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市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综合知识点(培优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
1.如图甲所示,将质量相等的冰和蜡烛分别装在两个相同的试管中,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加热,绘制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中采用水浴法加热后就没必要用碎冰做实验了
B.由图乙可知,B图线对应的物质是冰
C.A图线中,2—6min段温度不变,说明此过程不需要吸热
D.A图线中,2—6min段表示熔化过程,此过程需要吸热D
解析:D
A.碎冰块受热面积大,受热更均匀,实验效果更好,所以采用水浴法加热的同时也要用碎冰做实验,故A错误;
B.由图乙可知,B图线对应的物质是非晶体,所以该物质是蜡烛,故B错误;
CD.由A图线可知,A图线对应的物质是晶体,2—6min段表示熔化过程,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虽然持续吸热但温度不变,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2.夏天妈妈从冰箱冷冻室取出一块牛排,刚取出时牛排表面①冒着“白气”,放在空气中解冻一会儿,塑料包装表面出现②密密的小水珠,等到牛排③变软之后,妈妈就知道牛排解冻好了。
上面描述的三个现象中,物态变化相同的是()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A
解析:A
从冰箱冷冻室取出一块牛排,刚取出时牛排表面冒着“白气”,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塑料包装表面出现密密的小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附在包装表面;牛排变软是由固态熔化造成的;故①②物态变化相同。
故选A。
3.下列说法正确是()
A.初春的早晨,出现大雾是水蒸气汽化形成的
B.深秋的早晨,地面小草上出现的白霜是水蒸气凝固形成的
C.北方的冬天,玻璃上出现的冰花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D.人工降雨经历了升华、凝固和熔化三种物态变化过程C
解析:C
A.初春的早晨,出现大雾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故A错误;
B.深秋的早晨,地面小草上出现的白霜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故B错误;
C.北方的冬天,玻璃上出现的冰花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故C正确;
D.人工降雨经历了升华、凝华和熔化三种物态变化过程,故D错误。
故选C。
4.科学家研制出一种纯度极高的碳化硅晶体,该晶体制成的半导体将大大提高电子设备的效率。
下图是该晶体的熔化图像,a、b、c、d四点中,表示该晶体正处于固液共存状态的是()
A.a B.b C.c D.d C
解析:C
晶体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并且处于固液共存状态,从图中可以看到,只有c点附近温度都保持不变,那么c点表示该晶体正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故选C。
5.下列现象发生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一组是()
(1)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
(2)夏天,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
(3)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
(4)冬天,室外草地上出现了霜。
A.(1) (3)B.(2) (4)C.(4) (3)D.(1) (4)A
解析:A
(1)冰雪融化冰雪由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现象,吸热;
(2)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是空中水蒸气变成液态,是液化现象,放热;
(3)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是液态的水变成水蒸气,是汽化现象,吸热;
(4)霜的形成是气态直接变成固态,是凝华现象,放热。
(1) 、(3)吸热,故选A。
6.把温度为-8℃的冰块投入密闭隔热盛有0℃水的容器中,经过一段时间后,关于容器中冰的说法正确的是
A.冰的质量减少了B.冰的质量没变化
C.冰的质量增大了D.以上情况均有可能C
解析:C
【分析】
解决此题需掌握:物体之间有温度差时会有热传递现象发生,水的凝固点为0℃。
﹣8℃的冰块投入密闭隔热盛有0℃水的容器后,热量会由水传递给冰块,水的内能减小,温度下降,水的温度0℃,且继续放热,所以水会结冰,故冰的质量会增大;
故选C。
7.如图所示,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的操作中,正确的是()A.B.C.D. B
解析:B
测量温度时温度计液泡应全部浸入到被测液体,液泡不能触碰容器壁或容器底;读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液柱液面相平,除过体温计,温度计读数时不能脱离被测物体,且手不能触碰液泡,故B正确。
故选B。
8.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过程对应正确的是
A.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就干了——汽化B.水正在慢慢地结冰——凝华C.冬天,冰冻的衣服会慢慢变干——液化D.开药瓶能闻到药味——熔化A 解析:A
【分析】
物质从固态到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做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做液化;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
A、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变干,由液态变为气态,属于汽化现象,故A正确;
B、水结冰,由液态变为固态,属于凝固现象,故B错误;
C、冰冻的衣服会慢慢变干,固态冰直接变为气态水蒸气,属于升华现象,故C错误;
D、开药瓶能闻到药味,液态药液变为气态,属于汽化现象,故D错误.
