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环境质量评价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果界外区域包含有环境保护敏感区,则应将评价区扩大到界外区域。如果评价区包含有荒山、沙漠等非环境保护敏感区,则可适当缩小评价区的范围。
2、评价范围
2、工作程序
准备阶段
正式工作阶段
编制报告书阶段
“三三制”
调查、预测和评价
调查:污染源、气象条件和环境质量现状
三、大气污染源调查与分析 1、污染源调查的基本内容
Y
X
(0,0)
单元格 1 ×1
对于一级评价项目应进行以下各方面的调查
8)对排放颗粒物的重点点源,除排放量外,还应调查其颗粒物的密度及粒径分布(质量分布)。 9)原料、固体废弃物等堆放场所产生的扬尘可作为“风面源”处理。应通过试验或类比调查,确定其起动风速和扬尘量。
对于一级评价项目应进行以下各方面的调查
将污染源按点源和面源进行统计。
面源包括无组织排放源和数量多、源强源高都不大的点源。可根据污染源源强和源高的具体分布状况确定点源的最低源高和源强。
厂区内某些属于线源性质的排放源可并入其附近的面源,按面源排放统计。
大气污染源调查与分析
污染源调查的基本内容
对于一级评价项目应进行以下各方面的调查
6)点源调查统计内容: ①排气筒底部中心坐标及分布平面图; ②排气筒高度(m)及出口内径(m); ③排气筒出口烟气温度(K); ④烟气出口速度(m/s); ⑤各主要污染物正常排放量(t/a、t/h或kg/h); ⑥毒性较大物质的非正常排放量(kg/h); ⑦排放情况,如连续排放或间断排放,间断排放应注明具体排放时间、时数和可能出现的频率。
采样与分析方法:尽量选用国家标准方法。
第二步
第一步
(3)评价分析阶段
运用大气质量指数或其它评价方法对大气污染程度进行描述,分析时空变化规律,并对大气污染进行分级。
(2)污染监测阶段
按照监测计划进行大气污染监测。在大气污染监测的同时配合同步气象观测,同时进行污染生物学和环境卫生学监测。
(4)成运用阶段
对于一级评价项目应进行以下各方面的调查
(1)按生产工艺流程或按分厂、车间分别绘制污染流程图。 (2)按分厂或车间逐一统计各有组织排放源和无组织排放源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 (3)对改扩建项目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应给出:现有工程排放量、新扩建工程排放量、以及预计现有工程经改造后污染物的削减量,并按上述三个量计算最终排放量。 (4)除调查统计主要污染物的正常生产的排放量外,对于毒性较大的物质还应估计其非正常排放量。
第六章 大气环境质量评价
点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尽量言简意赅的阐述观点。
主要内容
第二节 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第一节 大气环境概述
第三节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貳
壹
叁
第一节 大气环境概述 一、基础知识 1、大气的组成 干洁空气 气溶胶 污染物质
大气平均场参数和湍流扩散参数的调查
地面观测参数:地面大气温度、湿度、气压、总云和低云量、距地面10米高的风速、风向、山谷风、海陆风、城市环流等的频率和空间范围。 低空观测参数:距离地面15米以下风向、风速随高度的变化关系,并按大气稳定度分类。
1
2
大气污染类型
01
还原型(煤炭型):常发生在以使用煤炭和石油为燃料的地区。主要污染物是SO2、CO2和颗粒物
01
逆温
01
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不变或增加的现象,与对流层中气温垂直分布的情况正好相反,Г<0。逆温层阻挡了大气垂直运动,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
01
二、污染气象参数调查
一般污染气象参数 调查内容由各种不同类型的环境影响评价的性质和要求以及评价等级决定,一般包括:地面气象资料、高空气象资料、调查的时间跨度、气象资料的统计分析。
根据评价结果,提出综合防治大气污染的对策。
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的方法
评价的方法:大气环境质量指数法、生物学评价法、环境卫生学评价法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任务和程序
工作任务 从保护环境的目的出发,通过调查、预测和评价工作,分析、判断建设项目或规划项目对大气环境质量影响的范围和程度,为评判项目的可行性,优化项目方案和制定污染防治措施等提供科学依据,以避免或减少项目对环境的影响。
