仝卫明怀有梦想的“农民科学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仝卫明:怀有梦想的“农民科学家”
作者:文洁伏润之
来源:《发明与创新(综合版)》2011年第07期
仝卫明,甘肃省成县索池乡索池村一名普通农民,却拥有一项国家发明专利。
在当地,他被称为“农民科学家”。
生活因发明而充实
前不久,在成县农科院的旧家属区,绕过一排排低矮的平房,笔者来到了仝卫明的家。
这是一间不足15平方米的小屋,兼做卧室、客厅,厨房和试验室。
屋子的墙壁已被熏得乌黑,旧式的转角沙发、简易的塑料衣柜、破旧的圆桌,已经发黄的五斗橱和两张床,便是仝卫明的全部家当。
提起发明创造,仝卫明打开了话匣子。
他说,他从小对数学和物理感兴趣,喜欢爱迪生、牛顿等科学家的故事。
1990年,应征入伍后,便自学完成了大学语文和物理等课程。
1996年,退伍回到家乡后,他经过两年的刻苦钻研,发明制作了“地月系运行仪”和“旋转式铧犁”。
仝卫明告诉笔者,由于那时不知道申请专利这回事,只是给县上有关部门写了封信,希望他的发明能够引起重视,能在农业生产中推广应用。
科学探索与研究的艰辛,对一个农民来说可想而知。
“日子过得清苦,却因发明感到充实。
”仝卫明说。
曾被亲朋认为是“不务正业”
仝卫明搞发明曾一度招来亲戚、朋友和邻居的嘲笑和质疑,他们认为仝卫明不切实际,异想天开。
仝卫明的前妻对他搞发明始终不能理解,更不支持,认为仝卫明搞发明是“不务正业”,最终带着孩子离他而去。
2000年,仝卫明和成县苏元乡的一位农村女孩安选英相恋并结婚。
婚后,妻子以摆地摊、卖烧烤维持生计,给他的事业提供了莫大的支持和帮助。
“因为生活太苦,我也曾抱怨过,但是支持他搞发明的决心始终没有改变。
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丈夫能够多些发明创造,生活再苦再难我都不怕,我会一直支持他!”安选英坐在床头,一边看着丈夫演示发明成果,一边平静而坚定地说着。
如今已是不惑之年的仝卫明说:“我一直想在经济等条件宽裕点的时
候,再要个孩子,但是这些年经济条件一直不太好,所以也一直没有要孩子……不过,有妻子的支持,我就知足了。
”
在仝卫明的家里,床下、柜子里、纸箱中……到处都摆放着他的实验器材。
不论仝卫明需要哪一样,妻子安选英都会像变戏法一样,从各个角落里准确无误地找出丈夫需要的实验仪器。
安选英说,这些年来,她已经记不清自己究竟为丈夫取过多少次器材,如今这些器材就像是自己的孩子,每一次她都会小心翼翼地拿出来,实验结束后,再小心翼翼地放回去。
在发明梦想之路上继续走下去
功夫不负有心人。
2009年,仝卫明通过对指南针和条形磁铁改进后的装置,利用人力作用转动的永磁体和电动机作用转动的永磁体,与一个或多个独立安装在支架上的永磁体进行非接触性实验,总结出了永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研究制作出了“磁场传动仪”,并于当年获得了国家专利。
2010年,他又连续申报成功了两项国际发明专利——“一种永磁体相互作用转动装置及方法”和“一种永磁体相互作用运动装置及方法”,其中,“一种永磁体相互作用转动装置及方法”专利已经公开,目前,这两项国际发明专利已经进入了实质审查阶段。
看着一件件自己完成的实验装置,抚摸着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专利证书,仝卫明笑了:“我已经圆了自己的科学梦,但这只是一个开始,我将继续在发明创造的梦想之路上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