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入
学考试历史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图中的人物都是民族解放运动的领导人,其中一位与其他三位反抗的殖民统治者不同,他(她)是
A.B.C.D.
2.美国南北战争爆发的导火线是
A.奴隶制的存废问题
B.林肯当选总统
C.南方十几个州脱离联邦
D.《解放黑人奴隶宣言》颁布
3.19世纪60年代,通过自上而下改革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国家是
A.日本、俄国
B.英国、法国
C.英国、西班牙
D.美国、法国
4.下图是一枚1893年美国发行的以哥伦布为主题的纪念邮票,此邮票发行的主要原因是
A.纪念哥伦布开辟了绕非洲大陆,前往印度的航路
B.纪念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美洲
C.纪念哥伦布完成了横渡大西洋、太平洋的航路
D.纪念哥伦布发现了非洲西南的好望角
5.孟德斯鸠是法国启蒙运动的杰出代表,他明确提出立法权、司法权和行政权三权分
立的原则。
三权分立学说后来成为哪部法律文献的制定准则
A.《独立宣言》
B.《权利法案》
C.1787年宪法
D.《法典》
6.在探究性学习中,王晓波同学总结了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的相关内容,三国革命的共同点是
A.改变了原有的社会性质
B.为限制王权,制定了本国宪法
C.都建立了共和制政体
D.进行了反对外国干涉的革命
二、材料分析题
7.探究大国崛起之路。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思想引领)
材料一:一个民族要崛起,要有三个方面的改变;第一是人心的改变;第二是政治制度的改变;第三是器物和经济的改变。
——摘自报刊《大国崛起的文化准备》
(1)根据材料一,举出近代欧洲影响“人心改变”的两个重要史实。
(革命浪潮)
材料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从1640年开始,历经曲折,先后经历内战、共和、军事独裁、王朝复辟等阶段,直至1688年革命结束。
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法案,限制国外行政、司法等权利……18世纪中期,英国基本确立了以法律规范国家权力的近代民主制度……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等材料三:
(2)结合材料二指出,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的法案名称?英国确立的近代民主制度指的是什么?结合材料三的图片指出,英国崛起的这一重要因素是什么?
(改革图强)
材料四:
材料五:福泽谕吉,日本明治时代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教育家。
自幼学习汉字,受儒家思想熏陶。
1860年,随幕府遣美使节团赴美访问,深受西方资产阶级近代文明影响。
1861~1862年,随幕府遣欧使节团历访法、英、德、俄、荷兰、葡萄牙各国,广增见闻。
1868年明治新政府成立后,他专心从事教育和著述,积极倡导文明开化,宣扬爱国、报国思想,主张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反对西方列强的压迫。
(3)材料四、五中两位历史人物的图片和资料简介分别反映了俄日两国历史转折的哪一重大事件?
(4)俄日两国的上述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虽然不同,但在性质和作用上有何相似之处?
(5)通过以上探究,你有什么感悟?
8.战争与合作影响着国家的发展和国际格局的演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法、美、德四国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
(1)根据材料一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战后帝
国主义列强建立的新秩序是什么?
材料二:法西斯在全世界肆无忌惮的侵略和扩张给世界带来了灾难,1942年1月1日,美、苏、英、中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了宣言,决心共同对法西斯作战 (1944)
年第二战场开辟后,盟军东西配合,相互支援,使德军腹背受敌。
1945年2月,美、英、苏三国首脑在苏联的雅尔塔召开会议……1945年5月8日,德国签订无条件投降书,欧洲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
——摘编自《21世纪的战争与和平》(2)材料二中为共同对抗法西斯,26国签署了什么宣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是什么?雅尔塔会议上决定成立什么国际组织?
材料三:第二次世界大战使整个欧洲遭受了几乎是致命的打击。
……导致了欧洲的整体衰落。
不仅如此,欧洲还被苏联和美国划分为东西两大势力范围,……只有走联合之路。
于是,从经济上的煤钢联合入手,启动了西欧的联合进程。
——《世界近代史》(3)材料三中的“东西两大势力范围”所反映的世界政治格局是什么?
据材料三,归纳促使西欧启动联合进程的主要因素。
材料四:1986年共同体的年民国生产总值高达2.6万亿美元,……共同体代表西欧,已成为西方世界美、欧、日三足鼎立中的一足。
——《世界史•现代史编》(4)对比材料二、三和材料四,两次世界大战前后西欧国家间关系有何不同?
(5)材料四中“共同体”指的是哪一组织?
