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逋《山园小梅》赏析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
鉴赏
▪
林逋种梅养鹤成癖,终身不娶,世称“梅妻鹤子”,
所以他眼中的梅含波带情,笔下的梅更是引人入胜。
▪
首联以梅不畏严寒、笑立风中起句,“众”与“独”
字对出,言天地间只有此花,这是何等的峻洁清高。然
而梅品虽高,却不骄傲,只在一方小园而且是山间小园
实际是空中楼阁中孤芳自赏,这又是一种何等“丰富的
宁静”与充实的美丽。
诗之神韵正是诗人幽独清高、自甘淡泊的人格写照。
▪
精品
▪ 从意象构造的角度言,单言山园小梅,实非 易事,但诗人借物来衬,借景来托,使其成为一 幅画面中的中心意象,此一绝也。
▪ 诗人具体写梅画梅时,虚实结合,对比呈现, 使得全诗节奏起伏跌宕,色彩时浓时淡,环境动 静相宜,观景如梦如幻,充分体现了“山园”的 绝妙之处,这一点也是为许多赏家所忽视的,正 是通过这一点,作者淋漓尽致地表达出“弗趋荣 利”、“趣向博远”精神品格。此二绝也。
精品
《山园小梅》其二
▪ 剪绡零碎点酥乾,向背稀稠画亦难。 ▪ 日薄从甘春至晚,霜深应怯夜来寒。 ▪ 澄鲜祇共邻僧惜,冷落犹嫌俗客看。 ▪ 忆着江南旧行路,酒旗斜拂堕吟鞍。
精品
▪
(8)檀板:演唱时用的檀木柏板。金樽:豪华的酒杯。
精品
译文
▪ 百花凋零,独有梅花迎着寒风昂然盛 开,那明媚艳丽的景色把小园的风光占尽。 稀疏的影儿,横斜在清浅的水中,清幽的 芬芳浮动在黄昏的月光之下。寒雀想飞落 下来时,先偷看梅花一眼;蝴蝶如果知道 梅花的妍美,定会消魂失魄。幸喜我能低 声吟诵,和梅花亲近,用不着俗人敲着檀 板唱歌,执着金杯饮酒来欣赏它了 。
虽不果腹,然可暖心、洁品、动情、铸魂,表达出诗人愿与梅化而为一的
生活旨趣和精神追求,至此诗人对梅的观赏进入了冯友兰所说的“天地境
界”,人们看到的则是和“霜禽”“粉蝶”一样迫不及待和如痴如醉的诗
人——一个梅化的诗人。
▪
苏轼曾在《书林逋诗后》说:“先生可是绝伦人,神清骨冷无尘俗。”
《四库全书总目》说:“其诗澄澹高逸,如其为人。”可知其言不谬,该
精品
▪ 这只说到了其一,更为重要的是梅在林逋的 笔下,不再是浑身冷香了,而是充满了一种“丰 满的美丽”,很有精神,很有力度,也很温度, 很有未来。正因为如此,该诗才有着强烈的现实 感,让人感到很真实,回到它的起始状态,作为 “梅妻鹤子”的林逋,写出此种具有理想主义倾 向的诗句来,着实让人们展开了一回心灵的、审 美的旅游。此三绝也。
▪
精品
▪ 林逋这两句也并非是臆想出来的,他除了有 生活实感外,还借鉴了前人的诗句。
▪ 五代南唐江为有残句:“竹影横斜水清浅, 桂香浮动月黄昏。”(《全唐诗补编》第468页) 这两句既写竹,又写桂。不但未写出竹影的特点, 且未道出桂花的清香。因无题,又没有完整的诗 篇,未能构成了一个统一和谐的主题、意境,感 触不到主人公的激情,故缺乏感人力量。而林逋 只改了两字,将“竹”改成“疏”,将“桂”改 成“暗”,这“点睛”之笔,使梅花形神活现。 上二联皆实写,下二联虚写。
▪
颔联是最为世人称道的,它为人们送上了一幅优美
的山园小梅图。
精品
▪ 上句轻笔勾勒出梅之骨,“疏影”状其轻盈,“翩 若惊鸿”;“横斜”传其妩媚,迎风而歌;“水清浅” 显其澄澈,灵动温润。
▪ 下句浓墨描摹出梅之韵,“暗香”写其无形而香, 随风而至,如同捉迷藏一样富有情趣;“浮动”言其款 款而来,飘然而逝,颇有仙风道骨;“月黄昏”采其美 妙背景,从时间上把人们带到一个“月上柳梢头,人约 黄昏后”的动人时刻,从空间上把人们引进一个“落霞 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似的迷人意境。首联极 目聘怀,颔联凝眉结思。
