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次月考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选文档 .
2018-2019 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次月考试卷
新河中学
2018-2019 学年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九年级语试卷
亲爱的同学:
你走进了人生的又一处驿站,也攀上了语学习的又一级
台阶。
在这个庭院里,花香满径,足够你采英撷华。
当你面
前的语试卷睁开时,广阔的生活画卷也在慢慢翻开。
请仔细
审题,沉稳答卷,成功必定属于你!
一、累积运用(40 分 )
(一)词语累积。
( 12 分)
( )(3 分 ) 1.以下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为
哪一项
A.冠冕(gu ān) 凝视 (n ín) 日星隐曜(y à) 抽丝剥茧(i ǎn)
B.积攒 (zh ǎn) 濡养 (r ú) 山肴野蔌 (s ù) 持之以恒 (q ì) .麾下 (hu ī) 谪守 (zh é) 李代桃僵 (i āng) 觥筹交织 (g ō
ng)
D.耸立 (zh ù) 阴翳 (y ì) 琼楼玉宇 (qi óng)伛偻提拔(l ǚ)
( )3 分 ) 2.以下词语书写完整正确的一项为
哪一项
2016 崭新精选资料 - 崭新公函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
1/18
B.冒然广袤形消骨立不知所错
.腐化聘婷扭捏作态金戈铁骑
D.宽宥吸取附庸文雅自吹自擂
3.以下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3 分 ) A.这本清末民初的线装书,每页有一幅木版插图,和
所选的绝句相辅相成。
B.在龙门石窟物艺术珍品的倒卖中,他是功名盖世的
操盘手。
.这些民居,有的雕梁画栋、华丽堂皇,有的是木质的
楼阁,有的点缀着亭榭雅观而宜居。
D.40 年前恢复高考之初,上衣口袋插一支钢笔就是流
行的时髦,腕表、皮鞋仍是可望而不行即的豪侈品。
4.以下有关传统化知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3分)
A.“昨年元月时,花市灯如昼” ,写的是元宵节;“遥知
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写的是重阳节。
B.十二生肖中,子为鼠,丑为牛,寅为虎,亥为狗。
.“来宾盈门” “不惜见教” “敬请光顾” “欢迎莅临”等
词都向对方表达了恭顺之心。
D.在传统化中,人们常用谐音表达一些对祥瑞如意的
祝福,比方画着梅花和喜鹊,人们就称为“喜笑颜开”,蝠
借指“福”,葫芦借指“福禄”等。
(二)阅读下边语段,回答以下问题。
(8 分 )
人生中有成功就有失败。
笑对失败,你会收获别样的人
生。
失败是人生的熔炉,它能够把人烤死,也能够把人变得
坚毅自信。
面对失败时的心态尤其重要。
假如你不战自败,
那你就完全堕入失败的沼泽中了。
此时,你输给的不是他人,而是自己。
雨打梨花,飘零散地,但落花不会由于你的多愁
善感而重上枝头;__________________ 失败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是经受夭折的玫瑰。
遭到台风的花园只管令人无奈,
但它却有无穷的清香。
5.语段中画波涛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将改正后的句子写
在下边。
(4 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6.请模仿画横线句子的句式,再写一句话。
(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三)诗默写。
(8 分 )
7. 金樽清酒斗十千,________________ 。
[ 李白《行路难》(其一)]
8.人有离合悲欢, ________________ 。
( 苏轼《水调歌头》 )
9.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欲与天公试比高。
( 毛泽东《沁园春·雪》)
10.《岳阳楼记》中动静联合,描绘洞庭湖月夜美景的
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
11.艾青的《我爱这土地》中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对领土
的热爱之情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综合性学习。
(12 分)
某校九年级 (3) 班睁开“感觉阅读之美”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加并达成有关任务。
12.【活动一:做检查】下边的检查统计表反应了什么
状况?请写出此中一点。
(4 分)
××校课外阅读状况检查统计一览表
类型
年级
课外阅读内容
学名著科普读物中外故事学生人均用于课外阅读时间
七年级 35%19%46%8.5小时 / 周
八年级 45%21%34%6.2小时 / 周
九年级 61%25%14%2.2小时 / 周
注:表中百分比是指阅读某类作品的学生人数占该年级
学生总数的比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13. 【活动二:邀评委】班级将于11 月15 日上午九点在本班教室举行“我的念书心得分享”主题演讲竞赛,想邀
请学校的李老师担当评委,作为班长,你如安在电话里邀请
他? (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14.【活动三:荐名著】请你在下边几部作品中选择你
印象最深的一部,介绍给大家,写出介绍原因。
(100 字左右)(4 分 )
《朝花夕拾》《钢铁是如何炼成的》《艾青诗选》《西游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 (50 分 )
( 一) 阅读下,回答以下问题。
(12 分 )
成为优异的人材终究决定于什么
①从事教育事业快要10 年,有一个问题却一直疑惑着
我:“成为优异的人材,终究决定于什么?”
