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_梁辰

合集下载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研究进展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研究进展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研究进展一、概述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是一个复杂且多因素参与的病理过程,涉及到多种细胞和分子机制的交互作用。

在脑缺血缺氧后恢复血液供应的过程中,缺血性脑组织不仅未能得到恢复,反而出现加重的损伤甚至坏死,这一现象引起了医学界的广泛关注。

近年来,随着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的深入研究,许多新的分子靶点和治疗方法被发现,为临床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主要机制包括氧化应激、炎症反应、细胞凋亡和自噬等。

当脑组织缺血时,能量代谢障碍导致细胞内钙离子堆积,引发氧化应激反应,产生大量自由基和细胞因子,进而引发炎症反应。

这些炎症因子会破坏细胞膜和线粒体,导致细胞死亡。

同时,脑缺血再灌注过程中还会出现神经细胞凋亡和自噬等现象,这些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也参与了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和发展。

目前,针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的研究已经涉及到许多方面。

一些药物如依达拉奉、胞磷胆碱等被发现可以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程度,这些药物主要通过抗氧化、抗炎、抗凋亡等作用发挥保护作用。

细胞治疗也成为研究热点,一些干细胞如间充质干细胞、神经干细胞等在体内外实验中表现出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其机制主要包括减轻炎症反应、促进血管再生、减少细胞死亡等。

尽管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研究进展,但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仍然存在许多未知领域需要探索。

未来,我们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详细机制,发现更多参与损伤过程的分子靶点,并针对这些靶点进行药物设计和发现。

同时,随着细胞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干细胞治疗也将会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治疗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通过加强多学科之间的合作,包括神经科学、生物学、药理学、医学等,我们有望促进研究成果的快速转化和应用,为临床防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提供更为有效的方法和手段。

1. 简述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定义和重要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是一种复杂的病理过程,它涉及到缺血期的原发性损伤和再灌注期的继发性损伤。

白藜芦醇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进展

白藜芦醇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进展

白藜芦醇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进展李岩1,王东玉21辽宁医学院研究生学院(辽宁锦州121001);2辽宁省锦州市中心医院(121000)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是神经科常见疾病,其致残、致死率高。

治疗原则是及时恢复缺血区的血液供应,但同时也带来了再灌注损伤。

抑制再灌注损伤已成为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环节。

近年来对白藜芦醇(resveratrol)的药理活性研究发现,该物质具有调节脂质、抗炎、抗氧化、抗癌、延长寿命等多种益于人类健康的重要功能,自从发现后一直受到医学界的重视。

关于白藜芦醇在抑制脑缺血/再灌损伤的保护作用实验研究相继有报道,本文就其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脑保护作用作一综述。

1 白藜芦醇的药理学特性白藜芦醇属于多酚类植物化学物中的芪类(stilbenes),是植物为对抗紫外线照射、真菌感染等不利因素产生的一种植物抗毒素。

首先,白藜芦醇作为一种天然的低毒性药物,广泛地存在于人类的食物中,如葡萄、花生、凤梨、桑椹等,具有较高的使用安全性;其次,白藜芦醇进入血液后迅速地与葡萄醛酸衍生物相结合,以结合的形式运输,且该形式的白藜芦醇较易透过血-脑屏障(BBB)进入脑组织[1]。

这也是保证口服或静脉注射白藜芦醇能起到脑保护作用的药理学基础。

2 白藜芦醇的脑保护作用2.1 白藜芦醇减少自由基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 自由基主要包括超氧阴离子、羟自由基、单线态氧、一氧化氮、脂质过氧化物等。

超氧阴离子的性质极其不稳定,通常是自由基级联反应中的启动环节。

在生理情况下,机体产生少量的自由基,可被自由基清除剂及时清除,使自由基的产生和降解处于动态平衡,对机体并无有害影响。

在缺血时大量产生这些物质可攻击关键的蛋白、脂质和DNA,破坏质膜和亚细胞器直接损伤脑组织,同时促进兴奋性氨基酸的释放、启动凋亡信号转导途径,加重缺血后神经元的死亡。

自由基清除剂包括谷胱甘肽、维生素C、维生素E、辅酶Q,以及抗氧化酶如超氧化物歧化物(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等。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进展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进展

