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高考地理(广西专用)一轮复习阶段验收评估第七单元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以2013年模拟题为例,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阶段验收评估(七)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
【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请将第Ⅰ卷的答案填入答题栏内,第Ⅱ卷可在各题后直接作答。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2013·聊城模拟)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公路通车总里程由89万公里增长到358万公里,提前13年实现了总长35万公里的“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的基本贯通。

其中,高速公路由“十五”期末的4.1万公里发展到7.4万公里,五年新增3.3万公里,居世界第二位。

据此完成1~3题。

1.下列运输行为最适宜选择公路运输的是() A.从俄罗斯进口石油到中国
B.从北京到海南旅游
C.上海有一批重型机械运到广州
D.山东的新鲜蔬菜送到北京市场
2.决定我国公路建设成就迅速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是() A.我国自然条件适宜发展公路特别是高速公路
B.为了社会稳定、国防安全应多修公路
C.加强交通建设,促进经济发展
D.我国公路建设技术成熟
3.下列关于高速公路与城市建设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A.城市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高速公路
B.城市交通网络与高速公路没有关系
C.高速公路的建设可以影响城市空间发展
D.高速公路要尽可能通过城市市区
2011年1月7日,广珠城轨开通运营。

广珠城轨的开通将使珠三角升级为“超级城市体”,有助于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读“珠三角部分城际快速轨道交通分布图”,回答4~5题。

4.下列关于本地区自然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A.珠江三角洲地区为雨热同期的温带季风气候
B.平原面积广阔,为我国三大平原之一
C.热量丰富,降水丰沛,河流纵横交错,自然条件优越
D.河流纵横交织,但河流流量较小,不利于发展航运
5.下列关于广珠城轨开通意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能促进珠三角西岸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和产业水平的提升
B.能推动珠三角西岸城市之间的产业分工与合作
C.能从根本上解决珠三角西岸城市之间人们出行难的问题
D.能加速珠三角的相互融合即增强“同城化”效应,有助于形成中国南部最大的“超级城市体”
(2013·大连模拟)福建沿海高铁纵贯南北,连接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对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意义重大。

读图,完成6~7题。

6.影响福建沿海高铁分布的主要自然、人文区位因素是() A.地形与市场B.气候与城市
C.河流与人口D.地质与科技
7.福建沿海高铁建设的意义是()
①为长江、珠江航运分流,有利于缓解我国交通紧张状况
②形成快捷的沿海大通道,打通福建与长三角、珠三角两大经济区域的联系
③以高铁干线为主要发展轴,带动沿线经济发展
④促进沿海城市带(群)的形成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2013·黄冈模拟)下图为我国华北平原某城市的可闻噪声分贝强度(单位:PNdB)等值线分布图,图中黑色圆点代表交通运输网中的点。

读图完成8~10题。

8.图中M点最有可能是()
A.飞机场B.码头
C.火车站D.汽车站
9.对图示内容的分析正确的是()
①M地有公路直达市区,交通便利,布局合理
②M地噪声污染市区,布局不合理
③M地主要运输工具进出M地的方向为西北—东南向
④M地主要运输工具沿公路从市区北部通过,方便居民出行
A.①③B.②③
C.①④D.②④
10.随着城市的发展,当地政府决定将M地整体搬迁至远郊,现有甲、乙、丙、丁四个地点供选择,比较合理的是() A.甲B.乙
C.丙D.丁
(2013·杭州月考)下图网格资料Ⅰ中的甲、乙、丙、丁是四块土地的代码,网格资料Ⅱ中的M为新建地铁站位置,网格数据Ⅲ为目前地价,如果地价随着离地铁站的距离而变化,计算公式为:新地价=原地价×(1+1/距离)。

据此回答11~12题。




Ⅰ,Ⅱ, Ⅲ11.假设相邻方格距离为1,斜角方格距离为1.4,则地铁站完工后,地价最高的是() A.甲B.乙
C.丙D.丁
12.地铁站能够带动附近房价上升,原因是()
A. 交通通达度高
B.技术含量高
C.投资大,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D.占用地面空间少,土地利用率高
(2013·天津十二校联考)读“2010年某市马铃薯价格生成与变化资料图”,回答13~14题。