第二节 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的工作程序
确定评价范围
03
04
05
01
02
拟定评价区的主要空气污染源和主要污染物
01
通过空气污染源调查与气象条件分析,拟定主要的污染源和污染物、发生重污染的气象条件等。
02
监测时间与频率 确定周期与频率:一年的冬(1月)、春(4月)、夏(7月)、秋(10月)各一次。 监测时间:一级评价至少每次连续监测7天,每天采样次数不少于6次。7:00-20:00
H
R
对于一级评价项目应进行以下各方面的调查
7)面源调查统计内容:将评价区在选定的坐标系内网格化。可以评价区的左下角为原点;分别以东(E)和北(N)为正X和正Y轴。网格单元,一般可取1×1(km2),评价区较小时,可取500×500(m2),建设项目所占面积小于网格单元,可取其为网格单元面积。然后,按网格统计面源的下述参数: ①主要污染物排放量[t/(h·km2)]; ②面源排放高度(m),如网格内排放高度不等时,可按排放量加权平均取平均排放高度; ③面源分类,如果面源分布较密且排放量较大,当其高度差较大时,可酌情按不同平均高度将面源分为2~3类。
01
02
第三节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2、工作程序
准备阶段
正式工作阶段
编制报告书阶段
“三三制”
调查、预测和评价
调查:污染源、气象条件和环境质量现状
常用大气环境标准介绍
(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T2.2-93) (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 规定了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标准分级、污染物项目、取值时间及浓度限值,采样与分析方法及数据统计的有效性规定,适用于全国范围的环境空气质量评价 (3)《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 规定了33种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 ,其指标体系为最高允许排放浓度、最高允许排放速率和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 (4)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44-93) (5) 《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9078-1996) (6) 《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3271-2001)
2、工作程序
首先,选择该项目等标排放量Pi较大的污染物为主要污染因子;
01
其次,还应考虑评价区内已造成严重污染的污染物;
02
列入国家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的污染物,亦应作为评价因子。
03
污染因子数一般不宜多于5个。对某些排放大气污染物数目较多的企业,如钢铁、化工企业,其污染因子可适当增加。
04
评价因子的筛选
干洁空气
水汽
固体 杂质
N2
O2
其它
低层大气的组成
干洁空气的组成
悬浮在大气中的固态和液态颗粒物的总称
2、大气的垂直分布
根据大气圈垂直方向上温度、化学成分、荷电等物理性质差异和大气运动状态,可将大气圈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散逸层等五个圈层。
3、主要气象要素
与大气扩散密切相关的气象要素称为污染气象要素或扩散气象要素。 气温 气压 湿度 风 云 能见度
r-rd>0,α>0,气团加速运动,大气不稳定。
r-rd<0,α<0,气团减速运动,大气稳定。
r-rd = 0,α= 0,大气是中性的。
用r-rd ≠0 作为大气静力稳定度的判据。 在大气某高度,气团在垂直方向上相对稳定的程度,与r和rd有关。
2)大气稳定度
辐射逆温:夜晚,地面向大气层辐射热量,由于近地层大气冷却快,高层大气冷却慢,形成了气温上高下低的逆温层。 一般出现在少云无风的夜间,具有明显的日变化规律和年变化趋势 。
02
污染气象参数调查
污染气象参数调查 1、大气湍流 湍流是一种不规则运动,其流场的各个特征量是时空随机变量,它的统计平均值是有规律的。由机械或动力作用生成的是机械湍流;由各种热力因子诱生的是热力湍流。 大气湍流的主要效果是混合,它使污染物在随风飘移过程中不断向四周扩展,不断将周围清洁空气卷入烟气中,同时将烟气带到周围空气中,使得污染物浓度不断降低。
一级评价:边长不小于16-20 km 二级评价:边长不小于10-14 km 三级评价:边长不小于4-6 km 平原地区取上限,复杂地区取下限。
*
