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黔东南州 高二(上)入学生物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贵州省黔东南州高二(上)入学生物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21.0分)
1.下列与细胞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都是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
B. 蓝藻细胞的能量来源于其线粒体有氧呼吸
C. 细胞膜和线粒体膜、核膜中所含蛋白质的功能相同
D. 酵母菌有细胞核,无叶绿体
2.有关细胞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膜中的磷脂分子是由甘油,脂肪酸和磷酸组成
B. 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
C. 细胞膜的功能特征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D. 细胞膜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3.下列生物体内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RNA
B. 实验中可以用过氧化氢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C. 酶可以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D. 细胞膜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4.关于光合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叶绿体可以进行二氧化碳的固定,但不能合成ATP
B. 证明光合作用所释放的氧气来自水,采用了同位素标记法
C. 光合作用利用的光,一般情况下都是可见光
D. 提取色素时,应该在研磨叶片前加入碳酸钙,防止色素被破坏
5.有关生命活动的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B. 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模
C. 胰高血糖素能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提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
D. 细胞外液渗透压的改变可影响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的量
6.下列生物与环境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
B. 若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便可反复利用
C. 估算种群密度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是样方法
D.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具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
7.自然环境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列有关环境问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氟利昂(CCl2F2)因破坏大气臭氧层而导致“温室效应”
B. 将垃圾分类并回收利用是垃圾处理的发展方向
C. 废旧电池的回收,其主要目的是保护环境,而不是回收金属
D. 淀粉餐具被认为是有发展前景的一次性餐具,可有利于保护环境
二、探究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2.0分)
8.如图为细胞呼吸过程,其中a、b表示物质,①~④表示主要步骤,请回答下列问
题:
(1)图中a、b表示的物质分别是______ 、______ .
(2)图中②、③过程中都有CO2产生,其场所分别是______ 、______ .
(3)过程①除产生能量外,还产生物质a和______ ;在①~④过程中释放能量最多的是______ .
(4)②和④过程一般不会同时发生在同一生物体内,其原因是______ .
(5)酵母菌进行酒精发酵的反应式是______ .
9.下列图甲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某植物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图象,其中A、B、C、D、
E分别为不同分裂期细胞的代号;图乙是其中一个细胞的放大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用图甲中字母和箭头表示一个细胞周期的顺序是______ .
(2)乙图是表示细胞有丝分裂______ 期的示意图;图中有______ 条染色体,______ 条染色单体,______ 个DNA分子.
(3)请填写下列标号对应的名称:[2] ______ ,[4] ______ .
(4)在实验室制作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的操作过程是:取材→ ______ → ______ → ______ →制片.
10.瘦素是一种蛋白质类激素,可作用于下丘脑,调节人的食欲.其作用机理如图所
示.请据图分析回答:
(1)瘦素合成后,以的方式分泌出细胞,通过运输至下丘脑,并与靶细胞膜表面的结合,该物质成分是______ .
(2)人体内脂肪含量偏高时,瘦素释放量增加,引起神经元A兴奋,神经元B受抑制,使信号分子X与Y的比值______ ,从而使饱中枢兴奋;同时使信号分子Z 的释放量,饥中枢受抑制,降低人的食欲.
(3)当人体大量进食后,胰岛素的分泌量增加,促进细胞摄取葡萄糖并将其转变为脂肪.据此判断,当瘦素对胰岛素的分泌具有______ 作用时,才可维持体内脂肪含量的稳定.
(4)信号分子X、Y、Z在突触间隙中的移动______ (需要、不需要)消耗ATP;
突触后模上受体蛋白的合成______ (需要、不需要)消耗ATP;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______ (需要、不需要)消耗ATP.
(5)神经元A与神经元B的遗传物质______ (相同、不相同).信号分子X与信号分子Y不同的根本原因是______ .
11.如图是一个草原生态系统食物网简图,请分析下列问题:
(1)在这个食物网中有______ 条食物链.
(2)既属于第三营养级又属于第四营养级的生物是______ .
(3)小鸟与蝗虫的种间关系为______ .
(4)在这生态系统中,生产者通过______ 作用,使C元素进入到生物群落中,生产者、消费者又通过______ 作用,使C元素回到大气中.
(5)如果小鸟所含能量为9×106KJ,那么蛇从小鸟获得的能量为______ .
(6)图中所列生物作为该生态系统的一个部分,再与______ 一起,就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
(7)如由于环境改变,蟾蜍不适应新环境而大量死亡,那么蛇数目变化情况是:______ .
(8)通常,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不会太长,原因是______ .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
解:A、核糖体没有膜结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都具有单层膜,A错误;
B、蓝藻属于原核生物,原核细胞中没有线粒体,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B 错误;
C、细胞膜和线粒体膜、核膜中所含蛋白质的功能不同,C错误;
D、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中的真菌,有细胞核,无叶绿体,D正确.
故选:D.
1、真核细胞中的细胞器可以分为三类:
双层膜细胞器:线粒体、叶绿体;
单层膜细胞器:内质网、高尔基体、液泡、溶酶体;
无膜的细胞器:核糖体、中心体.