故选A.
9.如图所示是某物质的熔化图象,关于此图象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是()
A.这是一种非晶体物质
B.CD段时物质处于气态
C.此物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D.物质熔化时间为10分钟C
解析:C
A.从图中可看出该物质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晶体,故A错误;
B.CD段该物质处于液态,故B错误;
C.由图可看出BC段温度不变,该物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故C正确;
D.从图中可看出该物质从第4分钟开始熔化,第10分钟结束,熔化时间为6分钟,故D 错误。
故选C。
10.下列现象发生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一组是()
(1)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2)夏天,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
(3)秋天,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4)冬天,室外树上出现的美丽的雾凇
A.(1)(2)B.(2)(4)C.(1)(3)D.(3)(4)C
解析:C
【分析】
(1)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2)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
(1)冰雪融化由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现象,吸热;
(2)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是空中水蒸气变成液态,是液化现象,放热;
(3)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是液体小液滴汽化成了水蒸气,是汽化现象,吸热;
(4)雾凇的形成是气态直接变成固态,是凝华现象,放热。
吸收热量的是(1)(3),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1.亲爱的同学,学习物理是从观察事物、探究事理开始的。
根据对下列现象中物态变化的分析,你认为吸热放热特性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夏天吃雪糕凉爽B.将手沾些冷水后拿热包子不太烫
C.秋天变冷的早上降霜D.商贩利用干冰给鱼虾降温C
解析:C
【分析】
考查物态变化中吸放热问题
夏天吃雪糕凉爽,雪糕是熔化吸热;将手沾些冷水后拿热包子不太烫,是冷水汽化吸热,手不烫;秋天变冷的早上降霜,霜是凝华放热;商贩利用干冰给鱼虾降温,干冰升华吸热。
故选C。
12.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
A .人体感觉舒适的温度为20℃
B .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
C .正常人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约为200次/min
D .八年级物理课本长度为26dm B
解析:B
【分析】 首先对题目中涉及的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A .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感觉舒适的温度在23℃左右,故A 不符合题意;
B .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在 13.6
4km/h 4m/s 1.1m/s =⨯
≈ 左右,故B 符合题意; C .正常情况下,人的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接近1s ,1min 跳动的次数在70次左右,故C 不符合题意;
D .一根筷子的长度在25cm 左右,八年级物理课本的长度略大于此数值,在
26cm=2.6dm
左右,故D 不符合题意。
故选B 。
13.医生正确测出甲同学的体温为36.5℃,若没甩体温计,又先后测了乙、丙、丁三位同学的体温,结果记录如下:①甲同学36.5℃,②乙同学36.5℃③丙同学37.1℃④丁同学37.1℃。
上述情况中可能不准确的两个体温记录是( )
A .②和④
B .③和④
C .①和②
D .②和③A
解析:A
【分析】
体温计使用前要先将温度计度数甩到35℃以下。
医生正确测出甲同学的体温为36.5℃,甲同学体温准确,没甩体温计,超过36.5℃时,体温准确,等于或低于36.5℃时,体温不准确,乙同学可能不准确;同理,丙同学准确,丁同学可能不准确;故选A 。
14.下图甲为某物质的熔化图象,将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该物质中(如图乙所示),则可断定( )
A .该物质是非晶体
B .第15min 该物质处于液态
C .试管内的冰会逐渐增加
D .试管内的冰会逐渐减少C
解析:C
A.由图象可知,整个过程中温度有上升的趋势,所以是熔化图象;又因为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所以该物质是晶体,故A错误;
B.由图甲可知,该物质从第10min开始熔化,到第20min时全部熔化,则第15min时处于固液共存状态,故B错误;
CD.由图可知,该物质熔点为-2℃,低于冰的熔点,故试管中的冰水混合物中的水会凝固结冰,所以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变多,即冰会逐渐增加,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二、填空题
15.(1)如图所示,测得一枚纽扣的直径是________;
(2)如图所示,体温计的示数为________℃;
(3)如图所示,秒表的读数为_______s;
(4)如图所示,是一时钟在平面镜中的像,那么此刻它的实际时间是_____(12小时制)。
1038528193∶40
解析:1038.5281.93∶40
