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历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霍去病家庭成员
关系
外祖母 父亲 母亲 姨母 舅舅 弟弟 卫媪 霍仲孺 卫少儿 卫子夫 卫青 霍光 孝武思皇后 长平烈侯
人物
封号
儿子 长孙 次孙
霍嬗 霍山 霍云
冠军哀侯 乐平侯 冠阳侯
霍去病军事思想
骑兵的建设与使用。武帝时期,是中国军制史上由车骑并用向以骑兵 为作战主体这一重大转折得以完成的重要阶段。大规模使用骑兵集团,快 速机动,长途奔袭,是汉军前期战胜匈奴的主要原因之一。汉代骑兵的发 展大致可以汉武帝为界划分阶段,此前是骑兵与车兵并重,此后则由骑兵 完全取代车兵,进而成为汉代军队的主力兵种。 是突袭作战战术的运用。霍去病的作战方略可以说是对汉军战术观念 的革新。他的作战可谓是迂回纵深,穿插包围,以最快的速度完成迂回穿 插,对匈奴实行合围,从最薄弱的环节入手对其实行毁灭性打击。 在漠北之战中,霍部带着的倾一国之力准备的物资舍弃不用,反常地取 食于敌(仅此一次),就是在漠北想办法补充军需物资。客观上最大程度的打 击了匈奴的生产能力。同时也可以解决汉朝国力不足以支持对匈奴作战的 问题。 霍去病任用匈奴裔武人。包括取食于敌,千里奇袭都可能与这些匈奴 裔武人有关。
15.公元1914年(民国三年)废府设道,以道辖县,临汾,洪洞,赵城,襄陵, 汾城,曲沃,安泽,浮山,翼城,乡宁,吉县,霍县,汾西,隰县,蒲县,大宁, 永和等17县属河东道管辖。
16.1927年,废道直属陕西省。抗日战争初期临汾为山西省七个行政区中的6区 17.1937年11月,山西省政府迁到吉县。日伪统治时,为冀宁道。抗战胜利后, 属太岳区。 18.1949年2月成立晋南区,属陕甘宁边区政府,,同年9月1日改属山西省。
明代小说家冯梦龙热忱地写了《玉堂春落难逢夫》,收入《警世通言》,流传后世。京剧和 许多地方戏曲又编为《苏三起解》、《玉堂春》等,广为演出。 由于苏三故事曲折动人,当年的" 苏三供堂"、"苏三监狱"由此闻名,长时期内被人们保存维修。"苏三供堂"即洪洞县衙大堂,为明洪 武二年知县杨茂所建。清康熙三十四年因地震坍塌,后又重建。光绪四年知县艾绍濂又全修大堂。 曾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不幸毁于1977年。据传,苏三在此供堂,含冤入监,三次受审。
12.公元1116年(北宋政和六年),始置平阳府,辖临汾,汾西,洪洞,岳阳, 乡宁,赵城,霍邑,浮山,冀氏,和川10县及隰,吉,绛3州。
临汾历史沿革
13.元实行省,路,府(州),县四级制,为中书省山西宣慰司晋宁路(治临汾) 14.明清重置平阳府,统领35州县,包括临汾,运城两市及晋中市灵石县和吕 梁地区,石楼县。
《劝学》选篇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 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pù),不复挺者, 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 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 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荀子名言
1.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文章特色
《荀子》中的文章论题鲜明, 结构严谨,说理透彻,有很强的 逻辑性。语言丰富多彩,善于比 喻,排比偶句很多,有其特有的 风格,对后世说理文章有一定影 响。《荀子》中的五篇短赋,开 创了以赋为名的文学体裁;他采 用当时民歌形式写的《成相篇》, 文字通俗易懂,运用说唱形式来 表达自己的政治,学术思想,对 后世也有一定影响。
5.
