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知道的侗族文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所知道的侗族传统文化
2016年9月,怀着对未来工作的美好愿望,带着一些忐忑,坐着面包车一路颠簸,从山底逐步往上。

两排的毛花杆儿似迎宾一样一路到底,整齐划一地列队护送我们前行。

在司机一声声的感叹声和一点一点失落的心情下,我终于走进了苗兰——这个对我来说古老而神秘的侗寨。

初见苗兰,我有些失望,也有点害怕。

看到那稍显破旧的木房子,岁月的打磨已经让那支撑房屋的大柱子被腐蚀得千疮百孔,整个房屋都在倾斜,一看就是即将倒塌的样子。

走上二楼,地板踩得咯吱咯吱响更是让我这住惯钢筋水泥的人胆颤心惊。

再看那房间,更是处处都是宽宽的裂缝,安全感全无。

即使我已经被那些漂泊的日子所训练得足够坚强,夜深人静之时,听着鸡鸣狗吠、老鼠为患,也忍不住伤心难过,更是恨自己不够努力,导致经历这种种磨难。

以后的日子里,生活平淡无奇,乡村的孩子天真无邪,不受束缚。

作为老师来说,这一点也是最为头痛。

经历了一学期的煎熬之后,我开始学着接纳这里的一切,也开始学着去发现它的美丽。

果然,站在最高顶的学校,向村庄望去,炊烟袅袅,村落紧凑,一派和谐景象。

那一刻,我有了全新的认识。

苗兰是一个世居侗族村落,也是本镇的传统独立村落之一。

村里共两百多户人家,房屋密集,大家的共同语言都是传统民族语言——侗语。

有一半以上的人听不懂普通话,也听不懂客话(西南通用方言),平时沟通非常困难。

但侗语却是我国少数民族传统语言之一,有其独特的发音和文字。

它的某些发音跟韩语和英语发音相似,常用倒装结构。

比如“do”这个音跟“door”相似,也代表门;“bai”这个音跟韩语“走或去”的意思是一样的。

基本一个音可以代表一个词语,不过对于我这个地道的汉族而言,也只是能听懂几个常用词而已。

侗歌是侗族文化传统之一,也是侗家最主要的形象品牌之一。

侗族以大歌为主,有拦路、敬酒、对歌等等种类,声音清脆美妙,同时也以其多声部齐唱和音等形式闻名世界。

淳朴的侗家人都有一副好歌喉,每天晚上劳作后,都到寨子的“文化中心”——鼓楼去围一篝火而作,或是到某个村民家共唱一曲。

鼓楼也是侗族文化的一部分,是侗族文化的载体,与侗歌、花桥并称为侗家三宝。

老人家们常常在鼓楼相聚,手持长烟杆,谈论着过去今天,任氤氲缭绕于高高的鼓楼的雕梁画栋之间。

图案花纹美观、刺绣功夫了得的侗服也是不得不提的侗家文化之一。

每年春夏季,几乎每天每时都能听到敲打布匹的声音,经同事告知,才清楚那是勤劳的侗族女子正在制作侗服。

侗族服装的制作工艺非常的复杂,连本村的有些中老年人都不是很清楚。

我所能看到的就是,当你走过一些房屋前的时候,你会发现他们的家门口都放着一个大桶,桶里是腐烂的叶子和我看起来有些发霉的液体,颜色成暗绿色或暗蓝色。

每次看到,我都会想起闻一
多的《死水》。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呀!“”霉菌为它蒸出些云霞。

“然而实际上,这是侗服所必不可少的一种颜料,专门用于染布。

整个侗服的制作需要对布匹进行不断的敲打、洗涤、晾晒,然后再进行裁剪、缝衣和刺绣。

我常常为之赞叹,由衷地佩服她们,如果不是勤劳的她们不愿意放弃这老祖宗留下来的传统工艺,或许我们永远不会知道劳动人民的智慧是如此地了不起。

当然,除了以上所述以外,还有侗戏、侗家传统节日、侗家传统美食等等,其丰富的传统文化和浓郁的民族色彩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完的。

我相信,也不仅仅是我所看到的这些,还有很多很多传统的东西需要我去挖掘。

天色逐渐暗沉下来,此刻学校一如既往地安静,偶尔传来几个还未归家的稚子之声。

再看窗外的苗兰,更加静谧、深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