(6)综上所述,概括二战前后西欧国家间关系的不同影响。
9.华盛顿、林肯、罗斯福等伟人,用他们的事业缔造或充实了美国精神,也指导和启示着我们的成长。
据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由与独立",是华盛顿1783年留给他国家的遗产。
读下列华盛顿写于1775年的信:我接受这个职位不仅能有利于我们共同的事业,还不会损害我个人的荣誉……我只能做到以下三件事:坚定地信仰我们事业的正义性;小心谨慎地经营这个事业;绝对地诚实。
(1)华盛顿的主要贡献是什么?写出完整表达"自由与独立"愿望的美国文献。
材料二:在美国首都华盛顿,林肯纪念堂和华盛顿纪念碑遥遥相望。
有人说,是华盛顿创立了美国,是林肯拯救了美国。
……
——《大国崛起》解说词(2)为什么说是林肯拯救了美国?
材料三:罗斯福总统第三任就职演说(1941年1月20日):“八年前,当这个共和国的生命似乎由命中注定的恐惧而停止时,我们已经证明这不是真的,我们曾处于恐惧之中
——但是我们采取了行动。
我们迅速、果断、大胆的采取了行动。
(3)材料三,八年前的恐惧指什么?罗斯福迅速、果断、大胆的采取了什么行动?与传统资本主义政策相比,罗斯福行动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4)这三位总统,不仅做出了伟大的事业,还有伟大的人格,你最敬重他们三个中的哪一位,为什么?
10.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在政治、经济贸易上紧密依存,“地球村”也已经成为了很多人耳熟能详的字眼。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二战后,在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下,欧洲联盟、亚太经合组织、东盟等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纷纷建立,经济的全球化趋势更加明显。
1995年成立的世界贸易组织,成为世界范围内自由贸易、开放市场和跨国生产的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标志。
(1)根据材料概括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原因和最主要的表现。
材料二:如下图,不论你愿意与否,全球化进程都会不断深入地发展……
(2)从材料二“全球化进程”的漫画中,你获得了什么信息?
材料三:距1973年英国加入欧共体时隔44年后,2021年3月底,英国通过司法程序正式启动脱欧。
与英国脱欧自保相反,中国却在当前反全球化抬头的逆水中行舟,推出“一带一路”战略并于2021年5月举办首届高峰论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共建、互利共赢,坚定推进经济全球化。
(3)结合材料和所学,你认为脱欧后的英国更应该在哪些方面寻求出路发展自己?
你怎样认识中国坚定推进经济全球化的举措?
材料四:经济全球化实在是一把“双刃剑”,好比一台空气净化机,它在促进各国经济加速新陈代谢,推动经济的进一步繁荣与发展的同时,有时还会运转不灵,带来空气的恶化,这需要不同肤色、不同种族的人们挽起手来,齐心协力,打造和谐的全球经济,营造和谐的地球村。
——黄坤《我眼中的经济全球化》(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经济全球化运转不灵带来哪些全球性问题?世界各国应如何应对这些问题?
参考答案
1.C
【解析】
【详解】
章西女王反抗英国殖民统治谋求印度的独立,华盛顿领导美国独立战争反抗英国殖民统治,林则徐反抗英国殖民侵略,三位都是反对的英国殖民者,玻利瓦尔则领导了南美洲各殖民地的独立运动,反抗西班牙的殖民统治,与前三位不同,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民族解放运动的领导人,结合所学,玻利瓦尔与其他三位反抗的殖民统治者不同。
2.B
【详解】
19世纪中期,围绕奴隶制的废存问题,美国南北双方之间的矛盾已无法调和。
1861年3月,主张用和平方式废除奴隶制的林肯就任美国总统,成为南方奴隶主发动叛乱的借口,成为美国内战的导火线。
故B项正确;奴隶制的存废问题是南北战争主要原因,故A项错误;南方十几个州脱离联邦不是导致战争爆发导火线,故C项错误;《解放黑人奴隶宣言》颁布是南北战争期间颁布的法令,故D项错误。
3.A
【解析】
【详解】
19世纪60年代,日本通过天皇实行的明治维新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俄国通过亚历山大二世实行的农奴制改革促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故A项正确;英国和法国是通过资产阶级革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故B项错误;西班牙没有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故C项错误;美国是通过独立战争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故D项错误。
4.B
【详解】
新航路开辟过程中吗,1492年意大利人哥伦布从西班牙出发,经大西洋到达美洲西印度群岛,发现了美洲大陆的存在,故B项正确;开辟了绕非洲大陆,前往印度的航路是达伽马,故A项错误;完成了横渡大西洋、太平洋的航路是麦哲伦船队,故C项错误;发现了非洲西南的好望角是迪亚士,故D项错误。
【点睛】
1488年葡萄牙人迪亚士率船队抵达非洲西南端的好望角;1492年意大利人哥伦布从西班牙出发,经大西洋到达美洲西印度群岛,开辟了通往美洲的新航线;1497——1498年葡萄牙人达*伽马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1519——1522年葡萄牙人麦哲伦从西班牙出发,经大西洋、南美洲东海岸、麦哲伦海峡、太平洋、菲律宾群岛、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后,回到西班牙,完成了环球航行,证明了“地圆说”。
5.C
【解析】
【详解】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实行立法权、司法权和行政权三权分立的原则,分别由国会、最高法院和总统行使权力,这一思想是对孟德斯鸠三权分立思想成功运用,故C项正确;《独立宣言》是美国独立战争时期法律文献,故A项错误;《权利法案》是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标志,故B项错误;《法典》是拿破仑帝国时期颁布民法典,不符合材料三权分立的原则,故D项错误。
6.A
【解析】
【详解】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都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改变了社会性质。
美国独立战争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确立了资产阶级统治,也改变了社会性质,故A项正确;为限制王权,制定了本国宪法符合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特点,故B项错误;英国属于君主立宪制,故C项错误;反对外国干涉的革命适合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特点,故D 项错误。
