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届永顺民族实验学校高三第三次统考范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届永顺民族实验学校高三第三次统考
历史
考查内容:必修1第1~4单元(占65%)选修Ⅰ、选修Ⅲ(占35%)
时量:90分钟分值:100分命题:曾传操时间:2009.11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假设甲、乙、丙、丁四位是商周时代的人物,请判断哪位被封为诸侯王的可能性最小?
A、甲是商朝末年的贵族,曾带兵抵抗周部落的进攻
B、乙带兵攻打过商纣王,立下汗马功劳
C、丙是西周王族的后代,但智商低下
D、丁是商朝末年的平民,公认为德才兼备
2、2009年10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11届全运会在山东济南举行。
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编制了大型系列报道“走齐鲁看全运”节目。
请问山东省被称为“齐鲁大地”的说法,最有可能起源于:
A、宗法制度
B、古代地名
C、西周分封
D、汉初封国
3、史载:汉景帝时,景帝的弟弟梁孝王入宫晋见,皇帝相当亲热,得知梁孝王有五个儿子,便赐给他们五人侯爵之位,并赏赐许多物品,梁孝王死后,景帝将梁孝王所遗之国分为五份,每位侯爵一份,又把他们的爵位都提升为王。
历史学者读到这段故事,最恰当的解释是:
A、皇帝友爱兄弟,也疼爱子侄
B、皇帝用提升梁王子孙爵位的方法来削弱封国实力
C、皇帝推行开发边疆政策,发展梁国实力
D、皇帝加强位于边境的梁国的屏障功能以抵御外患
4、著名历史学家钱穆在其史学名著《国史新论》中写道:“汉代的宰相是首长制,唐代的宰相是委员制”,对此论断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汉代宰相权倾天下
B、唐代宰相轮流坐庄
C、宰相权力不断集中
D、宰相权力走向分散
5、观察右图,两汉时官员上朝可以坐着奏事,到宋朝时官员须站着奏事,明清时期大臣奏事必须跪着。
官员上朝礼仪的变化说明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
重要特点是:
A、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B、皇权不断加强
C、封建等级制度不断强化
D、古代礼仪不断发展完善
6、孟德斯鸠说:“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
它的原则是恐怖。
在最初的那些朝代,政府的专制精神也许稍微差些;但是,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
”下列最能够反映引文中“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含义的史实是:
A、明朝废除宰相制度
B、唐朝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制
C、清朝设置军机处
D、清朝延续明朝的内阁制度
7、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克利斯提尼“领着人民参与政治”。
克利斯提尼改革中符合这一评述的是:①按财产多寡划分社会等级②用10个地域部落取代原来4个血缘部落③设立五百人会议④向公民发放“观剧津贴”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8、《辞海》中“陶片放逐法”的解释:“(雅典)每年初召开民众大会,公民将其认为可能危害民主政治的人的名字记于陶片上;某人票逾半数(通常认为是六千票),则被放逐国外十年。
”下列对这一法规理解正确的是
A、体现了奴隶制法律的严酷性
B、表明了雅典物质文化水平较低
C、是雅典维护民主政治的手段
D、反映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充分成熟
9、下列关于罗马法的表述,正确的是:①罗马法代表罗马共和国内所有社会成员的利益②制定罗马法的目的是维护贵族统治③罗马法有力地维系了帝国统治④罗马法的影响深远而广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0、1693年成立的College of William and Mary是美国第二所高等学府,建立时间晚于哈佛,早于耶鲁。
这所学院也是美国国父杰斐逊的母校,因此被称为“美国的母校”。
这所学院的得名由来是纪念:
A、都铎王朝的血腥玛丽
B、光荣革命后的双王时代
C、诺曼王朝的征服者威廉
D、民族英雄威廉·退尔
11、1997年在香港回归时,英国王储查尔斯代表英国参加了香港政府权力交接仪式。
这说明:
