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上学期化学10月阶段测试试题解析版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案选A。
2.分类法在化学的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分类标准不合理的是()
①根据组成元素将氧化物分成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
②根据是否有丁达尔效应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③根据反应是否有电子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④根据水溶液是否能导电将化合物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⑤根据酸分子中含有的氢原子个数,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和多元酸
4.下列有关括号内少量杂质的检验试剂、除杂试剂、除杂方法都正确的是()
物质(杂质)
检验试剂
除杂试剂
除杂方法
A
HCl(Cl2)
湿润的淀粉-KI试纸
饱和NaCl溶液
洗气
B
Al(Fe)
盐酸
NaOH溶液
过滤
C
CO(SO2)
品红溶液
酸性KMnO4溶液
洗气
D
CuCl2(FeCl3)
NaOH溶液
Cu
过滤
A.AB.BC.CD.D
①Fe→FeCl2→Fe(OH)2→Fe(OH)3
②Na→Na2O→Na2CO3→NaHCO3→NaOH
③Mg→MgCl2→Mg(OH)2
④Al→Al2O3→Al(OH)3
⑤Al→NaAlO2→Na2CO3
A. ②③④B. ①③⑤C. ①②③⑤D. ①②③④⑤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Fe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氯化亚铁与NaOH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氢氧化亚铁再与氧气、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铁,都能通过一步实现;
B.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是食品工业中一种应用广泛的食品疏松剂,故B正确;
C.生石灰可以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做干燥剂,为了防止食品受潮变质,常在食品包装袋中放入生石灰,故C正确;
D.高铁酸钠具有强氧化性,能与水中的细菌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铁离子,铁离子水解生成具有吸附性的氢氧化铁胶体,吸附水中悬浮杂质形成沉淀而达到净水作用,是一种处理饮水的新型绿色消毒剂,故D正确。
D.CuCl2(FeCl3),虽然CuCl2与NaOH生成蓝色沉淀,FeCl3则生成红褐色沉淀,但当FeCl3极少时现象不明显,故不能用NaOH来检验杂质,Cu+2 FeCl3=CuCl2+2FeCl2,故也不能用Cu来除杂,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C。5.以下物质之间的每步转化中,都能通过一步实现的是
⑤Al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偏铝酸钠再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氢氧化铝和碳酸钠,都能通过一步实现。
答案选C。
6.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mol月球表面的氦-3(3He)含有质子为3NA
B.1LpH=1的H3PO4溶液中,含有0.1NA个H+
C. 标准状况下,22.4LNO和22.4LO2混合后气体分子数为1.5NA
②钠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钠,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碳酸钠与水、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钠,碳酸氢钠与过量石灰水可反应生成碳酸钙、NaOH,都能通过一步实现;
③Mg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氯化镁与NaOH反应生成氢氧化镁,都能通过一步实现;
④Al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氧化铝不能一步转化为氢氧化铝,不能通过一步实现;
人教版高三
化学
2021届高三总复习阶段测试
化学试卷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H1 C12 O16 Na23 Al27 S32 Cl35.5 Fe56 Cu64 Ba137
第I卷(选择题,共4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0个小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2分,共20分)
【答案】C
【解析】
【详解】A.HCl(Cl2),氯气可以用湿润的淀粉KI试纸来检验,但不能用饱和食盐水来除杂,除杂方法是洗气,A不合题意;
B.Al(Fe),可以用吸铁石来检验铁,不能用盐酸来检验,也不能用NaOH溶液来除杂,B不合题意;
C.CO(SO2),SO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而CO不能,故可以用品红溶液来检验杂质,SO2能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生成硫酸根,而CO不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故可以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来除杂,除杂方法是洗气,C符合题意;
