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服务区域发展的局限性及对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方高校服务区域发展的局限性及对策
作者:李忠华冯卓
来源:《中外企业家·下半月》 2012年第6期
李忠华,冯卓
(沈阳大学经济学院,辽宁沈阳 110041)
摘要:高校的职责是面向社会进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综合服务。

地方高校由于其行
政隶属、经费来源、师资队伍、生源及就业的本地性特点,其职能具有明显的地方的色彩。


府的导向以及企业本地化的特点进一步促进地方高校更有条件面向区域发展提供服务,从而实
质性的对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推动或促进作用。

它不仅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改进,更应通过
研究成果、前卫的理念对地区的发展产生影响。

关键词:地方高校;区域发展;局限性;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2)12-0147-02
大学是培养创新型高素质人才的摇篮,是孕育新思想、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的地方,
是从事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孵化新型知识产业的基地。

时代要求大学必须成为经济尤其是区
域经济发展活跃的参与者。

高校是国家和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高校在区域
创新体系中具有更加重要的引领和支撑作用。

随着智力因素及科技成果在经济增长过程中的作
用不断扩大,通过产学研紧密结合,将高校创造的科技和知识优势尽快转化为产业优势,从而
推动区域经济的增长,是地方高校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目前全国有1730多所普通高校,其中地方高校1620所,占93%。

(雕斌,2006)地方高校需要找准自已位置,发奋图强,为地方经
济社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一、地方高校服务区域发展的内容及形式
(一)地方高校服务区域发展的内容
1.培养地方急需的人才。

准确定位,有目标的为社会培养人才是地方高校最重要的职责,
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地方高校在充分了解本区域发展所需人才的基础上,通过科学制
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合理的课程体系,以及实践教学体系,培养本地区急的各类人才服务区
域发展。

二是通过进修、培训、在职训练、提升科研水平和实践能力等提高师资队伍水平,满
足培训应用性人才的需要。

三是通过学术报告、专家指导、培训学习等向地方传播新知识、新
理念、新思想向社会传播,提高地区的人力资水平。

2.为政府供决策提供参考。

通过承担政府课题等形式,为政府决策出谋划策,具体包括以
下三方面:一是认真完成地方政府交办的重大科研任务,主动申请和承担地方政府的调研项目,努力在地方发展战略中发挥骨干作用。

二是与政府合作建立研究机构,与政府合作办学,与政
府合作承担重大项目。

三是参与地方政府发展规划制定,提供重大决策信息和咨询服务,为推
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献计献策。

3.解决企业经营中的管理与技术问题。

地方高校通过建立与企业常态化的沟通机制,努力
成为企业的“专家顾问”、“技术指导”、“管理智囊”等。

具体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与企业
合作创办研究中心,建立科技园区,共同开发技术产品和解决高新技术问题。

二是建立双向交
流机制,高校师生可以通过专家指导、学生实习等形式参与企业建设,也可以凭借技术专利入
股高新技术企业。

4.为个人提供学习和再学习的机会。

地方高校凭借知识、智力和资源优势,很容易成为当
地企业事业单位及个人的“学习和进修场所”,通过开放图书馆、为居民提供数据库、图书资
料以及为居民开放学校文体设施;通过师生开展有偿的教育文化服务,提高周边知识文化水平;通过开展心理咨询和科技服务等形式,帮助市民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实现终身教育。

(二)地方高校服务区域发展的形式
1.人才服务。

人才服务主要体现为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创办体现地方特色的学
科和专业,为地方培养和输送技校生、专科生、本科生、研究生等不同层次的专业人才,为地
方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基础;与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合作办学,通过各种类型与层次
的培训班、函授班、短期班、远程班、辅导班等,培训党政、技术、教育、文化、卫生、家政
等各类人员。

2.技术服务。

不断的发现社会上技术研究和服务的需求,组建相应的团队;根据社会需求
开展有针对性的科学研究,解决企业生产和个人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行技术实验,进行技术
转让,推广先进科技成果,提供技术资料、信息和咨询服务等。

3.文化服务。

文化服务主要体现为对先进文化的生产、引进、传播、引领作用,即充分发
挥地方高校在道德、知识、文化等方面的优势,不断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融入社会,在理论
创新、文化繁荣、科学发现等各个领域积极思考、大胆突破,从更高的层次上推动地方文化建设。

4.思想服务。

思想服务主要体现为“思想库”的作用,即努力成为新理念、新思想、新观
念的倡导者、传播者,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思想动力,不断注入新的活力。

二、我国地方高校服务区域发展的局限性
我国地方高校尽管经历了由“包分配”计划体制向“自主择业”的新型体制转变,由于过
去为政府培养人才向现在面向市场培养人才转变。

但管理理念、管理体制、管理模式和管理方
式上还存在较多的计划经济印迹,在服务区域发展方面,仍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

