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练习册新人教版必修1(2021年整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秋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练习册新人教版必修1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年秋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练习册新人教版必修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年秋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练习册新人教版必修1的全部内容。

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读图L2。

1.1,回答1~2题.
图L2.1­1
1.图中a、b、c三个箭头所表示的辐射依次是( )
A.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太阳辐射
B.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
C.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太阳辐射
D.太阳辐射、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
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与它们在图中对应字母的组合,正确的是()
A.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a
B.大气的反射作用-—d
C.大气的吸收作用——b
D.大气的逆辐射作用--c
3.图L2.1。

2中,正确表示热力环流的示意图是( )
A B C D
图L2。

1。

2
图L2。

1。

3示意某一水平面。

M、N为等压线,其气压值分别为P M、P N。

①~⑧是只考虑水平受力,不计空气垂直运动时,O点为空气运动的可能方向。

据此回答4~5题。

图L2。

1.3
4.若此图表示北半球,P M>P N,则O点风向为( )
A.⑥或⑦ B.②或⑥
C.④或⑧ D.③或④
5.若此图表示高空水平面,P M<P N,则O点风向为( )
A.③或④ B.②或⑧
C.③或⑦ D.⑥或⑦
下表为我国2015年10月16日四城市的实测气温数据及该日天气状况.读表回答6~7题。

城市纬度
海拔
(m)最高气温(℃)
最低气温
(℃)
天气
北京39。

8°N54183晴
杭州30.2°N401711多云
海口20.0°N142723雨
拉萨29。

7°N3649196多云
6.该日最低气温拉萨比杭州低,主要原因是拉萨()
A.太阳辐射弱 B.大气削弱作用强
C.大气保温作用弱 D.大气反射作用弱
7.该日北京比海口气温日较差(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大,主要原因是( ) A.纬度高 B.白昼短
C.大气吸收能力强 D.天气晴朗
读某地近地面和高空四点气压示意图(图L2.1­4),回答8~9题。

图L2。

1。

4
8.若近地面和高空四点构成热力环流,则流动方向为( )
A.O→P→M→N→O
B.P→O→M→N→P
C.M→N→P→O→M
D.N→M→O→P→N
9.图L2.1­5中正确表示N地在垂直方向上等温面与等压面的是( )
A B C D
图L2。

1­5
在影视剧中往往让女主角面朝大海,在海风吹拂下让头发向后飘逸以反映女主角的快乐或愁闷的心情。

图L2­1­6中,甲、乙两图分别是北半球某滨海地区海陆环流图和气温变化特征图.据此完成10~11题。

图L2。

1.6
10.图甲中①②③④四处气温最高的是()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11.为了完成女主角头发向后飘逸的场景,如果你是导演,你会选择什么时间段完成拍摄()
A.16时至次日8时 B.8时至16时
C.18时至次日6时 D.6时至18时
读北半球某地近地面气压分布(单位:百帕)示意图,回答12~13题.
图L2.1.7
12.四地中风力最大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3.④处的风向为()
A.西北风 B.东北风
C.西南风 D.东南风
14.根据图L2。

1­8所给内容,完成下列要求.
图L2.1。

8
(1)图中①②③表示的辐射名称:①____________辐射,②__________辐射,③__________辐射。

(2)图中④表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____________作用。

(3)大气把地面辐射的绝大部分吸收,又以____________的形式把大部分能量还给地面,
对地面起到__________作用。

(4)地面增温主要来自图中的__________,大气受热主要来自图中的____________。

(均填数码)
(5)“十雾九晴”的成因与图中哪一个序号有关()
A.① B.② C.③ D.④
15.读某城市2011年11月某日20 时气温实况图(图L2。

1。

9,单位:℃),回答下列问题.
图L2­1­9
(1)此图反映了城市所具有的__________效应。

在这种效应的作用下,如不考虑其他因素,当晚该市的风向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产生这一特点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形成此图所示效应的主要原因是( )
A.城市生产和消费活动产生大量废热
B.城市建筑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大
C.城市高层建筑的不断增多
D.城市上空云量少,对太阳辐射削弱少
(3)应对此效应的理想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考虑到城市的这一效应及其产生的大气运动特点,为了减轻大气污染,在城市规划时一定要注意研究____________________的距离,把__________________和卫星城布局在这一距
离之外,以避免污染物回流和相互污染。

