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外研版(2019)九年级语文下册阶段测试试卷92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4-2025学年外研版(2019)九年级语文下册阶段测试试卷923
考试试卷
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
学校:______ 姓名:______ 班级:______ 考号:______
总分栏
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
1、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既然我亦是其中的一员,我愿对于这神圣的回忆,表示我的感激与敬爱。
”一句中,两个分句之间是假设关系。
B. “它的目光足以吸引并慰抚我们青年的心魂”一句中,“吸引并慰抚”充当的句子成分是谓语。
C. “最”是副词;“伟大”是形容词。
D. “阴霾重重”是主谓短语:“青春时代”是偏正短语。
2、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回忆我的母亲》作者是朱德,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
B. 《西游记》的作者是明代的吴承恩,字汝中,号射阳山人。
C. 乐府原是古代朝廷中管理音乐的机构,负责采集民间的诗歌,后来把乐府采集的诗歌也叫做“乐府”。
D. 《西游记》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如:三打白骨精、大闹天宫、武松打虎、三借芭蕉扇。
3、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 狼籍取缔锐不可挡
B. 稀罕接济巧妙绝伦
C. 古朴纳凉荡然无存
D. 追溯幻觉大庭广众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野草是这个世界上最为平凡和普通的植物,但却具有最顽强的生命力.野草是有灵性的,有春的绚丽,有夏的,有秋的,更有冬的.
A. 泼辣蕴蓄丰硕
B. 丰硕蕴蓄泼辣
C. 蕴蓄丰硕泼辣
D. 泼辣丰硕蕴蓄
5、下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2分)
A. 凝望(nín)恪尽职守(kè)桑梓(xīn)狡黠(xiá)
B. 颤栗(chàn)谀词(yú)栈桥(zhàn)玄虚(xián)
C. 栖息(qī)伫立(zhù)棱角(léng)脊梁(jǐ)
D. 强聒(guō)愕然(é)锲而不舍(qì)星宿(xiù)
6、【题文】依次填入下面句子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① 不管我走到哪里,即使我睡得很沉,或者在睡梦中突然惊醒的时候,我会突然想到是我应该回去的时候了。
② 他们制作石料的工艺极其,能把石料切成整块大石碑,又能把石块雕刻成各种形象。
③ 集会表面说是避疫免灾,主要作用还是传歌。
由老一代把记忆中充满智慧和热情的东西全部传给下一辈。
反复唱下去,到大家为止。
④ 他咬了咬嘴唇,地举起右手,眼睛一眨不眨地望着程老师。
A. 都精致熟悉郑重
B. 也精致熟习庄重
C. 都精巧熟习郑重
D. 也精巧熟悉庄重
7、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屋子里放着各式各样的鲁迅过去所使用过的东西和书籍
B. 书,该读而未读,对读书人而言,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C. 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和练笔,使我的作文水平提高很快
D. 为了防止青少年不违法犯法,县法制部门近期对全县中小学生进行了一次法律常识竞赛
8、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诸子百家”是指我国先秦到汉初各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著作。
B. 唐宋八大家是指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
C. “乐府”是指汉魏六朝文学史上出现的一种能够配乐歌唱的旧诗体,如《木兰诗》。
D. 有些古文,其标题就表明了文章的体裁。
如《陋室铭》、《醉翁亭记》、《出师表》、《捕蛇者说》等题目中的“铭”、“记”、“表”、“说”,都表明了该文的文体。
二、填空题(共9题,共18分)
9、说明文阅读
食品添加剂无处不在
①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层出不穷,特别是今年毒豆芽、瘦肉精、“染色”馒头、塑化剂等食品添加剂问题更是让人不寒而栗.
②食品添加剂是添加到食品中的天然物质或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那么,为什么要在食品里加添加剂呢?因为它能让食品保存更长时间,口感更好,或制作起来更方便,成本更低.食品添加剂的运用非常广泛,目前还没有哪个国家禁止使用.全球有2.5万多种食品添加剂,可以直接加到食品中的约有4000种,在日常饮食和生活中一个人每天要摄入几十种食品添加剂.
③这么多的食品添加剂侵入人体会有什么危害呢?