(一)管理模式落后,服务层次浅
总体而言,我国地方高校普遍存在着社会服务层次低、服务内容实用性差的特点。

从体制
上说,积极性未能充分调动起来,能力较强的群体热衷于谋取行政职务,一旦进入领导岗位,
会议和应酬便会挤占了大部分时间,影响了教学和科研工作,对高校发展而言,损失是不言而
喻的。

从管理上说,学校的管理导向“重形式、轻实效”,导致对地方提供的服务质量差、层
次浅、方式单一,导致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难以被社会所认同,社会对地方高校服务的认可程
度不足。

(二)人才培养滞后,与社会需求脱节
尽管各地方高校在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后都提出了需求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但实际执
行中,由于高校对社会需求的把脉不准,对前瞻性需求的预测不足,旧的传统教育理念、方法
仍未能从根本上改变,加之“官本位主义”官员治校的思路没能根本改变,使体制灵活性差,
形式主义等严重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率。

(三)科研成果数量多,但有价值的少
虽然表面上看,我国地方高校科学研究成绩斐然,但由于我国以政府投入为主的高等教育
经费筹措方式,妨碍了高校主动为社会各方面提供有效的和高质量的服务。

高校从主管部门获
得全部经费,只向主管部门负责,按主管部门的计划行事,成果市场化动能不足。

不少科研项目,两头够不上:上不着天,与科学前沿发展水平相距甚远;下不着地,与社会的实际需求关
系不大。

很多论文只是简单重复的跟风研究,没水平,也没有现实意义。

(四)师资队伍脱离社会,服务能力不强
在我国地方高校师资队伍中,有丰富社会经验的较少,教学和科研究的取材多半取材于书
本知识或网络上的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情况相脱节,无法解决实践中的问题。

一是许多课程依
然沿袭着过去的模式,老师照本宣科,学生死记硬背,严重脱离实际。

二是实践教学打折扣,
流于形式,学生无法通过实践教学学到所需知识。

三是教师缺乏实践经验,不能传授学生应对
实际工作问题的知识,难以提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方案,对社会发展的前沿知识知之甚少。

三、提高地方高校服务区域发展能力的建议
针对以上的局限性、人才市场和技术服务需求的变化情况,以及地方高校自身的发展规律,认真总结分析地方高校服务区域发展的前瞻性问题非常必要,不仅可以丰富理论研究的内容,
也会给地方高校发展提供一系参考。

有关建议如下:
(一)充分发挥地方高校专业化的优势,为区域发展服务
目前,地方高校在重大知识和科技创新成果上优势不明显,应用型人才培养和应用研究方
面颇具优势。

地方高校通过合理划分专业,进行科学的专业定位,积极参与地方的建设事业,
不仅能使资源得到增值性利用,而且能够在实践中丰富理论知识,提炼新的教学方法,检验理
论分析中的假设,找到高校与企业的利益点,实现高校与企业的“双赢”。

(二)加强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的建设,为地方政治、文化发展服务
地方高校必须抓住区域经济发展的契机,针对政治、文化建设的新目标,充分发挥社会科
学和人文学科在政治、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成为引领社会文化发展的中坚力量。

这些教授和博
士将是地方高校未来从事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基础力量,应鼓励其积极培养社会科学和人文学
科领域的各级各类人才,并开展科研创新活动,为本地区发展献计献策,提供智力支持,成为
政府决策的智囊团。

为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环境。

地方高校在这种有利的
环境中,必须切实抓好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建设,产生一批具有社会影响力的成果,培养一批
能够投入到政治文化建设中的人才。

(三)充分发挥自身潜力,面向基层,积极服务
地方高校服务职能的发挥程度,不仅取决于它所从事的高层次基础科学的研究水平,还取
决于其应用科研成果服务于社会的程度,这种服务是多层次的,既包括高层次的服务,也包括
面向基层的服务,地方高校应该意识到这一点,充分发挥自身潜力,面向基层,积极服务,为
科研成果的应用开辟第二战场,使为基层服务成为地方高校实现自身发展以及为区域发展服务
的另一有效途径。

(四)构建需求导向型的科学研究机制
我国高等院校应该学习美国高等院校面向社会、主动为社会服务的做法。

这符合市场经济
体制下高等教育发展的规律,也是教育体制改革对高校提出的必然要求。

我们必须克服重视高
端科研、忽视成果转化,重视国家任务、忽视服务地方的思想倾向。

地方高校要扎扎实实地站
立在大地上,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通过服务获得更多的资源支持,将自身牢牢的根植于地方发展的“土壤”中,实现自身发展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双赢”。

参考文献:
[1] 李新荣.地方高校社会服务的特点及其实现策略[J].社会科学战线,2007,(2).
[2] 锁冠侠.地方高校如何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J].发展,2011,(8).
[3] 李忠华,程海涛.辽宁地方高校知识供给模式的优化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1,(12).
(责任编辑:栗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