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淮安市2020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A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淮安市2020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A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
1. (6分) (2019高三下·韩城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舞台,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也许,你只是理所当然地享受着父母的关爱,却从来就无心注意他们两鬓日益斑白的发丝;也许,你只是运用自己过人的智慧,将商场上的对手攻击得____________ ,甚至倾家荡产,而此时你会说“这就是竞争”,但你可曾想过,这会招来更多的“虎视眈眈”。
也许,你只是为了自己的一些____________而欺诈行骗,到头来____________,却喜滋滋地沉醉于苦心赚得的“战利品”上。
也许,在自己心的舞台上,你一直是一个独舞者。
宇宙由一个微小粒子爆炸开来,从此浩浩苍穹间出现了一个美丽的地球,人类出现、繁衍,从茹毛饮血的时代渐渐发展而来,形成了社会,拥有了文明。
()然而,事物往往都有一个“度”,人总是生活在一个群体之中,如果眼中只有自己,而不给别人留下____________的话,那么,他将永远生活在“自我”之中,直至孤独地死去。
我们生活在人群中间,我们总希望得到别人的关爱,那么,就别做那个独舞者,看到自己的同时也看到别人吧。
凭栏回首,我们得到了什么付出了什么,赠与了什么收到了什么也无关紧要,即使心中装着他人,也可以无怨无悔了。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舞台,上面的舞蹈者,要看一看舞台有多大;而舞台有多大,就要看你的心有多大!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A . 狼狈不堪蝇头小利众叛亲离立足之地
B . 体无完肤蝇头小利分崩离析弹丸之地
C . 狼狈不堪蜗角虚名分崩离析立足之地
D . 体无完肤蜗角虚名众叛亲离弹丸之地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他不可能心中只装着自己而不看到别人,他也会有私欲。
B . 人“个体”的本性,决定于他不可能心中不装着自己或只看到别人,他也会有私欲。
C . 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他不可能心中不装着自己而只看到别人,他也会有私欲。
D . 人“个体”的本性,决定了他不可能心中不装着自己而只看到别人,他也会有私欲。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是()
A . 凭栏回首,我们付出了什么得到了什么,赠与了什么收割了什么也无关紧要,只有心中装着他人,才可以无怨无悔了。
B . 凭栏回首,我们得到了什么付出了什么,赠与了什么收割了什么都无关紧要,只要心中装着他人,就可以无怨无悔了。
C . 凭栏回首,我们付出了什么得到了什么,赠与了什么收获了什么都无关紧要,只要心中装着他人,就可以无怨无悔了。
D . 凭栏回首,我们得到了什么付出了什么,赠与了什么收获了什么都无关紧要,只有心中装着他人,才可以无怨无悔了。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
2. (6分) (2019高一上·佳木斯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日前美国《洛杉矶时报》的一则报道一石激起千层浪:“由于使用拼音发手机短信及电脑打字正在取代拥有数千年传统的一笔一画汉字书写,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不记得如何用笔书写汉字”。
