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的存在城市历史街区开放空间浅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空间的存在城市历史街区开放空间浅析
摘要:在建筑设计中我们常探讨建筑空间本身而忽视建筑外部“无处不在”的有能量的空间,对我来说对开放空间的讨论实际上是对城市空间的又一次认知。

自建
筑物诞生之始,建筑就开始影响人的行为、生活,并强调等级与秩序。

因此城市
空间的产生与发展,使建筑与建筑之间产生连续的空间并营造出广场、街道、绿地。

人在城市空间里的生活也变得频繁,在开放空间中人们获得了能产生一切行
为的场所,人们在这里行走、交流、休憩、集会,因此活动对于城市的意义远大
于城市本身。

关键词:建筑与城市空间设计;历史街区重塑
旧城的激活,其实是对城市历史街区开放空间的重塑。

在城市衰败地区的改
造过程中以改建与增建的开发方式与现存的主要空间形态相协调,整合城市在未
来将会产生的行为,整合能够促进功能与文化于一体的综合空间,那么未来在这里,原本失落的空间将成为公民与社会互动的平台。

开放空间会作用于那些正在
更新并成长的城市区块中,提供一种复合的城市行为,是生长在城市中复杂的有
机体。

因此对城市开放空间的探索与设计是值得认真探讨的。

1 历史城市开放空间探索
欧洲城市空间具有很多历史典范,作为现存的城市空间之一,西耶那坎波广
场为城市设计提供了重要的经验。

在《寻找失落的空间》中,作者用历史的典范
为我们讨论了:硬质空间与柔质空间。

就像文丘里指出的那样“问题不在于城市中缺乏开敞的空间,而在于其开放性,而硬质空间最重要的就是营造一种围合感。

”这种围合感成为一种积极空间的体现,空间可以度量、有可查明的边界、组合的
有序。

坎波广场的最大成功就来自与周围高密度的建筑与广场空间的对比,而钟
楼成为垂直的视觉中心,广场与密集的城市肌理形成对比,同时街道也强化了广
场的形状。

形态影响了城市空间,而城市空间塑造了对于城市的意向。

这种空间
的关系与宜人尺度都影响着这里的每一个使用者。

而勒.柯布西耶设计的城市与建
筑中只是随意的树立去决定城市形态,城市几乎匀质,从而使建筑与公共空间失
去联系。

这种过于消极的空间无法以人的尺度与感知力理解城市,体验城市。

西耶那坎波广场平面与鸟瞰(图片来源于网络)
具有历史的城市从来不是静止的,它是动态的、不稳定的。

而开放的空间是
深深植根于城市的形态之中,积极或消极的影响人们的生活与意识形态。

对于我
们生活的城市,全球化将城市的每一个系统、每一个器官逐渐同化。

相似的便利店、人行天桥、公共交通、广场还有街道,如果当你只观察表面,是无法分辨出
城市空间的差异。

2 城的兴衰——青岛里院片区城市空间更新
青岛老城街道-黄岛路(摄于2014年夏)
中国城市不可逆的城市化很早的就开始影响我们的生活与思维。

政治干预,
商业利益,更多无用的垃圾空间,吞噬并剥削人们可使用的公共空间。

而大部分
人也已失去意识,对城市开放空间的获取早已失去兴趣,人好像更多的只是管好
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使一些具有宜人尺度的街道、绿地和广场空间失去存在意义,成为人丢进垃圾堆的一部分,也使人们在城市化进程中消失了人际情感的维系空间。

而对开放空间的设计就是对城市与人的救赎,去帮助人找回交流情感、宜人
尺度与开放活动的生活状态。

对于青岛里院片区的调研、思考和设计已经进行多年。

现代空间具有特殊的
性质:均匀性 - 片段化 - 阶层性。

里院看似是城市一部分但由于现阶段的阶层结
构单一导致内部与外部开放空间不当的利用。

院内的围合感产生的向心力是积极
的体现,建筑之间产生的街道又以良好的(D/H)宜人的尺度提供了一种有趣的
空间浏览,人的行为成为开放空间所要考虑的要点。

在里院的调研中我认为公民
才是社区建设的主体,公民可以营造出他们想使用的任何一个开放空间,人才是
积极真实的能量。

而增加公共空间与生活设施,也是为他们提供一种愿景,使开
放空间在区域中具有使用的意义。

“老城的客厅”是我们的第一个计划,街道成为居民客厅的一部分,是生活交
流的场所(带动社区活力并注入活力)。

因此街道也成为串联开放空间的一部分,线性的沟通这个区域。

提供多元的表现不在壁垒分明,人愿意在开放空间中活动,功能混杂,填补空白的空间。

现代城市的街道和广场很难创造令人满意的整体结构。

也难以适应容纳传统街道所拥有的丰富多彩的城市活动。

困扰之一就是来自
于城市的高层化建筑。

里院区域其实也面临了这种境况。

在这个区域中的高层建
筑大量的吞噬了开放空间,而高层建筑之间又没有产生联系营造它所占有的空间。

这一点在密度极高的城市香港,集中的高层建筑通过效率最大化与公共空间的关
联提供更多的室内与室外空间。

所以区域外围高层建筑的再设计变得十分重要,
它不但提高了区域的效率与活力,而且开放空间也影响了使用者的活动。

公共空
间的场地也成为一种混合物,满足了开放与私密的要求。

开放是一种民主,必须使所有人以均等的机会进入和使用可倚靠,有遮挡的
空间。

我们就可以通过人在这一区域的情况进行开放空间的设计,达到区域空间
的高效使用。

然而时间也成为影响开放空间的一部分,城市的不稳定性使其随时
间变化而产生改变。

在区域的街道开放空间极为有限的情况下,可随交通情况与
时间段的变化改变人们对空间的使用。

通过这个方式,我们可重新定义了公共领域。

人们所使用的空间,动态的产生了改变,这种“再组织“的能力也成为提供区
域活力的手段。

有些区域内部无社区公园,通过评估改变老旧建筑的属性将其改
变成为社区公园等等,都是通过营造开放空间缓解了老年人群对于公共空间多元
的使用需求。

老人们在街上活——-潍县路(摄于2015年春)
3 结语
城市空间的不合理使用问题仍困扰着当今多数正迅猛发展的中国城市,交通
问题、城市建筑设计、区域复兴以及政治、经济的影响,超越了公共的利益。


与城市中开放空间紧密相关,使其产生的价值与意义难以衡量。

对城市局部空间
的调整与优化,将比一个完整的、自己自足的环境更重要。

存在于建筑之间的残
余空间,也将会随着土地与资源的不断稀缺成为令人期待的城市空间。

参考文献:
[1]《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美)文丘里(Venturi,R.)著;周卜颐译.—
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1.8 ISBN 978-7-5130-0755-9
[2]《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美)简•雅各布斯著;金衡山译—译林出版社,2005年5月第1版 ISBN 7-5447-0121-2
[3]《寻找失落的空间城市设计的理论》(美)罗杰•特兰西克著;朱子瑜等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年4月1日 ISBN 978-7-1120-9790-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