⑤根据酸分子发生电离能产生的氢离子数目,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和多元酸,⑤错误;
则①②④⑤错误;
答案选C。
3.下列实验现象预测正确的是
①实验Ⅰ:振荡后静置,上层溶液颜色保持不变
②实验Ⅱ:酸性KMnO4溶液中出现气泡,溶液的颜色没有变化
③实验Ⅲ:微热稀HNO3片刻,溶液中有气泡产生,广口瓶内始终保持无色
④实验Ⅳ:继续煮沸溶液至红褐色,停止加热,当光束通过体系时可产生丁达尔效应
A. ①B. ②C. ③D. 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实验Ⅰ:振荡后静置,由于上层苯中溶解的溴不断与NaOH溶液反应,所以上层溶液的颜色最终变为无色,①不正确;
②实验Ⅱ:浓硫酸使蔗糖先碳化,后将碳氧化生成CO2、SO2等,CO2在酸性KMnO4溶液中溶解度不大而以气泡逸出,SO2与酸性KMnO4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将其还原,从而使溶液颜色逐渐褪去,②不正确;
③实验Ⅲ:微热稀HNO3片刻,与Cu发生反应生成NO等,溶液中有气泡产生,广口瓶内NO与O2反应生成NO2,气体为红棕色,③不正确;
④实验Ⅳ:继续煮沸溶液至红褐色,停止加热,此时得到氢氧化铁胶体,当光束通过体系时,可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产生丁达尔效应,④正确;
综合以上分析,只有④正确,故D符合;
故选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A. ②③④B. ①③④⑤C. ①②④⑤D. ①②③⑤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根据组成元素将氧化物分成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①错误;
②根据分散质粒子的相对大小,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②错误;
③根据反应是否有电子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③正确;
④根据化合物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是否能导电,将化合物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④错误;
1.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工业上制取NaOH,一般采用Na2O和水反应
B.碳酸氢钠是一种应用广泛的食品疏松剂
C.为了防止食品受潮,在一些食品包装袋中放入生石灰作干燥剂
D.高铁酸钠(Na2FeO4)是一种处理饮水的新型绿色消毒剂
【答案】A
【解析】
【详解】A.工业上是用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法制备氢氧化钠,不是采用氧化钠和水反应的方法制备氢氧化钠,成本太高,故A错误;
2.分类法在化学的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分类标准不合理的是()
①根据组成元素将氧化物分成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
②根据是否有丁达尔效应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③根据反应是否有电子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④根据水溶液是否能导电将化合物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⑤根据酸分子中含有的氢原子个数,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和多元酸
4.下列有关括号内少量杂质的检验试剂、除杂试剂、除杂方法都正确的是()
物质(杂质)
检验试剂
除杂试剂
除杂方法
A
HCl(Cl2)
湿润的淀粉-KI试纸
饱和NaCl溶液
洗气
B
Al(Fe)
盐酸
NaOH溶液
过滤
C
CO(SO2)
品红溶液
酸性KMnO4溶液
洗气
D
CuCl2(FeCl3)
NaOH溶液
Cu
过滤
A.AB.BC.CD.D
①Fe→FeCl2→Fe(OH)2→Fe(OH)3
②Na→Na2O→Na2CO3→NaHCO3→NaOH
③Mg→MgCl2→Mg(OH)2
④Al→Al2O3→Al(OH)3
⑤Al→NaAlO2→Na2CO3
A. ②③④B. ①③⑤C. ①②③⑤D. ①②③④⑤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Fe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氯化亚铁与NaOH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氢氧化亚铁再与氧气、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铁,都能通过一步实现;
B.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是食品工业中一种应用广泛的食品疏松剂,故B正确;
C.生石灰可以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做干燥剂,为了防止食品受潮变质,常在食品包装袋中放入生石灰,故C正确;
D.高铁酸钠具有强氧化性,能与水中的细菌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铁离子,铁离子水解生成具有吸附性的氢氧化铁胶体,吸附水中悬浮杂质形成沉淀而达到净水作用,是一种处理饮水的新型绿色消毒剂,故D正确。
D.CuCl2(FeCl3),虽然CuCl2与NaOH生成蓝色沉淀,FeCl3则生成红褐色沉淀,但当FeCl3极少时现象不明显,故不能用NaOH来检验杂质,Cu+2 FeCl3=CuCl2+2FeCl2,故也不能用Cu来除杂,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C。5.以下物质之间的每步转化中,都能通过一步实现的是
