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人性化护理在肝癌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教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学教育全程人性化护理在肝癌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教学
张安龑 蔡 欣
贵州省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 贵州省遵义市 563003
【摘 要】目的:分析肝癌切除术采用全程人性化护理的疗效教学观察。
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肝癌切除术患者40例作为分析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0例,其中对照组的患者采用的护理方式为常规护理,实验组的患者采用的护理方式为全程人性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
结果:两组患者在经过护理后住院时间、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实验组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具有临床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全程人性化护理对肝癌切除术患者的护理有显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全程人性化护理;肝癌;切除术
近几年,随着生活环境的改变和工作的压力,我国患病的人越来越多。
恶性肿瘤已经成为临床常见病[1]。
目前,临床上只有通过手术联合放化疗治疗能够明显缓解患者的病痛,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由于治疗时间过长,患者很容易产生焦虑、恐惧等情绪,影响治疗效果[2],因此常规的护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的治疗。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医疗卫生的水平要求越来越高,作为患者的家属,家属十分的重视患者的身心健康,这让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医院对患者的诊治和护理更加的仔细认真,对护理工作提出人
提出适当的问题,如“肾小管、出球小动脉间的关系,及其可能发生的现象”等问题,让学生对病例知识、所学知识点充分结合。
最后利用多媒体播放泌尿结石病变与术后恢复过程的相关视频,将抽象现象知识具体化与直观化,更利于引发学生深思,通过语言表达、实践操作等启发渗透方式,让学生细致入微的观察,进一步突显了教学过程,教学难度降低,教学重点与难点随之攻克,思维自然过度,更利于学生理论知识掌握与运用。
学生通过自主研究与资料收集,学生求知欲与积极性随之提高,教学知识记忆牢固,实现了活学活用,以及举一反三。
2.3 课后
课后教师需将病例教学整合为课后作业,向学生布置。
学生根据课后作业布置,能够起到所学知识巩固的作用,继而强化课堂知识点。
除此之外,教师还需加强考核,将试题以病例形式展现,如“张某,男性,7岁。
尿少2天、眼睑红肿入院,查体:咽部发红、眼睑与双下肢浮肿。
血压:16.8/11.7kPa。
尿常规检查:尿袋白++,性化护理的概念。
人性化护理的核心是以
人为本、关爱生命的一种健康护理理念。
肝癌属于一种较为常见的临床病症,它具
有极高的恶性度和极差的预后,这让患者
在接受手术治疗期间,产生恐惧、焦虑不
安、孤独的情绪,患者性情变得暴躁,这
让医生和患者之间的沟通十分的困难,这
导致治疗效果不佳,患者丧失治疗的信心,
所以应该需要严格的重视心理护理。
全程
人性化护理是通过术前、术中及术后一系
列合理护理措施来进行全方位的护理,从
而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率,缩短住院时间。
本文选取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实验组
红细胞-。
血生化:肌酐187umol/L,尿素
氮11.3mmol/L,高出正常值。
B超:双肾
对称性增大。
分析:儿童身患何病,病理
检查下可发现哪些病变,试写出诊断依据”。
除此之外,可通过客观单选题形式考查学
生对知识的掌握度,如“李某,女 35岁,
存在尿频、排尿不畅、尿白细胞不增多、
尿菌培养阴性等尿道综合征,问哪项病症
不符合尿道综合征”、“泌尿系损伤常见
的器官”、“上尿路结石典型的症状”、“前
列腺增生病人最典型的症状”等例题。
课
后以病例形式布置作业,能够对学生所学
知识进一步延伸,完善学生知识结构体系,
提高形式理论实践综合能力的同时,使其
对所学知识内容有着一定分析、系统的辨
别能力。
3 总结
病例研究教学模式打破了局限于书本
规则、理论的传统教学模式,病例精心设
计,营造让学生感同身受的教学情境,学
生学习兴趣提高,更利于学生知识自主探
索,寻求因果关系。
教师教学技能、业务
水平随之提高,更利于人文素质教育事业
采用全程人性化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
理,实验组效果显著,详情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现随机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5
月我院收治的肝癌切除术患者共40例,按
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20例、实验组
20例。
实验组患者年龄为25-74岁,平均
(46.25±3.21)岁,其中女性患者13例,
男性患者7例。
对照组患者年龄为29-72岁,
平均(53.15±6.32)岁,其中女性患者11例,
的落实。
尤其是教学内容与临床实际的无
距离对接,学生通过浅而易懂的临床症状,
深入探究其内在根由,将知识性与趣味性
充分结合。
病例贯穿课堂始终,使学生掌
握最先进的临床基础医学知识,专业知识
技能与综合素养随之提高,为后续医学知
识积累奠定了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庞楠楠.病例分析教学法在基础医学
教学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医药文献
电子杂志,2016,3(05):984-984.
[2]苗宇船,郭继龙,刘杨等.病例讨论
教学法在病理解剖学中的研究[J].基
础医学教育,2016,18(03):181-184.
[3]应景妮,王韩颖,胡芳芳等.病例
教学法在中职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J].卫生职业教育,2016,34(08):116-
117.
