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合规性评价程序
四标一体的法规和其他要求识别、评价程序

四标一体的法规和其他要求识别、评价程序
四标一体法规是指信息化、标准化、优化服务、协同发展的一种管理理念,它包含了四项要求,即信息化要求、标准化要求、优化服务要求和协同发展要求。
在识别和评价程序时,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 了解法规和其他要求:首先需要了解相关的法规和其他要求,包括国家法律法规、行业标准、政府政策等,以及公司内部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
2. 制定识别程序:根据法规和其他要求,制定识别程序,明确识别的对象、方法和流程。
例如,可以制定一份清单,列出所有相关的法规和要求,然后根据清单逐一进行识别。
3. 评价合规性:对识别出的法规和要求,进行评价,判断其合规性。
可以结合实际情况,评估企业在各项法规和要求方面的合规程度,包括制度建设、操作执行等方面的合规性。
4. 提出改进措施:根据评价结果,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差距,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可以针对不合规的方面,制定相应的改进计划,明确责任人和时间节点,推动改进工作的落实。
5. 定期复评:定期对识别和评价程序进行复评,确保其持续有效。
可以制定评估周期,例如每年进行一次复评,对新出台的法规和要求进行及时识别和评价。
通过以上识别和评价程序,可以帮助企业全面了解各项法规和
其他要求,评估合规程度,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提高企业的法规合规性。
环境法律法规及要求合规性评价管理程序

5.3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的登录:
a.ISO推行小组.根据本公司的行业特点,确认与本公司的活动、产品、服务中的环境因素直接相关的最新的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经环境管理者代表核准后,交文控中心登录在《环境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登记表》中。
b.ISO推行小组将收集到有关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及标准中的具体适用内容进行识别,并将识别的结果登记在《环境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登记表》中。
修订记录
项次
修订日期
版本
页次
修订内容
备注
受文单位
发行管制章
部门
总经办
制造中心
研发部
销售部
财务部
份数
备注:
核准:审核:制订:
1.0目的
通过有效途径,对公司的活动、产品或服务进行环境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的合规性识别和评价,使公司环境活动符合规定的要求。
2.0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关于应遵守的法律法规、其它要求的确定、获取及合规性评价。
6.0 参考文件
6.1《文件控制程序》
6.2《纠正与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7.0 相关记录
7.1《环境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合规性评价记录》
5.4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的管理,依《文件控制程序》执行。
5.5法律法规及其它的使用:
5.5.1当增加新设备、新工艺时,应考虑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的相关规定。
5.5.2设定环境方针政策、环境目标时,应考虑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的相关规定。
5.5.3各部门将法律法规转换为相应的作业指导书或直接引用法律法规,并严格执行。
5.6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合规性评价:
a.适用的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在工厂运行后,ISO推行小组依据监测报告与体系运行检查报告每季度对现行适用的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的遵循情况及适用性进行评价确认,并将评价的结果记录在《环境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合规性评价记录》。
ISO14001合规性评价控制程序

文件制修订记录
1. 目的
确保公司能够履行遵守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承诺,以定期评价对适用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遵守情况。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覆盖范围内的活动和服务。
3. 职责
由行政部负责有相关部门参加对本程序进行编制、修订。
4. 工作程序
4.1评价的时机、频次和职责
行政部每年至少一次组织公司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情况的合规性评价。
4.2评价的方法
评价采用会议的方式,公司各部门、各管理处负责人参加,针对与公司相关的适用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条款一一对照进行评价。
4.3评价结果的处理
对于合规性评价出现的不符合,由行政部组织责任部门调查原因,按照《不合格及事故、事件、不符合控制程序》进行处理,涉及到文件的制定或修改时,应对文件进行修改或制定,按照《文件控制程序》执行,对于评价结果应保存记录。
ISO14001 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识别、获取及合规性评价控制程序

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识别、获取及合规性评价控制程序1. 目的准确识别、获取和更新与公司活动、产品和服务有关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并进行有效评价,确保公司遵守和符合这些要求。
2. 范围适用于公司活动、产品和服务所涉及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控制。
3. 职责·安全环保部是本程序的主管部门,负责公司适用组织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识别、获取和更新结果的汇总;负责组织评价公司对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遵守情况;负责协助相关部门进行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识别、获取和更新和遵守情况的评价;监督检查本程序的执行情况。
·各部门负责识别、获取、更新与本部门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负责评价本部门对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遵守情况;并及时将识别、获取、更新和合规性评价结果传递给安全环保部;负责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相关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宣传教育并贯彻执行。
4.工作程序4.1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范围及其识别、获取途径4.2.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识别、获取及更新。
·各部门应按上表中的获取途径或其他途径。
及时识别获取及更新本部门有关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各部门在识别和获取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后,依据公司的活动、产品和服务以及特性,对照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适用范围来判定这些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适用性,将识别及获取的适用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汇编成册,并将其中的适用条款号摘录出来,填写《部门适用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清单》一式两份,经本部门负责人审批后存档一份,另一份连同适用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内容电子文档报安全环保部。
·安全环保部按照各部门报来的《部门适用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清单》,汇总形成《公司适用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清单》,经管理者代表批准后,并以受控文件形式下发至各相关部门,连同其中的适用条款内容以局域网形式发布。
·当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发生变化时,各部门应重新识别和获取最新版本,并及时更新本部门《部门适用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清单》及相关条款,并报安全环保部对《公司适用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清单》及相关条款内容进行更新。
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合规性评价管理控制程序

