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关节损伤后功能恢复的早期康复护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骨关节损伤后功能恢复的早期康复护理
摘要:目的:为达到促进骨关节损伤后功能恢复的目的,在本文中着重探究
了早期康复护理的实际应用效果。

方法:此次研究共选取62例患者进行对比试验,采取盲抽的方式根据护理模式的区别将其分为对照与观察两个组别,各31例患者,前者沿用常规护理模式,后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手段,对比两组实际应
用效果。

结果:经相关数据表明,观察组患者在护理后上下肢功能评分改善情况
明显优于对照组及护理前,与此同时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显著提升(P<0.05)。

结论:对于骨关节损伤患者而言,采取早期康复护理能够促进患者各骨关节功能
的恢复,切实提高其生活能力,改善其生活质量水平。

关键词:骨关节损伤;功能恢复;早期康复护理
引言:根据临床经验来看,骨关节损伤患者在制动期间若未能及时进行有效
干预会直接影响到康复效果,对此为提高其关节功能恢复速度还需在早期及时采
取合理的护理措施,从而达到改善作用。

本文主要探讨了不同护理模式在骨关节
损伤中的应用差异表现,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对象均为院内收治的骨关节损伤患者,时间在2021年8月~2022年7月
区间,受到后期对比所需将其随机分为人数对等的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男女人数、平均年龄分别为18、13例(40.18±5.29)岁与19、12例(39.66±4.35)岁。

所有患者均符合研究表明,对此实验知情并签署相关同意书,排除交流不畅、精神障碍以及其他器质性疾病患者。

两组患者的临床线性资料相比具有同质性
(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模式,主要是对肢体进行按摩,并根据患者病情康
复情况制定训练方案,辅助患者完成康复锻炼,在此需秉承着循序渐进的原则,
同时在用药、饮食等方面给予相应的指导。

观察组实施早期康复护理手段,以此来促进患者功能恢复效率的提升,主要
可从以下几方面展开:①心理干预,该干预可分为健康宣教与心理疏导两方面,
如下:因多数患者对早期康复训练了解甚微,这也导致其依从性相对较低,对此
护理人员还应当及时采取健康宣教的方式为患者详细讲解早期康复干预的意义、
措施以及重要性,切实提高患者的认知,使其能够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各项操作,与此同时还可通过分享成功案例的方式帮助患者树立信心,从而促进其主观能动
性的提升[1]。

根据临床经验来看,受到病情影响,患者的行动力会出现不同程度
的限制,并且生理上会有一定的疼痛感,这也导致其情绪发生较大的变化,焦躁
不安、抑郁是其主要临床表现,并会给后续治疗及护理工作的开展带来阻碍,在
此护理人员需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认真倾听患者主观描述,从中了解患者的
心理状态,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此来
减轻患者的负性情绪,使其可以积极乐观的面对病情,积极接受早期康复护理。

在此需注意的是,在与患者沟通期间还应当时刻保持热情的态度,并注意控制语气,让患者感受到来自护理人员的关心,提高其信任度并拉近护患关系,这对后
期康复护理工作的开展也可起到积极促进作用[2]。

②康复训练,为提高康复护理
的针对性与可行性,还应当结合以往经验以及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个体化护理方案。

首先需将患者的患肢进行抬高处理,以此来提高其血液循环速度,并采取冰
敷的方式来帮助患者尽快消除水肿,单次时间可控制在二十分钟左右,3次/d;
同时配合按摩手法,通常情况下力度需从轻-重-轻的方式展开,按摩时间每次不
少于十五分钟,该方式可以有效缓解患者周围肌肉痉挛现象。

若患者无自主运动
能力,还应当辅助患者对僵直关节进行轻微活动,防止因长期相同姿势或者不正
当姿势导致的畸形问题发生,对于处于正常精神状态的患者可指导其进行关节锻炼,上肢为屈曲、伸展为主,并采取握力的方式来提高肌肉收缩速度,可分组进行,每组15次,每日两次即可;下肢通常情况下为背伸,每次伸屈状态应当保
持十秒左右,重复10~20次,具体应根据患者耐受力而定,基本每日不少于3次。

在完成康复训练后还应当对患者的患肢处进行固定,以此来增加肌力,让患者关
节活动能力能够得以有效恢复。

而后鼓励患者进行站立、行走及负重训练,在患
者具备自我行走能力时即可进行上下楼梯、进食、如厕等生活能力锻炼,切实提
高康复效率[3]。

1.3 观察指标
在护理前后对患者的肢体功能展开评价,可采用SHEF、LREF量表,分别表
示上肢与下肢功能,均为满分制,分值高低与患者的关节功能情况有一定相关性。

同时利用ADL评估患者的日常能力,暴露上下楼梯、大小便、洗澡、进食、穿衣
等方面,满分100分,分值越高说明患者的生活能力越高,反之为差。

1.4 统计学处理
此次研究在统计中所使用的软件为SPSS19.0,其中计量与计数资料分别用
(x±s)、[n,(%)]表示,检验时用t、X2,若在对比后,各指标数值有明显
的差异,可表示为(P<0.05)。

2 结果
2.1通过评估所得,护理前两组患者各项评分相对较为均衡(P>0.05)。


采取不同护理措施后观察组患者的上下肢功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时日
常生活能力评分相对较高,数据之间有一定差异表现(P<0.05)。

具体数值见
表1。

表格1两组患者肢体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比较(n=31),(x±s)
组别对照组观察组t值P值
SHEF (分)
护理

36.71±
6.02
37.19±
5.88
0.275P>
0.05
护理55.38±72.19±10.98P<
后 5.23 4.1220.05
LREF (分)
护理

35.02±
4.16
34.69±
3.82
0.344P>
0.05
护理

52.21±
3.59
74.78±
3.15
8.361P<
0.05
ADL (分)
护理

60.36±
4.51
62.13±
4.26
0.163P>
0.05
护理

74.98±
3.14
86.17±
3.63
5.278P<
0.05
3 讨论
骨关节损伤患者在治疗期间通常会采取制动的方式来帮助患者尽快康复,而制动期间患者因行动受到限制后其关节、肌肉、韧带均可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形态结构变化,若未能及时展开相应的干预,会直接影响到后期康复效果以及患者的肢体功能,对此还应当在早期对其展开康复护理,以此来改善预后,在此期间不仅需要进行心理疏导,缓解其负性情绪,提高其遵医从医性,还应当根据患者的病情情况辅助其完成康复训练,并在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从而保证康复效果,促进其肢体功能的恢复[4-5]。

综上所述,在对骨关节损伤患者治疗期间采取早期康复干预手段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肢体功能情况,促进其日常生活能力的提升。

具有一定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朱丽芹.关节持续被动活动仪联合系统性护理在骨折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医疗装备,2021,34(11):173-174.
[2]雷伟洁.护理程序的整体护理干预对多发骨关节损伤合并骨盆骨折患者的影响效果体会[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29):78+80.
[3]周立荣.骨折患者护理中植入优质理念对骨折愈合及功能恢复的干预作用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8(02):174+179.
[4]傅佳蓉.早期康复护理对胫骨平台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的作用[J].中国伤残医学,2022,30(5):57-59.
[5]田鑫磊,王更新,余洋,王健,李成.康复治疗联合功能训练治疗上肢骨关节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J].当代医学,2022,28(15):149-15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