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矿山公园的结构特征及原因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 李纲
作者机构: 枣庄学院旅游与资源环境学院,山东枣庄277160
出版物刊名: 枣庄学院学报
页码: 139-144页
年卷期: 2012年 第6期
主题词: 国家矿山公园 结构特征 影响因素
摘要:矿山遗迹是极其宝贵的文化遗产,全国被批准建立的61处国家矿山公园无疑是中国矿业文明的典型代表。

分析国家矿山公园的分布状况,揭示其结构特征及规律,能够为我国国家矿山公园的申报、开发、管理、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国家矿山公园在矿种结构、时间结构、空间结构上表现出极端不平衡性。

煤矿类、非金属类、贵金属类矿山比重较大;矿山开发时间相对集中在周、汉、唐、明、清等时代,建国后达到顶峰;国家矿山公园集中的省区是黑龙江、河北、山东、内蒙古等,区域分布表现为北方多于南方,东部、中部多于西部,长江中下游区、华北区、东北区有最多分布,主要集中于"黑河——腾冲"线的东南侧。

中国矿产资源分布特点、矿业开发历史、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国家矿山公园结构特征的重要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