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合规性评价管理控制程序1目的建立获取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渠道,以便及时获取、识别并更新公司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及其他要求。
2 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获取、更新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和其他要求以及适用性确认。
3 职责3.1体系主管部门、办公室,负责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标准及相关要求的识别、获取和更新,并填写公司”适用的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清单”,将信息传递到各相关部门,并确保实施。
负责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标准和相关要求的发放及归档管理。
3.2各部门负责本部门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的识别及收集,制定相应清单并经本部门领导审批,将相关信息及时与施工管理部沟通。
3.3 管理者代表负责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适用性审批。
4 工作要求4.1 获取范围获取范围包括:有关的国际公约;国家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标准及行政规章制度;地方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标准及行政规章制度;行业规定及标准;公司上级机构的规定或指令;公司内部规章制度、管理办法。
4.2 获取渠道及收集、更新4.2.1体系主管部门、办公室通过国家、地方及行业主管部门(如:建设、劳动保障、工会、环保、安全生产、消防等部门)、刊物、网络及其它途径获取相关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的文件。
4.2.2体系主管部门、办公室负责收集并接收各部门、项目部反馈的相应的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及其他要求,并汇总确定其适用性,制定公司《适用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和其他要求清单》经管理者代表审批后发送各相关部门,并确保将文件发放至相关部门、项目部。
4.2.3各部门、项目部结合公司体系主管部门、办公室发放的《适用法规和其他要求清单》,通过打“√”形式识别适宜本部门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及其他要求。
并通过购买、下载、接收(体系主管部门、办公室下发)等途径,持有本部门、项目部《适用法规和其它要求清单》中所列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的文本或适用于相关环境因素/危险源的相关规定。
适用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及合规性评价管理制度

适用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及合规性评价管理制度一、目的为及时、有效、全面获取本公司适用的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对其适用性进行评价和确认,保障公司的环保/职业健康安全生产管理活动能获得充分的法律依据,进行合规性评价,实现守法达标,特制订此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对象适用于公司获取、更新、识别质量、食品安全、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其他要求以及下发、使用执行、存档及合规性评价等过程的管理。
三、管理要求/管控流程3.1 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获取方法3.1.1 通过互联网查询法律法规的更新信息,下载有效的法律法规版本;3.1.2 与上级部门保持联系,如:会议、文件传递;3.1.3 报纸、报刊;3.1.4 与地方政府行政主管部门联系;3.1.5参加相关部门、地区的会议。
3.1.6应获取的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的内容:(1)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与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相关的法律。
(2)国务院制定的与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相关的行政法规(国务院令)。
(3)省、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与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相关的地方性法规。
(4)国家环保总局及各部委单独或联合制定的部门规章。
(5)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及各部委单独或联合制定的与职业健康安全相关的部门规章。
(6)地方人民政府制定的与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相关的地方政府规章。
(7)已发布的与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
(8)我国正式签署的有关国际公约。
(9)国家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发布的与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相关的行政管理规定。
(10)市政府发布的与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相关的行政管理规定或要求。
(11)涉及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的相关行业、产业要求。
3.1.7上述内容可体现为以下方面:(1)食品安全管理方法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2)环境污染防治与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3)生态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识别与合规性评价控制程序

1.目的为确保公司在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时,能持续的识别和确定适用于公司活动、产品或服务全过程的有关法律法规和其他应遵守的要求,建立并保持获取和传递的渠道,以确保公司管理体系方针对遵守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承诺的实现。
2.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与公司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有关的所有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管理。
3.职责和权限3.1公司办公室负责本程序的建立、实施和保持。
3.2公司生产部、质保部负责与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管理和生产管理活动及产品实现过程中有关质量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识别、获取更新和传递。
3.3公司办公室负责与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适用于公司活动、产品或服务,尤其是涉及到已识别的重要环境因素和重要危险源有关法律法规和其他应遵守的要求的识别、获取、更新和传递。
3.4公司所属各部门有义务将本部门获得的关于公司管理体系的信息向上述信息综合部门传递,并积极按照本程序和其他管理体系文件中规定的要求对有关的信息进行处理。
3.5公司所有部门和全体员工必须遵守公司《管理体系手册》与体系文件中所识别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
4.工作程序4.1公司各主责科室应按下述过程进行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管理:4.1.1公司管理体系文件建立时,将质量、环境及职业健康安全相关职能部门初始识别的有关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写入文件(或在文件中引用),制定并公布《公司管理体系适用法律法规要求清单》,4.1.2编制适用法律法规要求清单后,应及时传达贯彻,并确定这些法律法规要求如何应用于相关的环境因素,各职能部门要实时监控、跟踪和识别清单中法律法规要求的更新、修订、新建或废止。
4.1.3各法律法规主管职能部门在识别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变化时,如发现其可能对公司所从事的活动、产品或服务造成影响,应召集有关部门对变化进行评价,评价可能涉及的环境因素、危险源的辨识、管理体系和管理方针和目标、指标、及有关合同。
ISO9001 法律法规 及 合规性评价程序

