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第三单元 第12课 寄欧阳舍人书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一
(3)书
寄欧阳舍人书:名词,书信 书其恶焉,则人情之所不得: 动词,写 则与铭乎何有: 句中舒缓语气,无实义 警劝之道,非近乎史: 相当于介词“于” 盖有道德者之于恶人: 形容词,坏的
(4)乎
(5)恶
恶能辨之不惑,议之不徇: 副词,相当于“何”,怎么
4.词类活用 (1)则必铭而见之: 名词作动词,写铭文。 名词作动词,写文章。 (2)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 (3)则不受而铭之: 为动用法,为……写铭文。 (4)而先生显之:使动用法,使……显耀,表彰。 (5)孰不欲宠荣其父祖: 使动用法,使……获得荣耀。 (6)敢不承教而加详焉: 形容词作动词,详细考证。
答案
学后自评
基础达标
1.下列各项中,加颜色词语的解释不全正确的一项是
①夫铭志之著于世(铭:墓铭) ②至于通材达识(通材:兼有多种才能的人)
③皆务勒铭以夸后世(勒:刻) ④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畜:蓄意)
⑤于是又在其文章兼胜焉(兼胜:加倍胜过) ⑥先祖之言行卓卓 ( 卓卓:
高卓,卓越) A.①③⑤⑦⑧ ⑦先祖父屯蹶否塞以死(蹶:挫折) B.①②⑤⑦⑧
的感谢?还包含哪些意思?
答案 本文虽为一封答谢信,但也并非是一味感谢,而是借感谢欧阳修
给自己的祖父写墓志铭为切入点,赞扬了欧阳修高尚的道德和卓越的文
才,阐述了“道德”、“文章”之于儒者修养的重要性。也只有二者兼
备,为别人写作铭志才能公正、正确,而铭文和墓中人也才能一起流传
于世。对当时那些铭志不合事实、阿谀墓中人的不良风气,进行了批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解析
答案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论述了“铭志”与“史传”的不同特点,目的是区别二者的不同, √ 给后代写铭志者以指导和警示。 B.文章阐述了“苟托之非人,则书之非公与是”是近世铭志不能行世而 传后的缘故。 C.本文笔法纡徐百折,跌宕多姿;吞吐抑扬,极尽腾挪。形成了舒展自 如、婉丽从容的风格。 D.本文是一篇书信体的议论文,不仅表达了对欧阳舍人的感激之情,而 且论述了为文要“公与是”的观点,论证严密有力。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故事/岁廪穷人/当给粟三千石而止/公敛富人所输及僧道士食之羡者/ √
得粟四万八千余石/佐其费/
B.故事岁廪穷人/当给粟三千石而止/公敛富人所输/及僧道士食之羡者/
得粟四万八千余石佐其费/ C.故事/岁廪穷人/当给粟三千石而止/公敛富人所输/及僧道士食之羡者 / 得粟四万八千余/石佐其费/ D.故事岁廪穷人/当给粟三千石而止/公敛富人所输及/僧道士食之羡者/ / 11 12 13 14 15 16 17 1 得粟四万八千余石佐其费 2 3 4 5 6 7 8 9 10
(1)于众人则能辨焉。
古义: 一般的人。
今义: 大家;许多人。
(2)而世之学者。
古义: 求学的人。
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3)则勇于自立。
古义: 建立功业。
今义:不依赖别人,靠自己的劳动而生活。
3.一词多义
(1)铭
夫铭志之著于世:名词,墓铭
则必铭而见之: 名词作动词,写铭文 一样 或纳于庙,或存于墓,一也:____ 一欲褒扬其亲: 一心 数词,一 亦或数十年或一二百年而有之: 一归于先生:全,都
是时,旱疫被吴越,民饥馑疾疠,死者殆半,灾未有巨于此也。
公所拊循,民尤以为得其依归。所以经营绥辑先后终始之际,委曲纤
悉,无不备者。其施虽在越,其仁足以示天下;其事虽行于一时,其
法足以传后。盖灾沴之行,治世不能使之无,而能为之备。民病而后
图之,与夫先事而为计者,则有间矣;不习而有为,与夫素得之者, 则有间矣。予故采于越,得公所推行,乐为之识其详,岂独以慰越人 之思,将使吏之有志于民者,不幸而遇岁之灾,推公之所已试,其科 条可不待顷而具,则公之泽岂小且近乎! (节选自《曾巩集》,有删改)
三、追述恩德,倾感谢之情(抑又思若巩……而加详焉