显然“提笔忘字”不是个别现象,否则也不会吸引国内诸多媒体纷纷发表报道和评论。
虽然现在用得着手写的地方越来越少,但在偶尔出现需要的时候,如写个便条,填个表格,答个试卷等等,“提笔忘字”却并非偶然。
此时,人们的解决之道颇为典型:不再去翻新华字典,而是掏出手机按几个按键,用拼音打出忘了的字,“键盘依赖症”,就是这样活灵活现。
其实自从选择了现代化发展之路,汉字手写被更为高效和标准的键盘输入所替代就是必然结果。
御牛耕地,烧火做饭,这些中国人千百年来赖以糊口吃饭的基本技能,都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生存和生活技能的更新换代,是人类文明逐渐进步的伴随现象,这是生产力不断上升的结果,是历史的必然。
然而,对于汉字书写的淡忘,却绝对
是中华文化──至少是传统文化的衰退。
相对于其他生存和生活技能,汉字书写还担负着重要的文化传承作用,因为中国文化之精髓所在就寄托在汉字字形和书写汉字的手脑配合之中,这是汉字区别于其他字母类文字的地方,也是台湾地区力主要把繁体汉字申报为世界遗产的原因之一。
倘若大部分中国人都不再会手书汉字,将是以汉字为基础的中国文化的重大缺失。
作家王蒙曾言:“遗失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之精髓与汉字原形,我们成了数典忘祖的新文盲”。
可是,避免称为“新文盲”的目标绝不是一纸政令或者法律法规所能达成的,今天的人们虽然偶尔还会发出“原来你写的一手好字啊”这样的惊叹,但基本上人们已经淡忘隽秀字体所带来的荣光,因为,写一手好字已经失去了当年的实际作用,比如找到更好的工作甚至找到更好的对象;因为,写一手好字并不能与现在的办公自动化“无缝衔接”,这是实用主义的选择,所以政府不能要求人们从高效低碳的无纸化自动办公环境中返回,也不可能要求人们在打字更高效的场合必须使用手写,就像曾经的清朝,每年的木兰秋闱可以保证八旗子弟不忘骑射,但是并不能提升哪怕是保持军队战斗力。
所以,要想阻止“提笔忘字”现象的继续恶化,仅仅依靠感慨和呼吁或是一两条无法施行的法令是不够的,必须让能写一手好字重新成为实用追求,甚至让手书汉字不仅成为一项技能,更加成为一种普遍认同的美的享受──就如同现代社会节奏再快,也挡不住大家停下来喝杯茶的兴致,而我们知道,咖啡和可乐的入侵并没有让中国人遗忘飘荡千年的茶香。
也许,拿起笔享受书写,比将其看作宏图重任更加轻松,更加实际。
(选自《科技日报》)
(1)下列表述,与原文意思不符的一项是()
A . “提笔忘字”时不去翻字典,而是拿出手机用拼音打出忘记的字,反映的是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不再一笔一划书写汉字的现状,这种状况,在人们生活中普遍存在。
B . 汉字区别于其他字母类文字的地方在于中国文化之精髓寄托在汉字字形和书写汉字的手脑配合之中,也是台湾地区力主要把繁体汉字申报为世界遗产的原因之一。
C . 文中作者再三强调,大部分中国人都不再会手书汉字,以汉字为基础的中国文化已经有了重大缺失。
D . “提笔忘字”并非偶然,如写个便条,填个表格,答个试卷等等,究其原因,人类在现代化发展的进程中,汉字手写被更为高效和标准的键盘输入所替代。
(2)下列对汉字书写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A . 汉字书写除了是生存和生活技能外,还寄托着中国文化之精髓,担负着重要的文化传承作用。
B . 如今写一手好字已经很少令人惊叹,也失去了以此能够找到更好的工作和找更好的对象的功用。
C . 政府不能要求人们在一切场合使用手写,所以无纸化自动办公比手写汉字更加高效,也更低碳。
D . 只有让能写一手好字重新成为实用追求,让手书汉字不仅成为一项技能,更加成为一种普遍认同的美的享受,才能阻止“提笔忘字”现象的继续恶化。
(3)下列表述,与原文意思不符的一项是()
A . 美国媒体报道了中国存在“提笔忘字”的现象,这一报道引起了国内媒体的纷纷报道和评论。
B . 汉字字形和书写汉字中寄托了中国文化精髓,这是汉字区别于其他所有文字的地方。
C . 在现代化发展中,用键盘输入替代汉字手写是必然选择,但淡忘了汉字书写却表现出传统文化的衰退。
D . 数典忘祖的新文盲绝对不是行政指令或法律所能避免的,正如木兰秋闱无法保持军队战斗力。