1 目的为及时地获取、确定和更新适用于本公司活动、产品或服务中的法律、法规和其他应遵守的要求,并定期对公司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行为合规性进行评价,特制定本程序。
2范围适用于对与本公司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获取、识别和评价。
3定义无文件4适用适用文件4.1 EM-001 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手册4.2 QP-4.5-1 文件控制程序4.3 QP-4.16-1 记录控制程序4.4 QP-4.14-1 纠正预防措施程序5附件以下表格可以从Aztech Intranet Portal下载:http://azp/eqhs/ELL/_layouts/15/start.aspx#/Form/Forms/AllItems.aspx5.1 《法律法规清单》Form# 01-1 [QP-4.3-7]5.2 《法律法规符合性查检表》Form# 02-1 [QP-4.3-7]6职责6.1 QS及EMS、OH&S推行小组:A.负责获取和识别与本公司活动、产品和服务中环境因素、危险源相适应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并及时更新《法律法规清单》。
B.负责将相关批准后的法律法规上载至Intranet Portal上。
http://azp/eqhs/ELL/_layouts/15/start.aspx#/LR/Forms/AllItems.aspxC.负责提供相关法律法规及其最新变化给各部门代表。
D.管理代表至少每年一次组织推行小组对公司环境行为/活动进行合规性评价,推行小组负责将评价结果记录于《法律法规查符合性查检表》。
E.QS-HOD负责批准《法律法规清单》和《法律法规符合性查检表》。
6.2 其他部门负责将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传达给员工,并有效地遵守。
7程序7.1 公司应遵守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包括:a、有关的国际公约或国际性法律要求;b、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各部委规章;c、环境质量标准及污染物排放标准;d、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e、广东省/东莞市等地方性的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标准;f、产业、产品中有关环境要求;g、与官方机构(政府机构)的协定;h、非法规性指南,如国家有关部委发布的规定、通知等。
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及合规性评价控制程序

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及合规性评价控制程序1.目的确定适用于集团对质量、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应遵守的要求,建立获取这些法律法规和要求的渠道,并对合规性评价要求进行规定。
2.适用范围公司质量、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运行所有过程。
3.职责3.1质量技术部负责组织、监督相关部门对与质量、食品安全活动有关的法律法规、要求的识别、收集、更新与合规性评价,并对相关材料进行归口管理。
3.2相关单位负责识别、收集、更新合规性评价与本部门职能职责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将有关要求传达给员工并遵照执行。
4.工作程序4.1识别各相关单位根据职能职责识别质量、食品安全适用于本单位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建立目录清单。
4.2获取与收集各相关单位应确定专人利用政府机构、行业、协会、出版机构、书店、报刊、网络等途径定期搜索、获取和收集相关的法律法规、国家标准、地方标准、行业标准和其他合规性要求。
4.3传达4.3.1各单位应把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传达至各相关负责人员。
4.4更新4.4.1各单位应及时更新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清单及内容。
4.4.2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有变动时,管理者代表应组织相关人员对质量、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目标指标、管理方案等做出相应的调整。
4.4.3因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更改而造成须对公司有关体系文件进行修改时,按《文件控制程序》进行。
4.4.4对作废的相关法律法规及要求需要保留时,应有适宜的方式进行标示或管理。
4.5合规性评价4.5.1评价时机(1)定期评价:每年年底,管理评审前;(2)临时评价:一般在某项活动完成后进行;(3)平时评价:日常定期检查。
4.5.2评价方法(1)内部审核。
(2)查阅文件和(或)记录。
(3)日常检查。
(4)与相关人员面谈。
(5)对项目或工作的评审。
(6)现场观察等。
4.5.3评价准备4.5.3.1评价人员的组成由质量技术部组织质量、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运行各单位相关人员形成评价小组。
4.5.3.2评价人员要求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熟悉公司管理体系的运作;熟悉本单位职能职责。
法律法规与其它要求获取及合规性评价程序