精品
▪ 作者以梅自况,虽展现了中国传统文人的一 贯追求,然而也颇具特色。
▪ 单就“疏影”一联而言,欧阳修说:“前世 咏梅者多矣,未有此句也。”(《归田录》卷下)
▪ 陈与义说:“自读西湖处士诗,年年临水看 幽姿。晴窗画出横斜影,绝胜前村夜雪时。” (《和张矩臣水墨梅》)他认为林逋的咏梅诗已 压倒了唐齐已《早梅》诗中的名句“前村深雪里, 昨夜一枝开”。
精品
▪ 注释:
▪
(1)众芳:百花。摇落:被风吹落。暄妍:明媚美丽。
▪
(2)疏影横斜:梅花疏疏落落,斜横枝干投在水中的影子。
▪
(3)暗香浮动:梅花散发的清幽香味在飘动。
▪
(4)霜禽:一指“白鹤”;二指“冬天的禽鸟”,与下句中夏天
的“粉蝶”相对。
▪
(5)合:应该。
▪
(6)微吟:低声地吟唱。
▪
(7)狎(音“峡”):亲近,狎玩。
▪
精品
其他评价
▪ 1、苏轼《苏轼文集》卷六八:“绝非桃 李诗。皮日休《白莲》诗云‘无情有恨何 人见,月晓风清欲堕时’,绝非红莲诗。 此乃写物之功。”
▪ 2、黄庭坚说“不知和靖别有一联云‘雪 后园林才半数,水边篱落忽横枝’,似胜 前句。”(《豫章黄先生文集》卷二六 《书林和静(靖)诗》)
精品
▪ 作者写出此种妙句,亦非唾手可得。 宋初另有相当多的诗人,偏重以苦吟的写 作方法在狭小的格局中描绘清新小巧的自 然景象,表达或是失意怅惘、或是闲适旷 达的士大夫情趣,这主要是继承了唐代贾 岛、姚合一派的风格,林逋就是这些诗人 之一。另外,《山园小梅》格局未免太小, 后面自命清高的标榜,也实在有唯恐不为 人知的味道。
粉蝶与霜禽构成对比虽都是会飞的生物但一大一小一禽一虫一合时宜一不合时画面富虽都是会飞的生物但一大一小一禽一虫一合时宜一不合时画面富于变化断魂略显夸张用语极重将梅之色香味推崇到极致于变化断魂略显夸张用语极重将梅之色香味推崇到极致尾联微吟实讲口中梅也微言其淡泊雅致如此咀嚼尾联微吟实讲口中梅也微言其淡泊雅致如此咀嚼虽不果腹然可暖心洁品动情铸魂表达出诗人愿与梅化而为一的虽不果腹然可暖心洁品动情铸魂表达出诗人愿与梅化而为一的生活旨趣和精神追求至此诗人对梅的观赏进入了冯友兰所说的天地境生活旨趣和精神追求至此诗人对梅的观赏进入了冯友兰所说的天地境界人们看到的则是和霜禽粉蝶一样迫不及待和如痴如醉的诗界人们看到的则是和霜禽粉蝶一样迫不及待和如痴如醉的诗一个梅化的诗人
林逋《山园小梅》
林逋(968-1028),钱塘人(今浙江杭州 人),字君复,卒谥“和靖”。终身未娶,后世 称其“梅妻鹤子”。有《林和靖先生诗集》 (《四部从刊》本),《全宋诗》卷一零六录其 诗。
精品
山园小梅
▪ 其一 ▪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精品
▪ 王十朋对其评价更高,誉之为千古绝唱: “暗香和月人佳句,压尽千古无诗才。”
▪ 辛弃疾在《念奴娇》中奉劝骚人墨客不要草 草赋梅:“未须草草赋梅花,多少骚人词客。总 被西湖林处士,不肯分留风月。”
▪ 因为这联特别出名,所以“疏影”、“暗香” 二词,就成了后人填写梅词的调名,如姜夔有两 首咏梅词即题为《暗香》、《疏影》,此后即成 为咏梅的专有名词,可见林逋的咏梅诗对后世文 人影响之大。
精品
▪
颈联“以物观物”,“霜禽”指白鹤,“偷眼”写其迫不及待之情,
因为梅之色、梅之香这种充满了诱惑的美;“粉蝶”与“霜禽”构成对比,
虽都是会飞的生物,但一大一小,一禽一虫,一合时宜一不合时,画面富
于变化,“断魂”略显夸张,用语极重,将梅之色、香、味推崇到“极致
的美”。
