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药品风险管理的发展历程及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药品风险管理的发展历程及思考
药品风险管理是指通过采取适当的措施,监测、评估、控制和防
范药品可能产生的有害反应和其他不良事件的活动。

我国的药品风险
管理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 初级阶段(20世纪50年代-70年代):此时期我国医疗保健
系统较为落后,药品风险管理工作不受重视。

2. 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90年代):我国开始推广药品注
射器的使用,并成立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组织对药品不良反应
进行监测。

3. 安全性优先阶段(21世纪前期):此时期我国加强了药品安
全管理,药品审批部门实行了更加严格的审批制度,强化了药品质量
控制,全面推行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和报告制度。

4. 风险管理阶段(21世纪中后期至今):近年来,我国开展了
药品风险评估与重点监测,加强了药品风险监测和预警,积极推动药
品风险管理,建立了集中反馈、分析和评估药品不良反应的体系,加
强了对高风险药品的监管。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目前仍存在一些药品安全管理方面的问题和
挑战。

例如,药品审批和监管的信息化程度不高,需要加强信息的共
享和互联互通;药品质量监管存在一定的漏洞,需要加强检查和抽样
检验;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和报告制度亟待加强,需要引入更为有效的
监测手段和技术。

因此,未来我国需进一步强化药品风险管理的工作,提升全方位、立体化的风险预警体系建设,确保我国人民用药安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