⑤Al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偏铝酸钠再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氢氧化铝和碳酸钠,都能通过一步实现。
答案选C。
6.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mol月球表面的氦-3(3He)含有质子为3NA
B.1LpH=1的H3PO4溶液中,含有0.1NA个H+
C. 标准状况下,22.4LNO和22.4LO2混合后气体分子数为1.5NA
②钠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钠,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碳酸钠与水、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钠,碳酸氢钠与过量石灰水可反应生成碳酸钙、NaOH,都能通过一步实现;
③Mg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氯化镁与NaOH反应生成氢氧化镁,都能通过一步实现;
④Al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氧化铝不能一步转化为氢氧化铝,不能通过一步实现;
人教版高三
化学
2021届高三总复习阶段测试
化学试卷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H1 C12 O16 Na23 Al27 S32 Cl35.5 Fe56 Cu64 Ba137
第I卷(选择题,共4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0个小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2分,共20分)
【答案】C
【解析】
【详解】A.HCl(Cl2),氯气可以用湿润的淀粉KI试纸来检验,但不能用饱和食盐水来除杂,除杂方法是洗气,A不合题意;
B.Al(Fe),可以用吸铁石来检验铁,不能用盐酸来检验,也不能用NaOH溶液来除杂,B不合题意;
C.CO(SO2),SO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而CO不能,故可以用品红溶液来检验杂质,SO2能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生成硫酸根,而CO不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故可以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来除杂,除杂方法是洗气,C符合题意;
⑤根据酸分子发生电离能产生的氢离子数目,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和多元酸,⑤错误;
则①②④⑤错误;
答案选C。
3.下列实验现象预测正确的是
①实验Ⅰ:振荡后静置,上层溶液颜色保持不变
②实验Ⅱ:酸性KMnO4溶液中出现气泡,溶液的颜色没有变化
③实验Ⅲ:微热稀HNO3片刻,溶液中有气泡产生,广口瓶内始终保持无色
④实验Ⅳ:继续煮沸溶液至红褐色,停止加热,当光束通过体系时可产生丁达尔效应
A. ①B. ②C. ③D. 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实验Ⅰ:振荡后静置,由于上层苯中溶解的溴不断与NaOH溶液反应,所以上层溶液的颜色最终变为无色,①不正确;
②实验Ⅱ:浓硫酸使蔗糖先碳化,后将碳氧化生成CO2、SO2等,CO2在酸性KMnO4溶液中溶解度不大而以气泡逸出,SO2与酸性KMnO4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将其还原,从而使溶液颜色逐渐褪去,②不正确;
③实验Ⅲ:微热稀HNO3片刻,与Cu发生反应生成NO等,溶液中有气泡产生,广口瓶内NO与O2反应生成NO2,气体为红棕色,③不正确;
④实验Ⅳ:继续煮沸溶液至红褐色,停止加热,此时得到氢氧化铁胶体,当光束通过体系时,可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产生丁达尔效应,④正确;
综合以上分析,只有④正确,故D符合;
故选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A. ②③④B. ①③④⑤C. ①②④⑤D. ①②③⑤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根据组成元素将氧化物分成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①错误;
②根据分散质粒子的相对大小,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②错误;
③根据反应是否有电子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③正确;
④根据化合物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是否能导电,将化合物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④错误;
1.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工业上制取NaOH,一般采用Na2O和水反应
B.碳酸氢钠是一种应用广泛的食品疏松剂
C.为了防止食品受潮,在一些食品包装袋中放入生石灰作干燥剂
D.高铁酸钠(Na2FeO4)是一种处理饮水的新型绿色消毒剂
【答案】A
【解析】
【详解】A.工业上是用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法制备氢氧化钠,不是采用氧化钠和水反应的方法制备氢氧化钠,成本太高,故A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