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课下能力提升(五)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含解析)人民版必修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下能力提高 ( 五)近代中公民族工业的盛行
( 时间: 25 分钟满分:50分)
一、选择题 ( 每题 4 分,共 32 分)
1.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权力的侵入,使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这类“解体”是指()
A.大量洋货涌入中国
B.外国资本主义控制了中国市场
C.自然经济被近代资本主义经济代替
D.封建农业和家庭手工业渐渐分别并日趋商品化
2.1867 - 1913 年,在烟台出入口贸易构造中,豆类、黄丝、野蚕丝、屑丝、茧绸、粉
丝、凉帽辫、果类、花生、药材、花边、发网等15 项对输出贸易影响较大;鸦片、纺织品、纺织原料、糖、纸、燃料、火柴、五金和染料等是主要入口商品。

由此折射出近代中国经济
发生的主要变化是()
A.重视商业发展B.农产品商品化
C.小农经济解体D.卷入世界市场
3.下表是19 世纪 70- 90 年月清政府投资的基本情况。

这些投资()
类型工矿、纺织铁路运输
数目18 个364 千米
投资额 1 546 万元 1 251 万元
A.是清政府“求富”的重要门路
B.是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门路
C.制止了列强的经济侵略
D.使民族工业迎来了春季
4.19 世纪六七十年月,一些官僚、地主、置办和商人开始利用外国的先进技术和机器,
创立了近代公司。

中公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第一出此刻()
A.香港地域B.沿海地域
C.北京地域D.内地地域
5.史册记录: 1872 年侨商陈启源创立继昌隆缫丝厂,采纳蒸汽机和传动装置,雇女工
数百人,“出丝精巧,行销于欧美两洲,价值之高,倍于以前,遂获重利”。

以上资料说明
继昌隆缫丝厂()
A.属于近代民族工业
B.产品主要面向国内市场
C.本质是外国资本家在华创立的公司
D.没有跳出中国传统生产方式
6.甲午战争后“中国新式家产发展进入民营化为主阶段”,致使这类现象出现的直接
原由是()
A.洋务运动的引诱
B.民众反帝爱国运动的推进
C.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D.列强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7.某学习小组在研究性学习中采集了一组历史图片,该组图片表现的最适合的主题是
()
A.经济构造的变迁 B .列强的经济侵略
C.民族工业的盛行 D .自强求富的探究
8.胡适议论近代一位历史人物时说:“是一个很伟大的失败英豪他独立开拓了无
数新路,做了30 年的开路前锋,养活了几百万人,造福于一方,而影响及于全国。

终于因
为他开拓的门路太多,担负的事业过于伟大,他不可以不抱着很多未完的志愿而死。

”胡适所议论的这位历史人物应当是()
A.起义者洪秀全 B .改革者康有为
C.文学家鲁迅 D .实业家张謇
二、非选择题(18 分 )
9.阅读以下图文资料,回答以下问题。

资料一中领土特产品出口统计表。

年份茶(万磅)丝( 包)
鸦片战争前年均匀 5 000 5 000
18458 01913 220
18519 91923 040
186311 86983 264
资料二鸦片战争后流入城市的破产农民。

资料三1863 年上海洪盛机器碾米厂。

资料四 1899 年张謇创立的大生纱厂。

(1) 资料一、二反应了哪些历史现象?联合所学知识说明其主要原由。

(6 分)
(2) 指出资料三中洪盛机器碾米厂的性质,并说明资料四中大生纱厂创立的背景。

(6 分 )
(3) 联合所学知识剖析,资料二与资料三、资料四所反应的现象有什么内在联系?(6 分)
课下能力提高 ( 五 )
1.选D自然经济的特点是“耕”与“织”相联合的小农经济,其解体应是指“耕”
与“织”相分别,所以答案为D项。

2.选D从资料给出的贸易构造来看,在烟台出口的产品多为初级农产品及简单的手
工艺品,而入口产品除了鸦片外大多是工业品,这说明中国已渐渐成为外国的工业原料供给
地和商品畅销市场,已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 项只反应了整个资料的部分内容;A、C 两项在资猜中表现不出来; D 项完好表现了整个资料所反应的变化。

3.选 A此题考察晚清中国经济构造的变化。

据“ 19世纪70-90年月”判断这属于清
政府在洋务运动中的投资,“工矿、纺织”和“铁路运输”为民用公司,属于清政府“求富”
范围,故 A 项正确。

洋务公司不具备资本主义属性,B、 D 两项错误;民用公司产品部分面
向市场,必定程度上抵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但未起到制止的作用, C 项错误。

4.选 B 19 世纪六七十年月,受外商公司刺激,洋务公司引诱,最初在广东、上海等
沿海地域出现了中公民族资本主义工业。

5.选A此题可用清除法作答。

抓住“侨商”“采纳蒸汽机和传动装置”“行销于欧
美两洲”等信息即可清除B、C、 D 三项。

6.选C依据题干供给的信息和所学史实,甲午战争后属于中公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
发展阶段。

A 项指的是产生阶段;B、 D两项是进一步发展阶段。

应选C。

7.选A从古代中国家庭纺织到俄国在中国办厂再到洋务运动办的民用工业再到民族
资本主义工业,这表现了近代中国经济构造的变迁,应选A。

B、 C、 D三项比较片面。

8.选D张謇创立了大量工业公司,最切合资猜中“养活了几百万人,造福于一方”
这一议论,故 D 项正确。

据所学知识可知洪秀全、康有为、鲁迅等人的事迹与此没关。

9.分析:第 (1) 问,“现象”可依照资料一、二中“土特产品出口”“流入城市的破产
农民”等信息进行归纳;“原由”应从列强侵华的角度进行思虑。

第(2) 问,“性质”应结合资料三中“ 1863年”等信息进行判断;“背景”需要从政治、经济等方面进行归纳。


(3)问应第一明确资料二、三、四所反应的现象,从而环绕自然经济解体与近代民族工业的
关系进行说明。

答案: (1) 现象: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提高,日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自然经济开
始解体,农民大量破产。

原由:列强利用侵华特权,加紧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大举进行商品输出。

(2)性质:中国近代民族工业。

背景:民族危机空前严重;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实
业救国”思潮的盛行;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3)内在联系:自然经济开始解体,造成中国社会经济构造的改动,为资本主义的发展
供给了劳动力和商品市场,促使了近代民族工业的盛行和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