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哈尔滨领事馆遗址保护与旅游文化资源开发——以红军街街区领事馆遗址为例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金项目:黑龙江大学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哈尔滨领事馆遗址资源开发与利用”(项目编号:201710212016)。
172
2018年8月下半月刊
遗址名称 意大利领事馆 法国领事馆 英国领事馆 俄国领事馆 荷兰领事馆 日本领事馆
表1 南岗区红军街街区现存领事馆遗址概括
地点 红军街63号,位于松雷购物中心地铁站出口
二、在哈领事馆遗址现状分析
走访哈尔滨市各个街区的领事馆遗址了解到:南岗区红军街 街区的6个领事馆遗址保存较好,可以进行领事馆遗址群开发; 南岗区其他街道除位于耀景街的苏联领事馆遗址和位于吉林街的 捷克斯洛伐克领事馆遗址外表残破外,其他领事馆遗址均保存较 为完整,还有部分的领事馆遗址已经进行过开发,如位于西大直 街的俄国领事馆遗址;在道里区的领事馆中,田地街的丹麦领事 馆遗址设立友好城市交流馆,已进行旅游开发,西二道街的德国 领事馆遗址和经纬街的瑞典领事馆遗址保存比较完好。现就哈尔 滨领事馆遗址集中地南岗区及道里区的领事馆遗址的现状、知名 度和开放程度进行分析。
外观保持良好,大门紧锁,未能进入考察内部情况。现为哈铁对外经贸公司。 由于该领事馆外部保存良好,且被国有企业占有,可以在与政府协商的基础上进行旅游开发
军街)、美、荷、瑞典等国驻哈领事馆遗址已作商用,日(红军 街)、法、德(花园小学校史馆)等驻哈领事馆遗址已被政府、 教育、文化机构占用,捷克斯洛伐克领事馆遗址已被用作居民 楼。以上领事馆遗址目前开放程度较低。位于西大直街的俄国领 事馆遗址和田地街的丹麦领事馆遗址虽对外有一定的开放,但时 间限定较严,不能随时参观,且两个领事馆遗址距离其他领事馆
一、车站街(今红军街街区车,哈尔滨地区也随之开放,并成为 列强在东亚争夺的焦点之一。日本通过《朴茨茅斯和约》控制了 原处于俄国掌控下的宽城子至旅顺口之间的铁路。1905年11月, 日本小村外相同清政府签订《会议东三省事宜正约》,清政府被 迫承认《朴茨茅斯条约》中俄国转让与日本的权利,并接受了日 本提出的将哈尔滨等16个城市开为商埠的全部要求,哈尔滨至此 正式向西方各国开放。日、俄、英等列强纷纷在哈尔滨开设领事 馆,拉开了权益争夺的序幕。
2018年8月下半月刊
谈哈尔滨领事馆遗址保护与旅游文化资源开发
——以红军街街区领事馆遗址为例
李 畅 江旭红 李 贝 邬晓娜 侯礼明
哈尔滨红军街街区是哈尔滨领事馆遗址主要集中地,这些遗址资源是哈尔滨多元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其历史发 展的重要见证。但随着各国驻哈领事撤出,这些领事馆也逐渐被商用或废弃,失去了其应有的历史文化价值。所以在 红军街街区各领事馆遗址地理位置较近,交通便利等优势的基础上,只有通过还原领事馆外貌,提高领事馆遗址知名 度等手段,才能进一步让哈尔滨领事馆遗址成为哈尔滨的城市名片,更好地发挥其开拓旅游市场,弘扬城市多元文化 的作用。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在这一过程中,哈尔滨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及中东铁路的修建而 成为列强在华角逐舞台之一。相关大国通过多种途径攫取在华利 益,设置领事馆是其中的做法之一。曾有20多个国家先后在哈尔 滨开设领事馆,如今部分领事馆遗址依然得以保留,成为哈尔滨 多元城市文化的重要标志。对这些领事馆遗址的保护和进行恰当 的旅游开发,有利于将其发展为哈尔滨多元文化的城市名片,凸 显其历史见证者的地位。