法律法规与其它要求获取及合规性评价程序1、目的为了及时获取、更新、识别和评价适用于本公司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评价对适用环境法律法规的遵守情况,防止违法并满足相关方的要求。
2、范围适用于获取、更新与管理体系有关的法律、法规、标准和其他要求,确认其适用性并确认其合规性。
3、引用标准GB/T19001-2008、GB/T50430-2007、GB/T24001-2004、GB/T28001—2011标准及公司的管理手册。
4、职责和权限4.1施工安全部4.1.1负责获取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标准和其他要求,确认其适用性,进行合规性管理、检查、指导。
4.1.2对公司/分公司/项目部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标准和其他要求适用过程的合规性进行监督、检查、指导。
4.2综合办公室负责公司文件清单的收集、编制、发放和对适用过程的符合性管理。
4.3分公司经理对分公司/项目部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标准和其他要求适用过程的符合性进行管理。
4.4分公司副经理对分公司/项目部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标准和其他要求适用过程的信息收集、审核、信息反馈及合规性进行对应落实。
4.5项目经理对项目部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标准和其他要求适用过程的符合性进行管理。
4.6项目技术负责人负责获取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标准和其他要求,确认其适用性,建立台账,进行技术交底、实施过程适用环境法律法规遵守情况的对应落实及时反馈更新信息。
4.7项目安全员对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标准和其他要求的适用性,进行合规性的监督检查。
4.8各部门主任/分公司经理/项目部项目经理负责获取各自职责范围内的与管理体系有关的法律、法规、标准和其他要求,确认其适用性,评价对适用环境法律法规的遵守情况。
5、工作程序5.1范围5.1.1法律、法规、标准与管理体系有关的法律、法规、标准:1) 国家法律;2) 行政法规;3) 部门规章;4) 地方法规、规章;5) 公司管理文件;6) 标准-施工规范、规程、通用图集。
合规性评价控制程序

合规性评价控制程序1目的为明确收集范围和获取途径,确定适用的一体化管理体系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组织宣贯与实施,并对其符合性做出评价,寻求持续改进的机会。
2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与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收集、识别、确认、宣贯、实施、更新及合规性评价。
3职责3.1管理者代表负责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适用条款清单的确认。
3.2综合管理部负责组织相关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收集、识别与确认,建立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适用条款清单,组织合规性评价。
3.3各部门负责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宣贯与实施。
4程序4.1收集的范围⑴国家和地方与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
⑵行业标准、规范、规程。
⑶地方政府颁布的管理条例及规章。
⑷执法部门的通知、公报等其他要求。
4.2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收集⑴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获取主要通过政府机构、行业协会、咨询和认证机构、网络、图书馆、书店等渠道收集,以保持对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变化的及时跟踪。
⑵综合管理部组织各部门相关人员,按收集的渠道,建立分工责任制,每年一月和七月集中收集国家及地方最新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的法律法规、行业标准、规范、规程、条例及规章等,填写《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收集记录》,提交综合管理部汇总。
4.3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识别、更新与确认综合管理部将已收集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组织各部门经理识别其有效性和适用条款,对适用的法律法规条款的内容列入《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适用条款清单》,提交管理者代表确认。
对已列入和定期收集的新的法律法规,依上述规定进行重新识别,及时更新和确认。
4.4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分发与实施⑴综合管理部将列入《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适用条款清单》中的重要条款,按《文件控制程序》的要求,以书面通知的方式分发各部门,对已分发作废的法律法规和其要求的重要条款,及时收回。
⑵由各部门按《人力资源管理控制程序》和《沟通、协商与信息交流控制程序》的要求,组织员工学习和传达到相关方,分别记入《培训与实施评价表》和《沟通、协商与信息交流会议记录》中,以此作为各业务实施方案的策划和评审的重要内容,并在产品实现过程中予以贯彻执行。
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获取及合规性评价控制程序

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获取及合规性评价控制程序1 目的建立获取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渠道,及时获取与识别出适用于公司活动、产品及服务中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保持更新。
并对环保和职业健康安全法规的符合性(合规性,下同)进行评价。
2 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国家、地方、行业颁布的有关法律法规、条例、办法、标准及其它要求的获取、传达和环保和职业健康安全法规和合规性评价。
3 职责3.1 化验室和安全生产部负责获取、传达、更新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并组织进行环保和安全法规的符合性评价。
3.2 各部门负责内部传达或学习。
4 程序内容4.1 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范围a. 质量方面涉及:综合类法规、水泥产品相关法规、产品检验相关法规、其他要求等。
b. 环境方面涉及:综合类法规、污染物排放类法规、能源资源节约及消耗相关法规、化学危险品相关法规、消防相关法规、其他要求等。
c. 职业健康安全方面涉及:综合类法规、工会相关法规、特种设备相关法规、特殊工种相关法规、个人防护用品相关法规、化学危险品相关法规、消防相关法规、女工及未成年工劳动保护相关法规、作业场所环境控制相关法规、其他要求等。
4.2 获取a.主管部门应通过与政府主管部门联系、各种新闻媒介、互联网、相关书店、本公司其他部门等渠道及时获取相关信息,获取本公司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并及时登入《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登记表》。
4.3 宣传贯彻a.主管部门根据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在各部门的适用性,应及时重点法规按受控方式发至各相关部门。
b. 各部门应通过内部会议,如调度会、班组会或内部学习等形式及时向职工传达,并作好相关记录。
c. 如果本部门存在应重点控制的外部相关方,主管部门要及时将相关内容向其通报。
e. 需转化为内部文件(指依据外来文件制定或修改相关的内部文件)时,由主管部门进行转化。
4.4 更新当法规发生变化时,如修改、换版等,应及时获取并组织进行宣传和贯彻。
执行本文件4.3条款。
合规性评价控制程序

