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_2022学年高中语文课时作业17淮阴侯列传(含解析)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分层作业(十七) 淮阴侯列传
[根底运用层]
1.对以下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A.数月,亭长妻患.之患:厌恶
B.众.辱之曰众:众人
C.有能生得者购.千金购:悬赏
D.与语,大说.之说:同“悦〞,喜欢,快乐
B [B项,众,名词用作状语,当众。

]
2.以下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为哪一项( )
A.从间道萆山而望赵军
B.诸将皆莫信,详应曰
C.兵法右倍山陵
D.今井陉之道,车不得方轨
D [A项,“萆〞同“蔽〞,隐蔽;B项,“详〞同“佯〞,假装;C项,“倍〞同“背〞,背靠,背向。

]
3.以下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一样的一项为哪一项( )
例句:欲东.下井陉击赵
A.信乃谋与家臣夜.诈诏赦诸官徒奴
B.辟.左右与之步于庭
C.羞.与绛、灌等列
D.亭长妻患.之
A [例句名词用作状语,向东;A项,名词用作状语,在夜里;B项,使动用法,使……退避;C项,以……为羞,认为……是羞耻的;D项,以……为患,把……当作祸害。

] 4.以下句中加点词的含义与现代汉语一样的一项为哪一项( )
A.始为布衣
..时,贫无行
B.愿君留意
..臣之计
C.然乃行营
..高敞地
D.从间道
..萆山而望赵军
D [A项,古义:百姓;今义:粗布衣服。

B项,古义:考虑;今义:注意,小心。

C项,古义:谋求;今义:出征时的军营。

亦指军事长官的驻地办事处。

]
5.以下句子不属于主谓倒装句式的一句是( )
A.渺渺兮予怀
B.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C.信死亦何言
D.冤哉亨也
C [A、D两项都是主谓倒装句;B项,既是主谓倒装句,又是宾语前置句;C项,是宾语前置句。

]
6.以下对文化常识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A.“东乡坐,西乡对,师事之〞中的“东乡坐,西乡对〞:古代事师之礼,师东向坐,弟子西向坐。

汉初礼以东向为尊。

B.“非得素拊循士大夫〞中的“士大夫〞:文中指家臣门客。

后来演变成对于社会上有声望、有地位的知识分子和官吏的通称。

C.“此所谓‘驱市人而战之’〞中的“市人〞:本指街市上的老百姓,此处指没有受过训练的士兵。

D.“平旦,信建大将之旗鼓〞中的“平旦〞是古代时表名称,又称“寅时〞,相当于早晨的三至五点。

B [B项,文中指一般将士。

]
7.在横线上补写出空缺的句子。

(1)兵法不曰“________________,置之亡地而后存〞?
(2)___________,必有一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陷之死地而后生(2)智者千虑(3)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阅读提升层]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信与张耳以兵数万,欲东下.井陉击赵。

