荞麦壳水不溶性膳食纤维提取工艺的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荞麦壳水不溶性膳食纤维提取工艺的优化
潘建刚;赵秀娟;黄苗苗;贾晋
【摘要】[ Objective ]Using chemical extraction, optimal technological parameters for water insoluble dietary fiber were determined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rationally utilization of buckwheat shell resources. [Method ]Water insoluble dietary fiber was extracted from buckwheat shell by chemical extraction method. Effects of liquid-solid ratio, reaction time and temperature, and NaOH concentration on extraction rate of water insoluble dietary fiber were studied and the extraction technology was optimized using an orthogonal experiment. [ Result ]The sequence of affecting extraction rate was like this: NaOH concentration>reaction time and temperature>liquid-solid ratio. The optimal technological parameters for chemical extraction of water insoluble dietary fiber were as follows: liquid-solid ratio 1.0:15.5. reaction time of 60 min, reaction temperature 45℃, NaOH concentration 4%. [Conclusion ]Under above-mentioned optimal extraction conditions, the water insoluble dietary fiber extracted from buckwheat shell was toast tan with water-holding capacity of 300.25 g/g and expansibility of 5.57 mI7g , which could be used as food additives.%[目的]确定化学浸提法提取荞麦壳水不溶性膳食纤维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合理利用养麦壳资源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化学浸提法对荞麦壳水不溶性膳食纤维进行提取,探讨料液比、碱解时间、碱解温度和NaOH浓度对水不溶性膳食纤维提取率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优化提取工艺.[结果]NaOH浓度对水不溶性膳食纤维提取的影响最大,其次是碱解温度和碱解时间,料液比影响最小;化学浸提
法提取荞麦壳水不溶性膳食纤维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0∶15.5,碱解时间60 min,碱解温度45℃,NaOH浓度4%.从荞麦壳中提取的水不溶性膳食纤维持水力300.25g/g,膨胀力5.57 mL/g,色泽为焦黄色,可用作食品添加剂.[结论]化学浸提法能有效提取出荞麦壳水不溶性膳食纤维,且方法简单、可控、耗时短,适用于工厂化大规模生产,但必须控制好NaOH浓度.
【期刊名称】《南方农业学报》
【年(卷),期】2012(043)005
【总页数】4页(P675-678)
【关键词】荞麦壳;水不溶性膳食纤维;化学浸提法;提取工艺;优化
【作者】潘建刚;赵秀娟;黄苗苗;贾晋