▪
尾联“微吟”实讲“口中梅”也,“微”言其淡泊雅致,如此咀嚼,
鉴赏
▪
林逋种梅养鹤成癖,终身不娶,世称“梅妻鹤子”,
所以他眼中的梅含波带情,笔下的梅更是引人入胜。
▪
首联以梅不畏严寒、笑立风中起句,“众”与“独”
字对出,言天地间只有此花,这是何等的峻洁清高。然
而梅品虽高,却不骄傲,只在一方小园而且是山间小园
实际是空中楼阁中孤芳自赏,这又是一种何等“丰富的
宁静”与充实的美丽。
诗之神韵正是诗人幽独清高、自甘淡泊的人格写照。
▪
精品
▪ 从意象构造的角度言,单言山园小梅,实非 易事,但诗人借物来衬,借景来托,使其成为一 幅画面中的中心意象,此一绝也。
▪ 诗人具体写梅画梅时,虚实结合,对比呈现, 使得全诗节奏起伏跌宕,色彩时浓时淡,环境动 静相宜,观景如梦如幻,充分体现了“山园”的 绝妙之处,这一点也是为许多赏家所忽视的,正 是通过这一点,作者淋漓尽致地表达出“弗趋荣 利”、“趣向博远”精神品格。此二绝也。
精品
《山园小梅》其二
▪ 剪绡零碎点酥乾,向背稀稠画亦难。 ▪ 日薄从甘春至晚,霜深应怯夜来寒。 ▪ 澄鲜祇共邻僧惜,冷落犹嫌俗客看。 ▪ 忆着江南旧行路,酒旗斜拂堕吟鞍。
精品
▪
(8)檀板:演唱时用的檀木柏板。金樽:豪华的酒杯。
精品
译文
▪ 百花凋零,独有梅花迎着寒风昂然盛 开,那明媚艳丽的景色把小园的风光占尽。 稀疏的影儿,横斜在清浅的水中,清幽的 芬芳浮动在黄昏的月光之下。寒雀想飞落 下来时,先偷看梅花一眼;蝴蝶如果知道 梅花的妍美,定会消魂失魄。幸喜我能低 声吟诵,和梅花亲近,用不着俗人敲着檀 板唱歌,执着金杯饮酒来欣赏它了 。
虽不果腹,然可暖心、洁品、动情、铸魂,表达出诗人愿与梅化而为一的
生活旨趣和精神追求,至此诗人对梅的观赏进入了冯友兰所说的“天地境
界”,人们看到的则是和“霜禽”“粉蝶”一样迫不及待和如痴如醉的诗
人——一个梅化的诗人。
▪
苏轼曾在《书林逋诗后》说:“先生可是绝伦人,神清骨冷无尘俗。”
《四库全书总目》说:“其诗澄澹高逸,如其为人。”可知其言不谬,该
精品
▪ 这只说到了其一,更为重要的是梅在林逋的 笔下,不再是浑身冷香了,而是充满了一种“丰 满的美丽”,很有精神,很有力度,也很温度, 很有未来。正因为如此,该诗才有着强烈的现实 感,让人感到很真实,回到它的起始状态,作为 “梅妻鹤子”的林逋,写出此种具有理想主义倾 向的诗句来,着实让人们展开了一回心灵的、审 美的旅游。此三绝也。
▪
精品
▪ 林逋这两句也并非是臆想出来的,他除了有 生活实感外,还借鉴了前人的诗句。
▪ 五代南唐江为有残句:“竹影横斜水清浅, 桂香浮动月黄昏。”(《全唐诗补编》第468页) 这两句既写竹,又写桂。不但未写出竹影的特点, 且未道出桂花的清香。因无题,又没有完整的诗 篇,未能构成了一个统一和谐的主题、意境,感 触不到主人公的激情,故缺乏感人力量。而林逋 只改了两字,将“竹”改成“疏”,将“桂”改 成“暗”,这“点睛”之笔,使梅花形神活现。 上二联皆实写,下二联虚写。
▪
颔联是最为世人称道的,它为人们送上了一幅优美
的山园小梅图。
精品
▪ 上句轻笔勾勒出梅之骨,“疏影”状其轻盈,“翩 若惊鸿”;“横斜”传其妩媚,迎风而歌;“水清浅” 显其澄澈,灵动温润。
▪ 下句浓墨描摹出梅之韵,“暗香”写其无形而香, 随风而至,如同捉迷藏一样富有情趣;“浮动”言其款 款而来,飘然而逝,颇有仙风道骨;“月黄昏”采其美 妙背景,从时间上把人们带到一个“月上柳梢头,人约 黄昏后”的动人时刻,从空间上把人们引进一个“落霞 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似的迷人意境。首联极 目聘怀,颔联凝眉结思。
精品
