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江阴市华士、成化、山观三校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2016学年秋学期江阴市三校期中联考试卷
高一历史
考生注意:
1、本次考试时间75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2、选择题答案请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非选择题答案用黑色水笔书写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部分共35题,每题2分,共70分。


1.烽火戏诸侯的故事中讲到周幽王废嫡长子宜臼,立褒姒的儿子为太子,于是诸侯反叛,杀了幽王,拥立宜臼,宜臼即为周平王。

从制度层面看,诸侯反叛的正当理由是
A. 周幽王的荒唐
B. 诸侯国势力日益壮大
C. 周王室的衰微
D. 周幽王破坏了宗法制
2.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中国历史的社会政治形态发展可分为封建、帝制与民治三大阶段。

从封建转帝制是第一次转型,下列选项属于这一历史时期转型特征的是
A.由“公天下”至“家天下”B.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型
C.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D.专制社会向民主社会转型
3.“古代监察制以专制王权为中枢;监察制以服膺皇权为最高原则;监察官为维护皇权而监察百官,是天子耳目之任等等。

”那么,秦朝在中央设置的“监察官”是
A. 丞相
B. 太尉
C. 御史大夫
D.枢密使
4.“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宰:地方官),据天下之雄图……适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

”柳宗元这段话实际上肯定了
A. 分封制
B. 郡县制
C. 三公九卿制
D. 察举制
5.“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

”所以,采取的地方制度是
A. 郡县制
B. 郡国并行制
C. 分封制
D. 行省制
6.阅读右图,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A. 图片反映的是元的行省制
B. 图片反映的是清的疆域图
C. 当时的地方长官都有封国
D. 当时的地方容易出现割据
7.贞观初年,唐太宗签署了征兵18岁以下体壮者的敕书,但
魏征就是不肯署敕,结果把这事闹黄了。

魏征居然有权阻止
最高指示的下达,这主要是因为
A. 三公九卿制延续
B. 魏征所在中书省部
门有审核权
C. 君主专制被否定
D. 制度赋予魏征驳回诏令的权力
8.《汉书》记载:“建元元年冬十月,诏丞相、御史……诸侯相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

……元光元年冬十一月,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

”材料中的选官制度是
A.察举制B.九品中正制C.科举制D.世卿世禄制
9.“魏氏革命,州郡县俱置大小中正……区别所管人物,定为九等。

其有言行修著,则升进之,或以五升四,以六升五。

傥或道义亏阙,则降下之,或自五退六,自六退七矣。

”从材料可以看出当时的选官制度重视考查官员的
A. 血缘
B. 门第
C. 考试
D. 品行
10.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记载:唐代制度,在下有……为政府公开选拔人才,在上有……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

这两种制度,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

材料中“这两种制度”分
别是
A. 察举制、三公九卿制
B. 科举制、三省六部制
C. 九品中正制、三省六部制
D. 科举制、三公九卿制
11.李涛《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开宝五年,太祖下诏分割宰相、枢密使的候对殿庐,次年六月,又命参知政事升都堂与宰相同议政事,轮流知印押班奏事,以分其权。

这里记载的朝代是
A. 唐
B. 宋
C. 明
D. 清
12.“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

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

”这首诗据说是明太祖感慨自己处理国事,十分繁忙。

这导致后来明朝继任者采取的重大政治措施是
A. 设中书省
B. 废除宰相制
C. 设内阁
D. 设军机处
13.皇帝通过军机处将机密谕旨直接寄给地方督抚,称为“廷寄”;各地督抚也将重大问题径寄军机处交皇帝审批,称为“奏折”,中间既不再经过内阁这道手续(“明发上谕”仍通过内阁下达),对邦国大政的处理更无需议政王大臣会议的议决。

这实质上反映了军机处
A. 使全国军政大权完全集中于皇帝
B. 行使宰相权力
C. 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
D. 草拟审批政令
14.梭伦改革根据财产多寡划分等级,带来的影响是
A. 只利于新兴工商业阶层参政
B. 对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不利
C. 动摇了旧氏族贵族世袭特权
D. 标志雅典民主政治确立起来
15.右侧为古代雅典居民结构的比例图,观察图示信息,对于雅典民主与居民的政治联系,下列叙述准确的是
A.雅典超半数的居民拥有公民权
B.雅典民主的社会基础为自由民
C.少数的奴隶可以享有雅典民主
D.外邦人享有雅典最广泛的民主
16.有一次陶片放逐法,雅典政界大人物阿里斯德岱斯到现场观看,被
一个男人叫住,他递上一枚陶片,说:“你能帮我写上阿里斯德岱斯的
名字吗?”阿里斯德岱斯问:“你知道他做了什么坏事?”那人回答说:
“我都不知道他长得什么样子,只是大家都在说他是个大人物,我听
烦了。

