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第二课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沁园春·长沙·第二课时
授课
时间
年月日第周星期第节
课题
沁园春·长沙·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⒈把握新诗与现代诗歌的概念,了解什么叫做意象,初步进行诗歌鉴赏。

⒉学习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

⒊背诵诗歌。

过程与方法
⒈研究传统文化与诗歌意象间的关系,进而解读诗歌。

⒉反复诵读诗歌,体味诗人蕴涵于作品中的情感。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感悟诗人博大的情怀,体会诗人以天下为己任的历史责
教学
重点
理解课文的情景关系,体味词中作者的感情。

教学
难点
初步认识意象,了解意象在诗歌鉴赏中的地位和作用,鉴赏诗歌。

教学内容
教学环节
(重点内容:学情分析、教法设计、学法指导、分类推进措施)
一.导入新课
“男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何处不青山。

”十六岁,风华正茂时,毛泽东立下这般豪言壮语。

如果说年轻时代是时势造就这个英雄,那么接着就是英雄开创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面对秋景,伟人博大的胸怀已初露端倪,这节课让我更进一步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去倾听那雄浑的心跳
二.探究研讨
㈠诵读感知
师:谁来为大家诵读一下词的下阕?
㈡内容探究
师:上阕提出“谁主沉浮”的问题,下阕是怎样回答的呢?
师:“百侣”与上阕的哪个词呼应?
师:“橘子洲”是青年毛泽东与同学、战友们常来游览的旧地,风物景观非常熟悉。

旧地重游,很自然地回忆起往昔不寻常的岁月。

年,18岁的毛泽东来到长沙,开始了他在此地长达13年之久的求学和革命斗争生活。

a.1913-1918年,他在湖南一师读书,常和同学在橘子洲一带游览游泳;
b.1918年4月,与何叔衡创立了以改造中国和世界为奋斗目标的新民学会;五四时期,主编《湘江评论》,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文,引起了全国进步思想界的重视。

这首词用诗的语言形象地概括了那段往事。

生:“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生:“独立”。

年9月,诗人印发反袁称帝的小册子;
1919年底组织和领导湖南驱逐军阀张敬尧的运动。

下阕的领字是哪个?一直统领到哪里?
师:下面请一位同学把这八句读一下。

师:“忆”应稍顿一下,突出其领字作用。

以下几句要读得激昂慷慨,充满自信,语速稍快。

(师范读)(生齐读)
师:“恰”——正值,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少,风采才华旺盛勃发,革命青年意气风发,正强劲有力;他们指点江山,“江山”代指什么?
师:“指点”就是评点、关心,并且写出激励昂扬的文章,宣传真理,蔑视权贵,把大军阀大官僚视为粪土。

这几句是回忆往事以“抒情”方式回答“谁主沉浮”。

师:可能有同学要问:为什么这几句就能回答“谁主沉浮”呢?哪位同学能根据你的理解解释一下。

师:有道理。

哪《沁园春雪》里的“秦皇汉武”“唐宗宗祖”“成吉思汗”,都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英雄、大豪杰,为什么诗人用一个“惜”字就将它们全部否定了呢?而发出“俱往点,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呼唤呢?这些“现在”的“同学少年”与历史上的英雄豪杰有什么不同?
师:是的,这些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革命青年,这些意气奔放,才华横溢的革命青年,这些关心国家命运,
斗志旺盛,蔑视权贵,敢为天下先的革命青年,不主沉浮,谁主沉浮?天不降大任于斯人,更与何人?所以说下阕通过抒情,艺术而巧妙地回答了“谁主沉浮”这一重大问题。

想其人忆其事,我们看到的既非古代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也非当代某些青年“我拿青春赌明天”。

倒令我们想起顾宪成“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情怀,更令我们想到鲁迅先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周恩来“面壁十年图破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崇高理想。

