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原市原州区张易镇马场移民迁出区生态修复效果调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移民迁出区概况
马场村位于张易镇西北15km ,六盘山外围西侧,年降雨量在500mm 以上,属半阴湿区,土地总面积30.78km 2,耕地面积336.6hm 2,退耕面积319.93hm 2,辖区总人口544户2400人,分布在堡子湾、小吊沟、后湾和红泉等6个自然村。
自然条件差,生活艰苦,当地农民广种薄收,靠天吃饭,
常常辛苦耕作一年,还要为口粮发愁。
为了生活,村民不得不做出一些破坏生态的举动,开荒、挖药材、打蕨菜、放牧,破坏了生态平衡。
“十二五”期间,宁夏实施最大的生态移民工程,计划用5年时间将西海固地区的35万贫困人口搬迁到靠近城镇、有水、通路,配套设施齐全的移民安置区,并统一划分耕地、温棚、建设牛羊圈舍、外出务工等发展劳务经济。
该村也被纳入整村搬迁的生态移民规划中。
截至2013年,已搬迁大吊沟、小吊沟、堡子湾3个自然村337户1483人至红寺堡、贺兰、闽宁、渠口和原州区的三营、闫堡等生态移民安置区。
2移民迁出区生态修复成效
移民搬迁后,固原市原州区林业部门抢抓机遇,采取人工造林、保护原有树木、自然修复等具体措施,按照宜林则林、宜草则草的原则,全面实施植树造林和封育保护,实现人退林进、生态恢复[1]。
2.1人工营造针、阔混交林
近年来,由于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等林业重点工程的相继实施,使马场移民迁出区降雨量充足,植被恢复快。
移民搬迁后,固原市原州区采取“封、造、管”3项措施,一是制定马场生态移民恢复区综合治理方案,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原则,着力建设土石山区针阔混交、乔灌搭配的生态示范区。
二是交通便利,造林绿化质量高。
采取分管领导包片,林业站技术人员蹲点指导,组建专业造林队,采用80
cm×100cm 大鱼鳞坑整地,在其内挖60cm×60cm 栽植穴,高标准完成熟耕地造林200hm 2
,荒山造林33.33hm 2
,栽植各
类苗木58.5万株。
其中:在主干道两侧100m 及平坦地段栽植50cm 以上带30cm 大小土球的云杉9.5万株,40cm 高的樟子松7.5万株、油松容器苗8.5万株、山桃11万株、桦树6万株、丁香5万株等块状混交造林。
裸根苗采用生根粉、强力生根剂蘸泥浆栽植,栽植后立即拉水浇足定根水,使造林成活率提高20%。
其余103.27hm 2正在加紧进行鱼
鳞坑整地,预计秋季完成。
三是加强移民迁出区零星树木的保护。
对移民迁出区农民房前屋后种植的树木,由林业站清查登记,根据树木大小、数量多少,由当地政府依据自治区确定的补偿原则,给予适当的补偿,并统一管理,严禁任何人砍伐、移栽树木[2]。
四是合理配置,成片造林,确保搬出一片、修复一片。
2.2退耕面积大,成效显著
该区域地处银平公路主干道两侧,集中连片,道路畅通。
2000年实施退耕还林营造山桃、沙棘、落叶松混交示范林319.93hm 2,现已郁闭成林,保存率达85%以上,移民前由于人口居住集中,土地承载量过大,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艰苦,导致生态破坏严重。
移民后,加强对退耕还林地进行清除杂草、修剪及病虫害防治等抚育管理措施。
同时,采取大坑、樟子松、油松大苗加快补植补造,使该区域森林覆盖率提高到16%;植被自然恢复渐强,生态效果显著。
2.3实现人退林进,加强植被修复,有效保护了物种
通过退耕还林、移民搬迁人工造林及生态自然恢复,加快了马场移民迁出区生态修复工作[3]。
昔日的土地不再耕耘、播种,搬迁后留下的残墙断壁都已推平,仅仅3年时间,这里的生态已恢复了60%,发挥了防风固沙、涵养水源的重
要生态功能。
另一方面加快了自我修复。
人退林进,山头、耕地重新恢复绿色,昔日的放牧声、田间耕作声、居民的错纵嘈杂声全部消失,只有吆呼相应的鸟叫声和潺潺流水声,野猪、野兔随处可见,几十年未见的梅花鹿脚印再次出现。
天然次生林、植被生长茂盛,物种名目繁多,当地的环境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营造红色六盘、生态固原、避暑圣地指日可待。
2.4加大封育管护力度
工程造林完成后,采取就地就近的原则,全部移交与毗邻的红庄林场,统一纳入国有林场管护范围,巩固了造林成果,促进了生态良性循环[4]。
同时,原州区注意保留移民迁出区原有村部、学校房屋及配套的电力、水利、交通等重点基础设施,为后续林业生态建设提供保障。
严禁将移民迁区现有林地用于与林业生态建设无关的开发。
3参考文献
[1]马自良.宁夏海原县生态移民迁出区生态恢复与重建探讨[J].宁夏农林科技,2012(9):132-133.
[2]殷爱萍.固原市原州区生态移民迁出区生态植被恢复治理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4(4):178,180.
[3]兰永杰.黑刺沟生态移民迁出区现状及生态修复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3(14):243.
[4]罗浩,李惠军,哈林.宁夏加快移民迁出区生态修复[N].中国绿色时报,2013-11-01(1).
摘要介绍固原市原州区张易镇马场移民迁出区的情况,阐述其生态修复效果,以为同类地区生态修复提供参考。
关键词马场移民迁出区;生态修复;宁夏固原;原州区中图分类号X2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739(2014)12-0195-01
固原市原州区张易镇马场移民迁出区生态修复效果调查
杨如龙
(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原州区古树林场,宁夏固原756099)
作者简介杨如龙(1964-),男,宁夏固原人,助理工程师,从事苗圃育
苗、林木培育、生态公益林营造、森林防火、管护等林业建设工作。
收稿日期2014-05-19
林业科学
现代农业科技2014年第12期195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