”阿里斯德岱斯无语,在陶片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那年他被逐出雅典。

故事实质上反映了A. 雅典民主动员了多数人的参政积极性 B. 雅典民主政治具有局限性
C. 雅典民主体现了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D. 雅典民主保护多数人权利
17.关于雅典伯利克里时期的陪审法庭,以下说法准确的是
A. 是城邦最高的权力机关
B. 职责是商定城邦的重大事务
C. 是城邦最高司法与监察机关
D. 由公民组成的判决公正无误
18.《十二铜表法》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平民的利益,因为它
A. 是由平民制定的法律
B. 取消了奴隶主贵族所有的特权
C. 是罗马第一部成文法
D. 限制了贵族对法律的随意解释
19.《十二铜表法》第九表公法的第一条:“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这体现出罗马法
A. 保护私有财产
B. 蕴含着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理念
C. 保护奴隶制度
D. 维护统治阶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
20.假设:3世纪的罗马境内,来自埃及的平民布鲁托家的葡萄园无故被贵族卡西毁坏了,布鲁托也被打伤,因此布鲁托将卡西告上法庭,在法庭上布鲁托的律师据理力争,陪审团最终裁定:贵族卡西必须支付罚金给布鲁托。

此案例的审判可能是依据
A. 习惯法
B.《十二铜表法》
C. 公民法
D. 万民法
21.古代罗马的历史一般分为三个时期,即王政时期,共和国时代和帝制时代。

随着古罗马历史的变迁,古罗马法律思想也经历了形成、发展、兴盛、衰落等几个阶段。

在帝国时代,罗马法律的适用
范围是
A.罗马平民B.罗马帝国统治范围内的自由民
C.罗马公民D.罗马统治范围内的所有居民
22.“国民权利与自由和王位继承法案”,13条款第6条外,都是重申议会“自古就有的权利”。

但是,过去的文件是贵族或议会“呈请”,国王“恩准”;光荣革命调换了双方的位置,议会形成法案,要求国王服从。

这说明了英国的权力中心在
A. 国王
B. 内阁
C. 议会
D. 首相
23.近代以来.欧美一些国家都通过各种方式确立了各自的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下列法律文献确立君主立宪政体的是
①英国1689年《权利法案》②美国1787年宪法
③法国1875年宪法④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A.①④B.①③C.①③④D.①②③
A. 邦联制
B. 联邦制
C. 中央集权制
D. 地方分权制
25.2013年3月1日,一个月前才在最高法院首席法官主持下开始了第二个任期的美国总统奥巴马,尽管无奈,但也不得不在与国会磋商无果的情况下,根据国会规定的期限,签署了启动削减预算的命令,这表明
A.美国总统对国会负责B.总统对立法无否决权
C.三权分立但互相制约D.总统由最高法院任命
26.丁建弘教授的《德国通史》中讲到:当时德帝国议会代表团赶到凡尔赛,请求授予威廉一世“德意志帝国皇帝”的头衔,但威廉一世只愿接受德国各邦君主贡献的皇冠。

他问俾斯麦:“这些家伙来干什么?”得知各邦的君主同意新宪法后,威廉才接见了帝国议会代表团。

关于这段细节的解释,准确的是
A. 帝国议会在德国发挥的作用很大
B. 皇帝被帝国议会控制
C. 代表民主的议会臣服于专制君主
D. 德国确立民主共和制
27.代议制又称议会制,是指由选举产生的代表民意的机构来行使国家权力的制度,这种代表民意的机构就是议会。

下列有关近代西方议会的表述正确的是
A.英国议会权力受国王牵制
B.法国总统和参议院相互制约
C.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总统对议会负责
D.德意志帝国议会掌握完整的立法权
28.古代雅典的民主与当代美国的民主相比,就民主的方式而言,主要的不同是
A. 是否体现“主权在民”
B. 前者是少数人的民主,后者是多数人的民主
C. 是否体现“法律至上”
D. 前者是直接民主,后者是间接民主
29.在西方近代条约关系中,任何条约均非一成不变,可根据形势变化进行修改。

中外条约关系建立伊始,清政府没有修约观念,某条约订立时,清政府认为这是一揽子解决争端的“万年和约”,道光帝视之为,“一劳永逸之计”,“从此通商,永相和好”。

该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30.“金陵定鼎,平成永固之基。

京曰天京,一一悉准乎天命;国曰天国,在在悉简乎帝心。

”材料涉及的历史事件是
A. 太平天国运动
B. 八国联军占领北京
C. 中国同盟会会成立
D. 中华民国定都南京
31.有人曾对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战争发出这样
的感慨:“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欧美国家打败
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
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
啊!”这场战争是
A. 鸦片战争
B. 甲午中日战争
C.
第二次鸦片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2.《日本的战争赔偿责任》一文中谈到,1895年日本从中国获取2亿两白银的巨额赔款,这相当于当时日本4年的国家预算额。

这笔钱按照军事费用84.7%,皇室费用5.5%,教育基金2.8%及其他部分来分配使用。

由此可见,这笔赔款对日本的重要影响是
A. 大大加重中国人民的负担
B. 加速实现军国日本目的
C.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D. 便利日本对华资本输出
33.胡绳认为:列强支持清政府的政策中包含着一个无法解决的矛盾:一方面它们要清政府保持腐败与懦弱的状态,因而只能屈服于外国的压力,遇事妥协让步;一方而又想使它具有足以镇压亿万人民群众的力量,以造成有利于外国侵略者的内部安定秩序。