2、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最主要的区别就是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包被的典型的细胞核;它们的共同点是均具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和遗传物质DNA.本题考查了细胞结构和功能以及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结构的异同点,要求考生能够识记核糖体和中心体是两种没有膜结构的细胞器;掌握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结构的异同点,属于考纲中识记层次的考查.
2.【答案】C
【解析】
解:A、膜中的磷脂分子是由甘油,脂肪酸和磷酸组成,A正确;
B、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B正确;
C、细胞膜的功能特征是具有选择透过性,C错误;
D、细胞膜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D正确.
故选:C.
1、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此外还有少量的糖类.组成细胞膜的脂质中,磷脂最丰富,磷脂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骨架.蛋白质在细胞膜行使功能时起重要作用,因此,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
2、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具有流动性(膜的结构成分不是静止的,而是动态的).
3、细胞膜的功能特点:具有选择透过性(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细胞要选择吸收的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
本题考查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3.【答案】B
【解析】
解:A、酶是蛋白质或RNA,A正确;
B、温度影响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因此不同用过氧化氢作为实验材料来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B错误;
C、酶可以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C正确;
D、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其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D正确.
故选:B.
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
2、酶促反应原理: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3、细胞膜的功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
本题考查细胞膜的功能、酶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膜的功能;识记酶
的概念、化学本质,掌握酶促反应的原理及影响酶活性的因素,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4.【答案】A
【解析】
解:A、在叶绿体的基质可进行CO2的固定,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能合成ATP,A错误;
B、鲁宾和卡门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水,B正确;
C、一般情况下,植物光合作用吸收的光主要是红光和蓝紫光,故所利用的光都是可见光,C正确;
D、提取色素时,应该在研磨叶片前加入碳酸钙,防止色素被液泡中的有机酸破坏,D正确.
故选:A.
光合作用的具体过程:
本题综合考查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答案】C
【解析】
解:A、内化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A正确;
B、兴奋在神经元之间是单向传递的,原因是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B正确;
C、胰岛素能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并在组织细胞中氧化分解、合成糖原或
脂肪酸,同时抑制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葡萄糖等,从而使血糖浓度降低.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浓度上升.C错误;
D、由分析可知,细胞外液渗透压的改变可影响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的调节,D正确.
故选:C.
1、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是通过突触进行的,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三部分组成,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进入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所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突触可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
2、胰岛素是唯一降血糖的激素,胰高血糖素是升血糖的激素,两者对于血糖调节具有拮抗作用.
本题考查了内环境、血糖调节、激素调节等相关内容,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6.【答案】B
【解析】
解:A、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A正确;
B、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不可能循环利用,B错误;
C、估算种群密度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是样方法,C正确;
D、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具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D正确.
故选:B.
1、物种丰富度: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物种丰富度是描述群落中物种多样性的主要指标.
2、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有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其中样方法是估算种群密度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3、能量流动:能量流动指生态系统中能量输入、传递、转化和丧失的过程.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在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间的密切联系,可以通过能量流动来实现.能量流动两大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本题考查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群落的特征及生态系统的功能,要求考生识记估算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识记群落的特征;识记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过程、特点等知识,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7.【答案】A
【解析】
解:A、氟利昂破坏臭氧层,导致臭氧空洞,而温室效应与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关,A错误;
B、将垃圾分类并回收利用,减少环境污染,是垃圾处理的发展方向,B正确;
C、废旧电池中和重金属离子,随意丢弃会造成环境污染,废旧电池的回收,可以保护环境,C正确;
D、淀粉粉一次性餐具是生物降解制品,以淀粉为主要原料,经高科技生产工艺加工而成,自然条件才可自行降解,避免了对环境的污染,D正确.
故选:A.
A.氟利昂破坏臭氧层,导致臭氧空洞;
B.将垃圾分类并回收利用,是垃圾处理的发展方向;
C.废旧电池中和重金属离子,随意丢弃会造成环境污染;
D.淀粉粉一次性餐具是生物降解制品.
生物来源于生产、生活,也服务于生产、生活,与生产、生活相关的生物知识,是高考热点之一,在学习过程中要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领会知识,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8.【答案】丙酮酸;乳酸;细胞质基质;线粒体;[H];③;不同生物体内酶的种类不
同;C6H12O62C2H5OH+2CO2+能量
【解析】
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图中a是丙酮酸,b是乳酸.
(2)图中②是无氧呼吸第二阶段,其场所是细胞质基质;③是有氧呼吸第二和第三阶段,其场所是线粒体.
(3)①是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葡萄糖被分解成丙酮酸和[H],释放少量能量,因此过程①中除产生能量外,还产生[H].在①~④过程中,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释放大量能量,故释放能量最多的是③.
(4)由于同一生物含有同一途径的无氧呼吸酶,因此②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的无氧呼吸和④产物是乳酸的无氧呼吸一般不会同时发生在同一生物体内.
