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打绿与《夏狂热》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夏/狂热》是韦瓦第计划的第二张专辑,也是我最喜欢的一张。

在此结合一些已知的故事对它释义,希望更多的人能够试着去了解歌词背后的苏打绿,了解生命与生活的意义。

一下仅是我个人的一些想法与所知,更多的涵义在我们心中。

拿到这张专辑的时候起,便可以发现歌序的排列与名字十分有意思。

按照顺序依次排列,加上标点符号变成了这样一句句子:
掌声落下,他夏了夏天。

蝉想包围御花园,彼得与狼共舞——无眠。

狂热煽动,近未来……
这似乎是一个生命流动的过程。

由掌声落下的辉煌时刻起,他夏了夏天的巅峰荣耀,到后来平静后听见蝉想包围了御花园,与狼共舞的彼得,沉寂后走向新的旅途,看见更远的未来……从生命的出生到灿烂,再到沉寂、追寻,一步一步,向未来奔去。

生命在时间中流动,关于爱与背叛,希望与无奈,得到与失去……生命中,有很多东西真的让人困惑。

而浮士德这一人物的穿插,酒神的英文口白导引,都体现了生命的完整性。

用歌词诠释生命,是苏打绿给我们的音乐之外的震撼。

大概介绍下十首歌吧:
第一首,《掌声落下》:
迷失在网络中的人们,在虚拟世界中不断膨胀自己。

以攻击别人为乐,自以为是。

每个人都可以有无数个帐号,可以让流言将人攻击得再无反击之力。

而深受其害的人也绝不比发出攻击的人少——这个世界上,虚拟世界里,我们都不再是我们,而被魔鬼般的网络操控、影响。

魔鬼的力量,第一次,在这里出现。

第二首,《他夏了夏天》:
充满希望的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寻平凡的快乐,简单的生活,我们习惯于埋怨,有时却忘了多一点感恩,多一点享受。

在充满热情的夏天里,看见梦的开启,到终结,然后再度开启新的……循环往复中,我们得到的是每个充满笑意的日子,是甜美的明天。

第三首,《蝉想》:
歌名谐音为“残想”、“禅想”,“蝉响”等,是一段关于爱与背叛的故事。

一个爱情的背叛者以爱的能力作为代价,背叛爱情却也不能再爱。

同时引用普契尼的歌剧《蝴蝶夫人》的故事,把白费等待的绝望隐藏在之中。

来自日本的蝴蝶夫人背弃了宗教信仰,只为了与美国海军上尉在一起,等待着爱情;可最终,等待却只换回那位海军上尉与他的美国夫人携手归来。

蝴蝶夫人用一切去追求的爱情不过是男方眼中的一场游戏罢了,让她终于无法忍受而自刎。

蝴蝶美丽却短暂,穷极一生所追求的灿烂换来一身背叛,夺去了她爱的能力,带走了她所有的希望。

当爱模糊了一个又一个胸膛,魔鬼残忍地惩罚着世人,而歌曲也在此终回归到精神与心灵的本身,那就是“禅想”。

没有外在纷扰的羁绊,摒弃一切他爱不爱我的表象,只剩内心,爱与否。

而这个“魔鬼”其实一直寄住在我们心中,化成不同的表象迷惑着我们。

而这,却也是爱情留给蝴蝶夫人仅存的残想。

第四首,《包围》:
与《掌声落下》相呼应的一首歌。

《掌声落下》叙述了一个恶意攻击他人的人,而《包围》则描述了包围在攻击中的人。

他以唐吉轲德的态度对待包围他的污言秽语,明白“干净的就不是人世间”。

唐吉轲德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人们总认为他又疯又傻。

可他远比迷茫的世人清醒、单纯。

他从真心里想用自己的力量改变些什么,哪怕只是一点点。

怀着美好愿望的他却不为人所接受,也让我们可以想想,究竟是什么,让大众以异样的眼神来看待这类本应为人所喜爱的人呢?
第五首,《御花园》:
自私贪婪的人们,利用权利,损害他人,只为满足自己的欲望。

