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散文》读后感600字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余秋⾬散⽂》读后感600字
《余秋⾬散⽂》读后感600字精选2篇
⼩编导语:余秋⾬,1946年⽣,浙江余姚⼈,艺术理论家,中国⽂化史学者,散⽂作家。

余秋⾬的散⽂素以⽂采飞扬、思维敏捷、知识丰厚、见解独到⽽备受万千读者喜爱。

《余秋⾬散⽂》读后感600字精选2篇【⼀】:余秋⾬散⽂集读后感
读秋⾬的书,如同读着⼀本厚厚的历史,更加有万象的⼈⽣世态和丰富的风⼟⼈情。

秋⾬的⼼是年轻的,却⼜是迟暮的。

有着⼉童的天真,有着⽼⼈的睿智,因⽽有了天真的向往新奇的⼼,有了发⾃内⼼的对历史的感悟。

所以他的⼈⽣是美丽的。

正如他在散⽂集的序⽂中所写的那样他应该是⼀个“天使般的⽼⼈”即使他年⽼了,也会有⼀颗年轻的⼼的。

秋⾬对梦想的初衷,对历史的感悟。

更是由于他对⼈类历史的重视。

他追寻的⼼是沧桑的,他对待敦煌⽂明遭受蹂躏的过去不再如别⼈所云的那样,将罪过归咎于⼀尽全⼒保护但却⽆⼒回天的王道⼠。

历史的失落是有她既定的命运也有历史的更深层的本质的。

历史的源远流长也正是因为它有令⼈悲痛的过去。

初次接触余秋⾬是他的第⼀本散⽂集《⽂化苦旅》,很是被作者深厚的⽂化底蕴所折服,他的思牵千载,⾏云流⽔的记录,对历史、对⽂化渗透着的领悟⼒,也是使余秋⾬在中国的⽂化史上留下⼀席之地!
⽽后接触到他的另⼏本着作,如谈史谈鉴的《⼭居笔记》、阐述⽴⾝处世的《霜冷长河》、《⾏者⽆疆》,以及对⽐⼏⼤⽂明的《千年⼀叹》,还有类似回忆类的'封笔之作《舍我⼀⽣》。

读完后,总想写点什么,却⼀直未敢动笔,只怕⾃⼰的看法⼤为浮浅,甚⾄落⼊俗套,⽽今下定决⼼来浅谈⼀下余秋⾬散⽂的写作风格问题,对于我们的写作也有很多的借鉴意义。

余秋⾬散⽂作品中始终贯穿着⼀条鲜明的主线,那就是对中国历史、中国⽂化的追溯,思考和反问,与其他⼀些⽂化散⽂家相似,余的作品更透着⼏丝灵性与活泼,尽管表达的内容是浓重的。

余利⽤他渊博的历史知识,丰厚的⽂化功底,将历史与⽂化契合,将历史写活、展现,引起我们反思、追问,作为⼀个知识分⼦,他的作品已渗透了⽂⼈的忧患意识和良知,这点也是最重要的。

典雅、灵动如诗般的语⾔。

余对语⾔有⼀种超强的领悟⼒和驾驭能⼒,他的散⽂追求⼀种情理交融的雅致语⾔,并且“语⾔在抒情中融着历史理性,在历史叙述中也透露着⽣命哲理”。

他选择恰当的、富有诗意、表现⼒的语⾔加以表达,这些语⾔具有诗的美感,从⽽把复杂深刻的历史思想和⽂化说的深⼊浅出,平易近⼈,可读性很强。

同时他还综合运⽤对偶、排⽐、⽐喻等修辞⼿法,⼤段的排⽐,对偶增强了语⾔表达的⼒度,构成了⼀种语⾔的⽓势,使语⾔不矫揉造作,装腔作势,平淡⽆味,⽽富有了张⼒,富有了⽂采。

简单叙述⾄此,最后⼀余秋⾬的⼀句话来结尾:阅读的最⼤理由是想摆脱平庸,早⼀天就多⼀份⼈⽣的精彩;迟⼀天就多⼀天平庸的困扰。

《余秋⾬散⽂》读后感600字精选2篇【⼆】:《余秋⾬散⽂》读书笔记
近⽇,抽空重读了余秋⾬先⽣的⽂化散⽂《⼭居笔记》,但当读完最后⼀篇《历史的暗⾓》后⼼情尤难平静。

这是⼀篇专以揭露和鞭挞"⼩⼈"的散⽂。

⽂章以欧洲的⼀名爱搬弄是⾮的长⾆妇使得⼀村⼈都成了仇敌的例⼦开始,⼜举出费⽆忌在奉命为楚平王的⼉⼦迎亲过程中,设法把新媳妇变成了平王的夫⼈最终使楚国灭亡的故事。

由此,作者为"⼩⼈"总结了⼋⼤⾏为特征,即:⼩⼈见不得美好,⼩⼈见不得权⼒,⼩⼈不怕⿇烦,⼩⼈办事效率⾼,⼩⼈不会放过被伤害者,⼩⼈需要博取同情,⼩⼈必须⽤谣⾔制造⽓氛,⼩⼈最终控制不了局势。

与此同时还把"⼩⼈"分成恶奴型、乞丐型、流氓型、⽂痞型等四种类型。

但在铲除和防御"⼩⼈"上作者却犯了难。

余先⽣认为,⼩⼈所以难以防御,除了封建专制制度的特殊需要为⼩⼈的产⽣和活动提供了⼴阔的空间外,社会群体还有五⼤原因,即观念上的缺陷,情感上的牵扯,⼼态上的恐惧,策略上的失误以及灵魂上的对应。

读罢此⽂,我的第⼀感觉是余先⽣肯定是碰上了现实中⼩⼈的纠缠,使他⼼⽣忌恨,不吐不快。

但在"⿎噪"(余先⽣词)⼀番之后,⼜对如何防范感到⽆奈。

所以我⼜想:这真是何苦呢?
孔⽼先⽣当初把⼈划分为两种:君⼦和⼩⼈,标准为"君⼦喻于义,⼩⼈喻于利"。

余先⽣好像也赞成这种划分,我们当然认为余先⽣也是君⼦了。

但是,当⼩⼈为"利"纠缠余先⽣的时候,以君⼦之"义"是不是要以⽛还⽛呢?当余先⽣对⼩⼈"⿎噪"以后,你的"义"⼜如何体现呢?况且,从古到今,⼈们为了⽣存和发展,有智慧的⽤智慧,有⼒⽓的使⼒⽓,有谁能把君⼦和⼩⼈分得清呢。

刘邦当初是⽆赖,属⼩⼈范畴,但后来作了皇帝,你说他是因"⼩⼈"的卑劣获得成功呢,还是以仁义取胜的呢。

"量⼩⾮君⼦"。

⼀旦遇到所谓"⼩⼈"诽谤或纠缠的时候,上策乃是:不理不睬,沉默应对。

正是:
当红⼤腕事缠⾝,何以偷闲鞭⼩⼈。

张罗⼋罪祥描脸,防范五难知费神。

惯见贤愚共奔竞,岂凭好恶划疏亲。

英雄⽆赖常流转,可记刘三昔⽇贫?
【《余秋⾬散⽂》读后感600字精选2篇】相关⽂章:
08-02
08-10
09-09
11-14
08-01
11-09
04-20
09-13
10-25
08-1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