合规性评价控制程序1.目的为了有效开展公司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合规性评价,客观评价公司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遵循情况,确保公司执行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要求,制定本程序。
2.范围本程序对公司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合规性评价。
3.职责3.1 管理部负责环境保护方面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收集和输入评价的有关工作;3.2 生产部、质管部负责质量方面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收集和输入评价的有关工作;3.3 公司各部门负责收集本部门业务范围相关质量环保相应的法律法规,汇总至管理部。
且负责组织落实与有关的纠正、预防和改进措施。
3.4 管理部在管理者代表的领导下,汇总收集来自各部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组织各部门负责人进行合规性评价。
3.5 管理者代表负责向会议报告质量环境管理体系遵循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情况,评价后有关纠正、预报和改进措施的落实。
4 活动描述4.1 评价策划4.1.1 评价时机公司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遵循情况评价,一般在年度内部审核之后,第三方面审核之前进行。
当遇到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发生变化,企业性质、法定代表人及组织机构发生变更或变化,质量环境管理体系发生重大变化,公司出现重大质量,环境方面的重大事故,顾客及其它相关方投诉等情况时,由公司管理者代表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增加管理的频次,时间和内容。
4.1.2 公司管理部原则上于每年制定内审计划时规定本年度评价的月份和要求。
在规定月份的前一月前编制本年度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遵循情况评价的具体计划,具体内容包括:评价的目的、依据、内容、主要评价议题、评价信息输入要求、参加评价有关人员、具体时间安排、会议地点等,总经理批准后于规定的评价时间七日前印发相关人员。
4.2 评价准备4.2.1 管理者代表依据内部审核的结果,顾客及其它相关方的评价与信息反馈,纠正和预防措施的状况,公司管理目标的实现情况,编制《体系运行情况报告》;4.2.2 管理部在管理者代表的领导下,组织各部门和按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遵循情况评价计划规定的输入信息要求准备书面的输入材料,各部门于评价前2天交管理部。
法律法规及其要求合规性评价报告

法律法规及其要求合规性评价报告法律法规及其要求合规性评价报告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渐发展和完善,各个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日益加剧,为了确保企业的合法合规运营,防止不必要的法律风险,企业需要对法律法规进行针对性评估,及时规避可能存在的合规隐患。
因此,法律法规及其要求合规性评价报告在企业的合规管理中,显得尤为重要。
一、法律法规及其要求合规性评价报告的定义法律法规及其要求合规性评价报告是企业为确保自身的合法合规经营,对企业现有的业务活动进行综合性的评估报告,评估报告中涵盖评估对象的依据和标准,评估结果和评价结论等关键信息。
通过这份评估报告,企业能够清晰地了解自己在法规合规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而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风险防范和整改,保证企业的合法合规经营。
二、法律法规及其要求合规性评价报告的重要性1.预防潜在的法律风险通过对法律法规和其要求进行针对性的评价,能够发现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合规不足,及时采取措施解决,避免与法律规定相悖而引起的法律纠纷。
法律法规及其要求合规性评价报告能够帮助企业提前识别潜在的法律风险,让企业对于法律风险有所预知,及时纠正、避免此类风险的出现和发展,从而维护企业自身的合法合规经营和社会形象。
2.促进企业管理规范化和精细化法律法规及其要求合规性评价报告要求企业进行全面性的调查、评估,要求企业在制度、流程、岗位职责等各个方面进行规范化和精细化处理,促进企业的管理水平提升,并且能够提供更加可靠、真实、客观的信息,对于企业的整体管理规范化和精细化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3.提高企业透明度法律法规及其要求合规性评价报告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遵守法律法规的重要证明,通过对企业合规状况的评估,可让企业在经营中保持透明度,使企业在经营和发展的过程中赢得更大的信任和支持,也能够对企业的形象和声誉进行有效的维护。
三、法律法规及其要求合规性评价报告的程序1.确定评价对象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业务特点和行业规定等,确定评价对象,包括企业组织结构、经营流程、制度规范、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产品和服务质量、环境安全、社会责任等方面内容。
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获取更新及合规性评价程序

