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文宗欧阳修精彩的不朽人生〔210〕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代文宗欧阳修精彩的不朽人生〔210〕
一、典故及其出处
典故:1、画荻教子;2、醉翁之意不在酒; 3、与民同乐。

出处:1、《宋史·欧阳修传》。

参资:古诗文网《醉翁亭记赏析》。

欧阳修画像
二、四岁失怙,母亲画荻教子
欧阳修〔1007—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吉州庐陵人。

北宋杰出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

以文章负一代盛名,名列
“千古文章四大家”和“唐宋八大家”。

宋真宗景德四年,欧阳修诞生在绵州,此时其父欧阳观任该州推官,56岁了,可谓老来得子。

三年后,父亲在泰州判官任上病逝,欧阳修失怙,他与母亲郑氏无以为生,只好溯江西上,到随州投靠叔叔欧阳晔。

欧阳晔为人忠厚,廉洁自持,在这里任推官十多年了,也没有升迁。

叔叔家也不富裕,只能为他母子提供基本生活条件,却无法顾及培养他。

而其母郑氏出身名门,受过教育,知书达理,她虽然育子心切,可是家里穷,连买纸笔的钱也没有,不能送他上学。

这天,她看到塘边长的荻草,突发奇想,荻草杆做笔,在地上划字,不也行吗?聪明贤良的郑氏,遂以荻杆做笔,铺沙当纸,从《诗经》开始,教儿子读诗练字了。

画荻教子
于是,欧阳修跟着母亲,一句一句地读诗,一字一字地练字,反反复复,错了又改,改了又读,一丝不苟,直到音准字工,滚瓜烂熟。

欧阳修天资聪慧,心慕手追,在母亲精心教育下,爱上了诗书。

他时时读写,天天坚持,日积月累,进步很快,一本诗三百,都能过目成诵、讲解默写了。

母亲又教他许多古人名篇,他也学着赋诗作文,逐渐显露出文学天赋。

据史载,其母郑氏也因此名列“古代四大贤母”。

他嗜书好学,买不起书,就去借书。

城南李家有藏书,他便有意结交李家小孩,想方设法去借书读,还把喜欢的抄录下来。

十岁时,他在李家得到《昌黎先生文集》残本6卷,翻开一看,爱不释手,遂借来阅读,反复钻研,认真琢磨,模仿韩文写作。

当时谁能想到,唐宋两代的文坛巨匠,就这样隔空携起手来,让我国古文运动薪火相传,向前发展。

当朝皇帝宋真宗写的劝学诗,“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开启了读书人的盛世,莘莘学子无不听从教导,不惜血本,争考功名,要做“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时代骄子,以获得财富和美女。