、 夹闭沙土鼠
颈总动脉模型 等。上述模型各有利弊, 应依研究需 要选择。颈动脉引流模型方法简便易行 , 成功率高 , 造 成的缺血损伤确切, 不影响基底动脉和椎动脉的血流, 且脑干缺血不明显, 对循环、 呼吸功能影响较小 , 加之 手术在直视下进行, 既能直接观察 , 又能方便地控制分 流速度, 很适合脑血流动力学及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 研究。动脉线栓模型 创伤小, 勿 需开颅, 对全身影响 小, 脑缺血损伤程度较稳定, 术后动物存活期较长, 但 缺点是因动物品系、 体重、 尼龙线粗细及头端大小、 插 入深度不同等因素, 使堵塞大脑中动脉的最终部位难 法为赛庚啶 12~ 16mg / d 睡前服用。 3 2 4 抗胆碱能药物及甲吡酮等 DM 患者于晚间 服用东莨菪碱 5mg , 清 晨高血糖现象减轻 , 证明抗胆 碱能 药物有抑 制 GH 分泌的 作用, 但可诱发 或加重 DM 患者植物神经病变的症状如排尿困难、 膀胱残余 尿增多以及面红、 心率增快等副作用。选择性胃窦迷 走神经阻断剂如哌吡氮平可避免上述副作用 , 其方法 为睡前口服 100~ 150mg 或 15min 内静注 20mg 。亦 有人利用甲吡酮对抗皮质醇的作用 , 于 24 ! 00 时口服 甲吡酮 30m g/ kg 来降低 DM DP 的清晨高血糖。但长
第 23 卷第 5 期 2006 年 10 月
( 医学版 ) Jour nal of H ebei No rth U niv ersity ( M edical Editio n)
V ol 23 N o 5 O ct . 2006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进展
韩 敏 刘艳凯 薛茜
( 河北北方学院病理生理 教研室 , 河北 张家口 075000)
[ 10]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医药防治研究进展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医药防治研究进展
泛 应 用 于 脑 血 管 病 的治 疗 。朱 丽 娜 等 复 制 小 鼠缺 血 再 灌 注 模 型 ,以灯 盏 花 素治 疗 , 测 不 同 时 间 脑 皮 质 血 流 、脑 组 织 E as 监 vn 蓝 含 量 及 抗 氧 化 酶 类 等 的变 化 ,结 果 显 示 缺 血 再 灌 注 后 脑 皮 质
应 对 脑 组 织 的 损 害 , 缺血 的脑 组 织 具 有 保 护 与复 苏 效 应 。 培 对 王
血 流降低 , 治疗后 4 h升高 , 其他时间降低 ; 同再灌注 时间脑缺 不 血再灌注组脑组织 E as vn 蓝含量升高 , 治疗后降低 ; 脑缺血再灌 注组抗 氧化酶活性降低 , D M A含量增高 , 而治疗组酶活性增高 , M A含量降低 , 明灯盏花素能增加脑缺血再灌注小 鼠抗 氧化 D 说 酶 的活性 , 改善脑血流 , 减轻血脑屏障 的损伤 , 对脑缺血再灌注
1 单 味 中药
胞与 内皮细胞 间断裂应力降低 , 黏附力显著增强 明川芎嗪可显著 说 减轻脑缺血再灌 注损伤后 内皮细胞与 白细胞 的黏附。杨洁红等” 观察川芎提取物穴位敷贴对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 — A) t P 与
损 伤 具 有 保 护 作 用 。张 焰 等 以灯 盏 花 素 对 缺 血 再 灌 注 沙 土 鼠 进 行 干 预 , 现 灯 盏 花 素能 明显 增 加 脑 缺 血 及 再 灌 注 后 A P含 发 T
源等 n 采用 大鼠大脑 中动脉栓 塞模 型 , 。 研究葛根黄酮对脑 缺血
量和 A P酶活性 ,降低兴奋性氨基酸释放 ,从而减轻脑缺血再 T 灌注损伤 。 晓梅等…复制清醒小 鼠脑缺血再灌注模 型 , 卢 以灯盏
脑梗死体 积 ,提高 S D的活性 ,减少缺血再灌注 大鼠 MD O A的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治疗的研究进展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治疗的研究进展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治疗的研究进展向军同济大学医学院,上海(200433)E-mail: Chelsea_JX@摘要:缺血性脑血管是现代社会致死致残的最主要疾病之一,其治疗原则及时恢复缺血区的血液再灌注,而随之而来的再灌注损伤又成为一大难题。

笔者对近年来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研究综述如下。

关键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治疗;进展缺血性脑血管病是现代社会致死、致残的最主要疾病之一,其治疗原则是及时的恢复缺血区的血液灌注。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缺血后再灌注不仅没有使组织功能恢复,反而使缺血所致的功能障碍和结构破坏进一步加重,这种现象即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抑制再灌注损伤已成为缺血性中风治疗的重要环节。

近年来针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研究取得一定成果,现将其综述如下。

1.自由基研究自由基(free radical)是外层轨道上有单个不配对价电子的原子、原子团和分子的总称,其化学性质极为活波,可与各种细胞成分(膜磷脂、蛋白、核酸)发生反应,导致细胞功能障碍和结构破坏。

在脑缺血再灌注时,机体的自由基产生和清除系统遭到破坏,导致大量自由基的存在,造成脑组织损伤和功能障碍。

由于再灌注治疗窗十分短暂(仅1-3小时),因此清除自由基应在再灌注前或者再灌注早期即开始。

自由基的清除主要靠自由基清除剂,包括酶性自由基清除剂,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Prion蛋白(PrPc)等;低分子自由基清除剂,如维生素C、维生素E、谷胱甘肽等;其他如甘露醇、糖皮质激素等。

有研究表明,褪黑素(Melatonin MT)能够清除羟自由基、过氧亚氮阴离子、降低单线态氧毒性和自由基引起的脂质过氧化反应,是有效的自由基清除剂和间接抗氧化剂,具有较好的神经元保护作用[1-2]。

Cesario等[3]通过体内外实验观察发现,褪黑素的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还与其对胶质细胞的保护作用有关,且胶质细胞对治疗比神经元更敏感。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及治疗进展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及治疗进展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及治疗进展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麻醉科710004薛荣亮脑缺血一定时间恢复血液供应后,其功能不但未能恢复,却出现了更加严重的脑机能障碍,称之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erebr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CIR)。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与自由基的生成、细胞内钙超载、兴奋性氨基酸毒性、白细胞高度聚集和高能磷酸化合物的缺乏等有关。

急性局灶性脑缺血引起的缺血中心区死亡以细胞坏死为主,目前认识的比较清楚,即脑缺血后5-7分钟内,细胞能量耗竭,K+通道受阻,膜电位降低,神经末梢释放谷氨酸,通过兴奋谷氨酸受体(包括NMDA 、AMPA和KA 受体)致使细胞膜上的Ca2+通道开放,引起Ca2+超载,高Ca2+可激活NOS,使NO和氧自由基的形成增加,引发脂质过氧化,引起膜结构和DNA的损伤;Ca2+还可活化各种酶类,加剧细胞损伤和能量障碍,引发缺血级联反应,结果细胞水肿、细胞膜破裂,细胞内酶和炎性介质释放,引起细胞坏死。

