H2O=4OH-,则电池总反应方程式为CH3CH2OH+3O2+4KOH═2K2CO3+5H2O,总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CH3CH2OH+3O2+4OH-═2CO32-+5H2O;(2)负极电极反应式CH3CH2OH-12e-
+16OH-═2CO32-+11H2O;正极电极反应式O2+4e-+2H2O=4OH-;(3燃烧电池工作时,消耗KOH,则电解质溶液PH变小,当反应转移电子1.2mol时,参加反应的乙醇物质的量为0.1mol,质量为0.1mol×46g/mol=4.6g;消耗氧气的物质的量为0.3mol,标况下体积为0.3mol×22.4L/mol=6.72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