少年欧阳修则更急切,他急切需要一份维持生活、供养母亲的财富。

他刻苦努力,学业有成,便信心十足,在17岁、20岁时,两次去应试,结果希望都落空了。

原来他的文章虽好,却无人推荐,又不擅长时文,难入考官法眼。

三、伯乐胥偃提携,登科又娶妻
欧阳修孤苦伶仃,心中茫然,深感无助。

这时,他想到离他最近的汉阳知军胥偃。

这位朝廷大员,是时文大家,青年才俊的崇拜偶像。

于是,欧阳修带着自己的诗文,奔赴汉阳,怀着惴惴心情,去干谒胥偃。

胥大人手持文稿,“一见奇之”,赞叹不已。

他眼看着欧阳修说:“就留在府中读书吧”,还说“子当有名于天下,待登科后,即以女妻子”。

欧阳修恩师、岳父胥偃
天圣7年〔1028年〕,22岁的欧阳修追随恩师胥偃,前往京都。

第二年,由胥偃保举,他在国子监的广文馆试、国学解试中,都获第一名,为监元和解元。

天圣8年,他又在礼部省试中,荣获第一名,为省元,成为连中“小三元”,风头无二的科考达人。

欧阳修满腹经纶,才华横溢,拥有出众的智慧、过人的机敏,他踌躇满志,志在夺魁,还预制一件大红状元服,以自壮雄心。

而比他小4岁的考生王拱辰,心机敏锐,喜欢开玩笑,他抓起这件状元服,便套上自身,笑嘻嘻地说:“欧阳兄的状元衣,让我沾沾光,也好登科吧。

”大家欢笑一堂。

到了秋天,他们参加仁宗主持的殿试,结果,神差鬼使似的,黑马考生王拱辰荣登榜首,成为这届状元,而科考达人欧阳修仅为14名,进士及第。

后来,主考官晏殊说,欧阳修未能夺魁,是他文锋过露,考官们欲挫其锐气,促其成才。

不过,欧阳修也差强人意,登科入仕,授官将士郎、任西京留守推官;接着,又迎娶了恩师的年将及笄的爱女为妻,可谓双门进喜!
而新科状元王拱辰,更是皆大欢喜,他成了副相薛奎的大女婿。

欧阳修及第登科、洞房花烛
欧阳修与胥夫人郎情妾意,恩爱有加,可惜一年后,胥夫人便难产而不幸去世。

接着,他又成了学士杨大雅的女婿,而风华绝代的杨夫人也不幸,仅两年又香消玉殒。

其时,他还不到30岁,而薛相有五女,便把四女儿嫁给他续弦,为第三任夫人。

随即,薛相的大女儿生下两子一女后,也去世了,薛相担心外孙受后娘虐待,又赶紧让五女儿接替大姐填了房。

天下之大,巧事也多,欧阳修与王拱辰这对同榜,多有交集,竟然又成了共泰山的连襟。

四、西京留守开启新古文运动崛起之便
西京留守钱惟演,为归顺的吴越王钱俶之子,又是仁宗嫡母刘太后之兄刘美的妻舅,学识渊博,著述甚丰,为西昆体骨干诗人。

他治事宽松,为人大度,厚遇文士,奖掖后进,对欧阳修、梅尧臣、尹洙等文学新秀,都多加提携,免除事务,明言:不必挂念公事,尽可游览唱和,多在诗文上下功夫。

有时这些人外出了,天气有变,他还派人接济,甚至命厨师携酒肴,专程去慰劳,他是一位儒雅的长者。

欧阳修他们在西京当差,前后四年,实际上都成了专业作家,这批人都写下大量新古文,让唐代韩柳领导的古文运动,中断200多年后,在宋代又再度崛起。

五、为官正直,四遭贬谪,退著史书
欧阳修忠义事君,宽简为民,刚正清廉,累功升官,从郎官始,一直做到宰执,可谓位极人臣。

不过,他君子为官,过于正直,或遭人妒,或受人诬,为官43年,其间4次遭贬,竟达20载。

欧阳修曾任将士郎推官,升馆阁校勘编《崇文总目》,遭妒、一贬为夷陵县令等;复任馆阁校勘,升集贤校理修《起居注》,升龙图阁直学士任知制诰,受诬、再贬知滁州、起号“醉翁”创作《醉翁亭记》;又复升翰林学士,又受妒遭诬、三贬知同州、而改任挂翰林学士衔与宋祈同编《新唐书》、并自撰《新五代史》。

嘉佑2年〔1057年〕,欧阳修以翰林学士身份,主持礼部科考,一场科考,录取文坛新秀苏轼、苏辙、曾巩等,连同他提携的王安石、
苏洵,组成以他为首的宋代六大文学家队伍,从而继唐代韩柳,形成了我国古代文化史上最为辉煌壮观的文学集团“唐宋八大家”。

功勋卓著,垂名青史。

遂兼龙图阁学士、任群牧使、又升礼部侍郎兼翰林侍读学士。

欧阳修任主考
嘉佑5年,升枢密副使,次年,再升参知政事,跻身宰执。

神宗即位,任用王安石变法,欧阳修条陈青苗法弊端,并在青州擅止此法,获“擅行止散之罪”,但“特予免放”,可他却请求致仕,而第四次遭贬、知蔡州、又起外号“六一居士”,以表心志。