④拿包子与馒头里含有的面粉处理剂--过氧化苯甲酞来说,过量使用过氧化苯甲酞会使面粉中的营养物质受到破坏,产生苯甲酸,大量食用含有苯甲酸的食品,会损害肝脏功能.奶茶、汽水和果汁这些饮料都是食品添
加剂常常光顾的地方,在这些饮料的制作中,惯于使用苯甲酸钠来防腐,苯甲酸钠与饮料中的维生素C添加剂结合时,会产生致癌物--苯,对人体造成危害.在饮料中还使用塑化剂,让饮料看起来有云雾感,看着让人觉得味道更为可口.但凡使用塑化剂的饮品都会对男性生殖系统造成危害,促使女性性早熟,长期大量摄取会导致肝癌.此外,为保持色泽往往还会加入着色剂.这一系列的食品添加剂在馒头、果脯、果汁饮料等制作中都有使用.医学界普遍认为,过多食用含着色剂等化学物质的食品会影响儿童神经系统的冲动信号传导,导致儿童情绪不稳定、自制力差等症状.
⑤说到儿童,一个不容忽视的食品是甜食.千万不要以为甜食的甜味都来自普通的蔗糖,许多甜腻的食品,如蜜饯、雪糕、糕点等,加入的是甜度相当于蔗糖300一500倍的人工合成甜味剂--糖精钠.糖精钠经水解后会形成有致癌威胁的环乙胺,它能破坏我们的泌尿系统,很可能导致膀胱癌.
⑥于是有网友调侃说:早起,买根加了疏松剂的油条,切个苏丹红咸蛋,上班.中午,在食堂要一碟牛肉膏牛肉和瘦肉精火腿肠,来碗翻新陈米饭,泡壶香精茶下班,买条避孕药鱼,尿素豆芽,膨大西红柿,开瓶甲醇酒,吃个硫磺馒头.晚上钻进黑心棉被,哭了.
⑦其实,我们摄入的每种食品几乎都含有有害的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已深入我们的生活,完全无视它已不大可能,而纯粹地敌视它也欠妥当.我们应该呼吁管理部门时刻关注食品安全,及时更新食品添加剂标准,推广、鼓励使用无害或低毒的添加剂品种,对于非法添加、过量添加的行为大力打击.因为关注食品安全就是关注生命,就是拯救我们自己!
(1)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是()
A.关注食品安全,正确对待食品添加剂.
B.食品添加剂的来源和对人体造成的危害.
C.食品添加剂过量使用的主要原因和危害.
D.添加剂无处不在,提倡食用绿色食品.
(2)本文第②段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有()
A.举例子作诠释 B.作比较举例子
C.列数字作比较 D.下定义列数字
(3)对本文说明语言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②段中“约”这个加点字说明所列举的数据是作者粗略统计后得出的,数据不是很准确,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
B.第④段中加点词语“过量”可以删去,删掉后更能体现过氧化苯甲酞的危害,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C.第④段中使用了“光顾”这一加点词,将食品添加剂拟人化,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
D.第⑥段引用了网友的话,具有一定的权威性,体现说明文语言的严谨、周密.
(4)对选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并不是所有的食品添加剂,都可以直接添加到食品中使用.
B.可以适量使用塑化剂,它能让饮料更浓郁,有云雾感,更可口.
C.长期过量食用含有糖精钠的甜食容易患上膀胱癌.
D.我们鼓励适量使用无害或低毒的食品添加剂.
10、名著阅读.
(1)填空题.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这段激动人心、被千千万万青年人作为座右铭的文字,是出自前苏联小说《》,这是书中主人公对生命的诠释.该主人公在双目失明的情况下创作了题为《》的中篇小说.
(2)简答题:《西游记》中“美猴王”的称号是怎么得来的?他为什么又叫“孙悟空”?