A、英国王室仍然行使外交权力
B、英国王室的政治地位有所提高
C、英国王室可以取代内阁和首相
D、英王是国家元首,在对外交往中代表英国
12、1787年宪法通过后,1790年国会又通过了10条修正案,简称《权利法案》。
至此,美国宪法的重要作用是:①结束了松散状态,维护了国家统一②从法律上确保了人民的基本权利不受侵犯
③黑人在法律上获得了各种平等权利④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3、2009年2月,佳士得拍卖公司在巴黎拍卖圆明园十二生肖铜兽首中的兔首、鼠首。
请判断这两件中国文物最可能被劫掠于:
A、鸦片战争时期
B、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C、甲午战争时期
D、八国联军侵华时期
14、下列关于《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前者是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空想
B、后者是符合时代潮流的进步方案
C、后者是前者的补充、继承和发展
D、都是巩固太平天国的纲领和方案
15、鲁迅说:“至于中国所谓的手段,在我看来,有时也应该说有的,但绝非‘以夷制夷’,倒是想‘以夷制华’。
然而,夷又哪有这么愚笨呢,却先来一套‘以华制华’给你看”。
中国近代史上能体现以夷制夷、以夷制华、以华制华三种策略的历史事件分别是:
A、甲午战争,太平天国,辛丑条约
B、辛丑条约,太平天国,甲午战争
C、太平天国,辛丑条约,甲午战争
D、甲午战争,辛丑条约,太平天国
16、下列对这张历史照片(1896年,李鸿章在德国,亲自前往俾
斯麦家乡,与赋闲在家的俾斯麦会谈)的背景解读,最有可能正确的是:
A、甲午战争以后,李鸿章出访德国购置军火,并拜访俾斯麦,学
习强国之道
诸国
C、甲午战败后,李鸿章游历欧洲,为中国的戊戌变法寻找帮助
D、李鸿章为了推动德国参与俄国领导的干涉还辽,亲自拜访俾斯麦
17、慈禧曾说:“我本来是执定不同洋人破脸的,中间一段时期,因洋人欺负得太狠了,也不免有些动气。
虽是没阻拦他们,始终总没叫他们十分尽意的胡闹。
……我若任由他们尽意的闹,难道一个使馆有攻不下来的道理?”慈禧所称的“他们”是:
A、顽固派
B、洋务派
C、太平军
D、义和团
18、1919年春,上海各界人民积极参加爱国运动,上海“大世界”的娱乐场中的跑马场生意也随之萧条了,有人在其大门上贴了幅对联:“正应筹策补亡羊,哪有心思看跑马。
”其中“亡羊”喻指:
A、帝国主义强迫中国签订《辛丑条约》
B、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
C、日本强迫袁世凯政府接受“二十一条”
D、中国在巴黎和会中外交失败
19、胡锦涛同志指出:“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
”下列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肯定了国民党军队的抗战
B、正面战场、敌后战场互相配合
C、抗日军队由中国共产党、国民党共同领导
D、国共两党是中国抗战的主要力量
20、《建国大业》中,1949年3月5日至13日,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在河北省西柏坡召开。
唐国强饰演的毛泽东调侃由立平饰演的林彪,“林彪啊,你吃了蒋介石一百多万的军队,怎么还这么瘦啊!”下列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A、是称赞林彪参加了三大战役中的所有战役,并消灭敌人一百多万
B、是称赞林彪自参加革命以来一共歼灭敌人一百多万
C、是称赞林彪在辽沈、平津战役中指挥有方,歼敌很多
D、是警告林彪不要叛敌投国
21、《宋史·王安石传》:安石曰:“变风俗,立法度,最方今之所急也。
”上以为然……以东、西、南、北各千步,当四十一顷六十六亩一百六十步为一方。
岁以九月,令,佐分地计量,验地色好,分为五等。
以地之等,均定税数。
上引材料涉及王安石变法的法令是:
A、青苗法
B、募役法
C、市易法
D、方田均税法
22、《挑战与应战——对埃及早期现代化探索的思考》一文中提到:“由于阿里……认为拥有和西方一样的军舰、大炮和机器设备,就可以与欧洲并驾齐驱……他不懂……传统结构的留存,相应的整体功能保持不变,国家的现代化无法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据此,你认为,阿里改革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马木鲁克势力的破坏和反扑
B、未从根本上触动原有的封建生产关系
C、穷兵黩武、对外扩张
D、欧洲列强的干涉
23、德国外长斯特莱斯曼和法国外长白里安共同获得1926年诺贝尔和平奖,与之相关的条约是:
A、国联盟约
B、《拉巴洛条约》
C、《洛迦诺公约》