列强的这种矛盾在以下哪个条约中表现最为明显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34.在20世纪初期的一场侵华战争中,据时人记述:在德军驻守的(北京)顺治门外一带,“其界内新设各店牌号,大都士大夫为之命名,有曰‘德兴’,有曰‘德盛’,有曰‘德昌’……等。

……而英美日意诸界亦莫不皆然。

”据此可以看出中国社会的显著变化是
A. 地方政府的势力不断强大
B. 满清政府已被推翻
C. 反映士大夫群体道德沦丧
D. 中外人民友好相处
35.雷海宗说:“这个战国诸子所预想,秦始皇所创立,西汉所完成,曾经维系中国二千余年的皇帝制度,以及三四千年曾笼罩中国的天子理想,一股结束。

”其中的“制度”和“理想”“一股结束”于
A. 太平天国运动
B. 戊戌变法
C. 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
二、材料解析题:结合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本部分共2题,共21分。


36.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是人类长期追求的目标和理想。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以下问题(10分):
材料一兴正礼乐,度制于是改,而民和睦,颂声兴。

……康王即位,遍告诸侯,宣告以文武之业以申之,作《康诰》。

故成康之际,天下安宁,刑错四十余年不用。

——《史记》
材料二图片一图片二
战国形势
图片三
秦朝疆域
(1)材料一反映了西周当时社会秩序有序、稳定,请结合材料一及所学,从政治制度的角度分析说明其主要原因。

(3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反映了这段时期社会秩序经历了怎样的历史趋势?从政治的角度分析说明其主要原因。

(6分)
(3)综上所述,你对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因素有何启示?(1分)
37.民主政治是历史发展趋势,并随着时代进步而不断完善。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1分):
材料一(雅典)最初为君主政体,不久让位于由九个执政官主持的寡头政治,他们全是贵族。

急速发展的贸易创造出一个强有力的中产阶级,他们同失去产业的农民联合,要求政治自由化。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伏尔泰对英国政治制度的描述:“一个受人尊敬而富裕的国王,有无限的权力做好事,却无力为非作歹,当了一个自由、强盛、擅长经商、又很开明的国家的首领。

一边是贵族重臣,一边是城市代表,与国君共分立法之权。


——摘自伏尔泰《巴比伦公主》
材料三宪政主义、联邦主义和有限政府在欧洲倒不是新颖的思想,它们溯自中世纪……美国革命使这些思想变成进步的思想。

美国的影响为欧洲的发展势力增添了力量,使启蒙运动后期的思想变得更加民主。

合众国取代英国,成为先进思想家的模范国家。

——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材料四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

大总统由国民共举。

议会由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

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孙文《同盟会宣言》
(1)材料一中“政治自由化”指雅典确立了什么制度?这种制度在雅典确立的标志事件是什么?(2分)
(2)材料二中伏尔泰描述的英国政体是什么?光荣革命后,英国为推进这一政体的建立和完善进行了哪些努力?(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革命”确立了哪些政治制度?(2分)
(4)根据材料四指出孙中山主张建立什么政体?孙中山为此进行哪些实践活动(3分)
三、问答题:根据设问,回答问题(本部分1题,共9分)。

38.近代以来,列强发动了一系列侵华战争。

然而,中国人民不屈不挠,英勇反抗外来侵略,积极探索救国之路。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这首诗反映的是哪一场侵华战争?签订了什么条约?“割台湾”引发了当地什么斗争?(3分)
(2)“废弃偶像,崇拜上帝;诛灭妖朝,创建新朝”是鸦片战争后的什么运动的斗争纲领?这场运动的后期颁布了什么新方案?这个方案反映了先进的中国人的什么新构想?(3分)
(3)写出近代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名称,他们革命的突出功绩是什么?(3分)
2015-2016学年秋学期江阴市三校期中联考试卷参考答案
高一历史
二、材料解析题(共21分,第36题10分,第37题11分)
36.(1)说明:西周实行分封制、宗法制,巩固了统治,建立了稳定的社会统治秩序。

(3分,“两大制度”2分,“作用”任答一点1分)
(2)趋势:无序到有序(分裂到统一)。

(2分)说明:①宗法制、分封制遭到破坏,诸侯争霸,社会陷入分裂无序局面。

(2分)②秦灭六国,完成统一,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重建稳定的社会秩序。

(2分)
(3)注重制度建设(制度创新)。

(1分)
37.(1)政治自由化指民主政治。

确立的标志是克利斯提尼改革。

(2分)
(2)君主立宪制。

努力:颁布《权利法案》、形成责任内阁制、1832年议会改革。

(4分)
(3)联邦制;三权分立制;共和制等。

(任答两点给2分)
(4)主张:建立民主共和制。

(1分)实践: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制定《临时约法》。

(任答两点给2分)
三、问答题(9分)
38.(1)甲午中日战争。

《马关条约》。

台湾军民反割台斗争。

(3分)
(2)太平天国。

《资政新篇》。

发展资本主义。

(3分)
(3)同盟会。

推翻帝制,创立民国。

(3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