▪ 作者以梅自况,虽展现了中国传统文人的一 贯追求,然而也颇具特色。
▪ 单就“疏影”一联而言,欧阳修说:“前世 咏梅者多矣,未有此句也。”(《归田录》卷下)
▪ 陈与义说:“自读西湖处士诗,年年临水看 幽姿。晴窗画出横斜影,绝胜前村夜雪时。” (《和张矩臣水墨梅》)他认为林逋的咏梅诗已 压倒了唐齐已《早梅》诗中的名句“前村深雪里, 昨夜一枝开”。
精品
▪ 注释:
▪
(1)众芳:百花。摇落:被风吹落。暄妍:明媚美丽。
▪
(2)疏影横斜:梅花疏疏落落,斜横枝干投在水中的影子。
▪
(3)暗香浮动:梅花散发的清幽香味在飘动。
▪
(4)霜禽:一指“白鹤”;二指“冬天的禽鸟”,与下句中夏天
的“粉蝶”相对。
▪
(5)合:应该。
▪
(6)微吟:低声地吟唱。
▪
(7)狎(音“峡”):亲近,狎玩。
▪
精品
其他评价
▪ 1、苏轼《苏轼文集》卷六八:“绝非桃 李诗。皮日休《白莲》诗云‘无情有恨何 人见,月晓风清欲堕时’,绝非红莲诗。 此乃写物之功。”
▪ 2、黄庭坚说“不知和靖别有一联云‘雪 后园林才半数,水边篱落忽横枝’,似胜 前句。”(《豫章黄先生文集》卷二六 《书林和静(靖)诗》)
精品
▪ 作者写出此种妙句,亦非唾手可得。 宋初另有相当多的诗人,偏重以苦吟的写 作方法在狭小的格局中描绘清新小巧的自 然景象,表达或是失意怅惘、或是闲适旷 达的士大夫情趣,这主要是继承了唐代贾 岛、姚合一派的风格,林逋就是这些诗人 之一。另外,《山园小梅》格局未免太小, 后面自命清高的标榜,也实在有唯恐不为 人知的味道。
粉蝶与霜禽构成对比虽都是会飞的生物但一大一小一禽一虫一合时宜一不合时画面富虽都是会飞的生物但一大一小一禽一虫一合时宜一不合时画面富于变化断魂略显夸张用语极重将梅之色香味推崇到极致于变化断魂略显夸张用语极重将梅之色香味推崇到极致尾联微吟实讲口中梅也微言其淡泊雅致如此咀嚼尾联微吟实讲口中梅也微言其淡泊雅致如此咀嚼虽不果腹然可暖心洁品动情铸魂表达出诗人愿与梅化而为一的虽不果腹然可暖心洁品动情铸魂表达出诗人愿与梅化而为一的生活旨趣和精神追求至此诗人对梅的观赏进入了冯友兰所说的天地境生活旨趣和精神追求至此诗人对梅的观赏进入了冯友兰所说的天地境界人们看到的则是和霜禽粉蝶一样迫不及待和如痴如醉的诗界人们看到的则是和霜禽粉蝶一样迫不及待和如痴如醉的诗一个梅化的诗人
林逋《山园小梅》
林逋(968-1028),钱塘人(今浙江杭州 人),字君复,卒谥“和靖”。终身未娶,后世 称其“梅妻鹤子”。有《林和靖先生诗集》 (《四部从刊》本),《全宋诗》卷一零六录其 诗。
精品
山园小梅
▪ 其一 ▪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精品
▪ 王十朋对其评价更高,誉之为千古绝唱: “暗香和月人佳句,压尽千古无诗才。”
▪ 辛弃疾在《念奴娇》中奉劝骚人墨客不要草 草赋梅:“未须草草赋梅花,多少骚人词客。总 被西湖林处士,不肯分留风月。”
▪ 因为这联特别出名,所以“疏影”、“暗香” 二词,就成了后人填写梅词的调名,如姜夔有两 首咏梅词即题为《暗香》、《疏影》,此后即成 为咏梅的专有名词,可见林逋的咏梅诗对后世文 人影响之大。
精品
▪
颈联“以物观物”,“霜禽”指白鹤,“偷眼”写其迫不及待之情,
因为梅之色、梅之香这种充满了诱惑的美;“粉蝶”与“霜禽”构成对比,
虽都是会飞的生物,但一大一小,一禽一虫,一合时宜一不合时,画面富
于变化,“断魂”略显夸张,用语极重,将梅之色、香、味推崇到“极致
的美”。
▪
尾联“微吟”实讲“口中梅”也,“微”言其淡泊雅致,如此咀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