3. (9分) (2020高三上·肇庆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假如推选中国地名中的最美汉字,一定非“阳”字莫属。
有人曾对现今省会、地级市和区县级地名进行统计,带“阳”字的地名多达117个。
其中两个省会城市为贵阳、沈阳,地级市有岳阳、襄阳、南阳、资阳、辽阳、揭阳等19个,再小一级的阳字地名更多达96个。
而且,这其中绝大多数都是“老古董”,有的甚至沉淀了几千年。
古人扎堆起“阳”名,这其中有“阴”地不宜建城的原因,但更多是由于中国人喜“阳”不喜“阴”。
例如山东的省会济南,在济水之南,但并不称“济阴”。
又如古都开封,地处黄河南岸,并未取名“河阴”。
即使是对那些带有“阳”字的地名,古人同样极为挑剔和讲究。
最典型的是洛阳。
洛阳是块风水宝地,北有邙山,南有洛水,双阳之地,山川形胜,历朝历代都是皇帝的心头好,而洛阳的名字也十分纠结。
洛河古名雒水,所以战国时,被取名“雒阳”。
雒从火。
秦时,五行之说渐起,秦始皇按“五德终始”进行推理,认为秦代周,应为水德,因此改为洛阳。
东汉光武帝刘秀定都洛阳,东汉尚火德,复名雒阳。
三国时魏的德运为土,认为“水得土乃流,土得水而柔”,遂复改为洛阳。
后世沿用至今。
(摘编自堇青《一阴一阳之谓道》)
材料二:
近段时间以来,一部以“猜地名”为主要形式的电视节目,在民众中间引发了一场“全民猜地名”的热潮。
专家表示,地名是社会交流交往的基础信息,也是重要文化载体。
解读地名活动受到持续关注,为进一步弘扬传统文化,坚定社会大众文化自信提供了新的尝试。
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六朝博物馆馆长胡阿祥认为,地名和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密切相关,但许多人对它的认知停留在表面。
“我一直认为,行走在地名里,就是走在历史里。
比如,走在深圳的地名里,就是走在改革开放的历史里;走在南京的地名里,就是走在六朝古都2000多年时光长河里。
”胡阿祥这样看待地名的含义。
“目前,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共收集地名1200多万条。
可以说,每一条都承载着历史的见证、文化的记忆、情感的寄托。
”民政部区划地名司相关负责人说。
该负责人表示,当前,民政部正在推进修订《地名管理条例》,拟对规范地名管理、保持地名稳定、保护地名文化等做出一系列新规定。
“此次解读地名的兴起也将对规范地名管理、加强地名文化保护等工作产生促进作用。
”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康震认为,解读地名热潮的基础是近年来学习传统文化兴趣的回归。
他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中的地名“玉门关”为例指出,很多人知道玉门关这个地名,但有关东汉时期军事家班超与玉门关的故事却鲜为人知。
“我们看似在解读地名,实际上是在解读地名背后的人、文化和生活,以及我们的情感。
”康震说。
(摘编自《从解读地名热看文化自信》,新华网2019年12月19日)
材料三:
12月9日,在察院弄机关宿舍大门边,靖江市竖起该市首块历史地名保护标志碑——“察院弄”。
石碑上半部分采用汉白玉材质,底座则为花岗岩材质,石碑正面上半部分刻有“靖江市历史文化地名察院弄靖江市人民政府二〇一九年”等字样,背面的红色碑文介绍了“察院弄”地名的来历,并有“清代曾任户部侍郎郎中、绍兴知府的朱熙即居此巷”等信息。
靖江市民政局地名办公室主任高峰介绍,该市首批共计18块历史地名保护标志碑将陆续竖立,包括白衣堂、戏鱼墩、弯腰沟、正东圩、旧志五桥、炮台圩、八圩渡口、范家石桥、礼士桥、小关、宋家市、盛家大厅、胜利街、朱大路、布市里、玉带河、巽河等。
靖江市文化专家黄靖说,在城市化进程中,很多承载着历史信息的地名有的逐渐消失,有的因口口误传而被更改,竖立历史地名保护标志碑,可以将地名“凝固”下来,留住文化记忆,传承文化根脉,增添人文景观,寄托现代人的一份乡愁。
据了解,2018年4月,靖江市政府确定并公布第一批靖江市历史地名保护名录,共50条。