近年来认识到半暗带区域于再灌注数天后出现了迟发性神经元死亡(DND),DND常出现在缺血再灌注后2-4日,主要发生在海马、纹状体及皮质区域,DND需要数日时间、有新蛋白质合成的、需要消耗能量的、为无水肿的细胞自杀过程,称之为细胞凋亡(PCD)。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既包括急性细胞坏死也包括细胞凋亡,对于DND的确切机制目前仍不清楚,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现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的研究进展及保护措施简述如下:1.基因活化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可出现大量基因表达,大约有374种基因出现变化,绝大多数基因与凋亡有关,其中57种基因的蛋白表达是缺血前的 1.7倍,而34种基因的表达量出现下降,均发生在4小时到72小时, 包括蛋白质合成,基因突变,促凋亡基因,抑凋亡基因和损伤反应基因变化等,这些基因的相互作用最终决定了DND的发生。

2.兴奋性氨基酸毒性兴奋性氨基酸毒性是指EAA受体活化而引起的神经元死亡,是脑缺血性损伤的重要触发物和介导物。

近针刺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进展

近针刺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进展

2、改善神经功能:针刺可明显改善CIRI后的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 量。其作用可能与针刺对脑组织神经元的保护、促进神经生长因子的表达等有关。
3、调节血液循环:针刺可改善CIRI后的血液循环,提高脑组织的氧供和血 供。其机制可能与针刺对血管舒缩因子的调节、促进血管生成等有关。
二、针刺治疗CIRI的机制研究
一、钙通道阻滞剂
钙通道阻滞剂是一类能够阻止钙离子进入细胞的药物,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这些药物能够阻止钙离子进入神经细胞,从而防止细胞内 钙离子过载引起的细胞死亡。其中,尼莫地平是最常用的钙通道阻滞剂之一,
它能够选择性作用于脑血管平滑肌,减轻脑缺血引起的脑水肿和神经细胞损 伤。
总之,本研究发现川芎嗪对糖尿病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 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凋亡、自噬和氧化应激信号通路有关。这一发现为中药活性 成分治疗糖尿病并发症提供了有益的实验依据,并为未来研究提供了研究方向。
参考内容三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是一种严重的病理生理过程,其药物治疗旨在减轻再灌注 引起的进一步细胞损伤和死亡。近年来,随着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的深入理 解,已经开发出多种具有保护作用的药物。本次演示将介绍一些主要的治疗药物 及其作用机制。
同时上调抗炎因子IL-10的表达。这种调控作用主要与针刺对MAPK、NF-κB 等炎症相关信号通路的调节有关。
二、针刺对CIRI的氧化应激调控
氧化应激是指体内活性氧(ROS)产生过多或清除过少,导致机体氧化还原 平衡失调的现象。在CIRI中,ROS的产生和积累可引起细胞损伤。研究表明,针 刺可以通过调节抗氧化酶的表达,减轻氧化应激对脑组织的损伤。例如,针刺可 以上调超氧化物歧化酶
1、调节炎症反应:炎症反应在CIRI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针刺可 通过抑制炎症因子的表达、减轻炎症反应来保护脑组织。例如,针刺可下调CIRI 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等炎症因子的表达, 减轻炎症反应。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及阿片类物质脑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及阿片类物质脑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的多个丝氨酸/ 苏氨 酸残基 被 CM 等蛋 白激酶磷 化 , a KI I 导致胞
外 M “ 对 受 体 的阻 滞 作 用 降 低 , 启 更 容 易 , C “ 内 流 增 加 , g 开 使 a
在麻醉过程 中麻 醉药物对脑缺 m再灌注损伤的影 响 , 尤其作
为围术期 的常用药 , 阿片类镇痛药对于缺血性脑保护 的影响 已引
起 了极 大 的 关 注 , 同时 也 进 行 了一 些 有 关 方 面 的研 究 , 文 对 近 本 几 年 的这 两 方 面 的研 究进 展 作 一 简 要 综 述 。 1 脑 缺 血 再 灌 注 损 伤 的 机 制
处 理 中 起重 要作 用 。
白质翻译的激酶 , 使基因的翻译 能力丧失 。 研究表明 , 细胞凋亡与脑缺 血性 损伤关 系密切 , 血再 灌注 缺
最近研 究发现 , J 阿片 8 受体激动剂预处理离体培养 的原代
皮质神经元 可激 活细胞 外调 节蛋 白激酶 ( R , E K) 使其磷 酸化 增 多, 进而使 B l c 一2活性增 高 , 消或抑 制 了致 死性 缺 血 低氧 期 抵 /
脑缺J 可导致脑内高能磷酸物质快速消耗 , 『 Ⅱ 不足 以维持细胞
内外的正常离子梯度 , 导致 神经元与胶质 细胞全 面去极化 ; 易损 神经元 内谷氨酸盐释放 , 过激活 D一天冬 氨酸 ( MD 受 体 , 通 N A)
从而使 电压依赖和谷氨酸盐调控的钙离子通道开放 , 细胞 内钙超 载 ,a c 增 加 可激 活 一 系 列瀑 布 样病 理 生 理 过 程 造 成组 织 损 伤…; 腺苷降解产物或 内质 网池 内 C 2 a 消耗可激 活一种 通过磷
后细胞凋亡介 导神经 细胞损伤坏死 , 尤其 迟发性神 经元 死亡 。