②是高学历和高学位吗?但其实不是每一个获取大学毕
业凭甚至更高学位者,都能够成为优异的人材;相反的,有
些没有进过大学的自学青年,也有许多人成为优异的人材。
是名校和名师吗?但其实不是每一个进入要点大学的人,或
是师从名家的人都能够成为优异的人材,而有些没有进入名
校或从名师的青年,也有许多人获取了极大的成功。
③经验表示,一个人可否成为优异人材,基本上不决定
于学历和学位的高低,不决定于学校和老师的名气,不决定
于物质条件的好坏,只决定于他自己。
④决定于他有无远大理想和执着精神。
立弘愿者方能成
大事,孜孜以求者才能品味到成功的果实。
古今中外,这方
面的例子不胜列举。
⑤决定于他能否爱念书。
凡优异人材都热爱念书,将念
书看作生命的一部分。
北宋坛领袖欧阳修,年少时就热爱念书,四周借书抄写阅读;成名后,他依旧以念书为乐,念书
陪伴他的一世。
⑥决定于他能否拥有自学能力。
优异人材的共同特色就
是拥有超强的自学能力。
英国大博物学家托马斯·赫胥黎、
华中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张舜徽就是典型例子。
赫胥黎 8 岁才开始启发教育,只上过两年学,他完整靠自学精晓了动物学、植物学、矿物学、医学,并获取过英国皇家奖,还担当
过伦敦大学的校长。
张舜徽一天校门未进过,完整经过自学
成为公认的一代通儒。
此刻大数据时代,在线学习使获取教
育信息更便利,为无师自通供给了更大空间。
⑦决定于他能否能理兼修。
国学大师钱穆曾指出:“今日国家社会所需者,通人尤重于专家。
”“通人”在古代指的是既有韬又有武略的人;在今日则指理兼修、博学多才的人。
诺贝尔是人人皆知的人物,大部分人只知道他是个科学家,
极罕有人知道他同时也是一位很有建树的学家和精晓五种字
的翻译家。
好多人只关注罗阿尔德·霍夫曼获取了诺贝尔化
学奖,却没有注意到他同时还第一版了多部诗歌集和散集。
理兼修使他们获得了这样伟大的成就,成为学术大师。
所以,不论是学校、家长仍是学子,都要走出专业化教育的误区,打好厚实的理知识的基础。
⑧决定一个人成为优异人材的要素有好多,关于莘莘学
子而言,明确并做到以上几点,是大有裨益的。
(有修改 )
15.从全看,要成为优异人材需要具备哪些条件?(4 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16.第⑦段在论证方法的使用上有什么特色?请联合具
体内容剖析。
(4 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17.请为第④段补写一个适合的事实论据。
(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 二) 阅读下,回答以下问题。
(16 分 )
蒸饭匠
爷爷走后的第一天,家里就了特意做红白好事的人。
当
第一顿午饭做好时,很多人都围在院子里的一个蒸饭的大木
桶前。
大家立马就发现了这米饭的独出心裁。
第一是那气氛
就很特别。
有人翻开木桶盖,热气涌上。
盛饭的人都要排队,
用铁铲盛一碗,端着碗回到饭桌,香味自然就弥散在院子里。
大家赞口不停,你一言我一语。
“这个饭香,用木桶蒸的,不是煮的!”“蒸这个饭有讲究,要不断地添水,跟一般的煮
饭不同样。
”“那个老师傅蛮闻名的。
他会蒸。
”我扒了一口
米饭,有木头的滋味,也有空气的滋味,木头的香气渗进了
每一粒米,吞一口米饭,就像吞进被阳光晒过的空气——太
好吃了。
饭后大家都围坐在木桶周围,听老人讲蒸饭的窍门。
老人
滔滔不停,面带浅笑,一边抽着烟,一边把米饭快见底的木桶
翻开——我们看到了一个竹筛子,蒸屉般兜住了上边的米。
“噢!原下边没有底!”大家惊呼。
老人说这个筛子是他专
门找的,这样蒸饭不粘桶,透气。
他熟练地用锅铲捣了捣米
饭,就像农民给土地松土那样自然。
第一天的木桶蒸饭,很快
就被吃光了。
次日,我走出院子,和蒸饭的老人聊了起。
老人姓孙,是溧水沙河村一带的人。
问到他的年纪,我吓了一跳, 78 岁,
他居然还可以单独蒸几十斤的米饭。
他说他做这一行已经有十
几年了,十三四岁时就看人蒸过,但直到60 岁退休了,才拾起过去的技艺,并越做越精,在县城出了名。
除了乡村里
的红白好事,还有教堂里做星期的时候,他也做。
他几乎每
个周末都要去教堂蒸饭。
最多的时候600 人,每年圣诞节,他要蒸 180 斤的米。
一个木桶最多60 斤,从清晨开始,一桶一桶地挨次蒸,到正午11 点半,准时开饭。
“蒸一桶米,
规行矩步要两个半小时” ,他说。
老人自然有自己的法。
他
说什么事都要有规划、讲原理,掌握了原理去做,才会做得
好。
老人蒸饭讲究米与水的比率,讲究米的生长周期,讲究
火候满满的都是学识。
此时,我对他只做蒸饭这一件事已经绝不思疑了。
院子
里做菜的厨师,需要料理不同的食材,煎炸烹煮,轮流上场。
而78 岁的老孙只面对同样东西:米;只用一个手法:蒸。
这就是最让人感觉特其他地方。
蒸一桶米饭,需要耗资的人
工不小。
别看他最后的成就就同样,但要做好上百人一天的饭,需要从清晨待到夜晚,要有技艺,更要有耐心。
老孙说他当了二十多年会计,也经营过饭馆,当过农民,但他最想做的是一名老师。
他喜爱念书,热爱艺。
以前读过
一整本《水浒传》给村里的盲人听,到现在,他还可以流畅
地背出很多诗词。
他最不屑的,就是肚子里没货的人。
老孙
说,有了化和知识,他就掌握了原理,也就能做得比一般人
11/18
包含他学算账、学习怎么蒸饭,都是自己探索出的规律,而
规律自同样东西:实践。
他也告诫我,写作也是要实践。
写
东西的人,只有经历了,才能写得好。
练字也是同样,一定
每日练。