赵王、成安君陈余闻汉且袭之也,聚兵井陉口,号称二十万。

广武君李左车说成安君曰:“闻汉将韩信涉西河,虏魏王,禽夏说,新喋血阏与,今乃辅以张耳,议欲下赵,此乘胜而去国远斗,其锋不可当。

臣闻千里馈粮,士有饥色;樵苏后爨.,师不宿饱。

今井陉之道,车不得方轨,骑不得成列,行数百里,其.势粮食必在其后。

愿足下假.臣奇兵三万人,从间道绝其辎重;足下深沟高垒,坚营勿与战。

彼前不得斗,退不得还。

吾奇兵绝其后,使野无所掠,不至十日,而两将之头可致于戏下。

愿君留意臣之计。

否,必为二子所禽矣。

〞成安君,儒者也,常称义兵不用诈谋奇计,曰:“吾闻兵法十那么围之,倍那么战。

今韩信兵号数万,其实不过数千。

能千里而袭我,亦已罢极。

今如此避而不击,后有大者,何以加之!那么诸侯谓吾怯,而轻来伐我。

〞不听广武君策,广武君策不用。

韩信使人间视,知其不用,还报,那么大喜,乃.敢引兵遂下。

......未至井陉口三十里,止舍。

夜半传发,选轻骑二千人,人持一赤帜,从间道萆山而望赵军,诫曰:“赵见我走,必空壁逐我,假设疾入赵壁,拔赵帜,立汉赤帜。

〞令其裨将传飧,曰:“今日破赵会食!〞诸将皆莫信,详应曰:“诺。

〞谓军吏曰:“赵已先据便地为壁,且彼未见吾大将旗鼓,未肯击前行,恐吾至阻险而还。

〞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

赵军望见而.大笑。

平旦,信建大将之旗
鼓,鼓行出井陉口,赵开壁击之,大战良久。

于是信、张耳详弃鼓旗,走水上军。

水上军开入之.,.复疾战。

....赵果空壁争汉鼓旗,逐韩信、张耳。

韩信、张耳已入水上军,军皆殊死战,不可败。

信所出奇兵二千骑,共候赵空壁逐利,那么驰入赵壁,皆拔赵旗,立汉赤帜二千。

赵军已不胜,不能得信等,欲还归壁,壁皆汉赤帜,而大惊,以为汉皆已得赵王将矣,兵遂乱,遁走,赵将虽斩之,不能禁也。

于是汉兵夹击,大破虏赵军,斩成安君泜水上,禽赵王歇。

信乃令军中毋杀广武君,有能生得者购千金。

于是有缚广武君而致戏下者,信乃解其缚,东乡坐,西乡对,师事之。

诸将效首虏,毕贺,因问信曰:“兵法右倍山陵,前左水泽,今者将军令臣等反背水陈,曰破赵会食,臣等不服。

然竟以胜,此何术也?〞信曰:“此在兵法,顾诸君不察耳。

兵法不曰‘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也,此所谓‘驱市人而战之’,其势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为战;今予之生地,皆走,宁尚可得而用之乎!〞诸将皆服曰:“善。

非臣所及也。


8.对以下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A .樵苏后爨.
,师不宿饱 爨:灶台 B .愿足下假.
臣奇兵三万人 假:拨给 C .欲东下.
井陉击赵 下:突破 D .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
陈:列阵
A [爨:名词用作动词,烧火煮饭。

]
9.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一样的一组是( )
A.⎩⎪⎨⎪⎧乃.敢引兵遂下设九宾于廷,臣乃.
敢上璧 B.⎩⎪⎨⎪⎧其.势粮食必在其后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
还也 C.⎩⎪⎨⎪⎧水上军开入之.均之.
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D.⎩⎪⎨⎪⎧赵军望见而.大笑吾尝终日而.思矣 A [A 项均为副词,作“才〞讲。

B 项指示代词,那/副词,还是。

C 项代词,指韩信、张耳等人/代词,这。

D 项连词,表承接/连词,表修饰。

]
10.以下对原文的表达和分析,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A .李左车认为韩信定会利用井陉之险背水而战,故提议“深沟高垒〞以“绝其后〞。

B .汉军在水边高竖帅旗擂鼓壮行,韩信那么乘机亲领二千精兵偷袭赵王的大本营。

C.韩信井陉“背水一战〞,虽违背兵法原旨,但依情势而定阵势确属高明之举。

D.诸将对韩信设计的战术本有疑虑,战后韩信说透布阵意图,他们才心悦诚服。

D [A项李左车当时并未预见韩信会背水而战。

B项“二千精兵偷袭〞既非汉军擂鼓壮行,也非韩信亲领。

C项曲解原文,没有领会“兵法不曰〞的反诘语气。

]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韩信使人间视,知其不用,还报,那么大喜,乃敢引兵遂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水上军开入之,复疾战。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信乃令军中毋杀广武君,有能生得者购千金。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韩信派人暗中打探,派去的人了解到广武君的计谋没被采用,回来(向韩信)报告,韩信非常快乐,才敢领兵进入井陉狭道。

(2)河边阵地的部队翻开营门放他们进去,然后再和赵军交战。

(3)韩信下令全军,不要杀害广武君,有能活捉他的赏给千金。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5题。

萧何,沛人也。

高祖为布衣
..时,数以吏事护高祖。

高祖以吏繇咸阳,吏皆送奉钱三,何
独以五。

秦御史监郡者,与从事
..辨之,何乃给泗水卒史事,第一。

乃高祖起为沛公,何尝为丞督事。

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

沛公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得秦图书也。

初,项羽立沛公为汉王,而三分关中地,王秦降将以距汉王。

汉王怒,欲谋攻项羽。

周勃、灌婴、樊哙皆劝之,独何谏之曰:“今众弗如,百战百败,不死何为??周书?曰‘天予不取,反受其咎’。

夫能诎于一人之下,而信于万乘之上者,汤武是也。

臣愿大王王汉中,养其民以致贤人,收用巴蜀,还定三秦,天下可图也。

〞汉王曰:“善。

〞乃遂就国,以何为丞相。

汉五年,即皇帝位,论功行封。

上以何功最盛,先封为酂侯,食邑八千户。

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坚执兵多者百馀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萧何未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
不战顾居臣等上何也上曰:“夫猎,追杀兽者狗也,而发纵指示
..兽处者人也。

今诸君徒能走得兽耳,功狗也;至如萧何,发纵指示,功人也。

且诸君独以身从我,多者三两人;萧何举
宗数十人皆随我,功不可忘也!〞群臣后皆莫敢言。

高祖崩,何事惠帝。

何病,上亲自临视何疾,因问曰:“君即百岁后,谁可代君?〞对曰:
“知臣莫如主。

〞帝曰:“曹参何如?〞何顿首
..曰:“帝得之矣。

何死不恨矣!〞何买田宅必居穷辟处,为家不治垣屋。

曰:“今后世贤,师吾俭;不贤,毋为势家所夺。

〞孝惠二年,何薨,谥曰文终侯。

(选自?汉书?,有删改) 12.以下对文中画波浪线局部的断句,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A.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坚执兵多者/百馀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萧何未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居臣等/上何也
B.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坚执兵/多者百馀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萧何未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居臣等上/何也
C.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坚执兵/多者百馀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萧何未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居臣等上/何也
D.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坚执兵/多者百馀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萧何未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居臣等上/何也
D [“多者〞与“少者〞为对举句式,排除A、B两项;“文墨议论〞为同义复用,排除C项。