16.为了充分利用气候资源,发挥土地生产优势,我国许多地区发展了冬暖式温室大棚,极大地提高了农民收入,丰富了我国冬季城乡居民的蔬菜供应。

图L2.1。

10
(1)图L2。

1­10为我国北方某城郊一大棚蔬菜生产模式图,棚顶密封,背面是冬季用以提高棚内温度的挡风墙,侧面是唯一一个进出大棚的工作门。

在图中用箭头画出工作门打开时温室内外的空气流动状况.
(2)建温室大棚主要是为了改善农作物生长的________条件,实现这一目的的原理是什么?
(3)冬季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在陕西取得成功,在贵阳附近却失败了,其原因最可能是()
A.贵阳附近冬季温和,温室大棚生产的优势不明显
B.贵阳附近冬季多阴雨天气,光照不足
C.贵州交通不便,生产的蔬菜不能远销
D.市场竞争激烈,大棚蔬菜价格低,农民积极性不高
图L2。

1。

11
(4)为充分利用气候资源,实现农业创收,38°34′N地区的一农户准备建一玻璃温室,
他初步设计了如图L2。

1.11所示温室。

为获得充足的热量,温室顶部坡面的倾角α在一年中需不断调整.冬至日,∠α的大小应为________。

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1.B [解析]根据图示箭头的含义,很容易判断a为太阳辐射、b为地面辐射、c为大气逆辐射。

2.D [解析] 大气将获得的部分热量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归还一部分给地面,从而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

3.D [解析] 地面受热不均会影响下垫面温度的高低,由此推断空气的垂直运动,从而判断热力环流的正误。

4.A [解析]根据气压值大小,风由高压吹向低压,由此排除②⑧;再根据北半球风向右偏,确定A项正确。

5.C [解析] 高空风向与等压线平行,题目没有指明水平面所在半球,则既要考虑右偏的情况,也要考虑左偏的情况.
6.C [解析]拉萨位于我国的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的保温作用较弱,故该日的最低气温比杭州低.
7.D [解析] 从表中可以看出,该日北京为晴朗天气,而海口为阴雨天气,所以,该日北京比海口气温日较差大,是由于天气晴朗.
8.A [解析]依据图可判断,图中M、N 为近地面两点,O、P 为高空两点,气流总是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则近地面由M 流向N,高空由O流向P,且O、P 分别位于N、M 上空;M 地气压高,说明是近地面气温较低处,气流由P 下沉至M;则N 为近地面气温较高处,气流上升至O,A 项正确。

9.A [解析] 图中显示N 地为近地面热低压区,故气温高于两侧同一高度、气压低于两侧同一高度,A 项正确。

10.D [解析] ①④两地分别位于近洋面与近地面,温度应高于高空的②③两地;由此时的海陆环流图得出④处气温高于①处,故选D项。

11.B [解析] 面向大海,海风吹拂下让头发向后飘,说明近地面此时有由海洋吹向陆地的风,即海洋气温要低于陆地的,依据图乙中海洋和陆地气温曲线可判断,一天中大约8时至16时陆地气温高于海洋气温,B项符合要求。

12.C [解析]等压线越密集风力越大,所以③地的风力最大.
13.B [解析] 在④处首先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然后向右偏转约45°,可知为东北风。

14.(1)太阳地面大气逆
(2)削弱 (3)大气逆辐射保温
(4)①②(5)C
15.(1)热岛从郊区吹向市区市区与郊区之间形成热力环流
(2)A (3)增加绿地面积
(4)市区上空的风到郊区下沉大气污染严重的工业企业
16.(1)图略。

工作门处,底部箭头从外指向大棚内,上部由大棚内指向外部。

(2)热量(温度或气温)保温效应原理(即太阳辐射大部分透过塑料薄膜被地面吸收,温室中的气体吸收地面辐射使温室内气温上升).
(3)B (4)62°
[解析] 第(1)题,因室内外温度差异,所以室内暖而轻的空气从上部向外流,室外冷而重的空气从下部向里进。

第(2)题,本题考查温室效应原理的应用.第(3)题,受锋面(昆明准静止锋)的影响,贵阳附近冬季多阴雨天气,光照不足,制约了冬暖式温室大棚的推广。

第(4)题,冬至日,38°34′N的正午太阳高度H=90°-(38°34′+23°26′)=28°,为获得最大太阳辐射,温室顶部坡面需与太阳光线垂直,故∠α与H为互余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