(1)[1]由图知,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纽扣左侧与2.00cm对齐,右侧与3.10cm对齐,所以纽扣电池直径为
3.10cm-2.00cm=1.10cm
(2)[2]图中体温计的一个大格表示1℃,里面有10个小格,故其分度值为0.1℃,所以图中体温计的示数为38.5℃。
(3)[3]小表盘表示分钟,大表盘表示秒,1min中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
0.5min,指针在“4”和“5”之间,偏向“5”一侧,分针指示的时间为4min,且秒针已经转过一周,读数30∼60s;在秒表的大表盘上,1s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1s,指针在41.9s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41.9s,故秒表的读数为4min41.9s,即281.9s。
(4)[4]时钟和平面镜中的像是对称的,上下不变,左右颠倒,由图可知时钟的时针实际位置在“3”和“4”之间,分针指在刻度“8”的位置,故此刻钟的实际时间应是3∶40。
16.冬天,0℃以下冰冻的衣服也会干,这是______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寒冷的冬夜,家里玻璃门窗______(填“内”或“外”)侧常会出现冰花。
升华内
解析:升华内
[1]0℃以下冰冻的衣服也会干,是因为衣服上的冰由固态升华为气态。
[2]寒冷的冬夜,室内的温度较高,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门窗会凝华为冰花,出现在内侧玻璃。
17.如图是水循环示意图。
图中过程①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___;过程②中部分水蒸气___________形成小冰晶、部分水蒸气___________形成小水滴,同时伴随着___________热,小冰晶和小水滴混在一起就形成了千姿百态的云。
过程③中,温度较高时云中的小冰晶会___________成小水滴,同时伴随着___________热,与空中下落的水滴一起形成雨。
汽化凝华液化放熔化
吸
解析:汽化凝华液化放熔化吸
[1][2][3][4]图中过程①海水蒸发(汽化)成气态的水蒸气上升,过程②中部分水蒸气遇冷直接凝华形成小冰晶、部分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液态的小水滴,同时伴随着放热,小冰晶和小水滴混在一起就形成了千姿百态的云。
[5][6]过程③中,温度较高时云中的固态小冰晶会吸热熔化由成小水滴,与空中下落的水滴一起形成雨。
18.如图,某超声波加湿器通过雾化片1.7×106Hz的高频振动使得加湿器中的水被抛离水面产生直径为1~5微米水雾液滴飘逸出来,达到空气加湿的目的。
(1)装入加湿器中的水变成飘出加湿器的白色水雾,是否发生了物态变化?_______(选填“有”或“没有”)。
若有,请指出发生了什么物态变化,若没有,请说出理由:
__________;
(2)白色水雾飘出后不久,便消失不见,这个过程的物态变化名称为:_____;该过程需要
_______热量(选填“吸收”或“放出”)。
没有超声波将水变成超微粒子形成水雾而水雾仍为液态汽化吸收
解析:没有超声波将水变成超微粒子形成水雾,而水雾仍为液态汽化吸收
(1)[1][2]超声波将水变成超微粒子形成水雾,而水雾仍为液态,故此过程没有发生物态变化。
(2)[3][4]水雾散发到空气中后,通过汽化变成水蒸气,该过程需要吸收热量。
19.夏天,从冰箱里拿出冰棍时,会发现冰棍表面有一层“白粉”,这是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这个过程需要____热;同时看到冰棍冒出“白气”,这是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
凝华放液化
解析:凝华放液化
[1][2]“白粉”是固态的,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比较冷的冰棍形成的,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现象叫凝华;该过程放出热量。
[3]“白气”是悬浮在空气中的小液滴,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比较冷的冰棍液化形成的,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液化。
20.如图所示,是市场上出售的一种网红食品——分子冰激凌,其制作过程主要是在冰激凌上倒入液态氮,且制成的分子冰激凌周围“烟雾缭绕”。
(1)标准大气压下,液态氮的沸点为-196℃。
液氮倒在冰激凌上后会迅速________(填写物态变化名称),同时_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使冰激凌内的部分水凝固成冰,制成“分子冰激凌”;
(2)分子冰激凌周围烟雾缭绕的“白气”形成原因是________;
(3)装冰激凌的纸盒外侧也出现许多小水珠,这与第(2)中形成“白气”的物态变化过程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
汽化吸收液氮吸热汽化可使周围空气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放热液化形成小水珠相同
解析:汽化吸收液氮吸热汽化,可使周围空气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放热液化形成小水珠相同
(1)[1][2]汽化包括蒸发和沸腾,在标准大气压下,液氮的沸点为−196℃,在常温下达到沸点,液氮会沸腾,沸腾过程中液氮迅速变为气体,吸收热量,使冰激凌中的水凝固成冰,制成“分子冰激凌”;
(2)[3]液氮吸热汽化,使周围空气的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放热液化,形成液态小水滴,所以会出现“烟雾缭绕”的现象;
(3)[4]装冰激凌的纸盒外侧也出现许多小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纸盒液化形成的小水滴附着在纸盒外侧,与(2)中形成“白气”的物态变化过程相同。
三、解答题
21.在很多宾馆的卫生间装有热风干手器,洗手后用热风干手器可以很快把手烘干,如图所示.这里利用了哪几种方法加快水的蒸发?