4
临汾历史故事
元末,由于几十年的战争和水、旱、蝗、疫等天灾人祸,致使河南、山 东、江苏、安徽北部地区农民流离失所,土地荒芜,人口急剧下降。明 初,太祖 朱元璋采纳大臣的建议,推行移民屯田政策以恢复生产。 平阳府土地肥沃,物阜粮丰,人口稠密,明政府在洪洞城北贾村驿站旁 的 广济寺驻派员,集中移民,登记造册,发放川资, 押解上路。广济寺大门前的汉植 大槐树,就成了各地移民汇集、遣送外地的集散之地。从1373年(明 洪武六年) 至1417年( 永乐十五年)44年间,在 洪洞大槐树处移民18次,约60万人被迁往11省277县,其中河南63县, 北京、河北56县,山东52县。至今移民后裔遍布 神州。“问我祖先来何处, 山 西洪洞大槐树”的民谣在我国广大地区祖辈相传,妇孺皆知。
3.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4.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至江海。 5.公生明,偏生暗。 6.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荀子· 王制》 7.人之于文学也,犹玉之于琢磨也。
6
临汾名胜古迹
" 苏三监狱"始建于明朝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距今已有600余年的历史,是中国现存的唯一 一座明代形制的监狱,也是现存最早的监狱。
铭记历史
目录
1 2 3 4 5 6
临汾简介 临汾历史沿革 人文临汾 临汾历史故事 临汾历史名人 临汾名胜古迹
1
临汾简介
临汾古称平阳。远在10万年前, 临汾人民的祖先“丁村人”就生息 在汾河两岸。据尧典记载,帝尧建 都平阳,故有尧都之称传世。传说 仓颉造字于此,也是东汉时期名将 卫青、霍去病的故里。临汾商周时 称冀州,春秋属晋,战国属魏,春 秋时为河东郡地,汉代平阳县,两 晋时期刘渊亦建都平阳,隋朝改为 临汾县,沿用至今。1948年解放后, 划为临汾市、临汾县。1949年合并 为临汾县。1971年分为临汾市、临 汾县,1983年8月县市合并,定为临 汾市。
"苏三离了洪洞县,将身来到大街前。未曾开言心好惨,过往君子听我言。…"因话本和戏剧而 闻名的苏三,在中国几乎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玉堂春落难逢夫的故事,就发生在山西洪洞县, 直到民国九年(公元1920年),洪洞县司法科还保存着苏三的案卷。王景隆是苏三的同乡这个情节, 就是从苏三的供词里发现的。 2014年末,苏三监狱将进行扩建,即将恢复的明代古县衙位于苏三监狱的东北角,总建筑面 积约3550平方米,主要建筑单体有:大门、仪门、大堂、二堂,两侧分别为赋役房、生、死门、兵 刑工房、史户礼房、耳房、师爷房等,主要展示古县衙的案件审理情景及苏三冤案件审判场景等。
苏三,原名周玉姐,明代山西大同府周家庄人。六岁时父母双亡, 后被拐卖到北京苏淮妓院,遂改姓为苏。她到妓院前已有二妓,故取名三儿,“玉堂春”是 她的花名。官宦子弟王景隆冶游相遇苏三,一见钟情,过从甚密。苏三要王景隆发奋上进, 誓言不再从人。王景隆离京归里,虽对苏三不能释然,但奋志读书,二次进京应试,考中第 八名进土。在王景隆返家之际,苏三被鸨儿以一千二百两银子的身价,卖给山西洪洞马贩子 沈燕林为妾。沈燕林长期经商在外,其妻皮氏与邻里赵昂私通。沈燕林带苏三回到洪洞,皮 氏顿生歹心,与赵昂合谋毒死沈燕林,诬陷苏三。 初审时洪洞县衙将皮氏与苏三收监。赵昂 从皮氏家中拿出一千余两银子行贿。知县王氏贪赃枉法,对苏三严刑逼供,苏三受刑不过, 只得忍屈画押,被判死刑,监于死牢中,皮氏却消遥法外。
政治主张
政治上,荀子主张礼制和 法治公用。一方面仍然很重 视“王道”,提倡“礼仪”;另一 方面同时主张“法后王”,同意 用武力来兼并天下,用法禁, 刑赏来治理国家。所以他的 思想又为法家所汲取。
善恶论断
在人性问题上,他针对孟子 “性善论”提出“性恶论”,认为人 性本来是恶的,"其善者伪也'', 及经过后天改造才变善。他特 别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反 对“生而知之”是具有进步意义 的。他认为人的知识,品德不 是天赋的,是后天经过礼仪教 化,学习改造获得的。
5.战国初期,韩 赵 魏“三家分晋”,韩建都平阳(即临汾)
6.秦改分封制为郡县制,中国划为36郡,属河东郡。
临汾历史沿革
7.西汉划中国为103郡国,属河东郡司隶部辖。
8.公元247年(三国魏正始八年)置平阳郡。
9. 公元309年(西晋永嘉三年),刘渊建汉,都平阳。
10.北魏孝昌中置杭州。公元583年(隋开皇三年),置临汾郡,临汾得名一 直沿用。 11.唐实行道,府,州,县制,公元618年(武德初年),为晋州。