D、《非战公约》
24、美苏争霸发展到60年代末70年代初,两国先后提出“缓和”外交和战略,其共同点是:
A、客观上有利于达成一些裁核协议
B、由综合实力消减所造成的
C、都是一种积极的进攻战略
D、导致世界各地局势缓和
25、《联合国宪章》规定“促成国际合作,以解决国际间属于经济、文化及人类福利性质之国际问题,且不分种族、性别、语言或宗教,增强并激励对于全体人类之人权及基本自由之尊重。
”这表明联合国:
A、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安全
B、推动世界发展并维护人权
C、片面宣扬西方的价值观
D、早期为美国所操纵
26、美国在朝鲜和越南进行的战争都是:①利用当地分裂局面插手别国内政②打着联合国旗号实行侵略③提供援助并派兵直接参战④借机对中国进行武力威胁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7、右面这幅历史上的国际政治漫画(下方骷髅边的口袋上写着“法国殖民主义”,上方骷髅边的口袋上写着“美国亚洲政策”)所描绘的热点地区是:
A、朝鲜
B、印度支那
C、中东地区
D、伊朗和伊拉克
28、根据联合国决议,以色列成立,但是次日,阿拉伯联军就不宣而战,
发动战争,从此,中东开始了漫长的动荡时期。
这场战争被称之为:
A、巴勒斯坦战争
B、苏伊士运河战争
C、“六日战争”
D、“十月战争”
29、对克什米尔说法,下列正确的有:①居民大多数为穆斯林②居民大多数为印度教徒③印巴分治之前是印度的一个土邦④大多数居民不希望加入印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30、海湾战争期间,以美军为首的多国部队面对伊拉克侵略科威特的行径,采取了一系列的军事行动。
其行动的先后顺序是:
A、“沙漠风暴”—“沙漠盾牌” —“沙漠军刀”
B、“沙漠盾牌” —“沙漠风暴” —“沙漠军刀”
C、“沙漠盾牌” —“沙漠军刀” —“沙漠风暴”
D、“沙漠风暴” —“沙漠军刀” —“沙漠盾牌”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13分)在西方民主制度下,国家大事的通过与否决、决策机构与程度各国不尽相同,反映了西方政治决策系统的差异性。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决定对外战争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之一。
结合所学知识,根据提示,完成下列问题。
①公元前420年的雅典:决策机构(决策者)是。
理由是(2分)
②1840年,英国要发动对清朝的鸦片战争,决策机构(决策者)是。
理由是。
(2分)
③1914年,德国对英法宣战。
决策机构(决策者)是。
理由是。
(2分)
(2)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首相丘吉尔对美国总统罗斯福说:“总统先生,人们关心的是你在何种程度上不经国会批准而能采取行动,而你不必为内阁所困扰。
而另一方面,我从不为议会所困扰,但我事事都与我的内阁商量并获得内阁的支持。
”丘吉尔的话反映了美国政体的哪些特征?(2分)并指出英国政体有别于美国政体的主要表现。
(2分)
(3)19世纪70年代,德国确立君主立宪制、法国确立共和制。
根据所学知识,填充表格内容。
(3分)
32、(15分)观察下列图片
图一 签订《马关条约》 图二 溥仪就任“满洲国”皇帝
图三 关东军司令部 图四 受降仪式
请回答 :
(1) 哪次战争导致图一所示事件的发生? 为什么说该条约的签订标志着列强对华侵略进入到一个新阶段 ?(2分)
(2) 明治维新后日本对外扩张的基本政策是什么 ? 图二、图三说明为完成这一政策,日本采取了什么行动,结果如何 ?(3分)
(3) 根据图一、图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二次战争中国一败一胜的国际国内的最主要因素各是什么?(4分)
(4) 有人说图四所反映的战争是
14年抗战,有人说是8年抗战,请根据相关史实对这两种说法加以说明。
面对图四的签约场景,你的内心定会备受鼓舞。
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 ?(6分)
33、(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的教科书颂扬战争,而又掩饰战争的恐怖。
它们把仇恨灌输给孩子们。
我却要教他们和平而不教他们战争,向他们灌输爱而不灌输恨。
……人们应当继续战斗,可是他们应当为值得花精力的事情去战斗,而不是为想象中的地理界线、种族偏见和爱国主义色彩伪装下的私人贪欲去战斗。
他们的武器应当是精神,而不是榴弹和坦克。
——爱因斯坦《为和平而牺牲》(1931年)
材料二 在不久的将来铀元素会变成一种重要的新能源。
这一情况的某些方面似乎需要加以密
切注意,如有必要,政府方面还应迅速采取行动。