遗址名称 意大利领事馆
法国领事馆 英国领事馆 俄国领事馆 荷兰领事馆 日本领事馆
表2 领事馆遗址旅游现状调查分析
旅游现状分析 该建筑除外墙外其他部位均非原样,未见建筑外有任何介绍建筑的标牌,曾为省电力公司食堂。该领事馆靠近松雷购物中心, 交通较便利,有利于旅游开发。据负责人介绍,目前正在对照该领事馆原型对现存遗址进行重新翻修复原,预计2018年冬季正
1907年5月8日,法国在哈尔滨设立领事馆,馆址在齐齐哈 尔街(今龙江街),1915年法国租借了位于今颐园街3号犹太人 斯基德尔斯基的住宅作为领事馆。1915年,荷兰在哈尔滨设立领 事馆,20世纪20年代末,该领事馆迁入车站街契斯恰科夫茶庄临 街内的一间房屋办公,后因馆内事物较少,于1922年7月12日撤 馆。1919年,意大利建筑承包商吉别洛·索科在车站街与庙街(今 建民街)的交叉口建立了自己的私人住宅,20世纪20年代,他向 意大利当局建议在哈尔滨建立领事馆,并提供自己的这处住宅作 为馆舍。1923年5月后,该住宅成为意大利驻哈尔滨领事馆,索 科担任首任领事。
遗址较远,难以形成领事馆遗址群进行集中开发。 在对哈尔滨领事馆遗址现状调查研究中,在现存的领事馆
遗址中存在以下问题:保护力度不够、市民知晓度不高、开放程 度低等。以意大利领事馆遗址为例,虽然现在正在对其进行重新 翻修,但原有的领事馆遗址只能看出大概的整体形状,已经十分 残破;捷克斯洛伐克领事馆遗址也面临同样的状况。另外,苏联
式对外开放,届时游客可进入内部进行观赏
现为黑龙江省老干部大学,老年活动中心,曾为犹太人活动旧址群,犹太商人斯基德尔斯基故居,仿古典主义风格。 由于其并未商用,因此可在现有用途的基础上,在政府的协调下,分日期进行旅游开发,让游客进行参观
该建筑外墙保持原样,现为商用。由于英国领事馆外部保存较好,因此其有很大的旅游开发价值, 虽然内部被商业改造,但是可以进行重新翻修,恢复原状,以增加其文化价值
领事馆不同于其他领事馆,他不仅拥有警察机构,还设有地下监 狱。大批不满日本政策及反日的中国人和朝鲜人便被关押到该领 事馆地下监狱并惨遭杀害。1945年8月19日,该领事馆被查封。
英国也是第一批在哈尔滨建立领事馆的国家,1911年,英国 领事馆在今南岗大直街56号开馆,后迁至车站街69号。1932年2 月日军占领哈尔滨后,该领事馆仍正常运转,直至1941年太平洋 战争爆发。
(一)领事馆遗址的基本概况 南岗区红军街街区现存6个领事馆遗址,包括意大利领事馆 遗址(红军街63号)、法国领事馆遗址、英国领事馆遗址、俄 国领事馆遗址(红军街85号)、荷兰领事馆遗址和日本领事馆 遗址。南岗区的其他街道包括意大利领事馆遗址(松花江街193 号)、美国领事馆遗址、捷克斯洛伐克领事馆遗址、德国领事馆 遗址(阿什河街22号)、苏联领事馆遗址和俄国领事馆遗址(西 大直街66号)。道里区包括德国领事馆遗址(西二道街10—20 号)、丹麦领事馆遗址和瑞典领事馆遗址,具体如表1所示。
173
2018年8月下半月刊
领事馆遗址由于地理位置偏僻,已经被废弃。因此,要尽快对残 破的领事馆遗址进行修复,对被废弃的领事馆遗址加大其宣传力 度,增加领事馆遗址的知名度,保护现有历史文化遗产。
三、红军街街区领事馆遗址的保护与旅游文化资 源开发