11.心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及防治策略研究进展

11.心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及防治策略研究进展

的心肌保护作用,小规模的临床试验表明
acadesine能有效减少中风、心梗及因心脏病导 致的死亡率,从2009年3月开始,美国NIH正 在资助进行一项大规模的临床试验,以明确 acadesine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作用。 但是在AMISTAD—II临床试验中发现,系统注 射腺苷并不能减少急性心梗病人的死亡率,而 在一项冠脉内注射腺苷治疗急性心梗的小规模 临床试验中发现,腺苷对患者心电图及血管造 影改变有改善作用¨41。同样小规模的冠脉注 射硝普钠治疗无复流患者的临床试验也取得了 很好的疗效,推测硝普钠与腺苷联合冠脉内注 射可能疗效会更好¨川。 缺血预处理通过抑制meTe开放发挥其心
胞炎症、自噬、细胞凋亡等,均参与了心肜脑缺
血再灌注损伤,最终加重心脑损伤、危及患者生 命。随着对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研究的深入, 对心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治策略研究也有了 长足的发展,从1986年Murry等【l o提出缺血预
基金项目: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0803350098). 作者简介:夏强(1961一),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 师,主要从事心脑血管生理和病理生理研究;E—mail: xiaqiang@zju.edu.crl
第39卷第6期
2010生
JOURNAL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OF
V0l 39
No 6
ZHEJIANG
UNIVERSITY(MEDICAL SCIENCES)
2010
http://www.joumab.zju.edu.cn/med
DOI:10.3785/j.issn.1008-9292.2010.06.001
信号转导通路,如再灌注诱发的活性氧
(reactive
oxygen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及其药物治疗方法的进展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及其药物治疗方法的进展

[收稿日期] 2011-10-31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课题 (30873066/C180102,30472020,30672654) [作者简介] 王立英 (1974-),女,吉林省吉林市人,在读药学博士,主要从事心脑血管疾病研究。 [通信作者] 杨世杰 (Te1:0431-85619483,E-mail:jcyaoli@sina.com)
脂质过氧化而导致的不可逆损伤有关。氧自由基的有害作 用机制:①过量 氧 自 由 基 可 引 起 脂 质 、 蛋 白 质 和 核 酸 的 过 氧化,导致膜性结构破坏、通透性增大、蛋白质降解和核 酸断 裂 及 线 粒 体 变 性、 崩 解, 最 终 死 亡;② 诱 导 DNA、 RNA、多糖和氨基酸 等 大 分 子 物 质 交 联, 交 联 后 的 大 分 子 失去原来的 活 性 或 功 能 降 低[3];③ 缺 血 期 间 , 内 源 性 抗 氧 化系统并无明显变化,而脂质过氧化物,如过氧化物歧化 酶 (superoxide dismutase, SOD )、 丙 二 醛 (malondialdehyde, MDA ) 和 乳 酸 脱 氢 酶 (lactate dehydrogenase,LDH) 等均明显上 升,导 致 氧 化-过 氧 化 失 衡,形成恶性循 环;④ 再 灌 注 时,氧 在 黄 嘌 呤 氧 化 酶 的 作 用下产生新的氧自由基,同时又使原来因氧耗竭而停滞的 氧自由基向脂质过氧化物转化的过程得以继续,从而加重 细 胞 损 伤[4]。 1.1.2 一氧化氮 (NO) 自 由 基 NO 自 由 基 在 CIRI中 有 神经毒性和神经保护双重作用,一方面扩张血管、改善缺 血组织血供、抑制血小板 聚 集、减 轻 CIRI损 伤,具 有 一 定 的神经保护作用;另一方面参与脑缺血急性脑损伤与迟发 神经元死亡过程,即诱导神经细胞凋亡。NO 是在一氧化 氮 合酶 (nitric oxide synthase,NOS) 催 化 下 以 L-精 氨 酸 为 底物产生的。NOS包括 内 皮 源 性 NOS (eNOS)、神 经 源 性 NOS (nNOS) 和 诱 导 性 NOS (iNOS)[5-6]。 实 验[7]证 明 : eNOS具有神经保护作用,nNOS介 导 产 生 的 NO 自 由 基 参

脑缺血和再灌注损伤与防治机制的研究进展

脑缺血和再灌注损伤与防治机制的研究进展

7 3 0 0 5 0 , C h i n a ; 2 . S c h o o l o f P h a r ma c y , L a n z h o u U n i v e r s i t y , L a n z h o u 7 3 0 0 0 0 , C h i n a )
[ A b s t r a c t ] T o s u m m a i r z e t h e a d v a n c e s i n m e c h a n i s m s o f d a m a g e a n d t r e a t m e n t s o f c e r e b r a l i s c h e m i a a n d r e p e r f u s i o n a n d f o r e -
药学实践杂志
2 0 1 4年 1 1 月2 5日第 3 2 卷第 6期
4 0 1
J o u na r l o f P h a r ma c e u t i c a l P r a c t i c e , V o 1 . 3 2 ,N o . 6, No v e m b e r 2 5, 2 0 1 4
炎症反应 、 促进神经元生长与修复等多个方面 。多靶点联合治疗可能是 防治脑缺血和再灌注损伤 的一个方 向。 [ 关键 谰 】 脑缺血 ; 再 灌注损伤 ; 防治 ; 损 伤机 制 [ 中圈分类号 ] R 6 5 1 . 1 5 [ 文献标志码 ] A [ 文章编号 ] 1 0 0 6 — 0 l 1 1 ( 2 0 1 4 ) 0 o r s .T h e t r e a t me n t s i n c l u d e d r e d u c i n g i s c h e mi a t i me ,b l o c k i n g g l u t a ma t e r e c e p t o r s ,f r e e r a d i c a l s c a v e n g i n g,i n h i b i t i o n o f a p o p t o s i s ,

中医药防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实验研究进展

中医药防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实验研究进展
障 ,清 除 氧 自由 基 、促 进 脑 血 管 再 生 、 减 少 脑 细 胞 程
序性 死亡 ,对脑 缺血 再灌 注损伤 有保 护作 用 口 。麝 香 配伍 冰 片能够使 大 鼠脑 梗死 体 积 显著 缩 小 ,明 显改 善