3
人文临汾
临汾历史——人文临汾
丁村人
丁村人是发现于中国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丁村的早期智人化石,距今二 十多万年,属于晚更新世早期的旧石器时代遗存。 丁村遗迹在山西省襄汾县南约5公里的丁村南的同蒲铁路两侧。1953年, 建筑工人发现了石器和脊椎动物化石。1954年大规模发掘时发现了三枚人 类的牙齿化石,为同一个体的10余岁小孩的门齿2枚,臼齿1枚,1976年9月 在丁村人牙齿化石出土的同一地点的砂砾层中,又发现一个小孩右顶骨化石。 丁村人的牙齿呈铲状,其舌侧隆突和指状突的发达程度介于北京猿人与 现代黄种人之间。但齿冠和齿根细小及咬合面纹理较不复杂又显然比北京猿 村人的 石器加工更细,在技术上比北京猿人有显著的提高,应属古人阶段的人类。 与其共生的动物化石有梅氏犀、普氏野马、野驴、纳玛象、葛氏斑鹿、方式 鼢鼠、转角羚羊、熊及鲤科鱼类咽喉齿等。距今约5-10万年。
想 象 中 的 丁 村 人 图 片
丁村遗址图片
丁 村 人 头 骨 化 石 丁村人牙齿
丁 村 时 代 石 器
临汾历史——人文临汾
三家分晋
三家分晋是指春秋末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瓜分的事件。 春秋晚期,晋国的韩、赵、魏、智、范、中行氏六卿专权。公元前 490年,赵氏击败范氏和中行氏。公元前458年,范氏和中行氏的土地 尽为韩、赵、魏、智氏四家瓜分。 公元前453年,韩、赵、魏联合击败智氏,平分其地,分别建立韩、 赵、魏三个政权。韩都平阳(即临汾)。 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封三家为侯国,正式承认了他们诸侯的地 位。《资治通鉴》记载:"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 韩虔为诸侯……"。史学界以此作为东周时期春秋与战国的分界点。
2
临汾历史沿革
临汾历史沿革
1.临汾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帝王世纪》称''尧都平阳”(即临汾)
2.《禹贡》分天下为九州,平阳为冀州之地。冀州处九州之中央,故称 “中国”,“中国”一 词由此而来。 3.西周时期,周成王封弟叔虞于唐(即翼城),因唐境内有晋水,叔虞之 子燮父“易唐为 晋”。 4.春秋属诸侯国晋,晋文公北方称霸时,晋文公的中心就在曲沃 襄汾 侯马一带。
洪洞移民有关图片
山问 西我 临祖 汾先 大来 槐何 树处 。,
大祖 槐先 树故 下居 老叫 鹳什 窝么 。,
抗日战争之初,1937 年 11 月至 1938 年 2 月底,临汾成为山西和华 北的抗战中心,晋 西南吕梁山区成为八路军在山西的九大战略支点之一。 在此期间,中共中央北方局、八路军 总部、中共山西省委和山西牺盟会总 部迁驻临汾(今尧都区刘村、洪洞县马牧),全国各地的 爱国人士和热血青 年也纷纷云集临汾, 开创了山西救亡运动的新局面。 中共中央代表周恩来、 中共中央北方局书记刘少奇和八路军总指挥朱德、 副总指挥彭德怀等来到 临汾开展工作, 这 是临汾革命史上最为辉煌的一章。1938 年 3 月 14 日 至 18 日,115 师罗荣桓、陈赓率军在午 城等地与日军 4000 余人激战。在 5 天中毙伤敌人 1000 余人,击毁汽车 60 余辆,缴获枪支 260 余支,战马 200 余匹,从而粉碎了日军渡河西犯的战略意图,为吕梁山抗日根据地的 建 立创造了条件。
华北抗战有关图片
5
临汾历史名人
霍去病(前140年-前117年),汉族,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 人,西汉名将、军事家,官至大司马骠骑将军,封冠军侯。
霍去病是名将卫青的外甥,善骑射,用兵灵活,注重方略, 不拘古法,勇猛果断,善于长途奔袭、闪电战和大迂回、大穿插 作战。 初次征战即率领800骁骑深入敌境数百里,把匈奴兵杀得四散 逃窜。在两次河西之战中,霍去病大破匈奴,俘获匈奴祭天金人, 直取祁连山。在漠北之战中,霍去病封狼居胥,大捷而归。 元狩六年,霍去病因病去世,年仅23岁(虚岁)。武帝很悲伤, 调遣边境五郡的铁甲军,从长安到茂陵排列成阵,给霍去病修的 坟墓外形象祈连山的样子,把勇武与扩地两个原则加以合并,追 谥为景桓侯。
临汾历史沿革
19.1950年1月6日成立临汾专区。 20.1954年同运城专区合并为晋南专区(驻临汾),辖29县。
21.1970年专区改地区,晋南专区又按原建制划分为临汾,运城两地 区。
22.1978年沿临汾地区行政公署,辖临汾,侯马2市和16县。 23.2000年11月1日撤地设市,成立地级临汾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