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影视资源进行生物学教学的探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利用影视资源实行生物学课堂教学的探索
哈尔滨市第八十四中学杨天英
走上工作岗位以后,一直比较留意生物学多媒体教学资源的积累,时间久了,手中就有了大量的图片、视频等资料,便是,却没有单独留意过影视资源。
有一次,在家里收看《走近科学》,正看得有滋有味的时候,忽然想起来:这段影像资料恰好能在课堂上用到。
于是,从那以后,我便开始探索如何在生物学课堂教学中利用影视资源。
下面就谈谈我在这方面的几点心得:
1.与生物学课堂相关的影视资源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留意以后,我发现有些电视栏目经常出现一些与生物学相关的节目:比如大家耳熟能详的《人与自然》、《动物世界》等,有很多老师可能已经把这些节目的资源引入了课堂。
我想介绍的是另外一些节目:比如《走近科学》中有“煤气中毒”、“自体肾移植”、“罕见的眼球”、“克隆人”、“节外生肢”、“致命舞蹈”……《希望英语》、中也有一些与生物学相关的节目,总来说之,CCTV—7的很多栏目为生物学课堂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素材。
除了电视,有些电影也与生物学知识有着密切的关系。
比如电影《致命接触:美国禽流感》就是一部与传染病相关的影片。
电影《第六日》、《逃出克隆岛》、《巴西来的孩子》则均与“克隆”相关。
2.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影视资源的发展阶段
影视资源的利用其实早就已经开始了,只不过受到各所学校客观条件的限制,而造成了校际间发展的不平衡。
我认为,影视资源在课堂教学中的利用有这样几个发展阶段:2.1说影视阶段
这个阶段不需要学校的支持,只要教师是个有心人,即能够实行这个阶段的教学。
从电影开始出现,到教师把电影中的情节使用到课堂教学中,第一人是谁恐怕至今还无人考证。
但是,有一点能够肯定,即使在影视目不暇接的今天,如果学校内没有电视或电脑,恐怕教师仍然需要“说”影视,或者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想到了某一部影视,恐怕都得使用“说”这个最原始的手段。
这个阶段中教师“说”的水平至关重要,如果没有良好的教态及声情并茂的语言,恐怕难以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2.2电视机教学阶段
这个阶段需要学校有硬件的支持。
至少有一台电视机,教师还得有与教学相配套的录像带或自己从电视节目中录下的录像带。
记得我所在的学校于2001年采购了一批彩色电视机并达到了一个班级一台的水准,同时学校又以各个教研组为单位,购买了相对应的录像带。
于是成就了这个阶段的课堂教学。
我们学校的田华老师在这方面做的比较出色,她能够自己从电视上录制相关节目,并实行简单的剪辑。
她在做公开课《环境保护》时,就自己录了一段“沙尘暴”的节目,剪辑后在课堂中引起了学生强烈的感情共鸣,使课堂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如果仅是文字材料,恐怕那节课的教学效果就要大打折扣了。
2.3计算机教学阶段
这个阶段同样需要学校的硬件支持。
至少有一个多媒体教室,教师个人或微机教师能够下载并将影视资料实行简单剪辑。
这个阶段中教师的计算机素养显得尤为重要。
在这个阶段,因为计算机技术的迅速普及,影视节目的空前繁荣,教师不但要博览影视、精心的筛选,,而且还要具备相对应的互联网技术,能够下载所需的影视作品,并实行相对应的剪辑。
3.课堂教学中利用影视资源的几种做法
影视资源因为选材及各自节目的要求不同,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利用也是大有
讲究的。
3.1用在导入部分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所以,导入部分在每节课的设计中至关重要。
我以前将《走近科学》中“节外生肢”那期节目截取片段放在“免疫”那节课的导入部分,学生一下子被吸引住了。
那节课的纪律特别好,学生听课的效果也好。
同理,在讲《遗传》时,我先播放了《走近科学》中“致命的舞蹈”中的片段,于是,“遗传”这个概念在学生的头脑里就丰满起来了。
3.2用在新课讲授部分
新课讲授部分一般专业性较强,较少能找到相匹配的节目资源。
但是,只要教师做个有心人,仍然有很多资源能够利用,使课堂教学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学生几乎都听过“克隆”这个专业词汇,但是如何理解仍然是个难题。
用书上相关的知识介绍,学生中能够理解的也是少数。
于是,我利用《走近科学》中“克隆人”那期节目中专家学者对“克隆”的解释实行教学,学生几乎全部理解了,教学效果非常好。
我想这主要是因为节目中专家学者是从科普的角度做的节目,所用的语言浅显易懂,而且课堂上看到电视节目对学生又是一个新鲜的刺激,所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导致的良好结果吧。
在讲《叶片的结构》时,我就播放了在CCTV—7中的农业节目中载下的一段视频,相关性非常强,学习效果很好,比教师的讲授更能调动学生的注意力。
3.3用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往往在生物学课堂中难以统一,尤其是非公开课的课堂上。
因为经济和文化越来越趋向于多元化,学生受到家长的影响,而且因为眼界的狭窄与生活经验的缺乏,所以,他们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也有着多元化的特点,教师的引导就需要费些思量。
比如,初一就向学生介绍了“克隆”的一些简单知识,但是对于是否允许克隆人,学生的认识仍不统一。
于是,我就播放了电影《第六日》、《逃出克隆岛》、《巴西来的孩子》三部影片中的片段,并简要介绍了三部电影的剧情,这样学生们在讨论时就能够感受到克隆技术的双面性,对伦理道德及社会会产生怎样的冲击,而没有这些影视资料,仅凭他们的个人经验,他们是体会不到克隆技术对社会将产生怎样的影响的。
总之,影视资源像一张鲜活的面孔,深受学生喜爱。
但是,有时它也会带来一些偶发事件,需要老师具备一定的教学机智。
比如在讲《水对植物生活的影响》时,由于引入了《闯关东》中“借水逼亲”一事,当时有学生提出来:“朱开山先假装答应韩老海家的亲事,把水借来以后再悔亲呗。
”这一发言与课堂教学明显不相关,但是却带来了一个教学契机: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的契机。
利用影视资源进行生物学课堂教学不是一个新的命题,但是在新形势下,它却有着更旺盛的生命力,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了更大的作用。
有了影视资源,生物学课堂更多彩、更有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