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专用双列角接触球轴承单元功能组合设计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Ke y wo r d s :b e a in r g s s p e c i a l i z e d i n e l e v a t o r ;c o mbi n e d —p e fo r ma r n c e d e s i g n; a pp l i c a t i o n
伴 随 着 环 保 节 能 型 无 机 房 电梯 的快 速 发 展 ,
用 有机 结合 。
采用具有高曳引力和高柔韧性 多楔 V型齿形钢丝 复合带代替传统曳引钢丝绳 的无机 房电梯曳引系 统 ,主机体积 比传统 电梯小 7 0 % 以上 ,在大 幅节 省建筑空间 ,降低建造成本 的同时 ,为乘客带来 显著平稳 、安静 、洁净 的搭乘感受 ,成为 当代无 机房电梯发展方向的代表 ,受到市场高度青睐。 作 为其 导向轮与反绳轮支承 ,轴承 的承载能 力 、摩擦损失 、运转噪音和密封 、温升性能等直 接影响 电梯传动效率和轿厢升降平稳性 ,尤其在 大 幅减 少的轮 系尺寸下如何提供足够 承载能力 , 成为该类电梯曳引系统实现的先决条件 。本文 以
荷及 电梯晃动可能产生的倾覆力矩。
新型 细钢 丝簇外裹 聚酯复合带
绳
电梯反绳轮支承为例 ,进行支承轴 承与传输带轮
功能组合设计并推荐设计方法 ,充分满足无机房 电梯有限限位空间下承载能力和可靠性要求 ,实 现 电梯曳引传输 系统带轮传递作用 与轴承减摩作
1 传 统 设 计 思 路 及 其 不 足
本 文所 述 无 机 房 高 速节 能 电梯楔 V型齿形钢丝复合带代替传统曳
引钢丝绳 ( 图1 ) ,摩 擦 带动 张 紧 轮毂 旋 转 ,支 承 轴 承承 受 电梯 自重 ( 或对 重 ) 、载 重施 加 的径 向载
DO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9 - 9 4 9 2 . 2 0 1 4 . 0 5 . 0 4 0
电梯专用双列角接触球轴承单元功能组合设计
陈庆 熙
( 中山市盈科轴承制造 有限公 司 , 广 东中山 5 2 8 4 3 7 )
摘要 :针对新型无机房 电梯曳引系统轮系尺寸大 幅减小 ,传统设计理念难 以满足负荷能力 问题 , 进行 反绳轮 ( 及导向轮 )支承 轴 承与传输带轮功 能组 合设计 ,满足无机房 电梯有 限限位空间下承载 能力 和可靠性要求 ,实现 电梯 曳引传输 系统带 轮传递 作用 与轴承减摩作用有机结合 。 关键词 :电梯专用轴承 ;组合设计 ;应用 中图分类号 : T H1 3 3 . 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 0 0 9 — 9 4 9 2 ( 2 0 1 4 ) 0 5 — 0 1 5 9 —0 3
Co mb i n e d - P e r f o r ma n c e De s i g n o f Do u b l e Ro w An g u l a r Co n t a c t Ba l l Be a r i n g Un i t s S p e c i a l i z e d i n El e v a t o r
C H E N Q i n g — x i
( T C B B e a i r n g Ma n u f a c t u i r n g C o . ,L t d . ,Z h o n g s h a n 5 2 8 4 3 7 ,C h i n a )
Ab s t r a c t :I n t e r ms o f t he i s s u e t h a t c l a s s i c a l de s i g n c o nc e p t h a r d l y s a t i s f i e d t h e l o a d c a p a c i t y wh e n d i me n s i o n s o f ho i s t s y s t e m r e d u c e d o n n e w t y p e s o f n o n - ma c h i n e r o o m e l e v a t o r ,c o mb i n e d - p e r f o r ma n c e o f s u p p o r t p u l l e y a n d ma st p u l l e y i s d e s i ne g d t o s a t i s f y t h e l o a d c a p a c i t y a n d r e l i a b i l i t y r e q u i r e me n t i n l i mi t e d s p a c e o f n o n — ma c h i n e r o o m e l e v a t o r , i n o r d e r t o r e a l i z e t h e o p t i mi z e d c o mb i n a t i o n o f p u l l e y t r a n s mi s s i o n p e fo r ma r n c e o f e l e v a t o r h o i s t s y s t e m a n d t h e p e fo r r ma n c e o f f r i c t i o n r e d u c t i o n o f b e a r i n g s .