【作者单位】内蒙古科技大学生物工程与技术研究所;内蒙古生物质能源化利用重点实验室;内蒙古科技大学数理与生物工程学院:内蒙古包头014010;内蒙古科技大学生物工程与技术研究所;内蒙古生物质能源化利用重点实验室;内蒙古科技大学数理与生物工程学院:内蒙古包头014010;内蒙古科技大学数理与生物工程学院内蒙古包头014010;内蒙古科技大学生物工程与技术研究所;内蒙古生物质能源化利用重点实验室;内蒙古科技大学数理与生物工程学院:内蒙古包头01401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202.3
0 引言
【研究意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餐饮食品越做越好吃、越做越精细,
但合理的膳食结构却被人们所忽略。
现代流行病学研究资料表明,肥胖症、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和恶性肿瘤等疾病的发生,与这种不合理的膳食结构密切相关(郑建仙,2001),高纤维膳食才是最健康的生活方式。
因此,膳食纤维
的研究与开发受到各国的高度重视,且医学界、营养学界和食品工业界对此作了大量研究(da Silva and de Lourdes Santorio Ciocca,2005;Knutsen and Holtekjolen,2007)。
【前人研究进展】我国在膳食纤维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且侧重于谷物类和薯类(甘薯、木薯和马铃薯等)膳食纤维(单成俊等,2009;
梅新,2010)。
吴少福等(2011)确定了酶法制备紫红薯膳食纤维的最优工艺参数,即将紫红薯渣按1∶10(质量比)用水调成浆,糊化后冷却至75℃,按干薯
渣的0.5%加入混合酶(淀粉酶∶糖化酶=7∶3),保温处理150 min;灭酶后降
温至60℃,按原料的0.2%加入木瓜蛋白酶处理60 min。
陈辉等(2011)以花生粕为原料,采取酶法提取花生粕中的不溶性膳食纤维,结果表明,α-淀粉酶的最
佳酶解条件为温度60℃、时间30 min、pH 4.0、酶量2%;木瓜蛋白酶的最佳酶解条件为温度80℃、时间2 h、pH 7.0、酶量11%,花生粕不溶性膳食纤维的提取率达37.72%。
张世仙等(2011)以茅台酱香型酒糟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
和正交试验探讨碱法提取酒糟中水溶性膳食纤维的最佳工艺条件,即料水比1∶17、加碱量0.9%、提取时间70 min、提取温度80℃,水溶性膳食纤维提取率为
23.6%,颜色为焦糖色。
郝瑞娟等(2012)以玉米种皮为原料,采用碱解醇沉法
对玉米种皮中水溶性膳食纤维提取工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最佳碱解工艺为碱解时间30 min、碱解温度50℃、NaOH浓度1%;最佳醇沉条件为料醇比1∶2
(g/mL)、醇沉时间30 min、醇沉温度40℃。
【本研究切入点】荞麦壳中的膳
食纤维含量高达40%(张超和李冀新,2006),但目前有关荞麦膳食纤维的研究未得到足够重视,特别是荞麦在制粉过程中产生的荞麦壳,绝大部分没有得到有效利用,造成资源浪费。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采用化学浸提法提取荞麦壳中的水不
溶性膳食纤维,并通过测定水不溶性膳食纤维含量对其提取工艺进行优化,以期为合理利用荞麦壳资源提供参考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荞麦壳来源于内蒙古当地荞麦品种;NaOH、无水乙醇、丙酮等试剂均为分析纯。
主要仪器设备有HH-4恒温水浴锅、L-550台式低速大容量离心机、SHB-III循环水真空泵、DHG-9123A型台式干燥箱及分析天平等。
1.2 水不溶性膳食纤维的提取方法
水不溶性膳食纤维提取参照杨芙莲等(2008)的方法,即将3.0 g荞麦壳置于
100 mL锥形瓶中,按照一定的料液比加入NaOH溶液,然后置于恒温水浴锅中,不断搅拌,充分碱解后离心分离,滤渣分别用20 mL的无水乙醇和丙酮各洗涤两次,干燥至恒重,即获得水不溶性膳食纤维。
1.3 单因素试验