Array
13.马铃薯从生产到消费的环节中可涉及的地域联系方式组合正确的是()
①陆上运输②水上运输③航空运输④邮电通信⑤商业贸易⑥互联网
A.①②③④B.②③⑤⑥
C.①④⑤⑥D.③④⑤⑥
14.下列关于降低马铃薯价格的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A.加大储量,平衡供求关系
B.加强灾害的监测预报,提高单产
C.减少流通环节,降低运输成本
D.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发展节水技术
(2013·无锡模拟)综合新华社电2011年1月1日5时48分中俄原油管道投入运行,俄罗斯的原油开始进入中方境内位于漠河县兴安镇的首站储油罐内,标志着中国东北方向的原油进口战略要道贯通,每年1500万吨、期限20年的中俄原油管道输油合同开始履行。

读下图回答15~17题。

15.利用管道运输石油的优势在于()
A.灵活性强B.设备投资较少
C.连续性强D.运量大,不用专门管理
16.中俄石油管道与中缅(缅甸实兑—中国昆明)石油管道相比()
A.地质条件复杂
B.增强了我国石油进口的安全性
C.易受低温和冻土影响
D.不受马六甲海峡的制约
17.下列关于中俄原油管道建成投产的意义说法不正确的是()
A.俄罗斯出口到中国的石油输送量增大,成本降低
B.标志着中俄两国能源合作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C.标志着俄罗斯的能源输出战略正在从传统的西方转向东方
D.中国对俄罗斯的石油进口依赖性增强
(2013·宁德模拟)我国参与了沙特阿拉伯的麦加-麦地那高速电气化铁路客运专线部分路段建设。

读下图回答18~20题。

18.近年来沙特阿拉伯国内主要的客运方式是() A.航空、公路B.航空、铁路
C.铁路、水运D.水运、公路
19.修建麦加-麦地那铁路的主要困难是()
①降水少②风沙大③气温高④劳动力缺乏
A.①③B.①④
C.②④D.②③
20.麦加—麦地那铁路运营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A.沿线将形成密集的城市群
B.为信徒的朝圣活动提供便利
C.促进当地石油资源的开发
D.有利于当地的劳务出口
2011年1月9日,内蒙古自治区最长的沙漠隧道——大(塔)四(眼井)铁路张栓沟隧道安全贯通。

该隧道位于煤炭、石油等能源资源丰富的鄂尔多斯高原库布其沙漠中,隧道全长3 002米。

据此完成21~23题。

21.建设沙漠隧道的主要自然障碍为()
①风积沙层、流动沙丘稳定性差②海拔高,地势起伏较大③地下岩石遇水膨胀、软化、失水,易收缩、开裂④温差大,地下水丰富
A.①②B.②③
C.①③D.③④
22.影响大四铁路建设的主要区位因素为() A.技术B.城市、人口分布
C.资源开发D.国家政策
23.大四铁路建设的主要意义为()
①有利于当地能源资源的开发②促进内蒙古东西部地区的联系与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合作③有利于边疆的稳定④加快沿线城市的发展
A.①②B.②③
C.①③D.③④
(2011·江苏高考改编)下图为“我国各类产品出口额相关数据示意图”。

读图回答24~25题。

24.21世纪初我国各类出口产品中()
①资源型产品在我国出口产品中占有重要地位②技术型加工产品对我国出口额的贡献率最大③劳动密集型产品在世界上的出口竞争力强于技术型加工产品④资本型加工产品占世界同类产品出口额比重低于资源型产品
A.①②B.②③
C.①③D.②④
25.21世纪初我国出口产品结构变化的主要原因有()
①劳动力素质明显提高②农矿产品产量下降③基础设施投资扩大④产业结构升级取得显著成效
A.①②B.②③
C.①③D.①④
答题栏
二、综合题(共50分)
26.(2013·江西师大附中模拟)阅读下面的材料和图,回答问题。

(18分)
第三亚欧大陆桥是以深圳港为代表的广东沿海港口群为起点,由昆明经缅甸、孟加拉国、印度、巴基斯坦、伊朗,从土耳其进入欧洲,横贯亚、欧、非21个国家(含非洲支线的叙利亚、黎巴嫩、以色列和埃及四个国家)。

将通过AMBDC机制(东盟-湄公河流域开发合作机制)下的泛亚铁路西线,把亚洲南部和东南部连接起来,使整个亚洲从东到西、从南到北的广大地区第一次通过铁路网完整地联系起来,成为我国继北部、中部之后,由南部沟通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以及欧洲、非洲的又一最便捷和安全的陆路国际大通道。

