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全球化与语种的消失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语全球化与语种的消失
作者:房娟
来源:《成才之路》 2012年第18期
安徽怀远●房娟
摘要:近些年来,伴随着全球化的进程,英语已成了当今世界的主导性语言,并在
全球范围传播和普及。

英语的全球化给世界其他语种尤其是小国语种带来了极大的破坏。

有语
言学家曾经预言到本世纪末,全球有不少的语言将从此消失。

语言和一个国家的文化和历史息
息相关,语言的消失代表着一段历史的完结,是全世界共同的损失。

因此,要及时采取措施对策,在学习英语的同时也要注意保护弱势小语种。

关键词:英语全球化;语种;消失
一、英语传播的原因和影响
曾经英国的一家媒体这样评论:战舰能让别国人民暂时臣服,而让他们理解你的语言
却能让大家成为朋友。

我们知道,英语的广泛传播直到今天成为国际语言,是有其历史原因的。

从16世纪至20世纪初,英国开始对外进行疯狂的殖民扩张,在其无敌舰队和东印度公司和皇
室的支持下,其殖民地曾遍布全球。

从拉丁美洲、欧洲到亚洲,无不留下它征服的痕迹。

这也
是英国被称为“日不落帝国”的原因。

而在其统治期间,也把其语言和文化带去这些国家并成
为其官方语言。

全世界对英语的疯狂后果是可怕的,它的结果是文化和思想意识的流失,我国
也存在这种现象。

近年来,全国上下都在为学习英语而疯狂,而本民族的文化却越来越被人们
所忽视,这种现状不仅会使我们的母语慢慢变成弱势语种,也对本民族的传统文化的传承产生
影响,甚至会影响到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同时,在英语上花费过多的时间和精力也分散和打
击了青少年对科学和真理的追求。

二、为何要保护濒危语种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越使用越能促进它的发展和变化。

而一些小语种之所以会消失,
也有他们本国自己的原因。

小语种之所以“小”,是因为使用的人少,造成无法走向国际舞台,难以和外界交流发展,导致本国实力止步不前甚至落后。

这时,就有一部分人将这种落后完全
归结到他们所使用的语言上,觉得他们的落后是因为文化的落后和语言的落后引起的,由此就
对自己的母语产生了一些抵触情绪,结果造成越来越不愿意使用自己的母语,从而导致母语使
用的功能更加减弱。

而这些语种,一定要保护起来,使它们在今天的年代也能够生存。

因为语
言的消失代表着一种文化的消失。

尤其一些语言,它根本就没有文字,文化结晶从来都是依靠
人们口耳相传。

那么,语言一旦消失,就意味着这个民族的一种独特的文化也就丧失了。

从这
个角度来说,语言的消失,对人类的文明是一种非常大的损失。

三、如何保护濒危语言
保护语言就是保护人类“生物多样性”。

对于许多族群而言,传统口头语言是他们文
化的核心。

口耳相传的故事,不仅极富创造性,也很能表情达意。

作为一名普通教师,我无力
改变英语被过分抬高的现状,但我们也可以用我们有限的能力来影响学生,让他们摆正心态,
正确看待英语。

学习英语,不是抛弃本民族的文化区盲目崇拜另一种文化,而是要批判地吸收
精华,去其糟粕。

我们学习英语是为了了解外国艺术、历史和风土人情,以求开阔视野,但不
能把它变成灌输外国思想意识的工具。

在当今全球一体化的形势下,作为教育下一代的教师,
我们在教学中应时刻不忘弘扬民族精神,保持民族特色。

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进行汉语言文化
的渗透十分重要。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不失时机地进行汉语语言文字与英语语言文字的对比,
让学生们对我们汉语的博大精深的语言文字充满自豪。

比如,高中教材中有一个单元介绍了西
方的一些传统节日,这正是我们利用教材揭示传统文化的内在价值、弘扬民族文化的好时机。

将西方节日和我国的传统节日作对比,使学生了解到我国的节日融合了几千年的中国传统道德,所有的节日都被赋予了无限的内涵和魅力,无一例外地充满着诗情画意,表明中华民族是一个
极富责任感、想象力和极浪漫的民族。

鉴于我国个别学校的人文教育较弱,在教学中培养学生
的汉语言文化意识,借以构建民族情感、民族认同的观念,是非常重要的。

而我认为,让一种语言延续下去,一个最基本的做法就是让这种语言进入教育系统,
而且是母语教育。

当前,在国际交往中,中文还没有成为最主流的语言,国际地位低于英语。

因此,要提高中文的国际地位,首先要提高国家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其次是加强国内基础教育
和对中文与中国文化的推广。

其他弱势语种也该这么做,虽然和国际接轨很重要,但不能是在
牺牲一国文化的基础上来实现。

我们要在向外发展的同时,积极推广本国语言和文化,去见证
美丽!
参考文献:
[1]蒋晓萍.中国外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教育[M].广州:广州出版社,2006.
[2]顾嘉祖.跨文化交际——外国语言文学中的隐蔽文化[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
社,2000.
[3]陈白颖.论英语霸权与文化帝国主义[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6(4).
(怀远县第一中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