神经 功能 损害 的作用 ,有 效 降低 脑 缺 血再 灌 注后 脑 含
闻公灵 等[ 研 究发 现丹 红注 射液 预处理 可 降低 局灶 性 1 叩
脑 缺血再 灌 注损伤 大 鼠 I AM一 C 1表 达 ,减 轻 白细胞 浸 润 ,抑 制粒 细胞 黏 附从而起 到脑 保护 作用 。
改善微 循环 的作用 ,另外 何 首 乌 、葛根 、川芎 及 水 蛭
尚能清 除 自由基 、抗 脂质 氧 化 、减 少钙 离子 超 载 ,从
2 3 益母 草 注射 液 :益 母 草 注 射 液 能 减 少 大 鼠脑 梗 .
死 体积 ,能 提 高脑组 织 中 S 0D活性 ,减少 MD 的生 A 成 ,减 少脑 缺血 后神 经 细胞 坏 死 ,对 缺血 再 灌 注 引起
* 基 金 项 目 :浙 江 省 医 药 卫 生 科 学研 究 基 金 项 目 山萘 酚 对 缺 血 再 灌 注 脑 损 伤 大 鼠 海 马 区 细 胞 凋 亡 及 cs a  ̄3表 达 的 影 ap s
障 ,对 脑缺 血再 灌注 损伤有 很好 的治 疗作 用 ] 。 2 中药注 射液 2 1 参 附 注射 液 :李 扬 等 以 免 疫 组 化 法 检 测 热 休 .
克蛋 白 7 HS 7 )及 HS 9 0( P 0 P 0在 大 鼠 C R I I中 的 表 达 ,结果 显 示 参 附注 射 液 预 处 理 可 通 过 增 加 HS 7 P0 表达 而对 大 鼠 C R 起 保护效 应 。HS 7 一组 特殊 蛋 II P 是 白质 ,由于 生 物 体 或 离 体 培 养 细 胞 在 不 良环 境 因 素

脑缺血再灌注后血脑屏障损伤机制及药物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脑缺血再灌注后血脑屏障损伤机制及药物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2脑缺血再灌注后血脑屏障的损伤机制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使l血L脑屏障的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这 种神经组织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是脑缺血后病理生理改变的重 要环节.也是影响药物治疗效果的关键闪素之一。 2.1炎症因子人类星形胶质细胞在缺氧时町释放炎症介质, 能够使人微血管内皮细胞内的]L-IO、TNF-a、细胞问黏附分子
Damage
Mechanism伽Blood
Brain Barrier after 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and
Neuroprotective Drugs(review)

LI
Dong—ming。WANG Wen,以a1.Xuanwu Hospital of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Torch
High Technology Industry
Development
Center,TheMinistry of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the P.R.C.,Beijing 100038,China
on
Abstract: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results in breakdown
信号转导级联,导致紧密连接(tight junction,TJ)分裂和血脑
屏障破坏[33。 IL-lfl是触发炎症和免疫反应的莺要介质,主要通过促进 自细胞和内皮细胞黏附Ifii激发炎症反应。IL-Ip作为一种炎症 和免疫源性细胞因子,它不仅能够协同其他细胞闪子促进B,T
细胞活化,而且能够诱导其他炎性介质的产生,黏附分子的表
尘旦堡篁墨迨:i塞壁;!!!笙!!』!笙!!鲞箜!!塑竺堕!』垦!坠蔓!!塾塑!!呈!!£!:!!!!:!!塑!∑旦!:!!:型!:!!

中药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

中药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

中药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CIRI)是一种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涉及多种机制的相互作用。

近年来,随着中医药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中药被发现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本文旨在综述中药在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方面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以期为中医药在脑血管疾病领域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文将简要介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基本概念、病理生理过程及其危害。

随后,重点综述中药在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保护作用,包括改善脑缺血症状、减轻脑组织损伤、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对中药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进行深入探讨,包括抗氧化应激、抗炎、抗凋亡、调节能量代谢、改善微循环等多种机制。

本文还将对中药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现状进行评述,分析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综述,期望能为中医药在脑血管疾病领域的深入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二、中药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主要药物及其作用中药在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领域的应用历史悠久,近年来随着现代药理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中药成分和方剂被证实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这些中药主要通过多种机制,如抗氧化、抗炎、抗凋亡、改善微循环等,发挥其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效果。

一些常用的中药如丹参、川芎、红花等,它们含有丰富的活性成分,如丹参酮、川芎嗪、红花黄色素等,这些成分能够显著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的神经元损伤和凋亡。

一些传统中药方剂如补阳还五汤、血府逐瘀汤等,也在临床和实验研究中表现出良好的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效果。

这些中药及其方剂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通过抗氧化作用,清除自由基,减轻氧化应激对脑组织的损伤;二是通过抗炎作用,抑制炎症反应,减少炎症介质对脑组织的损害;三是通过抗凋亡作用,保护神经元免受缺血再灌注引起的凋亡;四是通过改善微循环,促进脑血流的恢复,为缺血的脑组织提供足够的营养和氧气。

202X年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进展

202X年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进展
第三页,共一百零六页。
二. 出血性脑血管疾病: A. 脑出血(cerebral hemorrhage)
非外伤性脑实质内的出血,多发于高血压,
脑动脉硬化,起病急,病情严重,死亡率高。 B. 蛛网膜下腔出血
subarachnoid hemorrage,SAH,
主要为脑底或脑表面血管破裂(pòliè),血液流入蛛 网膜下腔,引起剧烈头痛和脑膜刺激症。
脑血管病临床(lín 上可分为 chuánɡ)
一. 缺血性脑血管病: A.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fāzuò)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 B. 脑梗塞(cerebral infarction)
(脑血栓,cerebral thrombosis) (脑栓塞,cerebral embolism)
第二十七页,共一百零六页。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zhìliáo)研究
第二十八页,共一百零六页。
目前临床应用的药物种类繁多,但疗效并不令人满意。主要治疗策略 有以下(yǐxià)几种:
一、溶栓
二、抗凝治疗(zhìliáo)
三、抗血小板药
四、降低脑水肿和颅内压药
五、 脑保护剂
六、基因治疗
抗炎症(yánzhèng)治疗 自由基清除剂 兴奋性氨基酸受体拮抗剂 离子通道阻断剂 选择性脑血管扩张药
第六页,共一百零六页。
目前研究(yánjiū)还证实,遗传因素在脑血管病的 发病中起重要作用,故有人将高血压家族史、卒中 家族史也列为危险因素,已阐明,脑血管病是遗 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而引起的一种临床综 合征。
第七页,共一百零六页。
脑血管病遗传方式的遗传学特征基本上可分为 两大类:一类是对有卒中症状遗传性的研究(即单 基因卒中);单基因卒中在青年中多见,是由于单基 因的缺陷导致心脏(xīnzàng)栓子、大动脉病变、血液 学异常、线粒体异常、离子通道异常以及结缔组 织异常等,从而引起卒中。

