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他奉献的素材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利他奉献的素材例
窦珍,北京市供电局一名退休司机,1999年入住翠林社区,那时“连心桥”还没建起。

翠林社区南临三环,居民去对面乘车需要绕行几公里。

为图方便,不少人翻铁轨,抄近路,意外事故时常发生。

在居民的呼吁下,2000年,有关部门出资建造了这座“连心桥”。

“连心桥”投入使用后,因为没有人负责打扫卫生,桥上果皮垃圾遍布。

从2002年开始,窦珍就利用空余时间去扫桥、擦桥。

时间一长,打扫天桥就成了他的习惯。

那时,窦珍已经76岁,但他坚持每天拿上撮斗、笤帚,带上水盆、铁铲上桥清理。

刚开始清扫时,老人用把短柄扫帚,因为老弯着腰,几天下来,老人的膝盖、后背都受不了。

后来老人自制了一把长柄笤帚,“这样腿和腰就不疼了”。

桥栏上的小广告清理起来最为麻烦,先得用水浸湿,然后再用小铲子慢慢铲。

铲得不够干净,老人便用指甲抠,抠来抠去指甲尖都变了形。

120米长、95级台阶、4个来回,每天老人忙活得面色潮红,但还是不亦乐乎。

老人性格幽默,健康开朗。

他还自编了扫桥顺口溜:“分文不取,工具自理;清扫大桥,锻炼身体;生命不息,守桥不止。

”每天打扫天桥时,老人把它当做小曲哼唱。

擦栏杆时,窦珍不是顺着擦,而是逆着擦。

遇到
推自行车的居民上下桥,他便赶紧停下活儿,让出斜坡道。

这是窦珍擦栏杆时候给自己定的规矩。

“咱是做好事,就是为了让人方便,挡道就不好了。

”窦珍曾说。

2013年11月25上午,老人坠在桥下的工地里,救护车赶到现场后,确认老人已死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