他们望着花园里绚烂至极的花欢笑,却看不到园丁们用眼泪浇灌的辛酸。

肆意掠夺的得意、攻击别人的狂妄,叫嚣着的他们却似乎忘了结局尚未到来。

“脚下腐烂的无花果”有这一种象征义:无花果的果实实质上是它的花托,而花却与果融为一体。

如果说御花园属于官吏,那么他们的权力与享受就是花,花托则是百姓;而无花果的腐烂象征着失去民心,这种花与果共存的植物自然就不可能再生长。

于是腐烂,死亡。

无花果的花再开也比不过它的果实,为官者地位再高也无法脱离于人民。

这种官与民,花与果的关系用无花果来比喻再好不过了。

同时,无花果也作为生命的象征,至今仍被供奉在埃及、希腊,罗马的圣殿里。

腐烂的无花果,是失去民心、面临死亡的暗喻。

而开篇提到的“凶狠的杜鹃”和“抚养它的麻雀”也在暗示为官者与民众:杜鹃高贵,麻雀贫贱;而杜鹃在孵化出之后便会把其他所有鸟蛋都推出巢外,独占生存与抚养;麻雀则一直以团结而闻名。

青峰给的暗示太多,意象也很多,只在于我们不同的思考。

第六首:《彼得与狼》
歌名源自于一部少年彼得为保护小动物勇敢智斗,最终成功杀死恶狼的交响童话,与前一首歌最后一句“以后的主人翁,别让自己犯错”相连接。

青峰有这样一个疑问:“狼的天性就是会去吃动物,但是为什么人在毁灭其他动物的时候会接受
表扬?”我们从未想到的角度。

前一首歌说着孩子们别误入歧途,而这首歌则用小彼得的故事疑惑,究竟怎么做是对的?一味地听从,真的是好的吗?当月圆时听见狼嚎,不知彼得是否会想起那条结束在他手上的生命。

第七首:《共舞》
与《他夏了夏天》相呼应,这是迷失在生活中的痛苦之人。

儿时的梦想被现实一一击碎,只能选择最消极的生活方式。

伊甸蛇作为恶魔的化身,引诱亚当夏娃偷食禁果;这颗苹果本属于精神领域,最后却来到现实中,而再也无法离开牛顿身边,蛇也回不到伊甸园。

从梦想迈入现实,丢失的除了理想还有本属于我们的纯真。

一团慌乱中,一对夫妻仓促而舞;凌乱的脚步搅乱了本应美好的舞,如同现实的生活搅浑了理想,错乱了人生。

第八首:《无眠》
这首歌与《蝉想》相呼应,写着为爱情而等待的人(有点难解,毕竟我不懂闽南语)。

他望着月思念着所爱之人,不懈地等待着,如同蝴蝶夫人的天真。

不过方言的确适合这首歌,让它比普通话更多了一层亲近之感与温柔。

不眠的等待是幸福的吧。

那一刻,思念者的心一定是满满的。

第九首:《狂热》
这首歌应该不需要太多解释,熟悉的人应该都记得青峰说过的:“请你一定要相信自己,一定要接受喜欢自己的样子,一定要让自己变成你真心会喜欢的样子。

如果你想要做的不是长辈所控制你的样子,不是社会所规定你的样子,请你一定要为自己勇敢的站出来,温柔的推翻这个世界,然后把世界变成我们的。

”这个世界每一秒都在改变,我们永远无法走在它的前面;那么,不如为自己而狂热吧!
第十首:《煽动》
这首歌的词非常棒,青峰将歌词写成故事,别致而有新意。

而这里的魔鬼与主人公正式出现,将前九首歌提到的魔鬼捏合在一起:《掌声落下》中,趋使我们恶言相向的魔鬼、《蝉想》中背叛的魔鬼、《御花园》中贪婪的魔鬼、《彼得与狼》中夺去人们自主思想的魔鬼、《共舞》中蒙蔽纯真的魔鬼,在这首歌里化为一体,与故事的主人公——我们直面。

《煽动》里我们也能看到,其实这个“我们”就是浮士德。

浮士德是一位不满足的科学家,在生活中常陷入烦闷。

某天,他与恶魔靡菲斯特签订契约,靡菲斯特做浮士德的仆人,倾尽全力让浮士德得到满足而不再烦闷;而只要浮士德在某一瞬间表示满足,奴役契约就自动解除,同时浮士德便反为恶魔所有。