2019年6月,靖江市政府确定并公布第二批靖江市历史地名保护名录,共45条。
对进入名录的95条地名,该市依据《江苏省地名管理条例》等有关法规和文件规定进行管理、保护和利用,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将优先延续、保留和规范使用。
对部分极具历史价值、文化底蕴的历史地名,采取设立保护标识的方式加以保护和宣传。
(摘编自《靖江竖起首块历史地名保护标志碑》,《泰州日报》2019年12月17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阳字地名的存在,既反映了中国人对地理方位的认知,也镌刻着古人的智慧,也是历史的见证,传统文化的印记。
B . 洛阳地名几经变动,说明古人已经深谙阴阳五行之道。
关注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体现了对宇宙的探索精神。
C . 解读地名的热潮与大众学习传统文化兴趣日益浓厚密不可分,此活动是新时期坚定文化自信的新尝试,也将促进地名文化保护工作。
D . 在城市化进程中,对承载历史信息的地名进行保护,有利于留住文化记忆,传承文化根脉,寄托现代人的一份乡愁。
(2)地名是重要的文化载体,下列各项是对相关地名来历的介绍,其中不能反映儒家文化核心价值观的一项是()
A . 仁怀市:北宋时期,朝廷对西南少数民族采取亲善政策,“仁怀”就是这一历史的反映,寓意仁德、怀柔。
B . 安义县:明正德年间,不时有人啸聚山林,朝廷割某地五乡置县,以“安义”为名,以期地方安宁,人民通达礼义。
C . 忠县:战国时期巴国国王请求楚国派兵平定内乱,并许以城池作酬谢。
内乱平息后,巴国将军巴曼子不愿故国分裂,也不愿失信于楚王,于是自刎以谢楚王。
后唐太宗感念巴曼子的壮举,特赐名忠州,后改忠县至今。
D . 景德镇:陶瓷之都景德镇在宋初名为昌南镇,因进贡的青白瓷“清如天,明如镜”深受真宗喜爱,所以将其年号景德赐给昌南为地名,故有景德镇。
(3)请根据材料内容,概括出保护地名文化遗产的措施。
4. (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马房之夜
萧红
冯山——10年前他还算是老猎人。
可是现在他只坐在马房里细心地剥着山兔的皮毛,他常常把刀子放下,向着身边的剥着的山兔说:
“这样的射法,还能算个打猎的!这正是肉厚的地方就是一枪……这叫打猎?会打山兔的是打腿……杨老三,那真是……真是独手……连点血都不染……这可倒好。
”他一说到杨老三,就不立刻接下去。
“我也是差一点呢!怎样好的打手也怕犯事。
杨老三去当胡子那年,我才23岁,若不是五东家,我也到不了今天。
……年轻的那一伙人,到现在怕是只有五东家和我了。
”他越说越没力量,放下手下剥着的山兔皮,拉着凳子,坐到门外去抽烟。
一种孤独的感觉无缘无故地为旷野上的响亮的铃子所唤起,他想到了杨老三,想到了年轻时的那一群伙伴:“就只剩五东家了……见一见……”
“四十来年没再见到,怕是不认识了……”
烟管伴着他那遥远的幻想,嘶嘶地鸣叫,时时要断落下来。
三月里的早晨,冯山一推开马房的门扇,就撞掉了几颗挂在檐头的冰溜。
“雁要来了,白河也要开了。
”他自己说。
到了下午,起风了。
冯山看着那黄澄澄的天色。
马倌牵着几匹马在檐下遇到了他:
“你还不信吗?你到院里去问问,五东家明天晌午不到,晚饭的时候一定到……”在马身上他高抬着右手,恰巧大门洞里走进去一匹骑马,又加上马倌那摆摆的袖子,冯山感到有什么在心上爆裂了一阵。
“扯谎的小东西,你不骗我?你这小鬼头,你的话,我总是信一半,疑一半……”冯山向大门洞的方向走去,已经走了一丈路他还说,“你这小子,扯谎的毛头……五东家,他就能来啦!也是六十岁的人了……出门不容易……”他回头去看看马倌坐在马背上连头也不回地跑去了。
冯山也跑了起来:“可是真的?明天就来!”他越跑,大风就好像潮水似的越阻止着他的膝盖。
第一个,他问的少东家,少东家说:“是,来的。
”
他又去问倒脏水的老头,他也说:“是。
”
可是他总有点不相信:“这是和我开玩笑的圈套吧?”于是他想去问问井口正在饮马的闹嚷嚷的一群人。
他向马群里去的时候,他听到冯厨子在什么地方招呼他:“冯二爷,冯二爷……你的老朋友明天就来到啦!”他反过身来,从马群撞出来,他看到马群也好像有几百匹似的在阻拦着他。
“这是真的了,冯厨子!那么报信的已经来啦!”