在老孙的说法里,什么都是“对称”的。
对他说,
最对称的是个“人”字,也最难写。
在我们谈话的三天里,爷爷葬礼上的哀乐和悲鸣声不断,
向来是我们讲话的背景。
那场面是有点奇异的,在一位老者死
亡的仪式上,和另一位老者讨论人生。
蒸饭这门技艺,我想是
老孙寄情于别处的一种方式吧。
专注去做好蒸饭这件事,令他
获取了成就感,也能够短暂忘掉人生的宿命。
而我坐在小板凳上,用笔录下他说下的那些话,专心听他讲一世的故事,也是
在填补我没有记录爷爷人生的遗憾,也在转移我失掉爷爷的苦楚。
我们俩就在这样一个悲痛的场合,找到了很多共识。
走开的时候,老孙整理好自己的铁锅和木桶,放到了三
轮车上。
我们互留了联系方式。
他说他看到我勤学,很快乐。
我也很快乐,在爷爷的葬礼上,认识了这位蒸饭的老人。
悲
伤固然洋溢在内心,但作为一名聆听者,我感觉了扎实和欣
慰。
18.阅读全,用简短的语言归纳的主要内容。
(4 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19.除了写老孙,中还写了葬礼上的大家和厨师,有何
作用? (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20.中的老孙是个什么样的人?请简要剖析。
(4 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21.联合要旨,谈谈你对最后一段画线句子的理解。
(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 三) 阅读下边言,回答以下问题。
(16 分)
【甲】已而斜阳在山,人影凌乱,太守归而来宾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但是禽鸟知山林
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
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
陵欧阳修也。
【乙】山故有亭①,世传认为叔子②之所游止也。
故其
屡废而中兴者,由后代慕其名而思其人者多也。
熙宁元年③,余友人史君中,以光禄卿④守襄阳。
明年,
因亭之旧,广而新之,既周以回廊之壮,又大后来轩,使与
亭相当。
君有名当世,所至有声⑤,襄人安其政而乐从其游
也。
因以君之官,名后来轩为光禄堂;又欲纪其事于石,以
与叔子、元凯之名并传于长远。
君皆不可以止也,乃以记属于
予。
【注】①亭:这里指岘山亭。
②叔子:羊祜,字叔子,
西晋有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③熙宁元年:公元 1068 年。
熙宁,宋神宗年号。
④光禄卿:主管光禄寺的官员。
⑤声:
指好的名誉。
22.选出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和用法同样的一项
()(3分)
A.山故有亭温故而知新
B.太守谓谁予谓菊
.名之者谁名后来轩为光禄堂
D.广而新之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23. 将选中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每个句子 2 分)
(1)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2)君皆不可以止也,乃以记属于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24.用简短的语言归纳乙第二段内容。
(4 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25.甲、乙两中的“乐”分别表达了如何的思想感情?(5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 四) 阅读下边这首诗,回答以下问题。
(6 分 )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悲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26.本诗的颔联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表达了诗人如何
的感情? (2 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27.“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描述了一幅
如何的画面?包含什么真理?(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三、作 (60 分 )
28.有的人,不论远近,忧如总在身旁;有的事,不论
大小,一直涌此刻眼前;有份情,诚挚浓郁,不时暖和我们
的内心;有种理,语重心长,经常缭绕我们的脑畔他们
( 它们 ) 从未走远。
请依据你对上述字的理解,联合你的生活经历和体验,
以《从未走远》为题,写一篇许多于600 字的记述。
写作要求:①将题目写在作格的第一行;②切近生活,
言之有物,严禁剽窃或套作;③仔细书写,力争工整、雅观;
④中不可以出现真切的人名、校名、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