11、专题与综合实践活动。
学了气象物候专题后,你班开展了一系列活动。
(1)【知识积累】
①你收集到的与物候有关的两个成语是:。
②你为同学们提供的由“云”预测天气的谚语是。
(2)【解疑释难】
请你为大家讲讲诗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中描绘了怎样的物候现象,以及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12、
想起家乡的艾米果
谢莹
①“谁道闲情抛弃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
”每年春天,欧阳修《蝶恋花》中的这一词句便会无端地敲开我的心房,让我陷入一种难以自拔的忧伤中。
心,被乡愁缠绕着;思念,却像长了翅膀。
②在我的家乡。
阳春三月,暖风微熏,乡野田埂随处可见一大片一大片的艾草,嫩绿嫩绿的,蓬蓬勃勃地簇生着。
艾米果就是以这种艾草为主料,经过几道复杂的工序做成的季节性的家乡糕点。
③童年时,每到清明前,最喜欢做的便是一放学,几个伙伴相约一起,挽着竹篮子到野外去采摘艾叶。
采摘艾叶的时候,也是我们小孩子在一起最开心的时刻。
大家一边满田野地找寻,一边谈笑风生,聊自己老师的趣事,说同学之间的笑话,不一会儿,艾草便装满一篮子,高兴劲儿不言而喻。
当自己提着绿绿的一篮子艾草回到家时,母亲总会在别人面前笑着夸奖我一番:“还是我家大女儿采的艾叶好,又嫩又绿又干净。
我这个女儿做什么事都认真……”母亲就是这样,从不吝啬对我的赞美。
④后来上师范了,同学来自赣南各地,有些同学一学期都回不了家乡一次,而我家离学校近,因此每逢吃艾米果的时节,同学们总喜欢周末到我家住上一晚,吃母亲做的艾米果。
那时,母亲总是乐得合不拢嘴,放下所有的农活,特意到野外采摘艾草。
她喜欢热闹,也乐意不辞辛劳地为我们这群馋丫头的到来做上美味的艾米果。
等到第二天上学的时候,她还不忘千叮万嘱:“路上小心,下次再来。
”母亲就是这样,脸上常常挂着微笑,极其平易近人。
我兄妹几个的同学都特别喜欢母亲,见了她左一句阿姨右一句妈妈地唤着,【甲】母亲这时便开心得像一朵盛开的百合花,那贮满花房的,满是温暖的阳光。
而每到这时,我也总是像阳光下昂首的向日葵,挺立绽放。
⑤工作后,我从家乡的市直学校调到了广东江门的一所镇中学教书。
内心除了些许失落之外,更多的是对家乡、对亲人的碎碎念。
可那时苦于路途的遥远、交通的不便,回家成了我最奢侈的向往。
家乡,就是我梦中的一颗明亮的星,只在夜深人静时,对着我微笑。
对着我微笑的,还有母亲的那一双深情的眼睛。
有一年春天,同在这个城市打工的一位远房亲戚找到我,递给我一包沉甸甸的东西,说是母亲特意托他带给我的。
当我拆开这份沉沉的爱时,呈现在眼前的,竟是码得整整齐齐的色如翡翠的艾米果!倏地,我的心头一热,眼睛模糊了。
恍惚中,我看到了________。
知女莫如母,我的母亲知道我,懂我。
当我细细地咀嚼艾米果时,品出的,不仅仅是艾草的清香,还有母亲的味道。
⑥我清楚地知道,做艾米果的程序精细而繁琐,常常一忙就是一整天,可母亲却乐此不疲,不厌其烦。
那是一个母亲向子女们表迭爱的一种特殊方式吧?每到这个季节,母亲总是头一天晚上就把黏米浸了,天不亮就用石磨磨成浆,然后用麻布袋子吊起来,滤去水分。
随后将采摘到的青青艾叶洗净,放在锅中煮熟到叶梗一捏便碎的时候,捞起来使劲揉搓,去苦味后再按一比一的比例,掺进黏米粉中揉。
揉得艾叶与黏米粉完全融合了。
再做成一个个圆饼状。
最后在里面包上些用腌菜、腊肉、藠头等配料制作的馅,做成艾米果,放在锅里蒸熟。
母亲做的艾米果可好吃了,轻轻咬一口,一股浓浓的清香扑鼻而来,软中兼韧,滑嫩而不腻,让人口齿留香,久久回味。
⑦那天,我惊讶地发现,在我家小院子前的绿化带里,竟然挨挨挤挤地生长着一簇簇嫩绿的婷婷的艾草!【乙】它们就像一个个绿色的小精灵,踩着春天的旋律,在绵绵的细雨中舞蹈呢。
我生怕惊扰了它们的美梦,俯下身来轻轻地抚摸着它们,一股淡雅的艾香扑鼻而来,对!是艾米果的味道!我魂牵梦萦的味道!喜悦的心情不亚于见到了多年失联的老朋友。
我赶紧给母亲打了一个电话:“妈,做艾米果了没有?我看到艾草了……”
⑧岁月翩跹,韶华易流。
眨眼间,我离开家乡已二十三载,早已把青春献给了钟爱的事业。
改变的是容颜,
不变的,是那艾米果所凝结的情愫。
⑨“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此刻,轻吟着《诗经》里的《采葛》,思念,就像三月的艾草,疯长。
(选自《华夏散文》,有删改)(1) 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将下面的内容补充完整。
文章以充满深情的笔触,回忆了“我”与艾米果有关的经历:童年时,每到清明节前“我”都喜欢和同学们去野外采摘艾叶,内心____①____;____②____,心中充满自豪;____③____,心里满是感动;那天,“我”因在绿化带里发现艾草而给母亲打电话,引发____④____之情。
(2) 文章语言生动形象,请从【甲】【乙】两处画线句中任选一句,作简要赏析。
选择:________
赏析:________
(3) 根据上下文,请你发挥想象,在文章第⑤段横线处补写一段话描述作者“恍惚中”看到的情景。
(80字左右)答:________
(4) 文章第⑧段写道:“改变的是容颜,不变的,是那艾米果所凝结的情愫。
”请联系全文,说说艾米果凝结了哪些“情愫”。
答:________
13、《贾芸谋差》选自____,作者是____代著名文学家____。
14、读课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联系上下文体会划线词语的意思。
①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
玄虚:____
②他们在前仆后继地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
前仆后继:____
③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不足为据:____
15、综合性学习
青春是转眼即去的日子,也是充满遐想的日子,我们正处于五彩缤纷、朝气蓬勃的青春花季,让我们为火红的青春鼓劲、加油、歌唱吧!