(一)正确处理领馆遗址保护与旅游文化资源开发的关系 在对哈尔滨红军街街区领事馆遗址资源进行保护与开发的 过程中,必须明确哈尔滨红军街街区领事馆遗址保护和旅游文 化资源开发之间的关系,保护与开发两者相辅相成、相互融合 并相互影响,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合理适度的遗址资源开发, 在开发过程中进行建筑结构的修复和保护,反对为了促进经济 发展的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开发。在遗址保护与开发过程中也要 形成良性发展机制,充分尊重哈尔滨红军街街区领事馆遗址的 完整性和历史原真性,坚持保护第一的原则,正确处理好经 济、文化、社会之间的关系,促进其可持续发展。可持续的旅 游文化资源是子孙后代对历史文化资源的正确认识和感受历史 文化的重要保证。哈尔滨红军街街区领事馆遗址具有丰富的历 史文化,只有充分了解领事馆遗址的历史发展脉络,分析遗址 现存的发展现状,发现其现存问题和阻碍因素,根据实际情况 提出相应的保护和开发的措施,进一步促进和加强哈尔滨红军 街街区领事馆遗址保护和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从而提高人们 对遗址资源和领事馆建筑文化的认识程度。 (二)还原红军街街区领事馆遗址的外貌 红军街街区领事馆建筑遗址依然存在,除意大利领事馆建 筑遗址外观破损较为严重外,其余领事馆建筑遗址外观保存相对 良好,目前多个领事馆也正在进行适当的修复。为了进一步加强 哈尔滨红军街街区领事馆遗址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必须对哈尔滨 红军街街区领事馆遗址资源进行还原,展现出原有时代的建筑特 色、建筑风貌及其所蕴含的建筑文化,只有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 资源,才能更好地引起人们的关注。而在还原原有的建筑外貌的 同时,还要结合当代的建筑环境和建筑思想,对原有的建筑遗址 进行修缮、改造,将深厚的历史建筑文化和当代的建筑思想相结 合,使红军街街区领事馆建筑遗址更符合人们的审美标准和要 求,让人们感受到历史文化和当代思想相融合的魅力。 (三)建立历史文化街区 目前,对于遗址类资源的保护与开发,主要有博物馆模式、 考古类遗址公园、文化遗址公园、文化主题公园等方式,根据哈 尔滨红军街街区领事馆遗址资源的现状和具体位置,可以选择建 立历史文化街区来进行领事馆遗址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将地理位 置较为接近的各个领事馆遗址串联到一些,再结合领事馆遗址地 区周围的标志性建筑、著名景点、交通站点、大型购物商场等, 开发出一个旅游产品丰富、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历史街区。如, 红军街街区上有意、法、英、俄、荷和日本6家领事馆遗址,其 中法国领事馆遗址与意大利、英国领事馆遗址距离较近,荷兰和 日本领事馆遗址相互紧挨,俄国和日本领事馆遗址隔街相望,英 国和俄国领事馆遗址中间还有华俄道胜银行分行旧址,完全可以 建成历史文化街区,以其具有的历史文化内涵为依托,将各个领 事馆所具有的不同历史文化进行展示,进而彰显哈尔滨历史的多
俄国是第一个在哈尔滨开设领事馆的国家。1905年日俄战争 后,日本打破俄国独占中国的局面,哈尔滨随之开埠。于是各国 侨民纷纷来到哈尔滨经商并筹划建立领事馆等事宜。在这种情况 下,俄国于1906年派刘巴赴东北调查,并于次年设置驻哈尔滨总 领事馆,馆址设在中东铁路局旅馆即今天的龙门贵宾楼酒店。
随后,日本于1907年3月4日在义州街27号(今花园街351号) 设立总领事馆,1936年2月28日本将其领事馆迁至车站街(今南岗 区红军街60号)。日本“援引1896(清光绪二十二年)年签订的 《中日通商航海条约》第三款,攫取了领事裁判权。”所以,该
建筑外观保持良好,据酒店经理介绍,该酒店内部也基本保持原样,所以该酒店宜在开发商用价值的基础上实现旅游资源的开 发。该酒店还分发印刷了有关该酒店历史沿革的宣传手册,可以在这基础上宣传周边的领事馆遗址,增加该区域知名度
