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软件在机械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掌握几何体等投影后 ,就具备了投影作图的理论基础,能够解决 一般的组合体投影问题.但是对 于比较复杂的组合体问题 ,其理论水平则稍显不足.应用三维软件演示组合体的形成过程 ,以解决复杂组
合体读图难的问题 ,以实例具体说明.
收 稿 日期 :2 1一 4 1 0 】0 —4
基 金项 目:齐齐 哈尔大 学教 育科学 研究 项 目 ( 09 3 200 4)
,
ef c . fe t
Ke O d : P oE; ma hn r rp ig ma h n r e in yW I S O r/ c ie ga h n ; y c ie d s y g
机械制造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 ,与人们 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为了满足社会需求 ,提高 自主创新能力和 适应新世纪在经济和技术上的激烈竞争 ,担负着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重任 的高等工科教育应与时俱进 ,进 行课程改革“ .
Z N o g jB A i HA GH n -U ,B OL
( colf ehncln lciaE g er g ihr n esy ii r6 06 hn ShooM cai dEetcl ni ei ,Qq a i rt,Qqh 10 ,C i aa r n n i Uv i a1 a)
第 3 卷 第 4期 1
2 l 年 7月 0 1
高 师 理 科 学 刊
Ju n l f ce c fFa h r C l g n nv ri o ra in eo e c es oS ol ea d U iest e y
Vo13l No4 .
J 1 2 ¨ U. 0
e rc ee u ain l eom o tn f c i e u rc l ms Srn te igteiti o n kn eta h n n iht d c t a fr c ne t hn r c riuu . t gh nn ut na dma igt e c ig h o r o ma y e h n i h
文章编 号 :1 0 — 8 2 1 ) 4 0 0 — 3 07 93 1( 0 0 — 10 0 1
三维软件在机械类课程教学 中的应用
张军 ,包 丽
( 齐齐哈尔大学 机电工程学院,黑龙江 齐齐哈尔 1 10 ) 6( 6 Y
摘要 :在机械 类课程 中运用 P / m E软件进行教 学,充实和丰富机械类课程教学改革 内 容.增强 了 教 学的直观性、趣味性 ,有效地提 高学生综合设计水平和 实践能力,提 高了 学效果. 教 关键 词 :PoE;机械 制 图 ;机械 设 计 r/
作者简介:张洪军 ( 9 1 ) 男 黑龙江齐齐哈尔人 ,讲师 ,从事j维软件应用 开发研究 E m i h18 ya. t 18 一 : - a :zj1@ ehn l e
第 4期
张洪军 , : 等 三维软件在机械类课 程教学 中的应用
11 0
读组合体的主、俯视图,想象出组合体的空间结构 ( 见图 3 、图 4 ).对照投影 ,首先想象出形体 1 ,
并通过 Po r E拉伸 、 / 打孔特征做 出实体图, 再通过 Po r E中的视角变换得到形体 1 / 的主 、 图, 俯 并与已知二 维 图进行 比较 ,在此基础上 , 利用 Po r E中剪切特征对 三维实体逐渐修改 , / 得到形体 2 4 并利用 Po ~, r E中 / 的视角变换得到 24的主俯视图.在此过程 中,学生通过教师现场对三维实体的修剪 ,更直观地理解组合 ~ 体 的形成过程 ,培养学生对复杂形体 的看图能力. 利用 Po r E软件极大地丰富了机械制 图的教学 内容 ,改变 了机械制 图的教学方法. /
1 Po r/ E在机械制 图课程 中的应用
11 利用 三维 实体 建 立 空间概 念 .
机械制图课程要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和想象能力 ,而刚入学的学生恰恰缺乏这种能力.画图是 由立体
向平面转化的过程 ,读图是由平面 向立体思考的过程 ,无论读图与画图都离不开三维实体 ,这就要求学生 必须建立空间思维 .将多媒体技术引人课堂教学 , 利用 Po r E软件将基本体 、截断体 、相贯体 、 / 组合体等 三维实体的形成过程 , 在多媒体教室演示 ( 见图 l 、图 2 , ) 使学生能在任意角度观察到投影变化 , 降低了 相应知识点的学习难度 ,学生的学 习积极性明显提高. 1 应用三维实体 的形成过程解决复杂形体看图问题 . 2
中图分类 号 :Tl 1: P 1 il T 3 7 文献标 识码 :A d i 03 6 /i n10 — 8 1 0 1 40 3 o:1 . 9 .s.0 7 9 3 . 1. .3 9 js 2 0
Th p l ain o D s f r c i e yc riuu a h n ea p i t f o t ei ma hn r u rc l mst c i g c o 3 wa n e
A  ̄t c : nr d c st ea p ia in o r/ ot r a h n c i e yc riu u , ih c ns b tn i t a d l r t I to u e p l t f o E s f sa h c o P wa ei t c i gma h n r u rc l ms wh c a u sa t e n n e a
it r si g r ii gt esu e t ’ i tg a e e in l v l n r c ia b l y ef ci ey a d e h n i gt e ta h n n e e t , asn t d n s n e r td d sg e e d p a t l i t f t l n n a c n h e c i g n h a c a i e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