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肢体语言在后进生转化中的重要作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法教法研究
班主任肢体语言在后进生转化中的重要作用
邓赞翱
(广州市增城区小楼中学广东广州511300)
【摘要】近年来,随着现代化社会发展水平的提升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素质教育改革也日益深化。

在教育工作过程中,后进生的管理是其重要工作内容之一,而班主任的肢体语言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进教师与后进生之间的交流沟通,从而保证信息的有效传输,增强后进生的学习信心,效果显著。

本文就班主任肢体语言在后进生转化中的重要作用展开详细论述。

【关键词】班主任肢体原因后进生转化作用【中图分类号】G63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35-0124-02
从专业化角度出发,班主任在实施班级学生教育管理过程中离不开语言的支持,特别是针对后进生转化教育与管理期间,更应该注重语言的交流以及沟通。

而,语言作为信息交流以及信息传递的有效载体,可以将其划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有声语言,而另一种是无声语言,肢体语言则属于无声语言。

目前,班主任肢体语言的有效应用有助于后进生的有效转化。

一、肢体语言的概述
肢体语言也可以称之为体态语言、态势语以及动作语言等,主要是指在人们的实际交际过程中,用于准确传递信息、充分表达感情以及有效表示态度的特定性以及非言语性身体态势。

交际属于广义上的交际,主要包括交流含义、沟通含义以及传播含义等。

这种形式的特定性身体态势不仅能够支持、修饰或者是否定相关的言语行为,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代替相应的言语行为,充分发挥其相对独立的较强表达功能[1]。

此外,肢体语言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充分表达言语行为所无法表达的态度以及感情。

从另一个角度出发进行阐述,肢体语言也可以指人们通过身体动作准确传递相关的信息,加强交流感情,从而
传递某种意义上的信息系统,在内容上往往会包含头语、身姿
动作、脸语、手语以及眼语等。

将肢体语言合理应用到班主任对后进生的教育管理工作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班主任肢体语言的优越性,而且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相应的肢体语言是具有可循规律的。

比如当班主任用力挥手的时候就表示肯定,当坚决点头微笑的时候就表示大力赞赏,当班主任眉头紧皱的时候就表示学生所犯的错误非常严重,当班主任愉快的时候则会微笑等。

清楚了解各种肢体语言所要表达的真实含义,则有助于充分了解后进生实际思想变化情况,而且还会使班主任自己在教育过程中的表达方式更丰富,提升其教育表达效果,实现班主任以及后进生之间的和谐相处。

二、班主任肢体语言在后进生转化中的相关特点分析(一)肢体语言具有较强的表情性以及形象性
肢体语言具有自身独特的形象性,具体来说主要是指肢体语言能够使人们看待事物更加直观形象,给人一种动态化以及变化性质的感觉,从而增强人们的整体感官性。

例如班主任在与后进生进行交流沟通的过程中,班主任掌心向上与学生招呼,这时学生就很容易产生一种看不起或者是受到贬低的感觉。

从肢体语言所具有的表情性方面出发,主要是指可以相对真实地反映出人们感情世界发生的微妙变化,其中人们相对复杂的心理活动都是可以从面部表情中进行充分显现的,人们借助面部的肌肉、眉毛、鼻子、眼睛、舌头以及嘴巴等部位的综合运用能够向对方准确传递相对丰富的心理方面活动[2]。

比如我们经常会做的微笑语言,微笑可以使人感受到愉悦情绪,能够将其与有声语言以及行为进行相互融合,从而起到一定的互补作用,最终在实际交际过程中充分表达出相对深刻的内涵。

一个具有魅力的微笑往往可以拨动人心弦,从而架起友谊桥梁。

班主任借助微笑这种肢体语言,并搭配合适的举止语言,从而形成相对完整以及和谐的画面,可以使后进生感受到温暖、愉悦以及安详,最终使班主任与后进生之间的交流更加的畅通无阻。

(二)肢体语言具有一定的差异性
肢体语言的差异性主要是指因国家以及民族的差异而引发的文化背景、行为习惯与历史传统的不同,最终在肢体语言的表现形式以及表现意义上存在着差异性。

而另一方面也可以指教师因个体的不同包括生理年龄不同、经历不同、气质不同、性格不同、性别不同以及实际地位不同等,从而在实际肢体语言表达意义上也存在个别差异。

此外,肢体语言还存在一定的约定俗成特征,主要是指特定群体之间共同认可而形成的习惯,在班主任实际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之间是可以相互领会、相互接受以及熟练掌握的,全面掌握肢体语言所具有的特点将会有助于班主任更好的了解后进生性格特征以及思想动态[3]。