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获取更新及合规性评价程序在现代社会中,企业发展离不开法律法规的支持。
为了保障企业的运作稳定和规范,企业需要建立起正确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获取更新及合规性评价程序,以便在全面遵守国家法规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获取更新1.制定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获取的计划为了确保企业能够及时获知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更新信息,需要制定计划并明确责任人员。
计划应该包括获取信息的方式、频率、采购途径、获取的信息对企业产生的影响、整理、编纂、传达、反馈等环节。
2.获取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更新信息获取法律法规信息可以通过法律法规库、律师、官方网站等渠道,建立信息来源机制,对于国家法规和政策法规都应该有专门的获取机制,并由专人负责及时对相关人员进行通知。
3.分析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更新对于获取到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信息应该进行分析整理,需要根据重要程度进行分类和区分,辨明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适用范围,将其与本企业进行比对,或者与同行业的企业进行对比。
4.确认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更新确认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更新是否真实可行,企业需要确认其与本企业的适用性、时间性等,避免因为信息不真实而浪费资源或者影响企业正常的运转。
5.更新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确定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更新后,企业需要及时更新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流程、文件等。
对于需要改变人员行为习惯和改变管理重点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信息,应该进行员工培训,确保人员能够准确的理解和执行。
合规性评价程序合规性评价程序是对企业内部法规制度、员工行为、风险管理、合规风险和内部管理等进行规范性评价和优化建议。
以下是合规性评价程序的几个步骤:1.建立评价组织企业需要建立内部评价机构,并确定负责进行评价的人员和程序。
2.确认评价范围评价范围应该包括企业的法规制度、员工行为、风险管理、合规风险和内部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3.收集信息收集企业各方面的数据资料,对相关数据进行整理分类,并进行实地调查和访谈。
34合规性评价程序

为定期评价油田公司对适用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遵守情况,对不符合的行为采取纠正或预防措施,保持对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符合性,特制定本程序。
2适用范围本程序规定了对适用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遵循情况的评价过程,适用于油田公司活动、产品或服务中健康、安全、环境行为符合适用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评价。
3管理流程(见流程图)4工作程序4.1评价依据4.1.1HSE承诺和方针。
4.1.2适用的健康、安全、环境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
4.2评价时机、频次4.2.1企管法规处(内控与风险管理处)为本程序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合规性评价活动,每年至少一次,一般在年初或年末,也可结合内审进行系统性全面评价,时间间隔不超过12个月。
当出现以下情况时可增加合规性评价频次:a)当法律法规有新的要求时,b)出现了重大事故或重大环境污染时,c)员工及相关方有重大抱怨时,d)审核发现严重不符合时。
4.2.2油田公司机关处室、直属单位做好合规性评价资料准备等工作,按企管法规处(内控与风险管理处)要求提交本部门/单位书面的适用于相关健康、安全、环境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遵循情况的自我评价报告。
4.2.3二级单位建立并保持程序,负责本单位遵循健康、安全、环境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合规性评价工作。
4.2.4油田公司各二级单位在接到通知后,及时将本单位的合规性评价情况上报到油田公司企管法规处(内控与风险管理处)、质量安全环保处或油田公司机关相关职能部门。
4.2.5油田公司的合规性评价由企管法规处(内控与风险管理处)组织有关部门/单位进行,各形成合规性评价报告,报管理者代表审批。
4.3评价输入4.3.1各单位要将本单位的危害因素(特别是重大危害因素)控制的情况与相关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包括行业、上级主管部门、公司的文件要求、管理规定、管理办法、合同等有关要求的遵守执行情况)进行对比。
4.3.2信息反馈,包括顾客、相关方的投诉、政府有关部门的评价等。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获取及合规性评价管理制度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获取及合规性评价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公司安全生产管理,确保公司生产经营活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预防生产安全事故,保障员工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全体员工、承包商、供应商及相关方。
第三条公司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获取及合规性评价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责和权限,确保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及时获取、有效识别、持续更新和合规性评价。
第二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获取第四条公司应建立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信息库,收集国家、地方、行业等各级政府和部门发布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第五条公司应指定专人负责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收集、整理和更新工作。
收集途径包括但不限于政府网站、专业机构、行业组织等。
第六条公司应定期组织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收集和整理工作,确保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第七条公司应将获取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及时传达给全体员工,确保每位员工了解和掌握相关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第三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识别第八条公司应组织相关部门对获取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进行识别,确定其适用性。
第九条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识别应考虑公司的生产经营范围、规模、性质等因素。
他要求进行分类和编号,建立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清单。
第四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更新第十一条公司应建立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更新机制,及时跟踪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变动情况。
第十二条公司应指定专人负责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变动情况进行跟踪,及时获取最新版本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第十三条公司应将更新后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及时传达给全体员工,确保每位员工了解和掌握最新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第五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合规性评价求的合规性评价机制,定期对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合规性评价。
QHSE合规性评价管理程序