考虑到界外区域对评价区的影响,对于地形、地理特征和排放高度、排放量较大的点源的调查,还应扩大到界外区域,各方位的界外区域的边长大致为评价区域边长的0.5倍。
如已有地方标准,应选用地方标准中的相应值;
对某些上述标准中都未包含的项目,可参照国外有关标准选用,但应做出说明,报环保部门批准后执行。
GB3095-2012各项污染物的浓度限值
没有小时浓度限值的污染物,可取日平均浓度限值的三倍值;
1、评价等级
项目周围地表特征可分为平原和复杂地形两类。复杂地形指:山区、丘陵、沿海、大中城市的城区等。如果污染物数大于1,取Pi值中最大者。
Qi应符合国家或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Coi取值的说明:
STEP1
STEP2
STEP3
STEP4
Coi一般选用《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及其修改单中1h平均取样时间的二级标准的浓度限值;
对该标准中未包含的项目,可参照《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中的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允许浓度的一次浓度限值。
02
氧化型(汽车尾气型):大多发生在以使用石油为燃料的地区,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是汽车排气、燃油锅炉以及石油化工生产。
03
三、大气污染概述
2、大气污染源和污染物
污染源
污染物
工业企业 生活炉灶与采暖锅炉 交通运输
颗粒物 硫氧化物 碳氧化物 氮氧化物 碳氢化合物
准备阶段
根据评价任务的要求,结合本地区的具体气象条件,确定评价范围。
2、工作程序
调查:污染源、气象条件和环境质量现状
调查、预测和评价
“三三制”
编制报告书阶段
正式工作阶段
准备阶段
E
D
C
B
A
F
2、工作程序
准备阶段
正式工作阶段
编制报告书阶段
“三三制”
调查、预测和评价
调查:污染源、气象条件和环境质量现状
二、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和范围 1、评价等级 根据评价项目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周围地形的复杂程度以及当地执行的大气环境质量标准等因素,将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划分为一、二、三级。经过对建设项目的初步工程分析,选择1~3个主要污染物,计算其等标排放量Pi(下标i为第i个污染物),Pi的定义为: Pi= Qi /Coi×109 式中:Pi——评价等级判别参数,等标排放量,m3/h; Qi——第i类污染物单位时间排放量,t/h; Coi——第i类污染物环境空气质量标准,mg/m3 Coi如何取值?
4、大气边界层的温度场
1)干绝热递减率:干空气块或未饱和的湿空气块在绝热条件下每升高单位高度所造成的温度下降数值。 rd=-d Ti /d Z ≈g/Cp=0.98 (℃/100m) 注意:rd 与r的概念和涵义都不同。 温度层结:静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
1. r>0,递减层结 2. r=rd ,中性层结 3. r=0,等温层结 4. r<0,逆温
二、三级评价项目,可只调查污染源基本调查内容中的部分!
大气污染物浓度是由污染物排放量及污染气象条件共同决定的,污染气象条件的好坏反映了当地大气自净能力的高低,污染气象条件是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01
大气自净能力:由于大气自身的运动而使大气污染物输送、稀释扩散,从而起到对大气的净化作用,包括平流输送、湍流扩散和清除等机制。对于大多数评价项目,主要需要调查和研究平流输送和湍流扩散。
Pi/(m3/h)地形
Pi ≥2.5×109
2.5×109> Pi≥2.5×108
Pi<2.5×108
复杂地形
一
二
三
平原
二
三
三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级别
2、工作程序
准备阶段
正式工作阶段
编制报告书阶段
“三三制”
调查、预测和评价
调查:污染源、气象条件和环境质量现状
2、评价范围
影响范围主要决定于项目的基本特征,与评价等级相对应。还应考虑评价区内和评价区边界外有关区域的地形、地理特征及该区域内是否包括大、中城市的城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环境保护敏感区。 通常将项目的主要污染源作为评价区的中心,以主导风向为轴,按正方形或矩形划定评价区的范围。如无明显主导风向,可取东西向或南北向为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