7.(1)文艺复兴;启蒙思想
(2)《权利法案》;君主立宪制;工业革命
(3)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
(4)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都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5)围绕大国崛起的要素“思想解放、科技和制度创新、不断改革”等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
【详解】
(1)根据所学可知,但丁是文艺复兴运动的代表,伏尔泰是启蒙运动的代表,所以两个重要史实是文艺复兴;启蒙思想。
(2)结合所学,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政治体制;材料三是瓦特的改良蒸汽机,可知英国崛起的重要因素是工业革命。
(3)材料四、五中两位历史人物分别是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重要人物,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分别促使两国发生历史转折,实现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变。
(4)结合所学,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都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5)可从围绕大国崛起的要素:思想解放、科技和制度创新、不断改革等角度分析解答。
8.(1)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加剧,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瓜分世界,争夺霸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联合国家宣言》;斯大林格勒战役;联合国。
(3)两极格局;二战的打击(或欧洲的衰落),冷战的影响。
(4)对抗,联合。
(5)欧洲共同体;
(6)对抗俱损,联合双赢。
【解析】
【详解】
(1)原因:根据英、法、美、德四国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表看出,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加剧,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瓜分世界,争夺霸权,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根源;新秩序:结合所学,一战后帝国主义列强建立的新秩序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结合所学可知,为共同对抗法西斯,26国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是斯大林格勒战役;雅尔塔会议上决定成立的国际组织是联合国。
(3)格局:根据“第二次世界大战使整个欧洲遭受了几乎是致命的打击”“欧洲还被苏联和美国划分为东西两大势力范围”可知是两极格局;因素:根据“第二次世界大战使整个欧洲遭受了几乎是致命的打击”得出二战的打击(或欧洲的衰落),根据“欧洲还被苏联和美国划分为东西两大势力范围”得出冷战的影响。
(4)材料二反映出西欧国家的对抗,材料三、四反映出西欧国家的联合。
(5)结合所学,“共同体”指欧洲共同体。
(6)可从对抗俱损,联合双赢等角度分析回答。
9.(1)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美国独立;美国《独立宣言》。
(2)维护美国统一。
(3)经济大危机;罗斯福新政;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4)华盛顿:意志坚强,不但领导美国独立战争,而且胸襟广阔,开创了美国民主政治先河。
林肯:具有爱心和正义感,同情下层民众和黑人奴隶。
罗斯福:意志坚强,身残志坚。
【解析】
【详解】
(1)结合所学可知,华盛顿领导美国独立战争胜利,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美国独立;美国《独立宣言》完整表达了美国要求"自由与独立"的愿望。
(2)结合所学,通过南北战争,林肯维护美国统一。
(3)恐惧:根据“罗斯福总统第三任就职演说(1941年1月20日):‘八年前’”,1941-8=1933,结合所学,1933年是经济大危机,经济大危机引起人们恐惧;面对经济大危机,罗斯福实施了新政;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4)结合所学,可从他们的伟大事迹和伟大的人格分析回答。
10.(1)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
(2)经济全球化的游戏规则是由发达国家制定的,必然对发展中国家存在不公正、不合理的方面;国际经济秩序不合理。
(3)脱欧后的英国应该加快改革,保持与欧洲各国联系,对外寻找更广泛的合作;中国这些举措是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潮流,抓住机遇,促进经济迅速发展,积极推动合理的经济、政治新秩序的建立。
(4)环境问题、资源问题等;依靠国际社会的共同合作和努力,充分发挥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
【解析】
【详解】
(1)根据“二战后,在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下”得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根据“1995年成立的世界贸易组织,成为世界范围内自由贸易、开放市场和跨国生产的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标志”得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可知,经济全球化的游戏规则是由发达国家制定的,必然对发展中国家存在不公正、不合理的方面;国际经济秩序不合理。
(3)方面:可从加快改革,保持与欧洲各国联系,对外寻找更广泛的合作等角度分析总结;认识:可从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促进经济迅速发展和积极推动合理的经济、政治新秩
序的建立等角度分析。
(4)问题:结合所学可知,经济全球化带来环境问题、资源问题等;应对:可从加强国际社会的共同合作和努力,充分发挥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等角度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