……这种新现象也可用来制造炸弹,并且能够想象——尽管还很不确定——由此可以制造出极有威力的新型炸弹来。
……我了解到德国实际上已经停止出售由它接管的捷克斯洛伐克铀矿出产的铀。
它之所以采取这
种先发制人的行动,只要从德国外交部副部长的儿子冯·魏茨泽克参加柏林威廉皇帝研究所工作这一事实,也许就可以得到解释,这个研究所目前正在重复着美国关于铀的某些工作。
——爱因斯坦《为原子能问题给罗斯福总统的信》(1939年)
材料三 战争是赢得了,但和平却还没有。
在战时团结一致的大国,现在却在解决和平的办法上分手了。
世界被许诺有免于恐惧的自由;但事实上战争结束后恐惧却大大增加。
世界被许诺有免于匮乏的自由;但世界上大部分地区却面临饥馑,而另一部分人则养尊处优。
各国人民被许诺获得解放
和正义;但是我们已经看到,并且现在还在看到这样悲惨的景象:以“解放”自居的军队向那些要求独立和社会平等的人民开火,而用武装力量来支持那些国家里最能为既得利益服务的政党和个人。
领土问题和权力之争,尽管已是陈腐了的东西,但仍然压倒了共同幸福和正义的基本要求。
——爱因斯坦《战争是赢得了,但和平却还没有》(1945年)
材料四我们在这里向你们提出的,是这样一个严峻的、可怕的、无法回避
的问题:我们要置人类于末日,还是人类该弃绝战争?
作为人,我们要向人类呼吁:记住你们的人性,而忘掉其余。
——《罗素——爱因斯坦宣言》(1955)(1)根据材料一,概括爱因斯坦的思想主张。
(2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爱因斯坦希望美国注重研发原子弹的原因。
(3分)
(3)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罗素——爱因斯坦宣言》的发表背景及思想精神。
(3+2分)
(4)概述科学家爱因斯坦的社会思想。
(2分)
2010届永顺民族实验学校高三历史第三次统考
答 案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1)①公民大会。
(1分)理由: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有权决定包括战争在内的一切国家大事。
(1分)
②议会。
(1分)理由:议会是国家政治生活的权力中枢。
(1分) ③皇帝。
(1分)理由: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皇帝和首相掌握国家最高权力,但皇帝有权任命首相。
(或皇帝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统帅,有权决定对外政策等)(1分)
(2)特征:总统掌握国家行政权,不向国会负责;联邦政府只对总统负责;总统可以对国会通过的法律实行否决权等。
(任答2点给2分)
表现:英国首相由议会多数党领袖担任,是国家政治生活的最高决策者、领导者(或实际掌握国家大权);内阁对议会负责;内阁全体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
(2分)
(3)(每空1分)
32、(1)甲午战争(1分)反映了帝国主义列强资本输出瓜分世界的侵略要求 (1分) 。
(2) “大陆政策”(1分);九一八事变(1分);日军很快占领中国东北三省,并建立了殖民统治(或伪满洲国)(1分)。
(3) 国际上:甲午战争时列强纵容、勾结日本侵华;抗日战争时建立反法西斯联盟(2分,或答国际社会支持中国抗日、或美苏英的支持均可得分)。
国内:甲午战争时清政府妥协投降;抗日战争时全民族抗战(2分)。
(4) 第一种说法:1931 年九一八事变,日军侵略中国东北,中国军民开始局部抗战,因此是 14 年抗战(2分); 第二种说法:1937 年卢沟桥七七事变,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中国全面抗战(或中华民族抗战)。
因此是 8 年(2分)。
中国人民在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第一次取得了完全胜利;中华民族团结一致、共同御敌,洗雪了鸦片战争以来的百年耻辱,捍卫了民族尊严。
(或中国国际地位提高)(2分)
33、(20分)(1)主张:倡导和平与爱,反对战争与仇恨;(1分)用精神的武器为有价值的事情去奋斗。
(1分)
(2)原因:铀的开发取得了进展;威力大的新型炸弹有助于尽快取得反法西斯斗争的胜利;纳粹
德国也在研制原子弹;德国排斥犹太人。
(任答3点给3分)
(3)背景:反法西斯战争结束;核武的研究不断发展;世界各种矛盾与斗争依然重重;人类社会依然面临严重的核战争危机,人类生存存在威胁。
(任答3点给3分)
精神:反对核武;(1分)要求政府承诺和平解决争端。
(1分)
(4)捍卫和平,反对战争;坚定的反法西斯;站在人类世界的高度上看待社会问题。
(任答2点给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