(三)肢体语言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由于人们的肢体语言非常丰富,可以包括人们的面部表情、人们的手势、人们的身体动作以及眼神等,进而直接或者是间接性有效表达某一种信息。

根据相关研究结果显示,人们可以观测到的手势就有七千多种,人类眉毛的动态就有四十多种,其眼皮闭合以及眼球转动等都能够充分表达几十种意思。

综上所述,肢体语言是非常丰富以及非常灵活的,随意变化肢体语言就可以表达不同意思。

此外,肢体语言在情境以及教育对象存在差异的情况下也会存在不同,比如当班主任刻意拍后进生肩膀时,可以表达出相应的批评意思,也可以表达出相应的鼓励与赞扬含义[4]。

三、班主任肢体语言应用到后进生转化中的重要作用(一)增强后进生的学习热情与信心
一般情况下,后进生都会存在一种相对普遍的心理,即自暴自弃以及缺乏动力,或者是缺乏学习的目标。

若班主任在开展后进生转化工作的过程中依然面孔冷漠,就会使后进生出现惧怕心理,在一定程度上妨碍到后进生以及班主任之间的感情交流,进而打击学生的学习信心,从心理上严重影响到后进生的学习。

比如在实际教学期间,班主任在与后进生进行沟通交流过程中,可以借助表达相对坚定以及自信的手势与表情来与其进行交流,则后进生就会在肢体语言中感受到被重视以及被肯定,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后进生学习信心。

再如,如果班主任可以利用正视眼神来看待后进生,那么后进生同样会感受到被尊重,从而得到鼓励与肯定。

班主任如果利用炯炯有神目光看后进生,则会在一定程度上振奋后进生的精神,最终使其树立起战胜困难的信心。

(二)增进后进生以及班主任的感情
通常情况下,班级中的后进生大多数都是学习成绩相对较差、学习纪律相对较差以及行为习惯也较差的学生,而且这些学生经常会受到教师指责以及批评,若批评次数增多,则后进生就会对老师的一些说教产生反感心理。

此外,若班主任开展后进生思想交流工作的过程中仅仅是进行干巴巴以及没有表情的说教,那么就难以达到预期效果,最终说教效果也就可想而知啦。

如果班主任在对后进生开展思想工作期间可以适当的加入比较得体的表情,则可能会营造出更加轻松活泼以及更加昂扬振奋的说教气氛,这种情况下学生就会在无形中被说教气氛所感染,得体的表情还会激发后进生学习动力与热情[5]。

具体来说,后进生能够从班主任微笑表情中充分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关心爱护以及理解,进而更加喜欢班主任,然后从喜欢班主任转移到能够接受班主任的教育与对自己的要求,最终达到更好教育效果。

(三)有助于后进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
班级中的后进生往往不仅仅是学习成绩不好,一般还会表现为行为习惯也相对较差,如果班主任不对后进生的部分行为
教学方法
课程教育研究
124
. All Rights Reserved.
学法教法研究
高三数学教学中学生高效解题探究
霍峰
(杭州市塘栖中学浙江杭州311106)
【摘要】高三在高中教学中是最为关键的一个阶段,高三不仅意味着高中的结束,更是为考大学做准备,高三学子面临高考这一环节,犹如面临劲敌,时时刻刻都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

本文就针对高三数学教学中学生高效解题进行简单探究,旨在为日后的高三教学工作提供简单借鉴。

【关键词】高三数学高效解题策略【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35-0125-02
高三学生面临着课程难度大,作业多,节奏快等诸多压力,因此,如何让解题教学能更好地提高效率,跳出题海,是每个数学老师面临的问题。

许多老师都致力于解题教学研究,对于解题策略,更是百家争鸣,各抒己见。

在这里,我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通过一些具体实例,谈我在教学实践中对解题教学的一点认识—如何借助教材,使得高三数学解题教学更有效。

一、高三数学教学中学生高效解题策略(一)进行知识的存储
解题教学是高三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解题教学的基本含义是,通过典型数学题的学习,去探究数学问题解决的基本规律,学会“数学地思维”。

概念的掌握、技能的熟练、定理的理解、能力的培养、素质的提高等都离不开解题实践活动。

学霸不是一天练成的,只有存储了足够多的知识,才能真真正正地做一名合格学霸。

高三学生在进行数学解题时,如果存储有足够多的知识,就能够适应数学题目中的多样化,在解答问题方面就能巧妙正确地转化,否则,想要达到高效有质量的解题是不可能的,更别说正确进行解答题目的预测,找到快捷合适的解题策略。