某校九年级一班准备举行以“歌颂青春”为主题的活动,请你一起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为活动拟定具有表现力和感染力,同时又能彰显主题的宣传语,以点燃同学们的青春激情.
(2)仿照示例,请你围绕主题再设计两个活动项目.
示例:主题征文活动项目:
(3)在青春期,我们难免会遇到一些烦恼和困扰,请你列举其中某一种表现,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表现:建议:.
16、
海水为什么是蓝的
1921年,碧波万顷的地中海。
印度科学家拉曼在英国皇家学会上作了声学与光学的研究报告后,取道地中海乘船回国。
阳光融融,暖风徐徐,深蓝色的海面上跃动着鳞片状耀眼的光斑。
甲板上漫步的人群中,一对印度母子的对话引起了拉曼的注意。
“妈妈,这个大海叫什么名字?”“地中诲!”“为什么叫地中海?”“因为它夹在欧亚大陆和非洲大陆之间。
”“那它为什么是蓝色的?”
年轻的母亲一时语塞,求助的目光正好遇上了在一旁饶有兴味倾听他们谈话的拉曼。
拉曼告诉男孩儿:“海水所以呈蓝色,是因为它反射了天空的颜色。
”
在此之前,几乎所有的人都认可这一解释。
它出自英国物理学家瑞利。
这位以发现惰性气体而闻名于世的大科学家,曾用太阳光被大气分子散射的理论解释过天空的颜色,并由此推断海水的蓝色是反射了天空的颜色所致。
但不知为什么,在告别了那对母子之后,拉曼忽然对自己的解释产生了疑惑。
那个充满好奇心的稚童,那双求知的大眼睛,那些源源不断涌现出来的“为什么”;
使拉曼深感愧疚。
作为一名科学家,他发现自己在不知不觉中丧失了男孩那种在“已知”中追求“未知”的好奇心,他的心不禁一震。
失去好奇心是科学发现与发明的最大忌讳,即使是一个颇有作为的科学家,也会因此而变得闭目塞听,止步不前。
拉曼回到印度后,立即着手研究海水为什么是蓝的。
首先,他发现瑞利的解释实验证据不足,令人难以信服;接着,他从光线散射与水分子相互作用入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终于运用爱因斯坦等人的涨落理论,获得了光线穿过净水、冰块及其他材料时散射现象的充分数据,证明出水分子对光线的散射使海水显出蓝色的原理,与大气分子散射太阳光而使天空呈现蓝色的原理完全相同。
也就是说,海水看上去呈蓝色的原因,不是因为海水反射了天空的蓝色,而是海水对阳光进行了散射。
后来,拉曼又在固体、液(yè)体和气体中,分别发现了一种普遍存在的光散射效应。
他发现的这种光散射效应,被人们称为“拉曼效应”,为20世纪初科学界最终接受光的粒子性学说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1930年,地中海轮船上那个男孩的问号,把拉曼领上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的领奖台,使他成为印度也是亚洲历史上第一个获得此项殊荣的科学家。
那个有着无穷问题的男孩的故事,在不断地提醒人们:永远不要放弃你对“已知”的好奇心,也许新的发现就在“已知”的“未知”之中。
(1)这个故事的起因是。
A.拉曼取道地中海乘船回国B.一对印度母子的对话
C.地中海轮船上男孩对海水颜色的疑问D.地中海名称的来由
(2)“海水所以呈蓝色,是因为它反射了天空的颜色。
”这个说法源自。
A.英国物理学家瑞利的实验
B.英国物理学家瑞利的推断
C.英国物理学家瑞利的证明
(3)文章详写的内容是。
A.英国物理学家瑞利的说法 B.拉曼的研究和发现 C.拉曼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4)海水呈蓝色的真正原因是。
(5)文章说明的道理是。
(6)我打算重新给文章起一个题目:。
17、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甲】过零丁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乙】扬子江(文天祥)
几日随风北海游,回从扬子大江头。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1)甲诗中“汗青”指
(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3)依据你对作者文天祥的了解,揣摩“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中作者表达的感情。
评卷人得分
三、文言文阅读(共5题,共10分)
18、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日:“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日:“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日:“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日:“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旨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昊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呜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如涉及通假字,必须答出所通的字及意思.)