对抗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新型药物研究

对抗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新型药物研究

对抗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新型药物研究新型药物研究:应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言:缺血再灌注损伤即因一段时间的血液供应中断后,重新灌注导致组织器官受损的情况。

这种损伤常见于心脏、肾脏和脑部等重要器官,在临床上带来了严重的风险。

为了更好地对抗这种损伤,科学家们积极寻找新型药物,并进行相关研究。

本文将介绍目前正在进行的一些新型药物研究,以期能够在未来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

一、利用抗氧化剂预防缺血再灌注损伤缺血再灌注时,过氧化物酶和自由基生成会导致氧化应激,进而加重组织器官受损。

因此,利用抗氧化剂来减轻或预防这种氧化应激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成为一个有吸引力的研究领域。

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天然产物和合成抗氧化剂在预防缺血再灌注损伤方面具有潜力。

例如,维生素C、维生素E和多酚类化合物等可以通过清除自由基来减轻氧化应激。

此外,新型抗氧化剂如诺特尔(N-acetyl cysteine)和辅酶Q10也显示出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二、炎症抑制剂的作用与研究在缺血再灌注过程中,啮齿动物和人体组织都会发生炎症反应,这可能导致血管内皮功能紊乱、器官功能衰竭等严重后果。

因此,开发并研究能够抑制或调节炎症反应的药物成为一项重要任务。

某些非甾体类消炎药如布洛芬被发现可以有效缓解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的神经元死亡。

并且,转录因子NF-κB等信号通路在调控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炎症反应具有关键作用。

因此,针对这些信号通路进行干预也是一种潜在的治疗策略。

三、干细胞治疗:希望的曙光近年来,干细胞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备受关注,因为它们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为多种不同细胞类型的能力。

对抗缺血再灌注损伤方面,干细胞治疗被认为是一种非常有潜力的新型药物。

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一类最常见且最广泛使用的干细胞类型。

许多实验表明,MSCs能够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以及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等疾病引起的组织伤害。

其机制可能涉及增加创伤部位的血供、促进组织修复和抑制炎症反应等。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及药物治疗进展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及药物治疗进展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及药物治疗进展唐练亭(临沂市中医医院,山东临沂 276002)摘要:长时间的脑部缺血会导致脑内氧气供应不足,造成不可逆性损害,甚至也会引发脑内缺血梗死。

脑缺血在发生后,血供在一定时间段内恢复,脑部功能在此种条件下,不但无法达完全恢复至正常水平,且还可能引发更为严重的障碍,在出现此种现象时,临床通常按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定义。

而患者在出现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可进而造成脑功能受损,同时,脑细胞生物电也会出现程度不等的改变,引发病理性慢波,缺血发生一定时间后,再做灌注处理,可使慢波表现为持续加重的情况。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与缺乏高能磷酸化合物、大量自由基生成、白细胞高度聚集、细胞内部分布的钙超载等多因素均具密切关联。

脑缺血再灌注有较为复杂的机制,也有对应的治疗方案。

由于再灌注会加重脑血管的功能障碍,也会导致细胞的结构被破坏。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结合现代技术和药物进行治疗已经成为研究的瞩目领域。

关键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药物治疗;进展Progress in Research and Drug Treatment of 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TANG Lianting(Linyi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Linyi, Shandong 276002, China)Abstract:Prolonged cerebral ischemia can lead to insufficient oxygen supply in the brain, irreversible damage and even ischemic infarction. After the occurrence of cerebral ischemia, the blood supply is restored within a certain period of time. Under such conditions, the brain function may not only fail to fully recover, but may also cause more serious disorders. When this phenomenon occurs, the clinical definition is usually defined as cerebr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 After the occurrence of 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the patient may further damage the brain function. At the same time, the biological electricity of the brain cells also changes in varying degrees, causing pathological slow wave. 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lack of high-energy phosphoric acid compounds, the generation of a large number of free radicals, 作者简介:唐练亭,本科,副主任药师,研究方向:药学。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西药治疗进展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西药治疗进展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西药治疗进展脑血管病是神经科常见病多发病,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和高复发率的特点,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

脑血管病大体上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脑血管病,而缺血性脑血管病(Ischemic Cerebral Vesscular Disease,ICVD)约占70%-80%。

其中由大脑中动脉梗塞造成的脑缺血尤为常见[1],是目前重点防治的一种疾病。

因此积极开发和研制具有治疗作用的药物,具有重大的医学价值。

在 ICVD 的治疗中重建血流或增强缺血区的血流供应是缺血脑组织修复损伤的必需条件,但同时带来的再灌注损伤也是目前最受关注的问题[2]。

关于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erebr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CIRI)的研究发展较快,且随着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认识的进展而不断深化。

本文从西药近年来医学界关于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实验研究做如下概述。

西药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进展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引起多种脑血管病的重要病理生理机制,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有效措施。

目前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方法主要有:预灌注疗法;预处理疗法;电刺激疗法;蛋白激酶抑制剂;神经干细胞移植;抑制细胞内钙离子超载;清除自由基;抑制白细胞作用;增加三磷酸腺苷(ATP)含量;抑制兴奋性氨基酸毒性作用;抑制过量一氧化氮生成;亚低温治疗等。