(1)试分析建设第三亚欧大陆桥的意义。

(9分)
(2)试分析修建从昆明至达卡的铁路线有哪些不利的自然条件。

(9分)
2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4分)
2011年6月30日晚,“渝新欧”国际货运专列正式首发,这标志着中国西部对外开放新通道——连接重庆、新疆、欧洲的“南线欧亚大陆桥”全面开启。

“渝新欧”铁路全长11 179千米,中国国内段途经西安、兰州、乌鲁木齐等地,国际段途经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到德国杜伊斯堡,全程穿越6个国家,运行时间约13天。

(1)下列铁路线同“渝新欧”铁路国内段重合的是(4分) ()
A.陇海线包兰线B.青藏线兰青线
C.宝成线成昆线D.陇海线兰新线
(2)关于该铁路开通后产生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4分) ()
①“渝新欧”国际铁路联运的开启,使地处内陆腹地的重庆一跃成为中国面向欧洲出口商品的重要“桥头堡”②通过这条国际铁路联运大通道运输货物,与航空相比,大大节省了运输费用③加强了中国同西亚和北非的经济联系和交往④“渝新欧”国际货运大通道形成后,将会以重庆为中心,构建起辐射中国南方及东南亚的大物流圈,使东南亚和欧洲之间的贸易有更好的衔接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①②④D.②③④
(3)重庆是我国西部地区非常著名的河港,试分析港口形成的区位条件。

(6分)
28.连云港、大丰港、洋口港是苏北港口群中的重要港口。

根据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8分)
(1)与铁路和公路运输相比,海运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

(2分)
(2)图中大丰港与洋口港共同的区位优势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3)大丰港、洋口港是苏北港口群中最为突出的港口,说出两港在发展中遇到的共同问题。

(2分)
(4)苏北港口群是江苏“十二五”建设的重点,请你为苏北港口群发展中的问题提出自己的对策。

(6分)
(5)从社会、经济的角度谈谈国家打造苏北港口群的意义。

(6分)
答案
阶段验收评估(七)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1.选D公路适于运输数量不大但时效性强、运输距离不太长的货物。

从俄罗斯进口石油到中国,最适宜管道运输,也可以用铁路运输。

从北京到海南旅游,适宜选择航空方式。

上海的重型机械运到广州,最好采用海运。

2.选C我国大力发展公路建设,是为了综合发展各种交通运输方式,提高交通运输能力,满足和促进我国的经济建设需要。

3.选C高速公路对现代城市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是不能说城市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高速公路,高速公路的出现远晚于城市的出现。

为了避免交通拥堵,高速公路不能通过城市市区,但是城市交通网络要与高速公路相联系、相适应。

高速公路会吸引工业、商业和城市向其沿线靠近,从而影响城市空间形态和发展。

4.选C珠江三角洲地区位于亚热带地区,无温带季风气候;这里平原面积较为广阔,但不属于我国三大平原;珠江的运输能力仅次于长江,位居全国第二位。

5.选C“从根本上”解决珠三角西岸人们出行难的问题,这种说法太绝对,不符合实际情况。

6.A7.B修建高速铁路首先考虑的自然和人文区位分别是地形和市场。

福建沿海铁路的修建,会形成沿海快捷通道,联系福建与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带动沿线经济发展,促进
沿海城市带的形成。

8.选A M点在城市郊区,而且可闻噪声分贝强度较大,推断应为飞机场。

9.选B根据可闻噪声分贝强度等值线的分布来看,对城市影响较大,因此布局不合理。

等值线沿西北-东南方向延伸,表明该方向上噪声较大,为飞机进出该地的主要方向。

10.选C根据飞机进出该地区的运行方向,在丙地修建机场,对城市的噪声影响较小。

11.B12.A从表中可知四地中乙地地价最高。

交通通达度的提高,会使得地铁站附近的房价上涨。

13.选C马铃薯的时效性比较强,不涉及水上运输;运量大,不能用航空运输。

14.选A加大储量会增加马铃薯的成本,不利于降低价格。

要从减少生产成本、降低运输成本、提高单产等方面入手。

15.选C管道运输运输量大,管理方便,但是并不意味着不用专门管理。

16.选C中缅石油管道经过我国横断山区一带,地质条件复杂。

中俄石油管道纬度较高,易受低温和冻土的影响。

两者的共同意义都在于减少了我国石油进口对马六甲海峡的依赖程度,增强了石油进口的安全性。

17.选D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石油是双方互惠互利的事情,有利于增强双方的合作和经贸往来,是我国石油进口多元化战略的部分之一,不是对其石油进口的依赖。

