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昆明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根据国务院的决定,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

在市委、市政府和各级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和全市各族人民的支持配合下,通过4万多名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人口普查的现场登记、复查验收、数据汇总等工作。

现将普查主要数据公布如下:
一、全市常住人口及地区分布
全市常住人口为6432212人。

全市常住人口的地区分布为:
地区常住人口数(人)
五华区855521
盘龙区809881
官渡区853371
西山区753813
东川区271917
呈贡县310843
晋宁县283784
富民县145554
宜良县419400
石林彝族自治县246220
嵩明县287095
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396404
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457068
安宁市341341
二、人口增长
全市常住人口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5781294人相比,10年共增加了650918人,增长11.26%,平均每年增加65092人,年平均增长率为1.07%。

1990-2000年与2000-2010年前后两个10年相比,后10年比前10年人口净增减少73.8万人,增长率和年平均增长率则从前10年的33%和2.8%,下降为后10年的11.26%和1.07%。

全市人口增长趋缓,增幅呈下降趋势。

三、家庭户人口
全市常住人口中,家庭户[4]2099404户,家庭户人口为5726200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73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05人减少0.32人。

四、性别构成
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为3306182人,占51.40%;女性为3126030人,占48.60%。

常住人口性别比为105.76(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10.89下降5.13。

五、年龄构成
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996859人,占15.50%;15-59岁人口为4657265人,占72.41%;60岁及以上人口为778088人,占12.09%,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538231人,占8.37%。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3.57个百分点,15-59岁人口的比重上升1.26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31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81个百分点。

六、民族构成
全市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5542314人,占86.16%;各少数民族人口为889898人,占13.84%。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513954人,增长10.22 %;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136964人,增长18.19%。

在全市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彝族(44.1万人),其次分别是回族(15.8万人)、白族(8.3万人)。

受民族政策及婚育观念等因素的影响,少数民族人口增长速度略高于汉族人口,全市人口的民族构成相对稳定。

七、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
全市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984420人;具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905377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2001190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1861123人。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6983人上升为15305人;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由13056人上升为14076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由28678人上升为31112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由34719人下降为28934人。

全市常住人口中,文盲人口(15周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为253800人,同2000年第五次为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文盲人口减少104044人,文盲率[5]由6.19%下降为3.95%,下降2.24个百分点。

八、城乡人口
全市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6]为4116616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64%;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2315596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36%。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增加940236人,乡村人口减少289318人,城镇人口占全市常住人口的比重上升9.06个百分点。

注释:
[1] 本公报数据均为初步汇总数。

[2] 人口普查对象是指普查标准时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自然人以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但未定居的中国公民,不包括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短期停留的境外人员。

境内指我国海关关境以内,境外指我国海关关境以外。

[3] 常住人口包括:居住在本乡镇街道、户口在本乡镇街道或户口待定的人;居住在本乡镇街道、离开户口所在的乡镇街道半年以上的人;户口在本乡镇街道、外出不满半年或在境外工作学习的人。

[4] 家庭户是指以家庭成员关系为主、居住一处共同生活的人组成的户。

[5] 文盲率是指全市常住人口中15周岁及以上不识字人口所占比重。

[6] 城乡人口是指居住在城镇、乡村地域上的人口,城镇、乡村是按2008年国家统计局《统计上划分城乡的规定》划分的。

昆明市统计局
昆明市人民政府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1年5月25日
昆明常住人口
昆明市常住人口继续保持全省第一。

昨日昆明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发布,昆明市常住人口6432212人,60岁及以上人口为778088人,占12.09%,老龄化趋势明显。

昆明市人普办供图
流动人口约198万人
普查时点,昆明全市常住人口643.22万人,现有人口726.31万人。

数据显示,昆明市属典型的人口净流入地区,省外及省内其他州市流入昆明市的人口约198万人。

省外流入人口中居前的分别是四川、贵州、重庆、湖南;省内其他州市流入人口中居前的分别是曲靖、昭通、楚雄、红河。

昆明市常住人口中,家庭2099404户,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73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05人减少了0.32人。

昆明市统计局局长徐晓青表示,家庭规模的进一步缩小,反映出昆明人口生育水平的下降和人们家庭观念的变化,同时也反映出昆明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居住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

昆明十年多了650918人
同“五普”相比,昆明市常住人口十年共增加了650918人,增长11.26%。

常住人口中,男性为3306182人,占51.40%;女性为3126030人,占48.60%,男女性别比为105.76∶100,男女比例平衡。

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5542314人,占86.16%;各少数民族人口为889898人,占13.84%。