现分述如下:1.1预灌注疗法Ding等人在开通大脑中动脉前,先用生理盐水通过颈内动脉进行预灌注,可以冲洗缺血缺氧产生的各种炎性因子、自由基等,明显改善再通后脑血流的灌注,减少白细胞的浸润,缩小梗死面积,同时明显降低梗死区ICAM-1的表达。

而后,Ding等人尝试用冰盐水进行局部预灌来减少再灌注脑损伤。

1.2预处理疗法陈淑增[3]等在模型制备前用氟伐他汀连续灌胃14d预处理,发现氟伐他汀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白介素-10(IL-10),下调TNF-α的表达有关。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及丹参的脑保护作用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及丹参的脑保护作用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及丹参的脑保护作用
周然(综述);李成辉(审校)
【期刊名称】《麻醉与监护论坛》
【年(卷),期】2008(015)005
【摘要】脑缺血/再灌洼损伤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

其最终结果将造
成脑神经细胞损伤。

如何治疗脑组织在缺血/再灌注的损伤已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

中药丹参是一种活血化瘀药,目前己广泛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

本文就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以及丹参的脑保护作用作一综述。

【总页数】4页(P320-323)
【作者】周然(综述);李成辉(审校)
【作者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100029;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手求麻醉科,北京10002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41
【相关文献】
1.丹参酮ⅡA对早期脑缺血和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脑保护作用 [J], 韩若东;汤其强;肖晗;李俊
2.超短波与丹参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保护作用的比较研究 [J], 苑秀华;张立新;张志强
3.2-BFI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脑保护作用机制研究 [J], 张茹茹; 薛辛辛; 朱娅娜; 席宏杰
4.通络清脑注射粉针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脑保护作用及神经元自噬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研究 [J], 陈琰琰;张业昊;徐立;姚明江;王光蕊;宋文婷
5.小窝蛋白Cav-1介导人参皂苷Rb1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脑保护作用 [J], 张高娇;王芯芯;周佳;王雷雷;戴勤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常机体自身能够合成抗氧化有机物,包括超氧化物歧 化酶(SOD)、褪黑素(MT)、维生素等。目前已知 SOD 是体内 最重要的氧自由基清除剂,对机体的氧化水平和抗氧化平衡 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Reddy MK 等[9]研究表明,直接给予外 源性 SOD 是治疗 CIRI 的有效方式,但缺点是半衰期较短(约 6 min)、渗透性差、难以通过 BBB。为此,使用 SOD-纳米颗粒作
Glu 是脑缺血后最早释放的氨基酸,大量释放后,可激活 Glu 受体,对神经元的损伤起关键性作用[16]。目前临床上主要 应用 Glu 受体拮抗药和 Glu 释放抑制剂来治疗 CIRI。Glu 受体 主要包括 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α-氨基-3-羟 基 -5- 甲 基 -4- 异 唑 丙 酸 受 体(AMPAR)和 海 人 藻 酸 受 体 (KAR)。其中 AMPAR、KAR 门控通道开放时产生 Na+内流和 K+外流现象,NMDAR 是对 Ca2+具有通透性的离子通道,兴奋 时引起 Ca2+超载,进而加重神经损伤。Chen X 等[17]采用免疫组 化法证实瓜蒌桂枝汤能抑制 CIRI 大鼠 NMDAR、AMPAR 的表 达,进而减少大脑梗死体积和神经损伤。Yang L 等[18]研究表 明,对 MCAO 2 h、再灌注 24 h 处理后的大鼠给予一种香豆素 的衍生物瑞香素(DAP)能够防止 NMDAR 激活引起的神经元 损伤。Hu Z 等[19]研究表明,厚朴酚可抑制 MCAO 2~3 h 再灌 注大鼠 NMDAR 活性,显著减少 NO 的产生,减小脑梗死体 积。Zhang K 等[20]通过蛋白印迹法分析发现,苦参碱(OMT)通 过下调 NMDAR 表达进而保护神经元,恢复抗凋亡蛋白活性, 可有效治疗 CIRI。
Glu 释放抑制剂可通过阻滞 Na+通道、减少 Glu 在突触前膜 的释放,从而抑制或阻断其突触后作用。Knapp L 等[21]研究表 明,草酰乙酸(OxAc)可以通过增强脑血流中 Glu 的流出,降低 大脑中 Glu 的水平,进而改善由 CIRI 引起的体感失控。Tang
文章编号 1001-0408(2016)04-0538-04
摘 要 目的: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治疗药物的深入研究和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脑缺血再灌注”“Cerebral ischemia reperfusion”“Free radical”“Amino acid”“Antiinflammatory”等 为 关 键 词 ,组 合 查 询 2005 年 1 月 至 2015 年 3 月 中 国 知 网 、 PubMed 等数据库中有关 CIRI 治疗药物的研究文献,归纳总结后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共查阅文献 200 篇,得到有效文献 38 篇。治疗 CIRI 的药物主要包括自由基清除剂类,如依达拉奉、褪黑素、维生素类似物等;兴奋性氨基酸拮抗药类,如香豆素、厚朴 酚、苦参碱、草酰乙酸等;钙离子通道阻滞药类,如尼莫地平、齐考诺肽等;抗炎药类,如洛伐他汀、超低分子量肝素、冰片等。以上 药物在临床或动物研究中均对 CIRI 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治疗效果。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一些基因药物如聚乙二醇-聚乳酸聚乙二 醇酸共聚物(PEG-PLGA)、TAT 融合肽 PYC36 D-TAT 和 JNKI-1D-TAT 等对 CIRI 疗效显著,为 CIRI 药物的发展开拓了新的前景。