忆的是“同学”、“书生”,站在我们面前的分明是一群敢于向旧世界宣战的斗士。

师:可能有同学又要问:下阕为什么不能直截了当地回答呢?譬如说:“承担大任舍我其谁,革命前途系于我辈。

”“知识青年担当大任,仁人志士主宰沉浮。

”这样不是更明白易懂吗?(笑问)我这两句诗写得比毛主席的怎样?
“稍逊风骚”是吗?诗歌讲究形象性,要把一个主观意念用具体的形象的画面来表现出来,而不是赤裸裸地说出来。

这也是一切艺术的共性。

毛泽东曾说:“诗要用形象思维,不能像散文那样直说。

”我这两句诗就太直白了,所以不像诗。

生:忆。

“粪土当年万户候”。

生:诵读。

生:国家大事。

生:这些青年有才华、有能力主宰国家命运。

生:历史的英雄豪杰“略输文采,稍逊风骚”,武功尚可,文治才华就差多了,“风流人物”应该是能文能武
的杰出人物,英雄豪杰。

“现在”这首词里所列举的包
括诗人在内的“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他们有才华,有能力,能文能武,是真正的“风流人物”。

板书:意气奔放,才华横溢,心系国运,蔑视权贵。

生:诗味不浓,像口号不像诗。

师:最后三句:“曾记否,到中流出水,江遏飞舟?”
这三句的大意是什么?
师:你对这三句是怎样理解的呢?
师:这一设问句,是对上阕“谁主沉浮”问题的巧妙回答。

它表明:国家民族的命运,乃至人世间的一切应该
由我们这一群敢于“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热血青年
来主宰。

这一设问句再次抒发了诗人以天下为己任的伟
大抱负,抒发了改造的旧中国,担负起主宰国家前途命
运大任的豪情壮志和革命情怀。

多么大的气魄!这么大的气魄当然能“主沉浮”。

毛泽东青年时代就有“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的鸿鹄大志,革命气概何其大也!
师:纵观全词,上阕写眼前的景物和心中的所思——谁
主沉浮;下阕追忆往事,表现青年时代的革命精神和远
大理想。

上阕由“立”到“看”再到“问”,下阕由“忆”到“记”,思路清晰,情贯全词。

通过学习,毛
主席诗词那精练形象的语言,深远而优美的意境,那博
大的情怀和革命的壮志,都给我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美学家朱光潜先生说:“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
最好从读诗入手,能欣赏诗,自然能欣赏小说,戏剧及
其他种类的文学。

”而读诗最主要的是学会领会诗歌的
意境,这堂课的教学目标就是要学会领会诗歌的意境,
我们要学会通过反复诵读,理清思路,展开想象,品味
语言,知人论世等途经,深入体会诗歌的意境,努力提
高品评和鉴赏诗歌的能力。

下面让我们随着音乐画面走进艺术的天地,深入领悟诗
歌的意境,真切感受青年毛泽东的伟大抱负和革命情怀。

[播放多媒体课件之三:《沁园春长沙》歌曲]
㈢归纳主题
师生共同讨论、归纳本诗的主题。

明确:这首词,通过对湘江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
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发革命青年对国家民族命运
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
的豪情壮志。

三.拓展延伸
师:从诗词中我们欣赏到伟人年轻时的英姿勃发,
那同学们该在年轻的时候树立怎样的人生理想呢?
师:学完这首词,你都有哪些收获呢?结合文本内容说说。

四、诵读回味
学生有表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词。

生:还记得吗?当年我们在江中游泳,激起的波浪,几
乎阻止了飞快前进的船只。

(板书:革命情怀)
﹡归纳总结与欣赏歌曲。

(投影:反复诵读,理清思路,展开想象,品味语言,知人论世。


﹡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有自己的人生理想。

五.作业
秋景什么颜色?谷子说:秋景黄色的,我就是秋风
吹黄的,高梁说:秋景红色的,我就是秋气染红的,墨
菊说:秋景黑色的,我开放的花朵就是明证……请以《我
心中的秋色》为题写一篇散文。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读出形象——立——造像写意——游人独立深思读出关注——看——借景抒情——诗人关怀天下怅
读出深思——问——直抒胸臆——哲人忆旧言志携
读出情志——忆——怀人忆事——斗士主宰沉浮

↓↓↓↓↓
诵读关键词·思路·抒情方式形象情感
教学后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