人口最多的是彝族(44.1万人),其次是回族(15.8万人)、白族(8.3万人)。

昆明的文盲人口为253800人,比“五普”减少104044人,文盲率较高的有寻甸、东川、禄劝等。

昆明市常住人口中,城镇人口4116616人,占64%;乡村人口为2315596人,占36%。

同“五普”相比,城镇人口增加了940236人,乡村人口减少了289318人。

昆明百岁老人109人
在昆明市常住人口中,60岁及以上人口为778088人,占12.09%,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538231人,占8.37%。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昆明市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31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81个百分点。

昆明市这两项指标均低于全国水平,但高于全省水平。

数据显示,昆明市百岁老人达到了109人。

徐晓青认为,“随着我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医疗卫生保健事业的改善,人口寿命延长,老年人口数量逐年增多,人口老龄化的趋势更加明显。


“昆明养老缺专业人才”
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

昆明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昆明60岁以上的人口所占比例高于国际标准2.09个百分点,65岁以上人口超过国际标准1.37个百分点。

虽然昆明近年外来人口大量流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近年来昆明市人口老龄化的程度,但仍需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城乡养老保障体系,改善老年服务设施等仍是昆明市各级政府和全社会所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云信:老人不健康快乐,对家庭有何影响?
徐丽萍(昆明市养老产业协会秘书长):我们可以选择没孩子,但不能选择没父母。

老人不幸福将影响整个家庭的幸福感,最终影响社会和谐。

举个例子,老人瘫痪在家,子女要请假、甚至脱岗来照顾老人。

让你放弃工作来照料老人,你会如何取舍?从孝道的角度来讲是可以接受的,但从个人价值来讲,你也许不会感到幸福。

云信:最近有老人身亡家人不知的情况。

徐丽萍:不要指望某一方的力量来防范这类事情发生,这需要建立一个综合保障体系来解决,单独靠某一方面的力量,比如单靠社区、靠志愿者,事实上很难做到24小时的观察。

单一的力量投入巨大的成本后还不一定能做好。

有些城市的做法是“早看窗帘晚看灯”来确定老人是可以行动的。

当然最重要的是需要建立一个综合保障体系,加之现代化的技术应用,把老人去世后难以发现的事情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云信:昆明养老机构现状如何?
徐丽萍:专业护理水平总体而言还有待提升。

这不是某家机构的问题,是整个行业的问题,包括社会认知因素。

大家都认为养老就是吃饱穿暖、洗漱干净,没把养老提升到一个疾病照料、精神照料的层面。

人一旦进入老龄阶段,或多或少都有些疾病,不管是家庭照料还是养老机构照料,都该上升到专业照料的层次。

如何让老人身心愉悦,不是讲两句笑话就能
解决的。

老人病的时候,也不是说“我们很爱你”就可以解决了,需要专业医生来用专业知识解决。

云信:专业化护理老人很难吗?
徐丽萍:举个简单例子,老人洗澡用小板凳,如果有专业知识,护理需用专业沐椅,老人坐在上面可以扶着,凳子遇水会与地面吸得更紧,不易滑倒。

类似这样的细节有很多,其实专业包括了护理人员的技能,也包括一些专业的家用护理设备。

我们一直倡导养老行业护理人员能持证上岗,还得开展年检对从业人员进行审查。

养老机构持证的人员有多少?经过培训的有多少?应该对养老机构进行评价。

云信:昆明这方面培训如何?
徐丽萍:昆明有培训机构,但是培训时间太短。

没有一两个月培训要熟练操作是很难的。

培训分几个层次,先是价值观培训,对老人这个群体特点的了解,分疾病照料、心理照料、生活照料、营养膳食等。

一个专业养老护理人员应该是个全科护士,要求他涉及的知识面特别广。

比如,某种疾病能吃什么不能吃什么?痰塞窒息了怎样急救?都必须作为常识存在脑海中,不能临时翻书。

这些专业的知识,是用来保障老人生命的,不是一个星期急训,然后发个证就可以了。

云信:可以说养老在昆明算是产业了吗?
徐丽萍:现在还很难说是个产业。

但在未来,我想不用多久,养老一定是个产业。

凡是有消费者存在的项目,都能做大成产业,养老有众多消费者,且这个消费者数量正在不断增加。

以前民营资本进入养老行业的很少,以为养老是政府的事,是福利的事,是国家的事,民营资本的进入对养老事业来说是重要的推动力。

云信:昆明养老事业亟须解决什么问题?
徐丽萍:我个人的看法,昆明“养老”第一个亟须解决的是人才问题,不管是管理人才还是护理人才,非常缺。

第二个是政府对养老导向的问题,如何让社会公众更好地理解养老,我觉得政府还有媒体应做一些推动。

当然,政府应该拿出更加实际的政策来推动养老事业发展,扶持政策应该是更具体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