1.3.1 料液比取3.0 g经处理的荞麦壳置于100 mL锥形瓶中,分别按料液比为
1.0∶9.5、1.0∶11.5、1.0∶13.5、1.0∶15.5、1.0∶17.5进行浸提,然后加入
4%NaOH,于60℃恒温水浴中水浴60 min,确定不同料液比对水不溶性膳食纤
维提取率的影响。
1.3.2 碱解时间当料液比1.0∶15.5、碱解温度60℃、NaOH浓度4%时,分别碱解30、45、60、75和90 min,确定提取工艺中的最佳碱解时间。
1.3.3 碱解温度当料液比1.0∶15.5、碱解时间60 min、NaOH浓度4%时,分别于30、45、60、75和90℃下浸提样品,确定提取工艺中的最佳碱解温度。
1.3.4 NaOH浓度当料液比为1.0∶15.5、碱解温度75℃、碱解时间60 min时,通过加入不同浓度(1%~5%)NaOH溶液浸提样品,确定提取工艺中的最佳NaOH浓度。
1.4 正交试验
根据单因素试验结果,选取每个因子的3个较佳水平,采用正交试验设计L9(34)进一步优化荞麦壳水不溶性膳食纤维的提取工艺条件。
正交试验因素水平设置见表1。
表1 正交试验因素水平Tab.1 Factors and levels in orthogonal test水平Level D:NaOH浓度(%)NaOH concentration 123 A:料液比Material liquid
r atio 1.0∶11.51.0∶13.51.0∶15.5 B:碱解时间(min)Reaction time 607590 C:碱解温度(℃)Reaction temperature 456075234
1.5 水不溶性膳食纤维物化特性的测定
1.5.1 持水力持水力测定参考Esposito等(2005)的方法。
具体操作如下:准确称取3.0 g样品置于50 mL离心管中,加入25 mL蒸馏水,室温下磁力搅拌器搅打30 min,2500 r/min离心10 min,弃上清液,并用滤纸吸干离心管壁残留水分,称重,计算持水力(WHC)。
1.5.2 膨胀力膨胀力测定参考Femenia等(1997)的方法。
具体操作如下:准确称取水不溶性膳食纤维0.3 g,置于10 mL量筒中,移液管准确加入5.00 mL蒸
馏水。
振荡均匀后室温[(20±3)℃]放置24 h,读取液体中水不溶性膳食纤维的体积,计算膨胀力(SW)。
2 结果与分析
2.1 单因素试验结果
2.1.1 料液比由图1可知,随着料液比增大,水不溶性膳食纤维提取率不断减小。
料液比在1.0∶11.5~1.0∶15.5范围内,水不溶性膳食纤维提取率趋于平缓,此
后随着料液比的进一步变大,其提取率显著降低。
可能是由于随着料液比增大,液
体流动相不断变大,使得荞麦壳碱解越来越充分,提取的水不溶性膳食纤维杂质少、纯度高,但提取率降低;而料液比过大,部分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等物质发生水解。
因此,提取荞麦壳水不溶性膳食纤维时以料液比1.0∶15.5为宜。
2.1.2 碱解时间从图2可以看出,随着碱解时间延长,水不溶性膳食纤维提取率呈不断降低趋势。
碱解初期,水不溶性膳食纤维提取率最高,是由于短时期内蛋白质水解不完全,导致提取率偏高,但纯度偏低。
在碱解45~60 min时,水不溶性膳食纤维提取率降低幅度较小,说明此时反应趋于饱和,样品中的蛋白水解完全。
此后,随着碱解时间进一步延长,水不溶性膳食纤维提取率又呈明显降低趋势,可能与部分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水解有关。
因此,碱解时间以60 min为宜。
图2 碱解时间对水不溶性膳食纤维提取率的影响Fig.2 Effect of different reaction time on dietary fiber yield
2.1.3 碱解温度由图3可以看出,随着碱解温度升高,水不溶性膳食纤维提取率呈逐渐降低的趋势。
当碱解温度为30℃时,水不溶性膳食纤维提取率最高;此后随
着温度升高,其提取率逐渐降低,该现象一直持续到60℃。
在60~75℃,水不
溶性膳食纤维提取率基本维持不变,说明此时蛋白质已完全水解;但超过75℃后,水不溶性膳食纤维提取率又明显降低,可能与膳食纤维中的部分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开始溶出有关。
