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饰上的文化密码:从藏族女性的穿着解读民俗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衣饰上的文化密码:从藏族女性的穿着解读民俗在隆务河流域,藏族妇女普遍佩戴银盾—这是一种银质装饰品,大者如碗,小者似酒盅。

银盾
上雕刻着各式花纹,镶嵌着红色、绿色的宝石,工艺颇为精细。

(摄影/郑云峰)
戴银盾的程序十分繁复,首先要头发中分披散开来,并依次辫上几十根小辫子,再用红布做成
的缀满银盾的发套固定在发辫之上。

银盾是青海藏族女子头饰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其实银盾既是头饰,也可将之归结为背饰。

多姿多彩的藏族妇女辫套,再加上珠光宝气的镶嵌珊瑚的银盾,尽显雍容华贵。

作为青藏高原藏族妇女最喜爱的饰品之一,银盾历史悠久,为白银压制而成,上面的花纹各有
其吉祥含义。

藏族妇女以长发为美,尤其重视头上的装饰;一般妇女都将头发梳编成很多小辫,再装上辫
套。

作为腰间一种饰品,奶钩是由实用工具演变而成,藏语称“雪龙”。

奶钩形状不一,有的如铁锚,
有的呈桃形。

奶钩上面雕刻有各种图案,并嵌以珊瑚和绿松石。

藏族妇女衣饰上包含了众多文化密码,从这些服饰形制上可以解读出许多信息。

比如玉树、贵
德等地的风俗就是奶钩悬挂于腰带左前方。

三江源农业区藏族妇女多梳双辫,辫梢用辫套包裹,垂于背后。

青海藏族妇女大都喜欢戴由珊瑚、玛瑙、绿松石、象牙珠串成的项链。

项链下坠“嘎乌”—一种银
质小盒,盒面嵌有珠宝,内装护身符或者其他神圣之物。

藏族妇女梳一次头往往要花费几个小时,梳好后的发辫光亮结实。

这位果洛地区的藏族姑娘,
身披由近万粒珊瑚编织而成的饰品。

从地理环境上来说,藏族居住地分散,周围自然生活环境在大多数时间里都是由褐色、灰色与
黄色构成;所以藏族服饰喜欢采用明快的色彩,这是为了使自己在环境中显得突出、醒目。

藏族服饰有着悠久的历史,据考古发现和史料记载,藏族服饰的一些基本特色,比如—肥腰、
长袖、大襟、束腰等,早在先秦时期就已基本形成。

青海省平安县一些地方的藏族妇女,在头发上佩戴海螺为饰,很有特色。

青海省海西地区的草原上,藏族女子从十五岁起,便开始佩戴漂亮的“玛盾”。

既是美的表达,也
是财富的象征。

男女藏袍均开右襟,无扣。

女袍一般比身子长,穿着时将下摆与脚面提平。

藏族长袍的质料多以羊皮为主,服制多为“卡衣”,即藏袍。

狐皮帽整体呈蹄形,属冬季帽。

青海各地藏族妇女所戴狐皮帽,从式样上来说大同小异,不同之处只在于所用材料的质地或颜色。

狐皮帽既暖和又美观,帽顶用绸缎叠压而成。

四叶锦边帽由细呢缝制而成,四季皆宜。

有民俗学者将辫套称为“藏族妇女智慧的结晶”,果洛地区藏族妇女多在发辫上系上“流苏”。

辫套随地区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样貌:环湖地区的辫套多为银质;华热地区的辫套以刺绣为主;热贡地区的辫套则格外钟情珊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