二、中心主旨 本文借感谢欧阳修给自己先大父写墓志铭,提出了撰写铭志的两字原 则——“公”和“是”,阐述了“道德”、“文章”之于儒者修养的 重要性,并批评了当时阿谀墓中人的不良风气。
重点突破
本文是曾巩写给欧阳修的一封答谢信,但文的主旨是否仅是对欧阳修
越州赵公救灾记
曾 巩
熙宁八年夏,吴越大旱。九月,资政殿大学士、右谏议大夫知越
州赵公,前民之未饥,为书问属县:灾所被者几乡,民能自食者有几,
当廪于官者几人,沟防构筑可僦民使治之者几所,库钱仓廪可发者几
何,富人可募出粟者几家,僧道士食之羡粟书于籍者其几具存,使各
书以对,而谨其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4.下列句子中加颜色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生者得致其严
B.皆务勒铭以夸后世
严:威严
勒:约束
C.有名侈于实
D.辨之不惑,议之不徇 √ 解析 A项严:尊敬。 B项勒:刻。 C项侈:过分,超出。
侈:奢费
徇:徇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5.文言句式 (1)则与铭乎何有: 宾语前置句,“何有”应为“有何”。 (2)其将安近: 宾语前置句,“安近”应为“近安”。 (3)立言者既莫之拒而不为: 宾语前置句,“莫之拒”应为“莫拒之”。 (4)其谁不有望于世:介宾短语后置句,“于世”应在“有望”前。 (5)苟托之非人:省略句,“之”后省略介词“于”。
卿大夫至于里巷之士,莫不有铭,而传者盖少。其故非他,托之非人,
书之非公与是故也。
然则孰为其人,而能尽公与是欤?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无以为也。
盖有道德者之于恶人,则不受而铭之,于众人则能辨焉。而人之行,有
情善而迹非,有意奸而外淑,有善恶相悬而不可以实指,有实大于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解析
答案
阅读达标
【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4~8题。 巩顿首再拜舍人先生: 去秋人还,蒙赐书及所撰先大父墓碑铭,反复观诵,感与惭并。夫 铭志之著于世,义近于史,而亦有与史异者。盖史之于善恶无所不书;而 铭者,盖古之人有功德、材行、志义之美者,惧后世之不知,则必铭而见 之。或纳于庙,或存于墓,一也。苟其人之恶,则与铭乎何有?此其所以 与史异也。其辞之作,所以使死者无有所憾,生者得致其严。而善人喜于 见传,则勇于自立;恶人无有所纪,则以愧而惧。至于通材达识,义烈节 士,嘉言善状,皆见于篇,则足为后法。警劝之道,非近乎史,其将安近?
第三单元 书信传情
第12课 寄欧阳舍人书
内容索引
文本导学
学后自评
文本导学
基础整合
1.通假字 (1)则必铭而见之 (2)至于通材达识 (3)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 (4)恶人无有所纪 “现” 同 , 显现,表彰 。
“才”, 才学,才能 。 同
同 “蓄”, 积蓄,富于。 同 “记”,记录,记载 。
2.古今异义
⑧世之魁闳豪杰不世出之士(魁闳:器宇宏大,不凡) C.①②③⑦⑧
1 2 3 4 5 6 7 8 9
D.①②③④⑥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解析 ④“畜”同“蓄”,积蓄,富于。
解析 答案
2.下列句中加颜色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错误的一项是 B.又以其子孙之所请也(介词,对) √
C.则必铭而见之(连词,表顺承) A.夫铭志之著于世(句首发语词,无义)
解析 答案
10.下列对文中加颜色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有名侈于实。犹之用人,非畜道德者恶能辨之不惑,议之不徇?不惑不 徇,则公且是矣。而其辞之不工,则世犹不传。于是又在其文章兼胜焉。 故曰: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无以为也。岂非然哉? ……若先生之道德文章,固所谓数百年而有者也。先祖之言行卓 卓,幸遇而得铭其公与是,其传世行后无疑也。而世之学者,每观传记 所书古人之事,至其所可感,则往往衋然不知涕之流落也,况其子孙也 哉?况巩也哉?
