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基础知识·风险与收益的基本原理(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风险与收益的基本原理
一、资产的收益与收益率
(一)含义及内容
资产的收益是指资产的价值在一定时期的增值。

例如:投资100元购买一股股票,经过一段时间后,股票能够带来的收益或增值称为资产的收益。

利息、红利或股息收益
绝对数: 资产的收益额资本利得
利(股)息的收益率
相对数: 资产的收益率或报酬率资本利得的收益率
注意:如果不作特殊说明的话,用相对数表示,资产的收益指的就是资产的年收益率。

又称资产的报酬率。

(二)资产收益率的类型(6种)
一般情况下如果不作特殊说明的话,资产的收益均指资产的年收益率。

种类含义
1.实际收益率已经实现或确定可以实现的资产收益率。

2.名义收益率在资产合约上标明的收益率。

3.预期收益率(期望收益
率)
在不确定的条件下,预测的某种资产未来可能实现的收益率。

4.必要收益率(最低必要报酬率或最低要求的收益率)投资者对某资产合理要求的最低收益率。

当预期收益率高于(≥)投资人要求必要报酬率才值得投资。

5.无风险收益率(无风险利率)(短期国债利息率)无风险收益率=纯利率+通货膨胀补贴
无风险资产(国债)满足两个条件:
一是不存在违约风险,二是不存在再投资收益率的不确定性。

6.风险收益率因承担该资产的风险而要求的超过无风险利率的额外收益,
它等于必要收益率与无风险收益率之差。

影响因素:风险大小;投资者对风险的偏好。

二、单项资产的风险及衡量
(一)风险的含义
从财务管理的角度看,风险就是企业在各项财务活动过程中,由于各种难以预料或无法控制的因素作用,使企业的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背离,从而蒙受经济损失的可能性。

(二)风险的衡量
1.风险衡量可以利用资产收益率离散程度来衡量。

图1
图1表现了项目B 和项目C 的收益率的分布。

项目B 可能发生的收益率相对集中,它的变动范围在-10%和+45%之间;而项目C 可能的收益率则相对分散,在-100%到120%之间,然而这两个项目的预期收益率却相差无几,因此,可以很快判断出:两个项目有几乎同样的平均收益率,而项目B 的风险却比项目C 的风险小很多。

2.利用数理统计指标(方差、标准差、标准离差率) 数理统计指标是衡量收益率的离散程度。

常用的指标主要有收益率的方差、标准差和标准离差率。

指标
计算公式
结论
若已知未来收益率发生的概率以及未来收益率的可能值时
若已知收益率的历史数据时
预期收
益率
E (R ) E (R )=)(1
∑=⨯n
i i
i
P R
R =
n
R
n
i i
∑=1
反映预计收益的平均化,不能直接用来衡量风险。



2
σ
2
σ=})]([{2
1
i i n
i P R E R ⨯-∑=
2σ=
1
)(1
2
--∑=n R R
n
i i
期望值相同的情况下,方差越大,风险越大
标准差 σ
σ=
})]({[2
1
i i n
i P R E R ⨯-∑= )1()(2
1-÷-=

=n R R n
i i σ 期望值相同
的情况下,
标准差越大,风
险越大
标准离
差率V V=
)
(R E σ
V =R
σ
期望值不同的情况下,标准离差率越大,风险越大
标准离差率图示:
无概率情况下图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