(5)酵母菌进行酒精发酵的反应式为:C6H12O62C2H5OH+2CO2+能量.故答案为:
(1)丙酮酸乳酸
(2)细胞质基质线粒体
(3)[H]③
(4)不同生物体内酶的种类不同
(5)C6H12O62C2H5OH+2CO2+能量
分析题图:①表示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③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二、第三阶段,②表示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的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④表示产物是乳酸的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a表示丙酮酸,b表示乳酸.
本题考查细胞呼吸的相关知识,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过程是考查的重点和难点,可以通过流程图分析,表格比较,典型练习分析强化学生对该知识点的
理解.
9.【答案】A→C→D→B→E;中;4;8;8;着丝点;纺锤丝(或星射线);解离;漂洗;染色
【解析】
解:(1)据图分析已知甲中A表示间期、B表示后期、C表示前期、D表示中期、E末期,所以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的顺序是A→C→D→B→E.
(2)图乙中含有两对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位于细胞的中央,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细胞中有4条染色体,8条染色单体,8个DNA分子.
(3)图乙中1表示染色单体,2表示着丝点,3表示染色体,4表示纺锤丝,5表
示中心体.
(4)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的制作流程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故答案为:
(1)A→C→D→B→E
(2)中 4 8 8
(3)着丝点纺锤丝(或星射线)
(4)解离漂洗染色
分析图形:甲中A表示间期、B表示后期、C表示前期、D表示中期、E末期;图乙中含有两对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位于细胞的中央,处于有丝分裂中期;1表示染色单体,2表示着丝点,3表示染色体,4表示纺锤丝,5表示中心体.本题难度适中,着重考查了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实验中要求考生掌握实验的原理、装片制作的步骤及显微镜的使用等,关键注意显微镜下观察的细胞均为死细胞,因为经过了解离步骤.
10.【答案】糖蛋白;增加;抑制;不需要;需要;需要;相同;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解析】
解:(1)由题干“瘦素是一种蛋白质类激素”知,瘦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蛋白质分泌到细胞外的方式是胞吐,激素随体液运送到全身各处,但只与靶细胞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作用于靶细胞或靶器官.特异性受体的成分是糖蛋白.
(2)结合题图和以上分析知,人体内脂肪含量偏高时,瘦素释放量增加,引起神经元A兴奋,神经元B受抑制,使信号分子X与Y的分泌量会分别增加和减少,所以X和Y的比值会增加,从而使饱中枢兴奋;同时使信号分子z的释
放也减少,饥中枢受抑制,降低人的食欲.
(3)当人体大量进食后,人体的血糖浓度会在一定范围内升高,此时胰岛素的分泌量增加,促进细胞吸收(摄取)葡萄糖并将其转变为脂肪,据此判断,当瘦素对胰岛素的分泌具有抑制作用时,才可维持体内脂肪含量的稳定.(4)信号分子X、Y、Z在突触间隙中的移动不需要消耗ATP;突触后模上受体蛋白的合成需要消耗ATP;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需要消耗ATP.(5)神经元A与神经元B的遗传物质相同.信号分子X与信号分子Y不同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故答案为:
(1)胞吐体液(血液)特异性受体糖蛋白
(2)增加减少
(3)抑制
(4)不需要需要需要
(5)相同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1、激素调节的特点有:①微量和高效、②通过体液运输、③作用于靶器官或靶细胞.
2、由题图知,神经元A兴奋时,会使信号分子x增多;神经元B受到抑制时,会使信号分子Y和Z均减少.
3、胰岛素是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胰岛素能促进全身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浓度.
本题以瘦素为题材,考查了体液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11.【答案】6;蛇;捕食和竞争;光合;呼吸;0.9~1.8×106KJ;分解者;先增加后减少;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减少
【解析】
解:(1)据图分析,图示食物网共有6条食物链.
(2)蛇在草→小鸟→蛇中属于第三营养级,在其余5条食物链中属于第四营养
级.
(3)小鸟与蝗虫都可以以草为食,小鸟又可以捕食蝗虫,属于它们是竞争与捕食关系.
(4)碳循环过程中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是通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进入无机环境的途径是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呼吸作用.
(5)蛇从小鸟获得的能量最低应该按能量的最低传递效率计算,最多应该按能量的最高传递效率计算,即9×106 ×(10%--20%)=0.9--1.8×106KJ.
(6)生物群落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构成.
(7)如由于环境改变,蟾蜍不适应新环境而大量死亡,那么蛇的食物链变短,获得的能量增加,则种群数量先增加然后减少,维持相对稳定.
(8)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所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一般不超过4~5个,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不会很长.故答案为:
(1)6
(2)蛇
(3)捕食和竞争
(4)光合;呼吸
(5)0.9~1.8×106KJ
(6)分解者
(7)先增加后减少
(8)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减少
据图分析:图示食物网共有6条食物链,分别是:草→小鸟→蛇,草→蝗虫→小鸟→蛇,草→蝗虫→蟾蜍→蛇,草→蝗虫→青蛙→蛇,草→三化螟→蟾蜍→蛇,草→三化螟→青蛙→蛇.
本题主要考查食物网的构成,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种群密度等基本知识,涉及面广,知识点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