因此,碱解温度以75℃为宜。
图3 碱解温度对水不溶性膳食纤维提取率的影响Fig.3 Effect of different solution temperature on dietary fiber yield
2.1.4 NaOH浓度从图4可以看出,水不溶性膳食纤维提取率随着NaOH浓度的增加而呈逐渐减小趋势。
蛋白质在水解过程中,由于氨基酸中羧基的解离度远大于氨基的解离度,从而会释放出大量质子,导致溶液pH值下降。
当NaOH浓度增加,就会平衡溶液的pH值,使蛋白质在一定范围内水解完全,杂质减小、纯度上
升,但水不溶性膳食纤维提取率不断减小。
在2%~3%的NaOH浓度范围内,水不溶性膳食纤维提取率降低幅度最小,说明此时杂质去除趋于充分;此后水不溶性膳食纤维提取率继续降低,可能是碱性浓度过高又导致纤维素和半纤维素水解。
因此,NaOH浓度以3%为宜。
图4 NaOH浓度对水不溶性膳食纤维提取率的影响Fig.4 Effect of different NaOH concentration on dietary fiber yield
2.2 正交试验结果
由表2可知,在化学浸提法提取荞麦壳水不溶性膳食纤维的各影响因素中,其影
响程度大小依次为:D>C>B>A,即NaOH浓度对水不溶性膳食纤维提取率的
影响最大,其次是碱解温度和碱解时间,料液比对其影响最小,说明在化学法提取荞麦壳水不溶性膳食纤维时应首先考虑NaOH浓度的选择。
由k1、k2、k3可知,最佳工艺参数组合为A3B1C1D3,即料液比为1.0∶15.5,碱解时间60 min,碱
解温度45℃,NaOH浓度4%。
表2 正交试验结果Tab.2 Results of orthogonal test
2.3 水不溶性膳食纤维物化特性
经测定,从荞麦壳中提取获得的水不溶性膳食纤维持水力300.25 g/g,膨胀力
5.57 mL/g;其色泽为焦黄色,可用作食品添加剂。
3 讨论
膳食纤维是指不被人体消化的多糖类碳水化合物和木质素的总称,但对人体健康有重要作用,被称为“人体第七营养素”。
膳食纤维可分为水溶性膳食纤维和水不溶性膳食纤维,其中水不溶性膳食纤维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原果胶、壳聚糖等,具有吸收人体水分的特性和良好的预防便秘效果。
本研究以荞麦壳为原料,采用化学法对荞麦壳中的水不溶性膳食纤维进行提取,并探讨各因素对荞麦壳水不溶性膳食纤维提取率的影响,旨在获得最佳的工艺条件。
杨芙莲等(2008)采用碱法对荞麦壳中的膳食纤维进行提取,结果表明,料液比1∶14、碱解时间60 min、碱解温度45℃、NaOH浓度4%时,最适宜荞麦壳中
膳食纤维的提取,提取率高达96%。
而本研究结果表明,化学法提取荞麦壳中膳
食纤维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料液比1.0∶15.5,碱解时间60 min,碱解温度45℃,NaOH浓度4%。
与杨芙莲等(2008)的研究结果略有不同,可能是试验过程中
蛋白质、淀粉、脂肪等除去不充分,且试验过程中产生的误差也会影响结果的差异。
此外,根据所用溶剂和提取条件不同,可分为粗纤维(CF)法、中性洗涤纤维(NDF)法和酸性洗涤纤维(ADF)法(刘彩霞和王康宁,2000)。
本研究选用
粗纤维(CF)法,化学法提取操作过程中,特别要注意随着碱解时间的延长,料
液变得粘稠,在把料液从锥形瓶倒入离心管时,易有荞麦壳附着在瓶内,产生随机误差,因此对膳食纤维提取率影响也有差异;而且粘度不同,对离心程度的影响也不同。
4 结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化学浸提法提取荞麦壳水不溶性膳食纤维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料液比1.0∶15.5,碱解时间60 min,碱解温度45℃,NaOH浓度4%。
从荞麦
壳中提取的水不溶性膳食纤维持水力300.25 g/g,膨胀力5.57 mL/g,色泽为焦
黄色,可用作食品添加剂。
说明采用化学浸提法提取荞麦壳水不溶性膳食纤维是可行的,且方法简单、可控、耗时短,适用于工厂化大规模生产,但必须控制好NaOH浓度。
参考文献:
陈辉,何俊萍,何义,李亚楠,张先周,李静,李海丽.2011.酶法提取花生粕不溶性膳食纤维的研究[J].食品工业,(1):66-68.