伴 随 着 环 保 节 能 型 无 机 房 电梯 的快 速 发 展 ,
用 有机 结合 。
采用具有高曳引力和高柔韧性 多楔 V型齿形钢丝 复合带代替传统曳引钢丝绳 的无机 房电梯曳引系 统 ,主机体积 比传统 电梯小 7 0 % 以上 ,在大 幅节 省建筑空间 ,降低建造成本 的同时 ,为乘客带来 显著平稳 、安静 、洁净 的搭乘感受 ,成为 当代无 机房电梯发展方向的代表 ,受到市场高度青睐。 作 为其 导向轮与反绳轮支承 ,轴承 的承载能 力 、摩擦损失 、运转噪音和密封 、温升性能等直 接影响 电梯传动效率和轿厢升降平稳性 ,尤其在 大 幅减 少的轮 系尺寸下如何提供足够 承载能力 , 成为该类电梯曳引系统实现的先决条件 。本文 以
荷及 电梯晃动可能产生的倾覆力矩。
新型 细钢 丝簇外裹 聚酯复合带
绳
电梯反绳轮支承为例 ,进行支承轴 承与传输带轮
功能组合设计并推荐设计方法 ,充分满足无机房 电梯有限限位空间下承载能力和可靠性要求 ,实 现 电梯曳引传输 系统带轮传递作用 与轴承减摩作
1 传 统 设 计 思 路 及 其 不 足
本 文所 述 无 机 房 高 速节 能 电梯楔 V型齿形钢丝复合带代替传统曳
引钢丝绳 ( 图1 ) ,摩 擦 带动 张 紧 轮毂 旋 转 ,支 承 轴 承承 受 电梯 自重 ( 或对 重 ) 、载 重施 加 的径 向载
DO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9 - 9 4 9 2 . 2 0 1 4 . 0 5 . 0 4 0
电梯专用双列角接触球轴承单元功能组合设计
陈庆 熙
( 中山市盈科轴承制造 有限公 司 , 广 东中山 5 2 8 4 3 7 )
摘要 :针对新型无机房 电梯曳引系统轮系尺寸大 幅减小 ,传统设计理念难 以满足负荷能力 问题 , 进行 反绳轮 ( 及导向轮 )支承 轴 承与传输带轮功 能组 合设计 ,满足无机房 电梯有 限限位空间下承载 能力 和可靠性要求 ,实现 电梯 曳引传输 系统带 轮传递 作用 与轴承减摩作用有机结合 。 关键词 :电梯专用轴承 ;组合设计 ;应用 中图分类号 : T H1 3 3 . 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 0 0 9 — 9 4 9 2 ( 2 0 1 4 ) 0 5 — 0 1 5 9 —0 3
Co mb i n e d - P e r f o r ma n c e De s i g n o f Do u b l e Ro w An g u l a r Co n t a c t Ba l l Be a r i n g Un i t s S p e c i a l i z e d i n El e v a t o r
C H E N Q i n g — x i
( T C B B e a i r n g Ma n u f a c t u i r n g C o . ,L t d . ,Z h o n g s h a n 5 2 8 4 3 7 ,C h i n a )
Ab s t r a c t :I n t e r ms o f t he i s s u e t h a t c l a s s i c a l de s i g n c o nc e p t h a r d l y s a t i s f i e d t h e l o a d c a p a c i t y wh e n d i me n s i o n s o f ho i s t s y s t e m r e d u c e d o n n e w t y p e s o f n o n - ma c h i n e r o o m e l e v a t o r ,c o mb i n e d - p e r f o r ma n c e o f s u p p o r t p u l l e y a n d ma st p u l l e y i s d e s i ne g d t o s a t i s f y t h e l o a d c a p a c i t y a n d r e l i a b i l i t y r e q u i r e me n t i n l i mi t e d s p a c e o f n o n — ma c h i n e r o o m e l e v a t o r , i n o r d e r t o r e a l i z e t h e o p t i mi z e d c o mb i n a t i o n o f p u l l e y t r a n s mi s s i o n p e fo r ma r n c e o f e l e v a t o r h o i s t s y s t e m a n d t h e p e fo r r ma n c e o f f r i c t i o n r e d u c t i o n o f b e a r i n g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