18.选A根据图示铁路分布现状和该国热带沙漠气候缺少地表水的特点,可以判断该国客运主要是航空和公路。

19.选D这里是热带沙漠气候,温度高,风沙较大,成为修建铁路的威胁。

20.选B麦加-麦地那铁路连接两大宗教城市,有利于信徒的朝圣活动。

21.选C在沙漠地区修建隧道的主要自然障碍是沙层、沙丘稳定性差;地下岩石结构疏松,易开裂、膨胀等。

本地虽然海拔较高,但地势起伏小;温差大并不影响施工。

22.选C从材料可知本地区煤炭、石油资源丰富,故铁路建设有利于该地区能源资源的开发。

23.选A联系材料结合内蒙古地区人口、城市的分布状况和经济发展的东西差异,可推知铁路建设将促进该地区能源资源的开发,加快内蒙古东西部地区的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合作等。

24.B25.D第24题,从数据图中可以看出,在21世纪初,我国技术型加工产品占我国出口总额比重最大,劳动力密集型产品占世界同类产品出口额比重最大。

第2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我国出口的产品从以劳动力密集型产品为主,转向以技术加工型产品为主。

说明我国产业结构在不断升级,劳动力素质在不断提升。

26.解析:第(1)题,修建第三亚欧大陆桥的意义可从经济、社会等方面分析。

第(2)题,昆明—达卡穿过板块交界地带,地形崎岖,气候湿热,不利于修建铁路。

答案:(1)①比马六甲海峡、苏伊士运河航线行程短,省时省力;②陆上铁路运输比海运
速度快,安全性好,受台风等天气影响小;③第三亚欧大陆桥的构建,有利于推动我国经济与亚欧大陆的直接融合,不断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④有利于加强沿线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为促进沿线国家人民的富裕作出积极贡献;⑤充分发挥我国云南省乃至整个西南地区的区位优势,促进资源的开发、旅游、对外贸易发展等。

(2)①位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质条件复杂;地震、滑坡等地质灾害多发;②从云贵高原到恒河三角洲,穿越横断山区,山河相间,地形起伏大;③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广布,多地下暗河、溶洞,地质基础不稳定;④沿途气候湿热,森林比较茂密。

27.解析:第(1)题,兰州是兰新线和陇海线的交点,其他的铁路线均没有与“渝新欧”铁路线国内段重合。

第(2)题,从铁路线途经地区与国家看,加强了中国同中亚和欧洲地区的联系,与非洲距离较远。

第(3)题,港口形成的区位条件包括陆域条件和水域条件两个方面。

答案:(1)D(2)C
(3)重庆段长江河道较宽,河水较深;重庆港以重庆市作为依托,经济腹地较为广阔;重庆是我国重要的钢铁工业中心,客、货运量都较大。

28.解析:第(1)题,海运的优点主要是运量大、运费低。

第(2)题,读图可知,大丰港与洋口港的共同区位优势是交通便利和与发达地区的距离近。

第(3)题,大丰港、洋口港在发展过程中的共同问题有:苏北港口众多,竞争激烈;苏北临港城市化水平低,没有大城市作为依托;港口周边多为淤泥质海岸,泥沙易淤积。

第(4)题,针对港口发展中的问题提出自己的对策,应主要从发展港口经济的角度分析。

第(5)题,社会角度主要从区域联系方面分析;经济角度主要从产业结构、资源开发等方面去分析。

答案:(1)运输量大,价格(成本)低
(2)交通便捷,距离发达地区近
(3)周边港口多,竞争激烈;城市化水平较低,工业化水平不高;港口易淤积。

(两点即可)
(4)加强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港口管理水平;加强港口之间的交流协作;大力发展临港工业;加强区域经济协作,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等。

(3点即可)
(5)加强苏北地区与发达地区和国家的联系,有利于苏北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有利于苏北地区产业的优化升级,有利于苏北地区沿海资源的开发。

(3点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