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易错题集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郑州市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易错题集锦
单选题
1、傅雷教育儿子待人要_____,做事要_____ 。
( )
A.谦虚、严谨B.严肃、认真C.随和随意
答案:A
依据课文内容不难填出,傅雷教育儿子待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谨。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作品内容的掌握情况。
锻炼了学生的阅读能力,激发学生获取知识的兴趣。
2、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历史著作《战国策》。
“讽谏”的意思是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
B.《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体裁是寓言。
C.《曹刿论战》选自《左传》,传说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是根据汉史写的纪传体史书。
D.《关雎》选自《诗经》,《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的诗歌305篇,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答案:C
《左传》是根据鲁史写的编年体史书。
故选C
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A.《诗经》是“世界最美的书”。
《关雎》传唱着君子对淑女的热切追求;《七月》记叙了人们一年四季的劳动生活;《蒹葭》浓浓的秋凉中折射出淡淡的凄婉之意……
B.社会各界高度关注醉酒驾车要被刑拘的规定在现实执法中能否真正落实?
C.2011年上半年,全国质监系统对乳制品,粮油,酒类,饮料等重点食品,不断加大执法打假工作力度。
D.他对杜小康说:“明年春天之前就回家,柳树还没有发芽时就回家……”他甚至向儿子保证,“我要让你读书,
无忧无虑地读书……”。
答案:A
此题考查学生掌握标点符号的能力。
A正确。
B项,句末的问号应该为句号。
C项,“乳制品”“粮油”“酒类”后面的逗号全都改为顿号。
D项,省略号可以表示一句话已经说完,句末的句号应删掉。
故答案为:A。
【点睛】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书面语言不可缺少的辅助工具.它帮助人们确切地表达思想感情和理解书面语言。
要做到结合语境,准确规范的使用标点。
标点的种类较多,知道各种标点的作用是做题的关键。
4、下列诗句各写的是什么?按顺序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②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③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④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
⑤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⑥飒飒西风满院裁,蕊寒香冷蝶难来。
⑦香风雨后来池看,碧玉盘中弄水晶。
()
A.雪风草花影雪菊花荷叶
B.雪雨草花影雪景菊花荷叶
C.梅花雨春风日月梨花蝴蝶水晶
D.梅花雨草花影雪景菊花荷叶
答案:D
①“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梅》,写的是梅花。
②“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春夜喜雨》,写的是春雨。
③“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两句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写的。
《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成名作。
此诗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
④“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
”这两句说,太阳落了,花影刚刚消失,明月升起,它又随着月光出现了.
⑤“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一夜之间,竟变成了异样的银装素裹的冰雪世界。
⑥“飒飒西风满院裁,蕊寒香冷蝶难来。
”出自唐朝末年黄巢写了首《题菊花》,写的是菊花。
⑦“香风雨后来池看,碧玉盘中弄水晶。
”出自郭震的《莲花》,写的是荷叶。
读答案为:D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对诗句的理解能力。
5、《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中的写景的顺序是()
A.由近到远B.由远到近C.由小到大D.由大到小
答案:B
根据所学所记,回顾诗中内容,找到写景句即前两联,第一联是写整个洞庭湖的景象,第二联写到“波”和“城”,从诗人的视觉来看,它们之间不是大小的关系,是远近的关系,所以答案为B。
【点睛】古诗中写景是非常多的,学习古诗,对古诗写景的方法要有所了解。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中峨冠
..糁之
..而多髯者为东坡B.石青
C.居右者椎髻
..仰面D.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
答案:D
A.“峨冠”名词作动词,戴着高高的帽子; B.“石青”名词做状语,用石青;C.“椎髻”名词作动词,梳着椎形发髻。
D意为:,没有一件不是根据木头原来的样子雕刻成各种形状的,各有各的神情姿态。
无词类活用。
故答案为:D.