Chen H,He J P,He Y,Li Y N,Zhang X Z,Li J,Li H L.2011.Study on enzyme extraction of insoluble dietary fiber from peanut meal[J].The
Food Industry,(1):66-68.
郝瑞娟,吴眩,王周锋.2012.碱解醇沉法提取玉米种皮中水溶性膳食纤维[J].食
品研究与开发,33(1):44-47.
Hao R J,Wu X,Wang Z F.2012.Extraction of water-soluble dietary fiber from corn seed capsule by methods of alkali solution and alcohol precipitation[J].Food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33(1):44-47.
刘彩霞,王康宁.2000.用中性、酸性洗涤纤维及粗纤维预测猪饲粮消化能值的比较[J].西南农业学报,13(Z1):51-56.
Liu C X,Wang K parison on prediction of digestible energy values of pig diets using crude fibre,neutral detergent fibre and acid detergent fibre[J].Southwest China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13(Z1):51-56.
梅新.2010.甘薯膳食纤维、果胶制备及物化特性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1-8.
Mei X.2010.Characterization of dietary fiber and pectin extraction from sweet potato[D].Beijing: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1-8.
单成俊,周剑忠,黄开红,王英,李莹.2009.挤压膨化提高甘薯渣中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的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1(6):90-91.
Shan C J,Zhou J Z,Huang K H,Wang Y,Li Y.2009.Study on extrusion technology for increase of soluble dietary fiber content in sweet potato residues[J].Acta Agriculturae Jiangxi,21(6):90-91.
吴少福,侯英梅,上官新晨,蒋艳,沈勇根.2011.酶法制备紫红薯膳食纤维的工艺研究[J].中国食品学报,11(1):60-68.
Wu S F,Hou Y M,Shangguan X C,Jiang Y,Shen Y G.2011.Studies on the preparation technology of purpleIpomoea Batatasdietary fiber by enzymatic method[J].Journal of Chinese Institute of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11(1):60-68.
杨芙莲,夏银,任蓓蕾,郭小鹏.2008.碱法提取荞麦壳中膳食纤维[J].粮食与油脂,(7):23-25.
Yang F L,Xia Y,Ren B L,Guo X P.2008.Extraction of dietary fiber from buckwheat shell by alkaline hydrolysis[J].Cereals&Oils,(7):23-25. 张超,李冀新.2006.荞麦壳的研究进展[J].粮油食品科技,14(3):8-9. Zhang C,Li J X.2006.Process of buckwheat hull[J].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ereals,Oils and Foods,14(3):8-9.
张世仙,张素英,曾启华,李丽,朱彬.2011.碱法提取茅台酒糟中水溶性膳食纤维的工艺研究[J].中国酿造,(10):126-128.
Zhang S X,Zhang S Y,Zeng Q H,Li L,Zhu B.2011.Study on extraction technology of water-soluble dietary fiber from Maotai vinasse by alkaline method[J].China Brewing,(10):126-128.
郑建仙.2001.低能量食品[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7-44.
Zheng J X.2001.Low-calorie Foods[M].Beijing:China Light Industry Press:27-44.
da Silva L P,de Lourdes Santorio Ciocca M.2005.Total,insoluble and soluble dietary fiber values measured by enzymatic-gravimetric method in cereal grains[J].Journal of Food Composition and Analysis,18(1):113-120.
Esposito F,Arlotti G,Bonifati A M,Napolitano A,Vitale D,Fogliano
V.2005.Antioxidant activity and dietary fibre in durum wheat bran by-products[J],Food Research International,38(10):1167-1173. Femenia A,Lefebvre C,Thebaudin Y,Robertson J A,Bourgeois C
M.1997.Physical and sensory properties of model foods supplemented with cauliflower fiber[J].Food Science,62(4):635-639.
Knutsen S H,Holtekjolen A K.2007.Preparation and analysis of dietary fibre constituents in whole grain from hulled and hull-less barley[J].Food Chemistry,102:707-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