熙宁4年,欧阳修以太子少师衔辞职,退居颖州。

熙宁5年〔1072年〕,寿终正寝,享寿66岁,赠太子太师,谥文忠。

葬开封府新郑县。

六、著作繁富,代表作为《醉翁亭记》
欧阳修博学多才,诗文兼长,为一代文宗,又历事三君,位列宰执,为一代名臣。

他以双重身份,团结同道,招徕后进,当时著名文
人尹洙、梅尧臣、苏舜卿为其朋友,王安石、苏洵受他引荐,苏轼、苏辙、曾巩为他提携,他众望所归,入主文坛,领导着宋代的新古文运动,是名至实归的文坛领袖。

唐宋八大家
苏轼称颂他,“事业三朝有望,文章百代之师。

”他著作繁富,成就斐然,有诗文集《欧阳文忠公集》、《六一词》,有与宋祈合编史著《新唐书》、私撰《新五代史》,代表作有《醉翁亭记》等。

《醉翁亭记》是他第二次受贬,外任滁州知州时,精心创作的一篇散文,文情并茂,为散文经典,是千古绝唱。

全文以“乐”字为线索,描绘了醉翁亭一带幽深秀美的自然风光、和平宁静的百姓生活,勾勒出太守与民一起在山林中游赏宴饮的风俗画图。

其时,作者正值盛年,却自号“醉翁”,表明作者醉于山水美景,醉于与民同乐,可是,又以“醉翁之意不在酒”,只在山水之间,而暗示自己不在庙堂,有外黜的委屈,蕴难言的郁闷于陶醉的豁达之中,抒发了作者“宽简而不扰”的理政理想,以及娱情山水以排遣苦
闷的复杂感情。

《醉翁亭记》
全文分四段,条理清晰,构思精巧,意象优美,语言精粹,通篇以“者也”构句,格调清新,音节铿锵,意境有音乐画图之美,笔调有炉火纯青之臻。

脍炙人口,令人陶醉。

当年,与苏轼并称“苏黄”的黄庭坚,深爱《醉翁亭记》,还创作《瑞鹤仙·环滁皆山也》,以应和。

这首《瑞鹤仙》词,深得《醉翁亭记》之美,又合于音律,被之管弦,是一首独本桥体的名词。

全词为:
“环滁皆山也。

望蔚然深秀,琅琊山也。

山行六七里,有翼然泉上,醉翁亭也。

翁之乐也。

得之心、寓之酒也。

更野芳佳木,风高日出,景无穷也。

“游也。

山肴野蔌,酒洌泉香,沸觥筹也。

太守醉也。

喧哗众宾欢也。

况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太守乐其乐也。

问当时、太守为谁,
醉翁是也。


醉翁与民同乐
这首词,概括其文,隐括其神,将原文400字,浓缩为l00字,篇幅仅余1/4,而主题却一致;原文用21个“也”字,而这首词也用“也”字一韵到底,既保留了原文的风格,又符合词体的格律要求。

它别具神韵、可帮读者深层次读懂原文,又别出心裁、可让读者认识独木桥体这一新体裁。

诗词一般都押韵,而且只押同韵字,还忌讳押同一个字的韵。

但是,如果全篇或一半以上篇幅,只押同一个字的韵,那么就是“独木桥体”的诗词了。

这种“独木桥体”,又叫一字韵体、独韵体,因兴于唐代,也叫唐体。

其实这种体裁,只是诗词体裁的一个小分支而已。

黄词《瑞鹤仙》,为了保全原文风格,全词只用一个“也”韵,而不像常见词那样要回避同字韵脚,这就是“独木桥体”的词了。

陈存选2023、09、1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