【点睛】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
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
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7、下列语句中划线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冰雪初融,江河日下,涓涓细流润泽万物,春天在人们不知不觉中悄然而至。
B.这是一场惊心动魄的表演,杂技演员小心翼翼地走过了一段离地面几十米高的钢丝,表演结束,背景音乐戛
然而止,让人回味无穷。
C.文学泰斗季羡林先生深信开卷有益,生前多次在不同场合倡导青少年要广泛阅读。
D.不为灯红酒绿诱惑,不以觥筹交错为欢,不被人情世故左右。
我以我心践诺言,永葆共产党员本色。
答案:A
A项江河日下指的是江河的水一天天地向下流.比喻情况一天天地坏下去。
与句意不符。
B项,戛然而止:形容声音突然中止。
C项,开卷有益:指读书总有好处。
D项,人情世故:指为人处世的道理。
故答案为:A
【点睛】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成语的理解与运用。
要想正确地运用成语,必须准确理解成语的意义,可以从以下
几个方面进行分析:词义的范围、词义的轻重、感情色彩等。
8、作者坐潭上感到“凄神寒骨”的原因是()
A.深秋时节出游,天气凉了
B.游的时间长了,接近黄昏,下了寒气
C.小石潭四周没有多少游人,潭水很凉
D.自己的心境凄苦孤寂
答案:D
本文是写于作者被贬于永州时期,被贬的身份不由得使作者看到小石潭中的鱼儿自由自在的样子而触景生情,所以感到小石潭的环境“凄神寒骨”,这是作者心境凄苦孤寂所致。
【点睛】此类题要结合诗人的生活经历以及写作背景来理解,再结合文章中作者写景抒情,以景寓情的手法来体会。
9、下列各句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芳草鲜美,落英缤纷B.罔不因势象形
C.下见小潭,水尤清冽D.左手倚一衡木
答案:D
本题考查文言文中的通假字,通假字是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即“通用、借代”,用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或其他类型的字代替本字。
需要考生平时对通假字多归纳汇总,并熟悉常见通假字。
ABC:无通假字;
D:“衡”同“横”,横向。
故选:D。
故答案为:D。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通假字的辨析能力。
解答此类问题,主要依靠平时的积累。
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指出句中通假字以及所通的字,并进行解释。
10、下面几句话,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B.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C.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D.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答案:C
根据所学所记,了解句子的意思,分析句子的结构成分,根据意义关系来分析语音停顿,划分朗读节奏。
用反选排除法,A句应是“复/行数十步”,B应该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D应该是“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答案为C。
【点睛】古文的语句很精练,阅读时根据语意来判断朗读的节奏,才能读好语句,理解内容。
11、傅雷通过()方式,对儿子的生活和艺术进行指导
A.当面教诲B.电话C.书信
答案:C
依据课文内容不难填出,傅雷通过书信方式,对儿子的生活和艺术进行指导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作品内容的掌握情况。
锻炼了学生的阅读能力,激发学生获取知识的兴趣。
12、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让更多普通百姓的家底厚起来,让中等收入群体成为社会的主体,这是一幅人民群众公平分享世外桃源的绚丽画卷。
B.在鸳鸯湖和彩虹桥之间,宽阔的柏油公路蜿蜒伸展,沿途阡陌相连,绿山相接,炊烟袅袅,鸡犬相闻。
C.由于受到H7N9禽流感疫情的影响,沪、宁、杭等地的家禽生意无人问津,土鸡十元一只也没人买。
D.通过两周的学习培训,我真是豁然开朗,不仅学到了创业的基本知识,开阔了眼界,而且重新燃起了拼搏的雄心和对胜利的渴望。
答案:A
此题意在考查成语的理解运用能力。
A项中的“世外桃源”借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与题支意思不符。
故答案为:A
【点睛】此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准确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从词语的含义、对象、程度、范围、感情色彩等方面加以比较辨别。
“世外桃源”原指与现实社会隔绝、生活安乐的理想境界。
后也指环境幽静生活安逸的地方。
借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
不符合语境。
13、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自然的语言》一文,采用时间顺序,条理分明,介绍的物候学知识通俗易懂,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B.“社”是土地神,“稷”是谷神,在古代文化中,常用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
这样的代称还有很多,比如:桑梓代家乡,庙堂代指朝廷,汗青代指史册。
C.《桃花源记》借武陵人的行踪这一线索,把现实和理想联系起来,表达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当时现实生活的不满。