QHSE合规性评价管理程序1 目的为履行公司及所属各单位遵守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承诺,定期评价对适用法律法规的遵循情况,并对违反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情况进行及时纠正,制定本程序。
2 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对公司及所属各单位适用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进行合规性评价的管理。
3 术语和定义3.1 其他要求:本程序所称的其他要求主要是指上级单位规章制度和国家、地方、行业的各类标准及相关方的要求(主要是顾客、地方政府相关机构、行业协会要求)。
4 职责4.1 规划计划处4.1.1 负责组织公司机关适用QHSE法律法规及上级规章制度合规性评价;4.1.2 负责对所属各单位 QHSE法律法规合规性评价工作进行监督并组织检查;4.1.3 组织编制公司QHSE适用法律法规合规性评价报告。
4.2 生产运行处4.2.1 负责组织对公司适用的重点技术标准进行合规性评价;4.2.2 组织编制标准实施监督抽查(标准合规性评价)报告。
4.3 公司各相关部门各相关部门负责对合规性评价发现的不符合事项进行原因分析,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施,并予以实施。
4.4 所属各单位4.4.1 经营计划部门负责组织本单位适用的QHSE法律法规合规性评价,编制上报合规性评价报告。
4.4.2 标准化管理部门4.4.2.1 负责组织本单位适用的重点技术标准实施监督,编制重点技术标准实施监督抽查报告;4.4.2.2 负责配合公司对本单位适用的重点技术标准实施监督抽查。
4.4.3 所属各单位各相关部门负责对合规性评价发现的不符合事项进行原因分析,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施,并予以实施。
5 管理内容5.1 评价频次公司及所属各单位对适用的QHSE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合规性评价,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评价时间应在管理评审之前。
当QHSE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有较大变化或发生较大工艺、设备变更等情况时,根据实际情况可适当增加评价频次。
5.2 评价步骤及要求5.2.1 公司机关5.2.1.1 规划计划处在每年12月份组织公司机关相关部门人员,分别对QHSE 法律法规、上级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合规性评价,评价过程填写《适用法律法规识别确认表》、《适用的上级管理制度识别确认表》,提交公司管理评审审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保密等级:专用
Form No: GJT_3004 2008-11 GJT_I11_0007_00
拥有者:储思林 部门: Central QEHS
发布日期: 2009-01-31 修改日期: YYYY.MM.DD
打印版本不受控!
发布日期: 2009-01-31 修改日期: YYYY.MM.DD
打印版本不受控!
页码: 3 / 4
保存编码: 25.01/ S+12
WORK INSTURCTION
GETRAG (JiangxiI) Transmission CO., Ltd
建设项目及施工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规定
8. 记录
工作指示生成的证据
1.2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公司范围内的有关工程项目必须履行的手续及对相关方的要求。
2. 职责
2.1 项目设计部门负责组织新、改、建项目的“三同时”评审工作。
2.2 基建动力部负责按“三同时”要求实施建设项目。
2.3 Central QEHS 负责建设项目的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并对违反本制度的部门进行考核。
4.2.5 进入厂区的作业人员除遵守公司《相关方影响控制程序》,还须遵守现场的安全要求。 4.2.6 施工时,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按各工种的安全规范进行作业,对违反安全规范的作法,合同中要明
确注明扣除一定比例的工程款项。
4.2.7 合同必须注明将 Central QEHS 的检查记录作为对乙方进行扣除工程款项的重要依据之一。 4.3 现场的安全要求 4.3.1 一般要求:1)地面不允许有绊脚物,暂时突出的物件要有醒目的标志;2)消防器材、动力配电
4.1.3 项目施工时,Central QEHS 不定期派人到现场监护,经评审后的建设项目的负责部门施工过程中
确需更改设计时,应向 Central QEHS 报告,经 Central QEHS 确认符合职业安全卫生与环境保护 的要求后方可进行。
4.1.4 经过评审会的建设项目竣工验收时,建设项目负责部门应召集 Central QEHS、项目建成后的使用
4.1.5 所有的建设项目须先经公司内审合格后,再报省、市有关单位进行“三同时”评审、备案。 4.2 合同 4.2.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委托方签合同前要验证施工单位的资质证明。若对方不需
要资质的,要把工程项目作一描述。部门有安全员的,准备要签的合同须经部门安全员的评审, 评审内容一是合同条款的合法性。二是有关的安全责任。部门无安全员的则由 Central QEHS 来评 审。
WORK INSTURCTION
GETRAG (JiangxiI) Transmission CO., Ltd
建设项目及施工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规定
指导书号: GJT_I11_0007_00