“来啦!在大上房里吃饭!”
他听到上房门口有人为着那报信的人而唤着:“冯厨子,来热一热酒!”
……
第二天,冯山早早地来到高岗。
中午的时候,连东家的太太们也都来到了高岗,高岗下面就临着大路。
只要车子或是马匹一转过那个山腰,用不了半里路,就可以跑到人们的脚下。
人们都望着那山腰发白的道路。
冯山也望着山腰也望着太阳,眼睛终于有些花了起来,他一抬头好像那高处的太阳就变成了无数个。
眼睛起了金花,好像那山腰的大道也再看不见了。
“来啦!来啦!……黑骑马……”
孩子们,有的下了高岗,顺着大道跑去了。
冯山的两只手都一齐地遮上了眉头,等他看见了马颈上的那串铜铃,他的眼睛就早已昏盲了,已经分辨不出那坐在马背上的就是他少年时的同伴。
他走了一步,他再走了一步,已经走下了高岗。
他过去,他扒住了那马的辔头,他说:“老五……”他就再什么也不说了。
在吃酒的时候他和五东家是对面坐着,他们说着杨老三是哪年死的,单明德是哪年死的……还有张国光……这一些都是他们年轻时的同伴。
酒喝得多了一些的时候,冯山想要告诉他,某年某年他还好上了一个寡妇。
但他看看周围站着的东家的太太们和姑娘们,他又感觉这事不方便说了。
五东家走了的那天夜晚,他好像只记住了那红色的鞍,那土黄色的风帽。
他送他过了太平沟的时候,他才看到站在桥上的都是五东家的家族……他后悔自己就没有一个家族。
马房里的特有的气味,一到春天就渐渐地恢复起来。
那夜又是刮着狂风的夜,所有的近处的旷野都在发着啸……他又像被人们遗忘了,又好像年轻的时候出去打猎在旷野上迷失了。
马倌喂马的时候,他喊着马倌:“给老冯来烫两盅酒。
”
等他端起酒杯来,他又不想喝了,从那深陷下去的眼巢里,却安详地逃出两条寂寞的泪流。
(有删改)
(1)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小说叙述了冯山老人晚年的境遇和心灵世界,在童年伙伴之间不同命运的对比中,寄寓着作者对底层民众不幸生活中表现出的人性之美的无限哀怜和赞赏。
B.小说注重从细微处表现故事中时令的变化,冯山早晨推开马房的门扇时,“撞掉了几颗挂在檐头的冰溜”,寥寥数语,就写出了天气已经转暖的景象。
C.冯山对五东家要来的消息不相信,所以他怀疑马倌的消息,向少东家打听,向马夫打听,向厨子打听。
从中可以看出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
D.小说处处突出冯山的老态,尤其是“他越说越没力量”“他的眼睛就早已昏盲了”“那深陷下去的眼巢”等神态、肖像的描写,都表现出冯山的年老体衰。
E.冯山虽然是五东家的长工,但是当他们共同聊起往昔的人和事时,两人之间没有阶级界限,不再是长工和东家,而是充满温情的少年伙伴。
(2)
作品中的冯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他有什么样的心态?请简要分析。
(3)
作者是怎样叙述冯山与五东家见面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4)
小说的结尾写冯山送走五东家后的情景。
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5. (11分) (2018高三上·黄浦模拟)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彭州圆觉禅院记
苏洵
①人之居乎此也,其必有乐乎此也。
居斯乐,不乐,不居也。
居而不乐,不乐而不去,为自欺,且为欺天。
盖君子耻食其食而无其功,耻服其服而不知其事,故居而不乐,吾有吐食、脱服,以逃天下之讥而已耳。
天之畀我以形,而使我以心驭也。
今日欲适秦,明日欲适越,天下谁我御?故居而不乐,不乐而不去,是其心且不能驭其形,而况能以驭他人□?