解析:热风干手器吹出的空气温度高,提高了水分的温度可使手上水分蒸发加快;吹出的风使手表面空气流动快,可使手上水分蒸发加快
【解析】试题分析:蒸发在任何温度下,发生在液体表面的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三个,即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和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情况.
答:热风干手器吹出的空气温度高,提高了水分的温度可使手上水分蒸发加快;吹出的风使手表面空气流动快,可使手上水分蒸发加快.
【点评】本题考查影响蒸发快慢因素在生活中的应用,与生活联系比较密切,平时要多观察、多思考,做到学以致用.
22.请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现象:家里用久的灯泡为什么会变黑?(灯丝为钨丝)
解析:灯泡发光时温度升高,固态钨丝升华变成气态,当灯泡熄灭时温度降低,气态钨凝华再变成固态附着在灯泡内壁,因此灯泡会变黑。
【解析】利用升华和凝华的过程分析解答。
灯泡工作时,灯丝温度很高,在高度下钨丝升华,变成气态,当灯泡熄灭时温度降低,气态钨又遇冷凝华,即气态变为固态附着在灯泡内壁,灯泡变黑。
点睛:重点是理解升华和凝华的过程,通常情况下,高温时升华,低温时凝华,经过这两个过程,钨由灯丝跑到了灯泡内壁,所以灯泡变黑。
23.在通常情况下,许多物质的密度、沸点、凝固点、比热容等都是稳定不变的。
这些稳定不变的物理量既是物质的基本属性,也是自然界平衡与和谐的本质反映。
假如这些物理量发生改变,我们生产、生活中的许多现象就会发生变化。
请仿照示例,就任一物理量发生改变,提出一个相关的物理问题,并做出合理的猜想。
(示例)问题:如果水的密度变小,轮船的吃水深度将如何变化? 猜想:轮船的吃水深度将增加。
问题:______;猜想:______。
解析:如果水的凝固点变低,会更容易结冰吗?凝固点变低,冬天会更难结冰
[1][2]可以提出一个问题,水的凝固点,如果水的凝固点变低,是否会更容易结冰;然后作出猜想,凝固点变低,即凝固的温度变低,那么水要降低更低的温度才能结冰,所以冬天会更难结冰。
24.一个不准的温度计,但刻度均匀,放在标准状况下开水温度为98摄氏度,放地冰水中温度负4摄氏度,当它显示25摄氏度时,则实际温度是多少?
解析:4℃
【解析】
根据题意知道,将它放入沸水中,示数为98摄氏度,放在冰水混合物中示数为-4摄氏度,
=0.98℃,当温度计的示数是25℃时,实际温度是t̍=所以,每个小格的温度是:t=100℃
98+4℃
(25+4℃)×0.98℃=28.4℃,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摄氏温度及其计算,解题的关键是把握两个要点:①温度计置于两种液体中时其刻度对应的实际温度是多少,从而得到真实的温度与刻度的关系;②温度计的示数比实际零摄氏度多出或少多少个小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