生效日期: 2009-01-31 状态: 已发布
1. 目的和范围
1.1 目的
为了规范工程项目建设和施工的相关法律法规及其他相关要求,特制定本文件。
GETRAG (JiangxiI) Transmission CO., Ltd
建设项目及施工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规定
指导书号: GJT_I11_0007_00
生效日期: 2009-01-31 状态: 已发布
打赤膊、打赤脚等;11)超过颈根的长发、披发或发辫,必须戴工作帽或将头发置于帽内进入生 产现场。
4.3.3.3 不管烧焊还是存放,运输时,氧气瓶和乙炔瓶不能倒放,要竖直放置。存放时用铁架子固定,
烧焊时用小车固定好。
5. 评价指标
评价项目
控制方法
频次
责任部门
按规定履行审 批、施工手续
6. 使用表格
经检查发现违反规定的给予考核
按施工项目情况 施工委托部门
表格编号
标题
GJT_F11_0041_00
7.引用文件
4.2.3 合同中乙方必须注明安全责任人,负责对现场进行监督检查,并向施工委托方提供乙方本身的内
部管理制度和安全检查记录,凡施工未达到这些要求的,委托方可按合同要求扣除一定数量的工 程款。
4.2.4 施工时需在危险区域动火、搭接临时线的,须按《动火作业管理规定》和《电气临时线审批规
定》办理相应的手续,落实监护措施并按规定设置警戒区域和挂警示牌。高空作业时须经乙方安 全责任人和施工委托方同意并同时到场监护方可进行。
明火有 10 米以上的间距。明火作业时,氧气瓶与乙炔瓶的间距也应有 10 米以上。氧气软管和乙 炔软管不能老化、脆裂、漏气。
4.3.3.2 作业现场氧气瓶和乙炔瓶各不能超过 5 瓶,大于 5 瓶而少于 20 瓶要有防火、防爆措施,超过
20 瓶以上时,必须建立二级瓶库。空瓶、实瓶要有 1.5 米的间隙。
页码: 1 / 4
保存编码: 25.01/ S+12
WORK INSTURCTION
GETRAG (JiangxiI) Transmission CO., Ltd
建设项目及施工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规定
指导书号: GJT_I11_0007_00
生效日期: 2009-01-31 状态: 已发布
职业安全卫生与环境保护的监测数据和已填好的“生产性建设工程项目‘三同时’验收审批表” 一式四份。
拥有者:储思林 部门: Central QEHS
发布日期: 2009-01-31 修改日期: YYYY.MM.DD
打印版本不受控!
页码: 4 / 4
保存编码: 25.01/ S+12
箱、板、柜周围不得堆放物体;3)未经批准不得擅自占道;4)电源线不得裸露;5)检修电器、 机械设备时必须挂牌上锁;6)高空作业时禁止掷扔物件;7)严禁吸烟或在禁火区内违章明火作 业;8)必须按规定佩带安全帽、口罩、防护面具、护目镜、防护鞋、安全带等劳动保护用品; 9)施工现场不允许穿高跟鞋、露趾鞋、拖鞋或趿着鞋,高处作业不允许穿硬底鞋,电气作业必须 穿绝缘鞋;10)不允许穿背心、短裤、裙裤、裙子、宽松衫、戴头巾、围巾、领带或敞开衣襟、
文件编号
安全检查表
标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GJT_I11_0004_00 GJT_I11_0006_00
GJT_P11_0013_00
动火作业管理规定 电气临时线审批规定 相关方影响控制程序
保密等级:专用
Form No: GJT_3004 2008-11 GJT_I11_0007_00
拥有者:储思林 部门: Central QEHS
库、围墙等建设项目立项后,项目的负责部门应召集 Central QEHS、基建动力部、技术部门、项 目建成后的使用部门等参加评审会,必要时邀请公司主管领导参加。
4.1.2 项目“三同时”审批前,建设项目负责部门应事先将初步设计书,设计图纸、施工图纸等相关资
料提供给 Central QEHS 预审;评审后,建设项目的负责部门应尽快向 Central QEHS 提交修改后 的设计文本和设计施工图等资料,经 Central QEHS 会签后方可实施。
4.2.2 对压力容器、管道、超过 0.5 吨的起重机械如地开行车、升降机等施工单位开工前必须到市技术
监督局办理开工审批手续,对未办理开工审批手续而施工的行为,委托方可扣除其 5%的工程款作 为罚款;上述设备设施施工完毕须由省、市安全检测站进行检测,检测时施工单位必须到场,对 查出的不安全隐患要按规定进行整改。只有检测合格后委托部门方可支付其全部的工程款项。
4.3.2 特殊工种的要求:电工、锅炉司炉、压力容器操作、起重机械操作、焊接(气割)作业、机动车
辆驾驶(包括厂内车辆)、化学品保管等工种属于特殊工种,从业人员必须持有特殊工种操作 证,并已按期复审。
4.3.3 氧炔焊的安全要求 4.3.3.1 氧气瓶和乙炔瓶必须 3 年检验一次,气瓶上的瓶帽、防震圈、减压阀等应完好,放置位置应距
安全检查表
9. 附录
无
10. 文件履历
版本
描述
00
新建
GIS 代码 13.20
编制 储思林
批准 王燕
指导书号: GJT_I11_0007_00
生效日期: 2009-01-31 状态: 已发布
保存期限 S
日期 2009-01-31
保密等级:专用
Form No: GJT_3004 2008-11 GJT_I11_0007_00
保密等级:专用
Form No: GJT_3004 2008-11 GJT_I11_0007_00
拥有者:储思林 部门: Central QEHS
发布日期: 2009-01-31 修改日期: YYYY.MM.DD
打印版本不受控!
页码: 2 / 4
保存编码: 25.01/ S+12
WORK INSTURCTION
3、扩建和技术改造以及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等工程项目
“三同时”
(以下统称建设项目)必须与劳动保护、职业安全卫生和环境保护的技术
措施与设备设施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竣工投产。
4. 工作指示 4.1“三同时”审批的履行 4.1.1 厂房、平台、安全(消防)设施、压力容器、起重设备、车间(部门)的生产(试验)设备、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