比如:在讲指对数及指对数函数复习课时,要对
整章内容知识回顾。

回顾本章的知识结构
(二)认真的审查题目
提高数学素质的核心就是提高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认识和运用,数学素质的综合体现就是“能力”。

解题不仅要储备过多的知识量,还要认真正确地审查题目,找到正确的解答突破口。

很多时候,学生在课堂上听懂了,但一遇到解题就云里雾里,其根本原因是学生并没有一定的审题能力,还不能合理利用已有条件对题目正确分析,从而达到高效率地解题。

因此,高三学生要在储备了过硬的知识量后,还要培养其寻找正确解题突破口的能力,要在短时间内理清已知条件与未知条件的关系所在,拟出确定的解题目标,不断找出该题目中的解题要素,了解此题目的最佳切入点。

比如:在讲【2015高考浙江,理7】存在函数f(x)满足,对任意x 沂R 都有()
A.f(sin2x)=sinx
B.f(sin2x)=x 2
+x
C.f(x 2
+1)=|x+1| D.f(x 2
+2x)=|x+1|
本题主要考查了函数的概念,以及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的意义,属于较难题,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是考试说明新增的内容,在后续复习时应予以关注,同时,“存在”,“任意”等一些抽象的用词是高等数学中经常会涉及的,也体现了从高中数学到大学高等数学的过渡,解题过程中需对函数概念的本质理解到位,同时也考查了举反例的数学思想。

(三)寻找解题的思路
解题也是评价学生认知水平的重要手段和方式。

对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解题课而言,不仅要把“题”作为研究的对象,把“解”作为研究的目标,而且要把“题解”也作为对象,把开发智力、促进“人的发展”作为目标。

数学题目是具有多样化的,其题目多会出现一题多变、多解之类的现象,许多题目解题的方法并非此不可。

高三学生在高效解题问题上,还要多对此类题目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完整地体现出数学研究方法。

其实,数学解答题目的过程从古至今都是探索,探索,再探索,只有这样才可以体现出数学问题在其形成并被解答的过程。

这样的一个过程既能帮助教师就学生特征来进行因材施教,还是衡量学生解题能力的度量尺度。

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多解求变能力,还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在数学解题时的灵活性及发散性思维。

例如,已知f (x )=1/2x 2
+x ,有否存在着实数m ,n{m<n},并保证函数f (x )的定义域与值域分别为[m ,n]与[3m ,3n],倘若存在这样的实数,求m 与n 的值为多少?倘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首先,看到这个题型之后,我们就应该从题型的种类着手,分析此题属于什么类型的题。

不难看出,此题属于闭区间上的最值问题,那么从这个题型中就能够联想到分类讨论,进一步对此题进行深入分析可知,需要一个[m ,n]值保证f (x )=-习惯进行及时有效矫正,而是任由学生的这些不良行为习惯随意发展,则很可能会使后进生发展成问题学生。

同样的道理,如果班主任在对后进生进行说教的过程中只是采用没有表情的教育,则难以使学生的行为习惯得到矫正。

因此,班主任在与班级后进生实施沟通交流期间,可以适当应用一系列肢体语言,充分发挥肢体语言的作用,实现最佳教育效果。

班主任实行班级管理过程中,经常会借助命令性语言控制学生,在信息传递期间,如果应用肢体语言,则会达到事半功倍目的。

比如在教学期间,班主任适当应用相应的肢体语言,丁字手势:一个掌平放,而另一个掌心向下,或者是一手五指并拢,将其垂直向上顶在掌心,都是代表暂停的意思,当后进生做出课堂上说话的时候,班主任可以先应用上述肢体语言进行教育,若肢体语言教育不佳再实施说教。

总而言之,班主任的肢体语言在后进生转化应用中的效果非常显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进班主任与后进生情感,还可
以有效培养后进生良好行为习惯。

因此,班主任在开展后进生转化工作时,要充分认识到肢体语言的重要性,并学会科学运用,有效提升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吕盛.班主任的体态语言在后进生转化中的运用与作用[J].科技视界,2013,26:315-316.
[2]黄华福.以建设和谐班级为重点巧解后进生转化的难点——
—技工院校班主任工作的创新与探讨[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2,07:10+142.
[3]张兆成.班主任有效转化后进生点滴谈[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34:32-33.
[4]曾志梅.终其身不弃焉愚子也终成材———谈后进生的转化[J].成功(教育),2011,06:242-243.
[5]徐红霞.后进生转化的有效途径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2015,18:64-65.
课程教育研究
教学方法
图像与性质
图像与性质
125
.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