]
13.以下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讲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A.高祖为布衣
..时
布衣:指一般平民,后也称没有做官的读书人。

B.与从事
..辨之
从事:指处置;也指将某类事情当作职业去做。

C.而发纵指示
..兽处者人也
指示:即“指而示之〞,就是指出来给人看。

D.何顿首
..曰
顿首:指磕头。

古代礼仪跪拜礼之一,为正拜。

B [从事,指一般的属官。

?伶官传序?“那么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
14.根据文意,以下分析和评说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A.高祖为平民时,萧何屡次在吏事上袒护高祖。

高祖以吏的身份到咸阳服役,小吏们都出三百钱为高祖送行,只有萧何出了五百钱。

B.项羽立沛公为汉王,暗中封秦的降将为王抗汉,刘邦很生气,想攻打项羽。

他手下的大将都反对,萧何更是以利害关系说服刘邦。

C.刘邦十分信任萧何。

刘邦即位后论功行赏,认为萧何功绩最大,先封他为酂侯。

功臣们不满,刘邦采用比喻说服了功臣们。

D.萧何先后辅助过汉朝两代皇帝。

在他病危之际,惠帝向他询问曹参可不可以替代他为相时,他认为曹参是个很不错的人选。

B [从“独何谏之〞可知“周勃、灌婴、樊哙皆劝之〞中的“劝〞为勉励、鼓励之意。

]
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何买田宅必居穷辟处,为家不治垣屋。

曰:“今后世贤,师吾俭;不贤,毋为势家所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沛公到了咸阳,诸位将领都争着跑到存放金帛财物的府库,瓜分它们,只有萧何先进去收集起秦丞相御史的律令图书,并把它收藏起来。

(2)萧何买田地住宅一定处于贫穷偏僻的地方,治家不修有围墙的房屋,他说:“如果后代贤能,将学习我的简朴;不贤,也不会被权贵掠夺。


【参考译文】
萧何,沛地人。

高祖为平民时,萧何屡次在吏事上袒护高祖。

高祖以吏的身份到咸阳服役,小吏们都出钱三百为高祖送行,只有萧何出了五百钱。

秦御史监郡的人,和属官一起考察他,萧何于是被授予泗水郡卒吏一职,考核成绩第一。

等到高祖起事做了沛公,萧何曾经任丞督事。

沛公到了咸阳,诸位将领都争着跑到存放金帛财物的府库,瓜分它们,只有萧何先进去收集起秦丞相御史的律令图书,并把它收藏起来。

沛公之所以详细地知道天下要塞、户口多少、强弱分布、人民痛恨忧苦的事情,就是因为萧何收得了秦的图书。

起初,项羽立沛公为汉王,把关中地分为三份,把秦的降将封王来抗拒汉王。

汉王很生气,要筹划攻打项羽。

周勃、灌婴、樊哙都鼓励汉王,(唯独)萧何劝谏说:“现在兵士不如人家多,百战百败,除了死还能怎样??周书?说‘天给予却不去承受,反会遭受其害’,就够在一人之下受委屈,却在万乘诸侯之上伸张其志的,是商汤、武王。

为臣希望大王在汉中称王,休养百姓,招致贤才,收用巴蜀的财力,回军平定三秦,就可以谋取天下了。

〞汉王说;“好。

〞于是去封国即位,任命萧何为丞相。

汉五年,刘邦登上帝位,按功绩封赐。

皇上因萧何功绩最大,先封为酂侯,食邑八千户。

功臣们都说:“我们亲自披着铁甲,拿着兵器,多的经历百余战,少的也有几十回合,攻城略地,多少不等。

现在萧何没有汗马功绩,只是舞文弄墨发表议论,不去打仗,地位却在我们之上,为什么?〞皇上说:“打猎,追杀野兽的是狗,而发现踪迹,指出野兽处所的是人。

现在各位只能追逐获得野兽,功绩和猎狗类似;至于萧何,操纵指挥,功绩与猎人一样。

而且各位只是以己身跟随我,多的三两个人,萧何全族几十人都跟随我,功绩不可忘记!〞以后群臣都不敢说了。

高祖崩。

萧何事奉惠帝。

萧何病重,皇上亲自去探望他,于是问道;“您百岁之后,谁可以代替您呢?〞答复说:“没有比主上更了解臣下的了。

〞皇帝说:“曹参怎么样?〞萧何顿首说:“皇上得到贤才了,我死而无憾了!〞
萧何买田地住宅一定处于贫穷偏僻的地方,治家不修有围墙的房屋,他说:“如果后代贤能,将学习我的简朴;不贤,也不会被权贵掠夺。


孝惠二年,萧何死,谥号文终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