②自唐以来,天下士大夫争以排释老为言,故其徒之欲求知于吾士大夫之间者,往往自叛其师以求其容于吾。
而吾士大夫亦喜其来,而接之以礼。
灵师、文畅之徒,饮酒食肉以自绝于其教。
呜呼!归尔父子,复尔室家,而后吾许尔以叛尔师。
父子之不归,室家之不复,而师之叛,是不可以一日立于天下。
《传》曰:“人臣无外交。
”故季布之忠于楚也,虽不如萧、韩之先觉,而比丁公之贰则为愈。
③予在京师,彭州僧保聪来求识予甚勤。
及至蜀,闻其自京师归,布衣蔬食以为其徒先,凡若干年,而所居圆觉院大治。
一日为予道其先师平润事,与其院之所以得名者,请予为记。
予佳聪之不以叛其师悦予也。
故为之记曰:彭州龙兴寺僧平润讲《圆觉经》有奇,因以名院。
院始弊不葺,润之来,始得隙地以作堂宇。
凡更二僧,而至于保聪,聪又合其邻之僧屋若干于其院以成。
是为记。
(1)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A . 矣
B . 耳
C . 焉
D . 哉
(2)对第①段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 提出不乐就应离去的观点,总领全篇内容。
B . 提出不可自欺欺天的观点,领起下文内容。
C . 提出不乐就应离去的观点,为下文进一步阐述张本。
D . 提出乐就应该留下来的观点,引出下文的深入阐述。
(3)对第③段“布衣蔬食以为其徒先”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 穿布衣,吃素食,以此来为徒弟们作表率。
B . 布施衣服和食物,以此来给徒弟们作表率。
C . 穿布衣,吃素食,认为他的徒弟堪为表率。
D . 布施衣服和食物,为此白白作徒弟的表率。
(4)第③段画线句交代了本文写作的________和________。
(5)从叙议角度分析第②段与第③段的关系。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
6. (7分) (2017高一上·沈阳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被檄夜赴邓州幕府
金·元好问
幕府文书鸟羽轻,敝裘羸马月三更。
未能免俗私自笑,岂不怀归①官有程。
十里陂塘春鸭闹,一川桑柘晚烟平。
此生只合田间老,谁遣春官②识姓名?
【注】①“岂不怀归”出自<诗经•小雅•出车》②春官:指礼部,礼部执掌人才推荐、选拔、考试诸事。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 . 首句中“鸟羽轻”意义双关:征召文书上插有鸟羽,表示紧急;文书传送快,如同飞鸟一般的迅疾。
B . “敝裘羸马月三更”,紧承首句,“月三更”更是扣紧题目中的“夜赴”,写出了诗人连夜赶路的情景。
C . “未能免俗私自笑”,通过细节描写,传神地写出诗人被官府征召后不可抑制的满足与喜悦之态。
D . 第二联中“官有程”三字,直接点明官府征召有期限要求,诗人接到文书后,不得不日夜兼程,向邓州进发。
E . 本诗采用了比兴、虚实相生、用典等表现手法,收到了疏密有致、言简意丰、含蕴深厚、耐人寻思的艺术效果。
(2)本诗流露出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五、情景默写 (共1题;共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