D.演讲又叫讲演或演说,是指在公共场所,以有声语言为主要手段,以体态语言为辅助手段,进行宣传鼓动的一种语言交际活动。
答案:A
A《大自然的语言》采用的是逻辑顺序,而不是时间顺序。
故答案为:A
【点睛】本题考查文学和文化常识的积累。
文学常识包括各种常见文体、作家作品、史书体例等。
文化常识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文化典籍等相关知识。
这些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学生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
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
14、下列“以”的用法不同的是()
A.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B.全石以为底
C.卷石底以出D.因以为号焉
答案:C
A“以”为介词“把”;B“以”为介中“用”;C“以”为连词,不译;D“以”为介词“把”,故答案为C。
【点睛】此类题要了解答题要求,即是从四项中选出一项与其它三项不同的。
“以”在文言文中是最常用的虚词,常用作介词.连词.动词,学习时要注意归纳记忆。
15、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忘路之远近 B.渔人甚异之
C.具答之D.闻之,欣然规往
答案:A
A项中“之”为助词,其他几项均为代词。
填空题
16、解释下列多义词在句中的意思。
(1)①便舍船②屋舍俨然
(2)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②隶而从者
(3)①潭中鱼可百许头②珠可历历数也
(4)①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②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答案:(1)离开;房屋
(2)自;跟从
(3)大约;可以
(4)奇妙;零数、余数
(1)这两句话的意思分别是:①渔人便下了船。
②房屋排列得非常整齐。
据此可知这两句中的“舍”意思分别是:①离开;②房屋。
(2)这两句话的意思分别是:①从小山丘向西走大约一百二十步。
②跟着一同去的。
据此可知这两句中的“从”意思分别是:①自;②跟从。
(3)这两句话的意思分别是:①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
②珠子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
据此可知这两句
中的“可”意思分别是:①大约;②可以。
(4)这两句话的意思分别是:①明朝有一个技艺精巧的人名字叫王叔远。
②核舟的船头到船尾大约长八分多
一点。
据此可知这两句中的“有”意思分别是:①奇妙;②零数,余数。
故答案为:⑴①离开;②房屋;
⑵自;跟从;
⑶大约;可以;
⑷奇妙;零数,余数。
【点睛】本题考查理解词义的能力。
文言实词中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是考试中经常要考的,而且也是容易做错的题目,这样的知识只能靠平时勤记忆,多应用。
复习时可以整理成册,多翻多看,在理解
的基础上熟练记忆,这样答题的准确率就会提高。
17、文中与“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
是。
答案: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都是用了比喻手法,侧面写月光或者潭水各自的特点。
【点睛】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18、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
闻水声:如鸣珮环:
心乐之:皆若空游:
可百许头:佁然不动:
俶尔远逝:以其境过清:
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答案:听到;好像;以…为乐;好像;大约;的样子;忽然;因为;停留;于是,就
(1)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
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
①闻
水声:听到。
②如鸣珮环:好像。
③心乐之:以…为乐。
④皆若空游:好像。
⑤可百许头:大约。
⑥佁然不动:的样子。
⑦俶尔远逝:忽然。
⑧以其境过清:因为。
⑨不可久居:停留。
⑩乃记之而去:于是,就。
【点睛】(1)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据多。
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19、按提示填空。
摘出有关写“鱼”的句子:
写鱼静态的句子:
写鱼动态的句子:
写鱼情态的句子:
答案:日光……不动;俶尔……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根据所学所记回顾课文内容,按照提示信息如“直接写”“全貌”“静态”“动态”“情态”“感受”等,判断句子,是两连句的,不要把句子写错位。
注意易错字的写法,要根据句子的语境判断汉字,是形声字,根据形旁声旁来判断正确的写法。
【点睛】古文句子的正确默写,关键在于学习时要理解句子的表达的内容,记住句子间的关系,对句中的易错难写字要牢固记忆。
20、傅雷是我国著名文学家、文艺家。
他翻译的作品达部,他从20世纪30年代起就致力于文学的译介工作。
答案:翻译;评论;34;法国
依据作品内容不难填出,傅雷是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
他翻译的作品达34部,他从20世纪30年代起就致力于法国文学的译介工作。
【点睛】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掌握,要求学生平时多记多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