药饮食,令无失所恃。
法,廪穷人,尽三月当止,是岁尽五月而止。事有非便文者,公
一以自任,不以累其属。有上请者,或便宜,多辄行。公于此时,蚤
夜惫心力不少懈,事细巨必躬亲。给病者药食,多出私钱。民不幸罹
旱疫,得免于转死,虽死,得无失敛埋,皆公力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州县吏录民之孤老疾弱、不能自食者二万一千九百余人以告。故事
岁廪穷人当给粟三千石而止公敛富人所输及僧道士食之羡者得粟四万八
千余石佐其费使自十月朔,人受粟日一升,幼小半之。忧其众相蹂也,
使受粟者男女异日,而人受二日之食。忧其且流亡也,于城市郊野为给 粟之所,凡五十有七,使各以便受之,而告以去其家者勿给。计官为不 足用也,取吏之不在职而寓于境者,给其食而任以事。不能自食者,有 是具也。能自食者,为之告富人,无得闭粜。又为之出官粟,得五万二
不是富于很高的道德修养而又善于写文章的人,不能担负这一工作。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答案
【文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D项代词,他们的/语气副词,表示期望语气。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解析
答案
6.下列各句中加颜色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
A.而善人喜于见传,则勇于自立 √
B.至于通材达识
C.一欲褒扬其亲而不本乎理
D.则人情之所不得 解析
生活。
自立:古义为建立功业;今义是不依赖别人,靠自己的劳动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及世之衰,为人之子孙者,一欲褒扬其亲而不本乎理。故虽恶人,
皆务勒铭以夸后世。立言者既莫之拒而不为,又以其子孙之所请也,书
其恶焉,则人情之所不得,于是乎铭始不实。后之作铭者,常观其人。
苟托之非人,则书之非公与是,则不足以行世而传后。故千百年来,公
解析
答案
5.下列句子中加颜色的词语,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于众人则能辨焉 √ 于是余有叹焉
B.惧后世之不知
C.皆务勒铭以夸后世
石之铿然有声者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D.一欲褒扬其亲而不本乎理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解析 A项均为句末语气词。
B项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起定语后置的作用。
C项连词,来、用来/连词,并且。
千余石,平其价予民。为粜粟之所,凡十有八,使籴者自便如受粟。又
僦民完城四千一百丈,为工三万八千,计其佣与钱,又与粟再倍之。民
取息钱者,告富人纵予之,而待熟,官为责其偿。弃男女者,使人得收
养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明年春,大疫,为病坊,处疾病之无归者。募僧二人,属以视医
整体感知
一、结构图解 一、交代写信的缘起,阐明铭志的作用
(去秋人还……其将安近 寄欧 阳舍 人书
二、先祖幸遇 近世铭志不能行世而传后之故在托
先生,铭志公
与是,其传世 行后无疑也(及 世……宜若何 而图之
之非人,书之非公与是 要能尽公与是,非畜道德而能文章
者无以为 先祖幸遇先生而得铭,其公与是,
其传世行后无疑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解析
答案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警劝之道,非近乎史,其将安近? 译文: 警戒劝勉意义,不是近于史书,难道还会同别的什么相近呢? (2)后之作铭者,常观其人。 译文: 后代要写碑铭的人,往往要了解作者是什么样的人。 (3)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无以为也。
D.则以愧而惧(连词,表并列)
解析 以:介词,因为,由于。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解析
答案
3.下列句中加颜色的词与例句活用类型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则足为后法 A.盖史之于善恶无所不书 C.条写如后云云 解析 与例句均为名词作动词。 B.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 √ D.此数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