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脑血管疾病(Cerebral vascular disease,CVD)是当今世界 三大疾病之一,其中缺血性脑血管疾病(Ischemic cerebral vascular disease,ICVD)占 80%~85%,其死亡率在人类疾病中居 第二位[1]。脑缺血一定时间后血液恢复供应,其功能不但未能 恢复,而且会出现更加严重的脑功能障碍的现象,称之为脑缺 血/再灌注损伤(Cerebr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CIRI)。目 前认为 CIRI 发生机制主要包括自由基损伤、兴奋性氨基酸毒 性作用、Ca2+超载、炎性反应和细胞凋亡等[2]。笔者以“脑缺血 再灌注”“Cerebral ischemia reperfusion”“Free radical”“Amino acid”“Antiinflammatory”等为关键词,组合查询 2005 年 1 月至 2015 年 3 月 PubMed、中国知网等数据库中有关治疗 CIRI 药物 的研究文献,共查阅文献 200 篇,得到有效文献 38 篇。现对不 同类型治疗 CIRI 的药物在临床及动物实验中的治疗效果总 结归纳后作如下综述,为 CIRI 的深入研究和合理应用提供理 论参考。
药,2006,28(2):253. [37] 韩红英,李国玉,王金辉.阿魏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
究现状[J].农垦医学,2010,32(3):257. [38] Fatehi M,Farifteh F,Fatehi-Hassanabad Z. Antispasmodic
and hypotensive effects of Ferula asafoetida gum extract [J]. J Ethnopharmacol,2004,91(2/3):321.
2 兴奋性氨基酸拮抗药
兴奋性氨基酸(Excitatory amino acids,EAA)是中枢神经 系统的主要兴奋性神经递质,存在于神经突触末梢、神经元胞 体和胶质细胞胞质中。EAA 主要包括谷氨酸(Glu)、天冬氨酸 (Asp)和甘氨酸(Gly)。其中 Glu 和 Asp 是中枢神经系统中最 为重要的两种内源性 EAA。在正常生理条件下,它们是神经 元之间信息传递的桥梁,而在脑缺血再灌注时,由于 Glu 和 Asp 大量释放、重摄取受阻,使得突触后膜 EAA 受体过度激 活,造成神经损伤,此被称为“兴奋毒性”学说。
(收稿日期:2015-08-25 修回日期:2015-11-02) (编辑:余庆华)
· 538 · China Pharmacy 2016 Vol. 27 No. 4
中国药房 2016 年第 27 卷第 4 期
为 SOD 的载体,通过颈内动脉给药能够延长药物半衰期和提 高药物渗透性,易于透过 BBB,其治疗效果显著。骨形态发生 蛋白 7(BMP-7)是骨形态蛋白家族成员,诱导人体骨骼、肌腱 和神经组织的形成。Pei H 等[10]在研究 CIRI 的产生机制中发 现,BMP-7 能显著增强 SOD 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 的活性、降低 MDA 的水平,从而减少脑神经损伤、缓解 CIRI 症状。
������������������������������������������������������������������������������������������������������������������������������������������������������������������������������������������������������������������������������������������������������������������������������������������������������������������������������������������������������������������������������������
1 自由基清除剂
自由基大量生成是 CIRI 产生的主要机制。研究表明,自 由 基 在 生 物 体 中 广 泛 分 布 ,主 要 包 括 脂 质 过 氧 化 物 丙 二 醛 (MDA)、超 氧 阴 离 子(O2 -)、羟 自 由 基(—OH)、一 氧 化 氮 (NO)、烷自由基、烷氧基和烷过氧基等[3]。其中,O2-和—OH 对机体损害最大。目前临床上使用的自由基清除剂主要包括 合成类自由基清除剂和内源性自由基清除剂等。 1.1 合成类自由基和过氧化物, 例如 MDA、O2-、过氧化亚硝酸盐等。其中最主要的过氧化物 是 MDA,其含量高低可反映脂质过氧化水平,在一定程度上 间接反映细胞损伤程度。而 NO 作为人体内重要的第二信使 和代谢产物,正常情况下对脑血管有保护作用,但过量的 NO 则是高毒性的氧化自由基,可严重损伤脑组织。依达拉奉是 目前临床使用最多的自由基清除剂,在体内以阴离子形式存 在,通过转移一个电子给自由基而产生依达拉奉基团,打断脂 质过氧化反应链,从而抑制脑细胞的过氧化作用,保护神经细 胞,延迟神经细胞凋亡。Yokoo H 等[4]研究表明,依达拉奉能明 显 降 低 CIRI 后 MDA 的 表 达 ,并 防 止 NO 被 还 原 型 辅 酶 Ⅱ (NADPH)氧化酶氧化成过氧亚硝酸盐而破坏血脑屏障(BBB) 的完整性。Nobukazu M 等[5]研究表明,依达拉奉能有效抑制 基质金属蛋白酶 9(MMP-9)的活性来减轻脑损伤。此外,另有 研究表明依达拉奉对急性脑卒中、帕金森综合征、外伤性脑损 伤等多种与氧化应激相关的疾病均有良好的临床疗效[6-8]。 1.2 内源性自由基清除剂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Δ
梁 辰 1,2*,初海平 1,王福文 1,3(# 1.山东省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济南 250062;2.济南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 医学与生命科学学院,济南 250200;3.山东省罕少见病重点实验室,济南 250062)
中图分类号 R969
文献标志码 A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16.04.33
维生素 E 能附着在细胞膜上,对于细胞膜的氧化损伤有很 好 的 拮 抗 作 用 ,能 够 减 轻 脑 缺 血 再 灌 注 后 神 经 损 伤 。 Perez-Asensio FJ 等[13]研究表明,ig 维生素 E 类似物后,MCAO 2~ 8 h 的 SD 大鼠脑梗死体积显著减小,可延迟神经损伤 1~7 d。 维生素 C 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小分子自由基清除剂,水溶性 强,可清除 NO、—OH 等细胞代谢产物 ,但 [14] 不能通过 BBB。 维生素 B 类药物如硫辛酸的抗氧化作用远强于维生素 C 和维 生素 E,且亲脂性强、容易透过 BBB,可降低大脑缺血区梗死面 积和再灌注后神经凋亡[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