①辍耕垄上()②扶苏数谏故()
③为天下,宜多应者()④固以之矣()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3)请用两个四字词语概括出陈胜用以“威众”的两件事.
①②
(4)文中“发间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天下苦秦久矣.”的句子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
19、
【甲】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祖莹字元珍,范阳遒①人也。
父季真,位中书侍郎、钜鹿太守。
莹年八岁能诵《诗》、《书》,十二为中书②学生,好学耽书③,父母恐其成疾,禁之不能止。
常密于灰中藏火,驱逐僮仆,父母寝睡之后,燃火读书,以衣被蔽塞窗户,恐漏光明,为家人所觉。
由是声誉甚盛,内外亲属呼为“圣小儿”。
尤好属文,中书监高允每叹曰:“此子才器,非诸生所及,终当远至。
”
(选自《北史》)
【注】①范阳遒(qiú):范阳郡道县。
②中书:即中书省,官署名。
③耽书:酷爱读书。
耽,迷恋,沉溺。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线词语。
①录毕,走送之②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③以衣被蔽塞窗户④由是声誉甚盛
(2) 选出加线词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______
A、当余之从师也禁之不能止
B、无从致书以观以衣被蔽塞窗户
C、蕴袍敝衣处其间其真无马耶
D、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以其境过清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②此子才器,非诸生所及,终当远至。
(4) 两文作者是怎样解决读书困难的?(每一点各4个字)
[甲] ______
[乙] ______
(5) 从这两段文字看,主人公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相同原因有哪些?(说出两点即可)
20、阅读下面文言文
孟尝君时相齐,封万户于薛。
其食客三千人,邑入不足以奉客,使人出钱于薛。
岁余不入,贷钱者多不能与其息,客奉将不给。
孟尝君忧之,问左右:“何人可使收债于薛者?”传舍长曰:“代舍客冯公,形容状貌甚辩,长者,无他伎能,宜可令收债。
”孟尝君乃进冯驩而请之曰:“宾客不知文不肖,幸临文者三千余人,邑入不足以奉宾客,故出息钱于薛。
薛岁不入,民颇不与其息。
今客食恐不给,愿先生责之。
”冯驩曰:“诺!”辞行,至薛,召取孟尝君钱者皆会,得息钱十万。
乃多酿酒,买肥牛,召诸取钱者,能与息者皆来,不能与息者亦来,皆持取钱之券书合之。
齐为会日,杀牛置酒,酒酣,乃持券如前合之。
能与息者,与为期;贫不能与息者,取其券而烧之。
曰“孟尝君所以贷钱者,为民之无者以为本业也;所以求息者,为无以奉客也。
今富给者以要期,贫穷者燔券书以捐之。
诸君强饮食。
有君如此,岂可负哉!”坐者皆起,再拜。
1.解释下列句中加线词语的意思。
(2分)
(1)邑入不足以奉客(2)坐者皆起,再拜
2.下列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何人可使收债于薛者/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B.孟尝君乃进冯驩而请之/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C.贫不能与息者,取其券而烧之/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D.所以求息者,为无以奉客也/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将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代舍客冯公,形容状貌甚辩,长者,无他伎能,宜可令收债。
(2)今客食恐不给,愿先生责之。
4.你对冯驩“收债于薛”的举动感到意外吗?你如何评价冯驩的这一做法?(2分)
21、邹忌修八尺有余,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
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