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玉良绘画风格研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的动作,爆发了二人的追逐,静态的对峙引发了动态的 剧情爆点。随后剧情戏剧性的发展,李成宰怀孕的老婆养 了一条狗交给他带去散步,在一阵迷雾散去后却不见了踪 影,这段节奏非常舒缓,雾气缓缓袭来,慢慢消散,几乎 静态的画面却埋藏着一个巨大的转折,老婆心爱的狗走失 了,这为之后李成宰无奈由偷狗人变成找狗人的剧情发展 铺平道路,整片的高潮伴随着和老婆争吵到来。片尾,李 成宰和裴斗娜失落的帖了一墙的寻狗启事,画面呈中景, 几乎没什么“风吹草动”,静态的画面使节奏舒缓下来同时 和之前丢狗人贴寻狗启事的画面形成对比,身份的转变嘲 讽意义十足。
艺术大观 Art Panorama
潘玉良绘画风格研究
李念婷 (重庆师范大学,重庆 400000)
摘要:本文从女性的角度对潘玉良漫漫艺术人生中绘画作品中女性意识的分析以了解女性意识特征的独特之处,体 验潘玉良如何在西风东渐时期取长补短并探索出自己的价值取向,对潘玉良具有女性意识的各方面题材的绘画做了进一 步的研究,把它们放置在她所在的时代背景中,让我们能从女性的角度重新审视她的作品,并从女性的角度来分析和探 讨潘玉良绘画中具有女性意识的来龙去脉。
莱辛认为,拉奥孔群雕处理得很好。拉奥孔在叹息, 想象就听得见他在哀号,但他在哀号,想象就到了止境。 电影艺术属于动态艺术大大弥补了静态艺术的不足,但是 长镜头段落、定格镜头、慢镜头及演员静止镜头都需要观 众在这一刻凝神静气,悉心感受,也正是这些似静非动的 画面带动了电影的节奏和整体情感表达,正如交响乐篇章 中几段适时的停顿,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导演在这些片 段的选取中应避免稍纵即逝的动作,选取最富有暗示性的, 给想象留有余地的顶点前的顷刻,即“最具包孕性的顷 刻”。荒诞黑色幽默喜剧《绑架门口狗》中,李成宰由于公 寓狗吠加上自己工作升迁不顺,于是抓住小狗欲从楼顶扔 下,这一幕刚好被正在楼顶试望远镜的裴斗娜从对面看见, 这一段尴尬的静态对峙持续了一会,伴随着李成宰把狗扔
图1 《黑衣自画像》 面对潘玉良的这幅自画像,一股淡淡的忧伤悠然而起, 这幅自画像将画家自己悠然孤寂的心情表现的淋漓尽致,作 者细腻的感受被作者含蓄而内敛的绘画意识表露无遗。这是 潘玉良自身生存状态的真实写照,将自身投射到画面中,向 观众诉说“我是谁”或者“希望自己是谁”,通过创作塑造自 己理想化的表现,甚至是呈现出与现实相反的景观,现实与 理想的矛盾,显示其内心对自我存在和被认可的期待。如果 单从作品出发,我们只能看到一个忧郁的女人,但当我们了 解了潘玉良的经历后,观众可以深深的从中体会到作为一位 女性对于自身情感的追寻和渴望得到身份认可的压抑的欲念。 这幅油画是当时中国为数不多的最早表现女性意识的作品。
关键词:程中始终倡导中西文化交流,她 将中国艺术中的深刻意韵添加到西方油画艺术之中,再将西 方印象主义的油画技巧运用到中国画中,慢形成了中西结合 的绘画风格。潘玉良将中西方艺术中的思想、造型等都做了 充分的融合,在她的笔下,作品有了全新的内涵。潘玉良艺 术作品的价值与特色,对中西方艺术的融合和借鉴还有这种 融合引发的超出艺术作品本身的价值,都值得学术界去深思 并阐释。潘玉良学习艺术的过程,其实就是参考、吸收并独 创的一个过程,同样是其精神世界的自我宣誓,这一过程十 分连贯,形成了其作品之中各种艺术与人文元素,其作品给 人一种各类元素相辅相成的感觉。它们彼此依存,唯有对其 展开深入的剖析方能认知并还原一个沉浸于自我艺术世界的 潘玉良,方能从整体层面认知并把握其作品独有的特色。 二、潘玉良自画像中的女性意识分析 要解读某一画家的自画像,首先要了解其画家本人,走 入画者的内心。潘玉良一生多旅居海外,这使她作为一个爱 国人士感到很无奈,内心很痛苦。爱祖国、爱家人、更深爱 着自己的丈夫,可作为有着“灰暗”身份的女人,她早期很 难得到观众的承认。她早期回国后的作品多受到排挤、歧视, 她非常想要得到身份的认可,这从她的作品中存在女性自主 意识就可以看出。她的自画像系列作品,画面中的人物形象 庄重沉静,眉宇间流露出桀骜不驯、不卑不充的人格魅力, 毫无女性的矫揉造作和媚俗之气。在她的艺术创作中,充分 认识到了女性作为一个完整的人所应有的权利和独立地位的 重要性,因此,在她所创作的作品中,处处洋溢着强烈的女 性意识及对女性主体意识的建构。这也是她成为中国女性画 家中最杰出人物的重要原因。 (一)《黑衣自画像》分析 《黑衣自画像》(图1)是潘玉良典型的具有女性意识的画 作,画中的人物用线自如、色彩丰富、神情自然不雕琢,但 作者却并没有刻意地去美化这位女性,而是以一种极为真实 的手法和观念再现了相貌并不突出的自己。潘玉良画她自己 身着东方式的黑色绣花旗袍,坐在铺有白色桌布的桌子旁边, 整个身体略呈s形曲线,头微微倾斜,深沉而又忧虑的眼神呈 现在画面中,仿佛她内在的心事是完全没有人可以了解的, 而当然我们知道她的身世,她的遭遇,最后碰到潘赞化鼓励 她去法国画画,发展她自己,可是她在文化上还是孤独的, 因为她回不到自己的祖国,她穿着那样的旗袍,可是她回不
到那个旗袍的国家了。黑色的绣花旗袍透露着她对祖国的眷 恋,左边的桌子上放着中国式的青花瓷花瓶插满鲜花,中国 古典式的气氛笼罩在整个画面中,人物深色的衣着、慵懒的 姿态和忧郁的表情给作品添加了一份哀怨,而有意在细微处 表现的细眉红唇与花瓶里色泽艳丽的红菊相呼应,似乎能感 觉到画家自己内心的孤独与寂寞。亮色背景与身穿黑色旗袍 的女性形象形成强烈的色调反差,盛开的鲜花与内敛的人物 衣着形成强烈反差,画面中中国古代青花瓷瓶的造型与人物 饰品、发式等细微造型相呼应,尽显作者细腻的画面布置。
下转第98页
作者简介:李念婷,女,重庆人,重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艺术文化。 96
艺术大观 Art Panorama
美感。 电影作为第七艺术,承袭了造型艺术雕塑中美的表达方
式,电影监督在面对画面中人物动作的安排时,也会面临同 样的抉择,究竟哪一种表达方式才能体现剧中人物性格并为 剧情服务,做出最优选择是导演面临的真正的选择困难症。 莱辛看到诗与画两种不同的艺术表达形式的差距同王维“诗 中有画,画中有诗”强调诗画一体的观点有区别,莱辛认为, 画由于媒介的限制描写动作时只能选用动作的某一顷刻,诗 则必须“化静为动”或借“美的效果”来写美,两种艺术形 式对美有不同的表达。电影艺术形式更接近于画和雕塑等造 型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