契约签订后,魔鬼将外套变为浮云,与浮士德一同云游世界。

最后,浮士德被魔鬼奴役,以悲剧收尾。

其实恶魔与浮士德与我们而言如同欲望与心灵;虽然看似浮士德是主人,恶魔是奴仆,可实质上有时候是相反的。

云上的浮士德回顾之前所经历的种种,我们也在这首歌中回想之前九首歌里的不同的生活体验:虽然有不快,但对生活而言,他都是值得的。

浮士德这种看似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其实是在前进的。

虽是处于幻想,但他却是满足于为别人开拓的疆土,自由的土地与自由的国民;这种人本思想是意识的觉醒。

反观那些出卖灵魂、抛弃信仰的人类,生活对于他们而言变成了痛苦和毁灭——丢了自己,而最终只是别人的仆人,而已。

\
第十一首:《近未来》
这首歌是对前十首歌的总结,也是我个人最喜欢的一首。

前十首中的关键词在这首歌的歌词中都一起出现,而让所有人沉静下心思考:狂热的夏天留给我们的究竟是什么呢?过去一直去,未来一直来,不断行进中的我们找寻什么,得到什么,丢了什么。

在无花果中寻花,其实是最没有意义的。

可是我们都曾幻想和尝试,即便没有结果。

生命的意义本就是我们尝试中所体验的。

夏天是生命最鲜活、最灿烂的时刻,可这张专辑却在这样的时刻讨论着死亡。

生命的逝去(被彼得杀死的狼等)、爱情的远离(遭到背叛的蝴蝶夫人)、梦想的毁灭(被现实抹杀的爱情与生活)、权力的侵占(腐烂的无花果)……很多,就不一一列举了。

绚烂至极的时刻最易让人迷惑。

如歌词所言,“生命必须有裂缝,阳光才照得进来。

”这些失去的、离开的存在于我们生命之中,才让我们的生命变得完整而有意义——这些残缺不可或缺。

苏打绿的漂亮之处就在于他们能让不看歌词的人听到好听的音乐,能让看歌词的人得到启示。

词中浮士德、蝴蝶夫人、唐吉轲德、魔鬼的形象在十一首歌中以一首为主、多首为辅地交替出现。

(浮士德:{主}煽动{辅}蝉想、御花园、无眠、近未来;蝴蝶夫人:{主}蝉想{辅}无眠、煽动、近未来唐吉轲德:{主}包围{辅}掌声落下、狂热、近未来;等等)这些暗示读过这些作品的人应该很容易找到。

整个生命在经历了起起落落后归于平静,歌曲的行进是生命的流动,不断地出现高峰与低谷。

新生到衰败,毁灭再到重生,这张以“狂热”为名的专辑以死亡造成残缺,使生命趋于完整。

青峰其实很适合做占卜师,他对意象的把握与理解能力是普通人比不上的。

可我仍然觉得,直率如他,其实也是很累的。

懂得太多,看得太透,有时反而不容易轻松。

他想用音乐告诉我们的应该不止梦想与勇气,而是生命与价值。

浮士德与唐吉轲德的精神也是青峰本身的态度,是苏打绿的态度:用自己哪怕是极其微小的力量来改变外在环境,让更多人有和他们一样的美好憧憬——就算有人说他们傻,说他们疯狂,他们依然清楚地明白,惟有凭借这最最不起眼的力量,才是推动进步的最佳方式。

能想到的还有很多,今天就先写到这里。

更多的涵义见仁见智,我想青峰本身也是希望我们能自己去参透其中道理,而非纯粹接受他的说法。

隐藏的细节还有很多,大家可以一起找找看。

或许有些地方是不足的多多,包涵了。

另外:青峰在苏打志上写的是《包围》和《彼得与狼》两两对应《包围》是一个被攻击者的自述《彼得与狼》是在描述攻击者的样貌,他们使用着语言却成为了狼嚎。

我觉得是以下这样的两两相对
掌声落下VS 狂热(狂热虚拟与真实)
他夏了夏天VS 共舞(知足与失梦父母)
蝉想VS 无眠(背叛与守护爱情的等待)
包围VS 彼得与狼(被攻击者与攻击者)
御花园VS 煽动(贪污与出卖灵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