该建筑现为“哈尔滨汇丰照相机商店”。由于该领事馆遗址外部保存较好, 内部与英国领事馆一样进行了商业改造,因此可以与其一起进行重新翻修,恢复原貌
在道里区的领事馆遗址中,德国领事馆遗址位于西二道街 10—20号,瑞典领事馆遗址位于经纬街11号,这两处建筑均保存 较好,内部均被改造作为商用,前者现为丝路担保公司,后者 为鸿运机电;丹麦领事馆遗址位于田地街89—93号,四周交通便 利,现为黑龙江省友好城市交流馆,每周二、四、六开放参观。
(二)领事馆遗址旅游现状分析 1.南岗区红军街街区领事馆遗址旅游现状调查分析 南岗区红军街街区领事馆遗址旅游现状如表2所示。
颐园街3号,今黑龙江省老干部大学 红军街69号,今米兰时尚婚纱店
红军街85号,今龙门贵宾楼酒店,靠近哈站 红军街124号,今汇丰摄影店,毗邻客运站
红军街108号,今哈铁局对外经贸公司
外观现状 破损严重 保存良好 外观良好 外观良好 外观良好 外观良好
修复程度 处于修复中 修复良好 内部已经完全被改造 内外都保存良好 内部已经完全被改造 外部修复较好,内部未能参观,无法得知
《御敌互相援助条约》签订后,俄国着手对所规划的中东铁 路沿线进行勘探,并选定哈尔滨地区为中东铁路交通枢纽。1898 年4月,中东铁路先遣队工程师施德洛夫斯基到达香坊地区,买 下田家烧锅的所有财产作为铁路工程局驻地。随后,大批筑路人 员乘船沿松花江到达今哈尔滨地区,他们用马车运送筑路物资往 返于松花江畔和香坊的田家烧锅,逐渐踏出了一条土路,这便是 现在的红军街(原名车站街,也叫霍尔瓦特大街)。1899年哈尔 滨站建成启用,1900年圣·尼古拉教堂在今红博广场中心落成,车 站街也随之繁荣起来,其中从松花江畔到圣·尼古拉教堂的这一段 路及其周边成为了领事馆集中区,现存的有俄、日、英、法、荷 和意大利五个领事馆遗址。
在南岗区其他街道中,意大利领事馆遗址位于松花江街193 号,保存良好,外部粉刷一新,现用于美术展览。美国领事馆遗 址位于东大直街289号,交通流量较大,建筑外部保存原样,内 部被商业化改造,现为喜家德水饺。捷克斯洛伐克领事馆遗址位 于吉林街52号,内外残破,未被保护,未进行修复,较为偏僻, 人流量少,现为居民楼。德国领事馆遗址位于阿什河街22号,现 为花园小学校史馆,交通便利,人流量较大。苏联领事馆遗址位 于耀景街22号,外部破损,有专人看护,较其他领事馆改造较 少,内部由于未能参观,无法得知。俄国领事馆遗址位于公司街 59号,现为哈尔滨工业大学博物馆,外部保存较好,内部被修缮 保护较好。
2.领事馆遗址在公众中的知名度 各国列强对在哈尔滨设立领事馆一事非常重视,这里成为这 些国家获取中方信息的重要孔道,但20世纪30年代后,各国领事 逐渐从驻哈尔滨领事馆撤出,原领事馆逐渐被废弃或商用,淡出 了人们视野。在学者调查中显示,“知道哈尔滨有领事馆遗址的 人较少,知道5个以上的不足16%,而且知晓度与年龄成正比,年 龄越大的市民对其知晓度越高,且这13座领事馆对市民的开放比 率才23%”。由此看来,哈尔滨领事馆遗址现存状况堪忧,如果 不及时修复,就会导致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流失,因此要加快修 复现存领事馆遗址,加大对其的宣传力度。 各领事馆遗址由于交通状况,改造与否不同,人们对其的关 注度也有所不同,如位于红军街的意大利领事馆遗址,由于其周 围交通便利,因此有较多路人对此建筑进行关注,位于耀景街的 苏联领事馆遗址周围街道狭小、车流量较少,因此其周边也少有 居民问津。而英国领事馆遗址已被商业化改造,因此相比于原有 的历史价值,其现有商业价值更被人注重。所以在修复和利用现 有领事馆遗址中也要注意这些问题。 3.领事馆遗址对公众开放程度调查 经过对哈尔滨各领事馆遗址的开放度实地考察,英、俄(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