作者简介
姜卜荧(1990-),女,硕士研究生。
研究
方向为基础医学。
<<上接194页
195
2019.04
医学教育
男性患者9例。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没有明显差异,经对比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20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方法为:术前8小时禁水、术前12小时禁食、术后禁食及延期下床活动等等,待手术排气、排便后开始逐渐恢复饮食、饮水。
实验组20例患者采用全程人性化护理方法,方法为:
手术前护理:
(1)手术前成立护理小组,由资质较高的护士担任组长,其他护士为小组成员,在开始护理前进行交流、沟通,并对相关手术应激的措施进行了解[3]。
(2)心理护理,给予心理支持,消除患者内心对治疗以及手术产生的恐惧心理,为患者提供精神、心理以及情感的服务,有效的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
手术中护理:
(1)环境护理,对手术室的温度、湿度以及空气质量进行严格的监测。
(2)手术采用的麻醉方式为全身麻醉联合胸段硬膜外麻,缝皮前切口注射罗哌卡因浸润(75 mg/20mL)。
(3)密切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以及患者的情绪,进行及时的沟通[3]。
手术后护理:
手术后根据患者情况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氟比洛芬酯,根据患者的疼痛情况追加阿片类止痛药,手术后第1天如果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均没有异常,停止心电监护,进行导尿管拔除,由护理小组成员陪护患者进行下床活动,并对下床活动时间和行走距离进行记录,密切观察患者的排气、排便时间。
1.3 疗效观察和评价
观察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以及并发症和护理满意度,护理满意率=(满意例数+一般例数)/总例数。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涉及到的40例患者所有数据均行SPSS17.0软件处理,其中两组计量资
料对比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
行t检验;技术资料对比用率(%)的形
式表示,行卡方检验,当数据对比呈现为
P<0.05的差异性时,统计学意义存在。
2 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排气时间、
排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
具有临床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
组,组间差异明显,具有临床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2。
3 讨论
目前手术是延续恶性肿瘤患者生命的
常用治疗方法,但是手术会诱发患者出现
一系列的生理应激反应,还会给患者的心
理带来一定的影响。
手术后抵抗力下降也
会影响患者手术效果及术后恢复,因此在
围手术期护理方式是至关重要的[4]。
有关
文献记录全程人性化护理可以通过手术前、
中、后来对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在手术前
改善患者的身体营养状况,有助于术后康
复,缩短住院时间,麻醉苏醒后,提倡患
者尽早下床活动,可以促进胃肠功能的恢
复、减少肺部并发症,还能够有利于机体
的血液循环,从而降低血栓的发生。
本次
选取40例患者分别进行常规护理和全程人
性化护理,将护理结果进行对比,实验组
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
全程人性化护理属于一种较为新型的、
个性化的。
有效的医学临床护理模式,它
在以往的临床护理的基础上增添了较多有
益的东西,它经过人们的不断的研究和优
化,最终形成了今天的全程人性化。
全程
人性化护理的出发点以患者为主要核心,
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所有工作的实
施都是为了能够让患者更好的生活,尽一
切的可能满足患者对护理的需求,全程人
性化护理的人员都是经过医院专业化培训
出来的,她们有着过硬的综合素质和专业
技术,熟料掌握个性化护理服务的所有相
关内容,在护理的过程中能够有效的施行
护理工作,能够贯彻落实以患者为主的理
念,从而有效的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避
免临床护理风险的发生。
全程人性化护理
可以改善患者的心里状态,对于自身的疾
病有着正确的认识,可以积极配合医生进
行治疗;通过护理人员日常对患者进行肌
肉放松按摩,可以让患者的躯体始终保持
平稳的状态,疼痛也得到一定程度上的缓
解;全程人性化护理让医生和患者之间的
距离更加的接近,让医生能够精确的了解
把握患者的具体病情、心理以及生理上的
变化,这让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
制定治疗方案,治疗方案也更加的有效合
理。
全程人性化护理通过对患者无微不至
的关怀,让患者能够对死亡抱有一份平和
的心态,让患者可以找到自己一生的意义
和存在的价值,这充分的体现了以人为本
的人文主义精神,体现了人们对于肝癌晚
期患者的衷心关怀,这也是社会文明发展
到一定程度之后的必然产物,这位医学临
床护理提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调查的结果可以明显得知,经过
全程人性化护理的实验组患者心理得到较
为有效的改善,手术也能够更好的顺利进
行,实验组的护理满意率高达95%,而对
照组仅仅只有70%,这两组的满意率差异
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全程人性化护理对肝癌切
除术患者有显著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和
应用。
参考文献
[1]陈秀娟,戚敬虎.全程人性化护理在
肝癌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实
用医技杂志,2015(12):1355-1356.
[2]兰建芸,周云英,黄芬等.人性化护
理在老年肝癌病人介入治疗围术期中
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5(04):337-
338.
[3]杨淑岭,郑欢伟,杜瑞清等.人性
化护理对提高肝癌患者治疗依从性
的临床效果[J].临床合理用药杂
志,2016,9(08):116-117.
[4]王彬.人性化护理在老年肝癌患者介
入治疗围术期中的应用[J].中国继续
医学教育,2015(30):202-203.
表1: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情况对比
组别例数住院时间排便时间排气时间
实验组208.24±2.3263.33 ±26.6354.92 ±24.95
对照组2010.62±2.1274.13±20.3465.74 ±22.02
表2:实验组和对照组护理满意率对比
组别例数满意一般不满意护理满意率实验组20172119(95.0)对照组20104614(70.0)
196201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